03.07 《雍正王朝》中,佟国维举荐八阿哥是真心的吗?他的目的是什么?

忠肝义胆岳老三


《雍正王朝》里佟国维举荐八阿哥胤禩是真心的吗?那还用问,当然是真心的了,佟中堂力荐八阿哥,其意之诚,其志之坚,可鉴天日。事实上,自从佟国维经过冷静的分析,缜密的观察,确信康熙心目中的继承人就是胤禩后,他就开始一门心思的帮助胤禩上位了,真心实意,如假包换。



这事要从太子胤礽被废开始说起,说的是胤礽在太子储位上一呆就是三十多年,在这期间他不仅干出了私换死囚,卖官鬻爵的勾当,而且还私通帝妃,其倒行逆施,种种恶行,令人发指,康熙忍无可忍,遂于康熙四十七年做出废黜太子储位,将其圈禁羁押的决定。太子既被废,太子储位空悬,这总不是个事,于是康熙下令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二品以上官员皆可酌情推举一位皇子为太子,于是一场推荐太子的大戏徐徐拉开了帷幕。当时的形势是,太子胤礽被废,大阿哥胤褆,十三阿哥胤祥都遭到圈禁,而康熙的众皇子中,胤禛羽翼未丰,长期躲在胤礽庇护下,被视作太子一党,不敢稍露夺嫡之意,真正人才济济,声势浩大的是八爷党,八爷党以八阿哥胤禩为首,辅以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及十四阿哥胤禵,再加上外围的阿灵阿,鄂伦岱等众多官员,可谓是要人有人,要权有权,追随者众,声势浩大。此时康熙推举新太子的旨意一下来,八爷党立刻闻风而动,四处联络官员一起推举胤禩,当然,在此紧要关头怎可没有宰相佟国维的襄助,要知道那佟国维可不是一般人,他不仅是皇亲国戚,更是上书房首辅大臣,朝廷的各级官员许多都是他的门生故吏,有着佟半朝的称号,如果能取得佟国维的支持,则胤禩的太子之位可期矣。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九阿哥胤禟偷偷拜会了佟大人,当面请教并由佟中堂面授机宜,佟国维热情的接待了胤禟,并给胤禟讲了何为圣心,何为民意,以及它们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胤禟如获至宝,满意而归。而老谋深算的佟国维表面上与八爷党热情而又客气,暗地里却告诫自己的亲信嫡系们消停稳住,一切等看看再说。



过了不久,为壮大八哥胤禩的声势,胤俄请来了一位据说能预见未来的异人张真人来为他八哥预测前程,按张德明所说八阿哥胤禩命中富贵非常,是白下加王,将来必能克成大统,成功上位,就在这边厢张真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时候,哪成想八阿哥胤禩他八贤王的贤劲又上来了,他认为张德明妄议朝政,妖言惑众,实在是罪大恶极,命人将张德明锁拿进宫交给康熙处置,哪知道康熙得知此事后并未生气,也并没有将张德明怎么样,在夸奖胤禩能识大体,胸怀坦荡之余反而对胤禩说了一些高深莫测的话,什么江湖术士的话也不能一概视为异端邪说,最少有时候他们的话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就是这句话引起了化学反应,使得佟国维相信他已经摸清了康熙的脉络,看穿了康熙的心思,他认定胤禩就是康熙心目中的继承人选,到了此时他佟半朝应该有所行动了,于是佟国维把宝全部押到了胤禩的身上,命令自己手下开始全力推举胤禩为太子,一时间推举胤禩为太子的声音甚嚣尘上,沸反盈天,八阿哥胤禩似乎马上就要成为太子了。


康熙眼看佟国维与八爷党沆瀣一气,深深地陷入了众皇子的夺嫡之争而无法自拔,已不可能全身而退,于是安排佟国维与自己一同晚宴,在宴席上康熙对佟国维讲述了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道理,告诉佟国维自己和他都已经年老了,应该退下来给年轻人让位置了,并询问佟氏一门还有谁可堪大用,佟国维适时的推荐了侄子隆科多并获得了康熙的认可,但对于康熙说的他们俩都老了该退了的话佟国维却不敢苟同,实际上他这么多年的宰相生涯官当的都上瘾了,如果现在让他下来不当宰相还真的会不适应,所以他向康熙表示自己还并不想休息,他还想继续为朝廷当差,继续伺候康熙一万年,眼看佟国维如此恋栈权位,执迷不悟,康熙也无可奈何,只能由得他去了。


佟大人回到家中,得意非凡,此次宫中夜宴他佟中堂所获甚丰,不仅皇上请吃饭,自己的侄子隆科多还得到了步军统领衙门都统,九门提督的要职,而且自己还被赏赐了一付御制的眼镜,真是欢乐多多,喜事多多,自己感觉全身上下轻飘飘的,就像要飞了一般,如果现在有人递给佟中堂一柄折扇,我们的首辅大臣真的就会翩翩起舞,手舞足蹈起来,总算他老成谋国,定力深厚,强自按捺住自己,命人把侄子隆科多喊来,并做出让隆科多去烧四阿哥胤禛的冷灶,辅佐胤禛,他自己去烧八阿哥胤禩的热灶的双保险的安排。应该说,佟国维这样安排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佟国维看来,胤禩即将成为新太子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现在自己动用手中掌握的资源襄助与他,那么自己将来在胤禩新朝中也会取得一个很好的位置,就算他佟中堂看走了眼,将来是胤禛的天下,还有隆科多来兜底,他佟氏一门在新朝中也不会全军覆没。那么佟国维安排的如此周到为什么自己最后还会罢官去职,一败涂地呢?这是因为他看错了两个人,一个是康熙,一个是他的侄子隆科多。有人说康熙下旨推举新太子本身就是个大坑,是康熙的一个计谋,应该说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康熙心目中的人选已经是胤禛,但胤禛在朝中没几个盟友,一直被称作冷面王,而八爷党的实力过于强大,不但一直压制胤禛,阻碍了胤禛的上位,而且八爷党如此强势,长此以往,尾大不掉,会危及朝局的稳定,那么借推举新太子的名义,使得支持八爷党的各方势力彻底暴露,然后自己再出手加以打击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既扫清了胤禛将来上位的阻碍,又解除了朝廷的隐忧,两全其美。可惜佟国维看不出这层门道,中了康熙的计策,会有如此下场也算是理所应当。另一个是他的侄子隆科多,在佟国维眼里,这个小多子不过是个既不能吃苦,也没什么大本事,整天就知道跟自己要钱要官的败家子,让他去守四爷胤禛的冷灶其实只是万一之想,佟国维其实并没有指望他侄子将来能够怎么样,哪里想到自己会受到这小子的暗算。而在隆科多这里,他不见得能猜中康熙所想,但他也不甘于当他六叔的保险,他知道自己要出人头地,不能指望他六叔,他需要比他六叔更大的靠山,既然他六叔支持胤禩已是公开的秘密,那么他只要以此为由向康熙举报,并不需要在八阿哥四阿哥之间做选择,只要跟定了康熙,他就会是最后的赢家,而最后的结果果如隆科多所料,可叹佟国维一直轻视隆科多,最后却栽在他的手里。



其实佟国维真的没必要非要在八阿哥四阿哥间选边站,他只要也像隆科多一样,处处与康熙保持一致,推举新太子也按程序走,那么他做满自己的宰相任期毫无问题,但只怪他贪图太多,不仅想着这朝,还惦记着下一朝,不知不觉就做了蠢事,所谓利令智昏,用在佟国维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综合来看佟国维在推举新太子中的表现,你会发现他所有的考虑都在维持他佟氏一门的无上荣光和长盛不衰上了,为此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他心中的理想真的是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在自认为掌握了康熙心中的想法后,他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胤禩造势,为胤禩的上位鼓与呼,佟中堂为八阿哥用心如此,谁还敢说他佟国维推举胤禩不是真心的?


微风山谷1381


佟国维一开始举荐八阿哥当然是真心的。

他的目的是逼迫康熙做出决断,确立新的太子,因为佟国维早已经烧着八爷党热灶,又让隆科多烧四爷党的冷灶,所以佟国维是两面都押了宝。如果康熙迟迟不复立太子,不但八爷党无法名正言顺地夺嫡,连他让隆科多烧冷灶的四爷党也没有出头之日!

但是,他后来发现,康熙帝并无意于八爷党,而且要打压八爷党,所以才有了他跟康熙演双簧,坑八爷党。

康熙废除太子,让佟国维认为,八爷党夺嫡的机会来了。

张五哥冤狱案有了一个了结,康熙帝一高兴,决定北上秋狩,可是这次北上秋狩,他的心情是高兴中夹杂着沉重,因为他发现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太子公然卖官鬻爵,道德沦丧,不识大体,不适合做储君,二是八阿哥诱使肖国兴反攻倒算太子,老八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这让康熙意识到,夺嫡的事恐怕要发生了。

所以,他走了一步险棋,故意表露太子地位不稳固给蒙古王爷和外国使节看,把本该属于太子的如意,亲自收了,并让八阿哥代替太子招待蒙古王爷和外国使节。一是考验太子,二是让八爷党的人翘尾巴。

接着就发生了太子跟郑春华通奸,被康熙逮个正着的皇家丑闻。而后老八和老十四伪造太子调兵的手谕,嫁祸太子要造反。导致这招险棋康熙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去。

而弘历得到康熙帝赐的玉如意,使老奸巨猾的佟国维看到了四爷党夺嫡的机会,有了留后手的可能性,所以他才让隆科多去烧四爷党的冷灶。

太子被废以后,康熙帝迟迟不册立新的太子,佟国维不得不逼康熙一把。

太子第一次被废,八爷党的势力浮出水面,九子夺嫡的局势愈加明显。越是这个时候,康熙越不能急着决定新的太子人选,因为他还没弄清楚自己这些儿子,有几股势力,每股势力有多大,跟朝廷的大臣有多深的联系!
所以,他一直抻着新太子的事,让朝廷里百官们私下该酝酿的酝酿,该站队的站队,目的是看谁先翘出狐狸尾巴。

果然,八爷党翘尾巴了。

老九老十搞了一个什么江湖术士张德明,讲些什么八王大,大王八的事,先给八阿哥当太子造了点声势,意思是,老八当太子是民心所向。

然后,康熙抓住机会,就坡下驴,说江湖术士也能代表点民意,给八爷党灌迷魂汤,让八爷党屁股撅得更高。

接着,佟国维夜里组织自己的人马,给康熙上公折,保举八阿哥当太子。

在上书房,康熙一进来,先问了一句话,这句话暴露了康熙的最终目的:都推举了哪些阿哥啊?

康熙都没搭理保举太子的事,而是问张廷玉一些琐事,而且关心的都是什么忠孝节义的民间孝子,能臣干吏的年羹尧。

站在一旁的佟国维一直眉头紧锁,他发现,康熙这是一步棋啊!
他猜测,康熙没有真心要选新的太子,只是试探夺嫡的都有哪些阿哥,背后支持这些阿哥的大臣都有谁,势力有多大,佟国维意识到,康熙真是老奸巨猾,而不是老糊涂,自己不能再支持八阿哥了,而是要站在康熙的一边。

佟国维从此时起,重新站队,不再是真心推荐八阿哥,而是跟康熙演双簧坑八爷党。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佟国维撺掇低下的官员联名上了一个公折,举荐八阿哥。果然,康熙看了这道公折,立马派李德全去上书房叫佟国维,跟他晚上一块用晚膳。

这道晚膳,康熙给佟国维交了底,让小辈们干,你老了,该歇歇了,还说什么人老了,挡住了后辈们的上进之路,什么得撒手时要撒手,佟国维立刻意识到,康熙察觉到八爷党的威胁,是要对八爷党动手了。

于是,他连夜找来了隆科多,让隆科多做了步军统领,给四爷党的冷灶加热,另一方面,他开始配合康熙演双簧整八爷党。

最终,八爷党被康熙和佟国维隆科多联合起来整倒了,而康熙给佟国维的好处就是,你退休,你们家的小辈继续在朝廷里高官厚禄,维持家族势力,这里说的当然是隆科多。

佟国维找隆科多的那天晚上对隆科多说,你六叔还没有老眼昏花,这句话什么意思?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佟国维没有老糊涂,而是认清形势,迅速转变,站到了康熙那一边,另一层意思是,康熙也想不到,他早已经安排好隆科多巴结十三阿哥和四阿哥了,后手早就留好了。


西堤君


第92期总680期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康熙帝的一句“一唯公意是从”掀起了举荐新太子的车轮大战,佟国维大张旗鼓串联举荐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人选,让八阿哥感激涕零,让康熙帝愤怒。

职场上有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比如“董事长”不喜欢一个人,“总经理”极力举荐,最终“董事长与总经理”一定会达成某种交易,以一方妥协或者激怒对方使两败俱伤。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康熙皇帝与佟国维身上仔细分析表现的淋漓尽致,佟国维不惜丢掉上书房首辅的职务极力去举荐八阿哥为“新太子”人选,有其目的所在!


【佟国维的算盘啪啪响】

佟国维的身份不但是上书房首辅,他的真实身份是康熙皇帝的“舅舅”外加康熙皇帝的“岳父”头衔,只“国舅”指一头衔,康熙不能不买账。

历朝历代没有皇帝选继承人由朝廷上下大臣“举荐”的说法,选择储君那是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也是皇帝自己家里的事,哪有外人掺和的道理。

这次的康熙皇帝说的“一唯公举”是从,是把众皇子及部院官员耍了一把,特别老八一党没看透。



【康熙帝说这话是试探】

知道谁看透了吗,第一位就是佟国维,次之为:张廷玉和雍亲王府的参赞神人邬思道,张廷玉就自己写奏折保举原太子胤礽。

雍亲王府的邬思道早已经把保举原太子胤礽的奏折写好,交给了老四和老十三照办看着。 就连上书房大臣“马齐”都蒙在鼓里。所以康熙皇帝最后没有往深里处分马齐,就因为马齐是无辜的。

八阿哥胤禩果然跳出来了,八阿哥胤禩的遥相呼应是在康熙帝的预料之中,可“佟国维”是八阿哥胤禩的后台让康熙皇帝犯难了。

佟国维明明知道康熙帝不喜欢“八阿哥胤禩”,他就要举荐他,还是公开的。 佟国维的举动只有康熙皇帝明白,佟国维有要求了,动静挺大!

【康熙暗示佟国维瞎操心】

我个人分析佟国维的目的:

一、佟国维举荐八阿哥胤禩,必然得到所谓的八爷党的好感,毕竟八爷党是一股不小的势力集团。

二、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大臣岂能不了解康熙帝的心思,明明知道康熙帝反感八阿哥胤禩,佟国维就要公开串联举荐,这就是逼着康熙帝找他谈交易,由此可以退出佟氏家族后辈的隆科多担任要职。

三、康熙帝既然反感八阿哥胤禩,我佟国维就有举荐他,刺激康熙帝增加对八阿哥胤禩的愤怒,把八阿哥胤禩彻底清除夺嫡视线。

果然康熙帝找他这位国舅爷了。这时佟国维又与隆科多上演了一条苦肉计,那就是隆科多的告发自己的六叔(实则亲爹)佟国维。

【隆科多似乎明白了他六叔】

八阿哥胤禩对佟国维的举荐是感激涕零,实则佟国维是往死里整了八爷党一次,这次佟国维的行动为了不让其他人看出了还拉上了另一位上书房大臣“马齐”,马齐上船了。

康熙帝即使不开除佟国维,佟国维以他的年龄也应该退出上书房首辅大臣这个中枢位置,为什么不借此发难,即利用八爷党的八阿哥胤禩好出风头打击八爷党,又与康熙皇帝达成了交易,使隆科多出山。

【康熙帝在国舅面前让步了】

日尧居k古史:针对电视剧《雍正王朝》去分析:康熙皇帝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举荐新太子中的考验落下了帷幕,康熙帝与佟国维平手。

康熙帝利用佟国维的举荐八阿哥胤禩又一次打压了气焰嚣张的八爷党的威胁,又借此让这位碍手碍脚又是“国舅爷,又是老丈人”的佟国维退出了历史舞台,闹个耳根清净。

在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是最阴险的老家伙,他是杀人不见血,最终八阿哥胤禩也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因为在最后的夺嫡紧要关头隆科多没帮他,而是帮“四阿哥”上位。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带你继续解剖分析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


佟国维是否是真心,关键是要看他所谓的“真心”,是自己真实的选择,还是为了家族利益而做出的选择。

佟国维后来在跟隆科多的私下谈话中,告诉了隆科多佟氏家族的祖训:绝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凡事要做好两手准备!而在著名的九子夺嫡中,接下来的佟家也必须要做好两手准备。



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后,太子之位出现悬空,虽然大哥贸然的做法让他提前出局,但太子之位仍然有很多备选,一向走多个方向的佟氏家族,也遭遇了重大难题,就是该靠向哪个接班人?靠对了整个家族还能继续辉煌,但一旦靠错了方向,整个佟氏家族很有可能就此走向毁灭,作为掌门人的佟国维对这一难题也颇为苦恼,整个家族需要依靠自己来掌舵,但一旦自己选错了方向,将有可能毁掉整个家族的希望,因此在这一时刻他必须拿出另外一张底牌——隆科多,来跟自己对赌。

太子被废之后,老八成为了新太子呼声最高的人选,可他究竟是不是真的人选,没有人能够猜到,毕竟答案只有康熙一个人来掌握,而在这一刻康熙的态度也是耐人寻味,他一反常态的让广大官员投票选举,甚至当一个术士造谣老八将是未来的皇帝时,康熙却说出了一句术士的话有时也代表民意,康熙自己的想法到底是什么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有一点很多人是会理解的,如果进行投票选举,老八一定会以最高票数得选;康熙那句模棱两可的话,似乎也在暗示老八成为新的太子是符合民意的,所以在这样的理解下,很多官员就投了老八一票。



但老谋深算的佟国维却有另外的打算,老八即便高票当选,最终的决定权也在康熙手里而不在所谓的选举,术士的话有时代表民意但从另一层面也可以理解为有时不代表民意,所以此时的前景仍然是一片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佟家如果想选对方向,就必须要有一个人出来跟佟国维打擂台,在这样的局面下,隆科多必须提前出场,更别说在这一时候,康熙也暗示佟国维应该提早选择退休,此时并不确认老八是否是康熙心目中的人选,也更无法确认真的人选究竟是谁,因此佟国维就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施展了最后一招——将这一票投给康熙!

佟国维与隆科多的计划就是,佟国维仍然选择投老八一票,而隆科多选择直接向康熙投一张弃权票,并举报佟国维拉拢他投向八爷党,这一招巧妙的布置,可以保准佟氏家族在这一局中不会失败。



如果康熙心中的选择真的是老八,那佟国维所做出的选择康熙就不会选择怪罪,即便退休未来理论上也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而隆科多选择向康熙进献真言也会获得康熙宠信,整个佟氏家族在这一局中会取得完胜;而如果康熙心中的选择不是老八,佟国维就会以结党营私的罪名被拿下,但隆科多仍然会保住位置并且节节高升,这样佟家虽然一上一下,但整个佟氏家族的地位却没有发生改变,佟家也仍然赢了这一局。

所以在这次选举上,佟国维的选择是真心的,而这个真心也是基于整个家族利益以及各种利害关系对比下所作出的最后决定,因为不管康熙的内心想法究竟如何,佟家只要有一票投给康熙,佟家就不会输掉这一局的对抗。


辽宁资深球迷


佟国维举荐八阿哥的目的在剧中有过专门呈现,具体发生在康熙跟佟国维一起吃饭之后,佟国维回到家,特地把隆科多叫过来,还展示了一下康熙赐给他的老花眼镜。

详细剧情如下:

佟国维:六叔给你的差事还合适吧?
隆科多:多谢六叔栽培,终于让侄儿有了这么一个给人家陪笑脸、给人家陪小心的机会。
佟国维: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小多子,今儿当六叔的面你说句实话,这么多年来,六叔一直冷落着你,你恨六叔吗?隆科多:哪能。
佟国维:我本来还想冷落你一阵子,可是,很多不想同你说的话和不想让你做的事,今天六叔都要向你交代。
隆科多:六叔,您?

佟国维: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你知道靠的是什么吗?靠的就是一条祖训,那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现在可以挑起整个家族大梁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隆科多:我?
佟国维:我为什么要派你到关外带兵?一是想让你多历练历练,更重要的是让你远离朝廷这个是非之地。当今这些阿哥们,哪一个也不是等闲之辈,夺嫡之争早就在暗中进行了,万一六叔我踩虚了脚,跌了下去,你还可以东山再起。你吃不了那个苦,从关外跑回来了,我只有先把你凉在一边,免得我倒了,你也跟着倒。那样一来我们佟家就连个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隆科多:慢著,慢著,六叔儿,您的意思我怎么听着有点含糊。六叔,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您老烧着八爷的热灶,让我去烧四爷和十三爷的冷灶。
佟国维:这个 这个,你也许会认为我为什么不去烧四爷的冷灶,其实,热灶烧不好,更容易引火烧身。小多子,事情已经到了,不容迟疑的关口,你得挺身而出,和六叔一起顶住这一局面。
隆科多:就凭侄儿现在这身份,一个理藩院的牢头儿,连单独上折子的资格都没有,那您让我怎么去顶这个局面?
佟国维:那好,你明天就到步军统领衙门任职。
隆科多:步军统领衙门?您是让我去那儿当个副都统?
佟国维:不。
(佟国维递给隆科多一张纸)
隆科多:九门提督?六叔,这不大可能,这可是要皇上亲自委任的差事。
佟国维:皇上那儿我早替你说好了,明天早朝,你可以先到皇上那儿谢恩去了。
(当夜,隆科多大醉,三更时分,拿着那张纸说了一句话)
隆科多:做人难,难啊!

《雍正王朝》每个镜头和台词都不是多余的,都有深意。从这段剧情中,我们可以分析佟国维的目的。

一、维持家族地位

这是佟国维最根本的动机。“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辞官归故里的当然是佟国维,赶科场的是隆科多。在这场夺嫡大戏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大臣,要想置身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八爷党一直在拉拢佟国维,刑部冤案八阿哥亲自拜访佟国维。此时太子被废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朗,佟国维如果还是装疯卖傻,显然是无法糊弄八爷党的,他不得不表态支持八阿哥。太子一旦被废,其他阿哥都有可能成为新太子,他如果此时再不表态,八爷党就会把他视为敌人,家族地位就会因此动摇,九阿哥就曾经骂他是“老狐狸”。但是他又不能“一条道走到黑”,他后来发现康熙心中的新太子并不是八阿哥,他不能将家族的前途绑在八爷党身上,但他自己已经无法脱身,只好让隆科多去当牢头,借机讨好十三阿哥。

二、帮助康熙打击八爷党

佟国维在康熙身边数十年,如果不懂得康熙的帝王心术,那他这官算是白做了。对于皇帝来说,最大的威胁是大臣结党擅权,自己的儿子如果结党是尤其危险的事情。在清理刑部冤狱之前,康熙已经对太子失去信任了,正如邬思道分析的那样,如果康熙还信任太子,就会命太子自己清理冤案。但是康熙没想到太子居然是冤案的幕后主谋,而八阿哥诱使肖国兴供出太子,却让康熙对八阿哥心生嫌隙,那句“其心可诛”足以证明。假造太子手谕调兵,更加使康熙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

推举新太子,其实就是一次试探,康熙想借此看看,自己的这些儿子到底势力膨胀成什么样子了。在推举过程中,康熙特意到上书房看了一次,发现八爷党的势力竟然如此庞大,而且上书房两位大臣佟国维和马齐都被拉下了水。他不得不暗自心惊,照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借佟国维敲打八爷党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康熙就安排了跟佟国维一起吃饭。

在饭局上,康熙一开始就抛出“我们不谈君臣之礼,只叙亲戚之谊”,潜台词就是看在亲戚的份上,我们需要一起做点事情。佟国维自然心知肚明,立马感激涕零。随后三言两句,两人便达成了交易。交易内容很简单,就是以佟国维的退位为代价,打击八爷党,而作为回报,扶持你们家族的一位新人上位。

所以才有了后来隆科多的那句“做人难”,那张纸上写了不少字,不可能只是让他去担任九门提督,上面应该还有让他向康熙告密的授意。告密这件事,应该是佟国维策划的,他得想好每一步的安排,不能让人看出破绽。康熙当然也是心如明镜,借坡下驴罢了。

最后,在举荐新太子的现场,佟国维和康熙演了一场双簧,佟国维被罢官,却从此摆脱了八爷党的纠缠,而隆科多成功上位。八爷党却遭到沉重打击,八阿哥被迫直接表态不会当太子。


江蝶梦


真正历史上的佟国维不可能举荐八阿哥胤禩,而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表面上在烧八阿哥热灶,其实是在捧杀他。

首先我们来考证,真正历史上,佟国维有两个原因不可能支持胤禩。

第一个原因,时间上对不上号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胤禩开始努力活动,争取夺嫡,人称“八贤王”。然而康熙四十三年,也就是四年前,佟国维就已经退休了。退休老大爷拿什么来煽动满朝文武去支持胤禩?就算他老人家想支持,人不在其位,说了恐怕也不算了。

第二个原因,关系上有亲疏

雍正生母乌雅氏,也就是后来的德妃出生低微,没有抚养雍正的权力,所以雍正是由皇贵妃佟佳氏,也就是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的,这个佟佳氏,是佟国维的女儿,而隆科多是佟国维的儿子。

请问佟老爷子好不容易有了雍正这个孙子辈的皇储的关系,他为什么要作死去拥戴八竿子打不着的八皇子胤禩?

我们可以说后来雍正登基以后的改革可能会得罪保守派皇亲国戚佟家的切身利益,导致隆科多叛到八爷那边去,但是在九子夺嫡期间,还看不清楚各位皇子的志向,佟国维肯定只能选一个和自己关系近,同时也是皇帝最器重的。

其次,我们来看电视剧《雍正王朝》,其实已经给了足够的证据在告诉我们,佟国维并不是在真心拉拢八阿哥,而是在忽悠他,让他玩火自焚。剧中佟大爷坑了八爷两次,第一次让他上赶着去查刑部冤案,最后惹得康熙表面表扬,背后诅咒他该死。而第二次是煽动满朝文武拥戴八爷当太子,把他彻底捧杀出局。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佟国维这个角色表面上看是个昏聩老头,但是你想一想,上书房第一把手,康熙带领所有皇子去木兰围场,可以把京中全部的事情就交给他一个人打理,这样的人,能是等闲之辈么?

在选皇子这件事上,对于他的立场,至少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结论。

第一次看,肯定很多观众都觉得佟国维是一个倚老卖老,大权在握,自作聪明,没事乱买马的政治赌徒,他在九子夺嫡期间上蹿下跳,东奔西忙,组织联络,推举八爷,烧八爷的热灶,同时还想让隆科多作为自己的保险,去烧四爷的冷灶,无奈最后被隆科多出卖,在上书房议举新太子的一幕中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玩死。

这是最表面上最肤浅的意思,如果只看《雍正王朝》第11集,从演员表情,动作,以及剪辑上来看,确实看不出什么破绽。

但是,如果根据20集,康熙逝世之前,隆科多去请示佟国维,以及第7集,八爷夜访佟府等剧情连续起来看,就有了第二层意思。

第7集,追讨国库欠款刚刚不了了之,刑部冤狱又让康熙震怒,这个时候,需要有阿哥出来带头去办事。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事情牵扯到太子,谁去谁就捅了马蜂窝。邬先生让四爷一定不能去,甚至还差点气出走,而八爷夜访佟府,佟国维却是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撺掇八爷一定要去查得个水落石出。他撺掇八爷的表情,特别是穿着打扮,和忽悠隆科多时候的一模一样。

第七集,忽悠八爷场景——

第十一集——

请注意全剧只有这两幕佟老爷子穿着一个红马甲。马甲在戏剧中的含义是外套,装扮,掩护,乌龟壳,假。可不可以令你想起那句小品台词——

小样,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哪——

而红色,象征着危险。

两个深夜密谋的场景,佟国维的里面穿的黄褂子和外面套的红马甲一模一样,这是有符号意义的,即这两个场景中佟国维都在干同样的事——撺掇,忽悠。

注意哈,忽悠少年儿童的场景里,老大爷是顶着马甲的,而到了20集,真正要给隆科多传授绝技的时候,老乌龟就把马甲脱啦——

还记得那句小品台词么——

“小样儿,你以为脱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啦!”

这个马甲,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他是在装,是在作秀,是在演,是假的。

而更需要注意的是,隆科多的帽子和佟国维的衣服实际上是同样的料子,也就是说,是一套。

隆科多的帽子和佟国维的衣服是同样的色调,这绝对不是服装胡乱搭配故意弄错,而是有寓意,佟国维里面的衣服,代表的是真实的他,而衣服上的纹路是金黄色,代表正统,皇权。而同样的配色的帽子,戴在了隆科多头上,寓意正统的继承。

有人说,服装这一块我的分析是牵强附会,那是因为他确实没有经过专业的戏剧知识培养,而恰恰本剧导演是非常专业的。有人指出,雍正王朝的服饰不符合史实,导演根本就不是用服装来表现史实,而是由于权斗剧情过于复杂,他使用服装为剧情服务,每个人的服装都经过了精心安排,具有符号意义。

第一集,发大水,议事。

康熙的龙袍是深蓝近黑。

诸位皇子中,只有十三阿哥是深蓝,其它都是浅蓝。照理说都是贝子和郡王,十三阿哥并不比其它人爵位更高,用这套衣服不合适,而且胸前的补子是明黄龙补也不合适,所以说这套衣服根本就不是为了重现历史,而是为了标明十三阿哥的角色,是向着康熙的。

接下来,四爷进来了,四爷的衣服也是深蓝近黑——

这是在告诉我们,这个场景里,康熙、四爷、十三爷是正面人物,而其它的都是反面人物。或者说,这几个角色和康熙具有一样的政治目标。

这个不但体现在皇子上,还体现在重要的臣子和皇孙身上,第12集——

上书房三大臣,只有张廷玉是深蓝近黑的服装,而且全剧里他始终穿这一套。

这一集中,康熙又穿着他第一集中深蓝近黑的皇袍。可以推断这几幕可能是统筹到一起拍摄的,所以演员用的服装一致,但是之所以统筹到一起拍摄,也是因为具有相同的意义。可以注意拍摄的角度和穿着的颜色,绝对不是偶然——

左,张廷玉,中,康熙,右,雍正,三个黑衣服在透视的终点,而其他都是蓝色。本来和四爷统一的十三爷的衣服变得有些浅紫,因为他如果也是深黑,就打破了这个稳定的结构,所以做了让步。

后来的剧情中,雍正的儿子,弘时是蓝色,和八爷一致,弘昼是深蓝近黑,和父皇一致,但是没有父皇那么黑,因为这个小弟每天装神弄鬼,心理体贴父皇,表面装傻充愣——

而弘历没有特意用颜色区分,因为他其实很少和另外两位皇兄在朝堂上同时出现,不需要区分,后来他单独出现的时候,衣服袖子上多了两个补子,体现他和另外两个兄弟的不同——

所以,再看雍正王朝的时候,请不要再用历史考证的眼光去批判它的服饰,而是从专业剧作的角度去理解,就会发现导演的深意和特别的趣味。

从剧情上看,至于佟国维是撺掇,还是忽悠,我们也可以从后面得到明确结果。

首先,刑部冤案,邬先生让四爷千万不要沾手,后来四爷接下来,邬先生气得差点出走,要不是四爷装病,邬先生肯定不会在给四爷干。而相反,八爷按照佟大爷的意思出来查案,放心大胆地逼供肖国兴,要搞倒太子,并且一路直逼太子,审出了结果。然而康熙并不傻,对于八爷交上来直接要扳倒太子的这个结果,表面上是赞许,背地里派图里琛亲审肖国兴。如

果康熙真的很喜欢八爷,接机搞垮太子,让八爷上位不久行了嘛,为什么要自己再去问?说明康熙压根就不信任,不看好八爷。

而得到了图里琛的结果的康熙,得出的结论是——该死,其心可诛。

这个“该死,其心可诛”,不是骂肖国兴。因为后面图里琛说,奴才这就去杀了肖国兴,而康熙说,谁让你杀他。说明,康熙怪的不是肖国兴,而是八爷,康熙已经知道了八爷逼供,构陷太子。至此,八爷也中了邬先生的预言——谁去查太子,谁就玩完。

那么,对于这么清楚,这么危险的一个结果,连邬先生都知道,那么作为在朝为官一生,上书房说一不二的一把手,老油条佟国维,他能不清楚?他要是真的爱惜八爷,能上赶着让他去火中取栗?而不是像邬先生爱惜四爷一样劝他去明哲保身?

所以,可以得知,佟老头子是个忽悠年轻人的高手。

知道老头是个穿马甲的高手,事情就好办了。第7集,第11集,他都是分别在忽悠八爷和隆科多,只有20集,脱了马甲,他才是真的在对隆科多说实话,实话就是——听皇上的。

那么他对隆科多是什么态度呢?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第11集他忽悠隆科多的时候说的话,这里关于冷落,他大概传达了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我派你去关外,是历练你。

第二个意思是,更重要是要保护你。

这两个意思,其实都不假,然而,无奈隆科多吃不得苦,跑回来了,于是只有先晾着——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佟国维并没有把隆科多当成一个亲人,而是一个政治游戏中的棋子,他不会因为个人情感喜欢他,重用他,或者讨厌他,远离他,而是根据他的职务,位子这些政治资本,来决定他的使用价值。很显然,最开始派隆科多去关外,就是为了坐山观虎斗,等朝廷里乱了,隆科多在关外带兵,那么阿哥们都要求他。无奈隆科多自己跑回来了,暂时没有用,而这个时候,越是没有用的人,底子越干净的人,对康熙越有用。

更重要的是,压着隆科多的意思,也是康熙的意思——

但是两个老头压着隆科多,年轻人肯定是很难理解的,和老头自然也就有了感情上的间隙,所以,佟国维在和他的对话里,一半真,一半假,真话,是把自己对他的真心都和盘托出,假话就是让他去烧四爷冷灶。你见过谁为你好,让你去买大家都公认的渣渣股,自己去买大家都喜欢的绩优股的吗?

这样做唯一的目的,就是让逆反的隆科多觉得自己的点子不靠谱,向康熙举报自己。而实际上举报是唯一的生路,无论隆科多买四爷,还是买八爷,都是死路。

最精彩的一幕,在12集到来,上书房议新太子,这里其实是康熙和佟国维的双簧,佟国维负责把康熙不想说的话说出来,全面为康熙排忧解难,以及打掩护。

张廷玉是忠臣,是公开反对立八爷,公开保太子的,结果只有张廷玉一个人表态,假如说,这个时候他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那么事情就结束了,复立太子,回家过年。然而大家都不表态。这时候,佟跳出来说张是奸臣。他代表了八爷串联了那些群臣的意思,但是他说,比群臣说要好,因为群臣说,就是康熙跟无数人PK,他说,康熙只需要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康熙只要辩倒了佟国维,其他人就不敢开口了。

这个时候,康熙说,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和张廷玉是一样的,也保举了太子。这是康熙在加筹码,告诉大家,张廷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更关键的是,康熙说,他自己也保举了太子。

这也就是间接地告诉那些跟着八爷串联的满朝文武——你们是要和我作对么?

这个时候,一个特写,站在康熙左手边的皇子们,赶紧朝着康熙靠拢,皇子们处于孝道,是必须跟着父亲,康熙选择的。

那么满朝反对意见,瓦解了一半,剩下的是群臣,而群臣的代表是佟国维。

老头还要继续硬钢——奴才斗胆问一句,为什么满朝文武就不能保举八阿哥

一个正常的大臣,敢这样忤逆皇帝,已经是找死了。人家皇帝都说了,我想复立太子,你还问为什么,岂不是自杀么。所以佟爷爷要的并不是答案,只是要达到更重要的目的。

于是,康熙炸他——你真的要我把你老底都掀出来么?

本来说的是隆科多,但是炸出来一个大鱼——

八爷慌了,八爷说,儿臣自愿退出,父皇不要再为难佟国维了。

大家都知道舍车保帅的道理,八爷怎可能为佟而舍弃自己的前途,他只不过是觉得要是佟老头再争下去,没准把自己夜访佟府,和老头一起商量审太子,弄太子的底全部都掀出来,甚至可能担心康熙已经知道,要把这个底子掀出来,牵连自己,所以为了保全自己而退出。

康熙说,你果然贤得是时候,佟国维死心塌地的保举你,你就在这个时候出来保全他。

这很明显不是表扬,是挖苦。

把八爷炸出来,是两个老头最大的目标——你们满朝文武不是串联要推举他么?现在他自己都放弃了,还有谁不服?专治不服!

果然,接下来康熙就补刀——

专治不服。

然后就宣了隆二爷上场。

隆科多说了康熙想说的话——处处请示皇上。

此处省略一万多字,其实康熙想说的是——我还没死呢!你们就折腾,你们也太不把我放眼里了,八阿哥就知道搞关系,还收买人心,互相串联,满朝大臣都是傻冒,乱买马,我想把太子扶起来暂时让你们消停两天,让我慢慢观察选谁,结果你们班都不好好上了每天开party,人家隆科多都知道我是天下第一,你们都白活了!

为什么说康熙和佟是双簧,我们看处理结果——

对佟国维

这么大的罪,结果是回家养老——

养老就是顺利退休,国家发钱养着。家里已经有了接班人,自己又顺利退休,不依然还是佟半朝么,这哪里是惩罚,分明是奖励。

为了突出这奖励,马奇同学跑出来陪衬,说自己也有罪,于是康熙对他的处罚是——

本来佟垮了,马奇就应该是上书房老大,结果排在了张廷玉之后了,而且降两级还发俸一年,这才是真处罚。

一真一假一对比,就知道康熙和佟大爷是在演戏。

还有一件更有意思的事,第12集,隆科多跑到康熙面前去举报佟国维,但是隆科多分明是在诬陷佟国维,佟国维明明告诉他,让他去烧四爷的冷灶,而自己去烧八爷的热灶,并且说热灶烧不好,还容易引火烧身。也就是说,隆科多即便是要正常举报,也应该告诉康熙,六叔让自己去选择四爷,他为什么会告诉康熙,六叔让自己选八爷呢?

隆科多这个时候很显然是不信任自己六叔的说法的,觉得六叔自己去烧的热灶八爷希望更大,自己只是一个保险,说明佟国维对隆科多的忽悠见效了。而隆科多上套了,要把大家喜欢的热灶八爷捧杀致死,让冷灶四爷上位。

佟国维故意告诉隆科多,你去买渣渣股四爷,我要买绩优股八爷,并且我希望大,你只是一个垫背的小保险而已。换做任何人,听到这个,绝对都不高兴,毕竟大家都不傻。

所以,佟国维这样一逼隆科多,隆科多必然要选择出卖他,取代他,因为大家都觉得八爷好,要选择八爷,自己去选择四爷,如果八爷上位了,自己岂不是死路一条?而现在所有人都围着八爷,六叔也不让自己跟着一起追随八爷,要想活命,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强势举报,让八爷党通通完蛋,然而只要隆科多为求谋生这么一做,佟国维的目的就达到了——捧杀死了八爷,八爷还对自己感恩戴德,抬举起了自己的家人,还是用苦肉计抬举起来的,满朝文武还没有意见。

雍正王朝,每一秒都是权谋,值得你认真品味和学习。


HannibalLecter


电视剧里面的佟国维非常狡猾,在朝局中左右逢源,从来不得罪人。后来他拥护八阿哥当太子,很多人就以为他是八爷党,所以才支持八阿哥。其实,在小说里面他是大爷党,支持大阿哥胤褆。

大阿哥倒台后,为了整死太子胤礽,转而支持老八,并让隆科多烧四阿哥的冷灶,做一冷一热的两手准备。所以,佟国维推荐八阿哥是真心的,但是他不是八爷党。

先简单的解释一下电视剧中佟国维为什么会支持八阿哥。

佟国维的大哥佟国纲跟明珠关系很好,佟家和明珠结成一派,遭到了索额图的敌视。康熙亲征噶尔丹时,索额图借刀杀人,把佟国纲派到最前线送死,佟老大被准噶尔的乱箭射死。至此,佟国维跟索额图就结仇了。

索额图支持太子,他就反太子;明珠支持大阿哥,他就支持大阿哥。索额图倒台了,太子就成了他要搞倒的对象。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能搞倒太子,佟国维谁都支持。



明珠倒台后,佟国维接替明珠,成为大阿哥的外朝靠山。太子被废后,大阿哥和太子都倒台了。佟国维听到消息后,便打定了主意:只要不让胤礽复位,谁当太子都无所谓。佟家不放弃每一个攀附皇子的机会——太子胤礽除外。

之所以佟国维会跟老八搞在一起,一方面是老八的势力大;另一方面是老八先下手为强,回京之后便主动让老九联络佟国维。老八这么主动,佟国维不能给脸不要吧?

但是佟国维很鸡贼,老九老找他,他愣是一句瓷实话都没有。老九走的时候说的那一句:你这屋里碳气太重了!其实就是在说,老狐狸说话滴水不漏,让人摸不懂他到底在想什么。

这个时期,佟国维还没有完全认可老八,因为他摸不准康熙的意思。所以老四那边也不能放松,如果太子倒了,那么太子的党羽有可能会依附于老四和老十三。佟国维提前让隆科多到理藩院做准备,做好烧冷灶的准备。只不过隆科多性子太急,不是个干大事的材料。

老九和老十见事态发展的太缓慢,老爷子和佟半朝都没有表态。就找了一个江湖术士散布流言,想在后面推一把老八。康熙这个时候见招拆招,故意释放了一个烟雾弹,迷惑了包括佟国维在内的所有人。

康熙说:江湖术士的话,有些时候也能代表民意。但是,康熙并没有表示肯定或者否定。他只是放了张道士,并说没必要一个江湖术士计较。

康熙说的“江湖术士的话可以代表民意”,换一个角度理解,也可以解释为:江湖术士的话代表了你们八爷党的民意。但是,我并不认同!

佟国维老谋深算,若是冷静的想一下,他肯定能猜透康熙的意思。但是事件发展的太快,让他也产生了急于求成的心理。因为他对继位人的看法,就是天心和民意。现在天心和民意都有了,这个时候自己再出手,没有可能踩空。

毕竟在他看来,太子之位不能虚悬太久,否则夜长梦多,让胤礽复了位。有朝一日登基,自己也就完蛋了……



所以,佟国维支持老八,目的就是为了杜绝太子复位的可能性。其实,不光是老八。只要不是太子,他谁都支持。后来佟国维跟隆科多提到的冷热灶理论,也是这个意思。眉毛胡子一把抓,蚊子再小也是肉,佟氏家族必须要傍上足够多的大腿才能维持家族的兴盛。只不过隆科多的水平跟佟国维相比,实在差的太多了。

张廷玉之所以能独善其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没有佟国维的这种家族负担。只要康熙认可的人,谁让太子都可以,他无所谓。

总的来说,佟国维的家族负担太重,几乎就是一个人挑起全家族的重担。他不敢得罪人,还要尽量多的找靠山。但是偏偏太子这个最大的靠山,他不能找。所以才会先支持老大,又支持老八,甚至连老四和老十三都不放过。

九子夺嫡,佟国维使劲了浑身解数,傍上了其中的七个。从结果来看,太子被永久圈禁,隆科多傍上的四爷成功登基。也不枉费佟国维的一番苦心。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佟国维是成功的。至于隆科多的下场,已经不是佟国维可以操控的了。


Mer86


佟国维提名老八胤禩,不管他真心不真心,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位佟国舅绝对是一个老狐狸,老滑头。

他的处事原则是“不能一条路走到黑”,严格的秉承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所以佟国舅表面上是提名老八,其实暗地里却是为延续自己家族的政治命运,隆科多走上权力的舞台就是佟国舅在背后的推手。


《雍正王朝》中佟国维的这一招,可以说是老谋深算!

他不可能不知道康熙老爷子的真正心思,但毅然提名老八,就是考虑到了自己的处境和家族的生存。

佟国舅要和康熙做一场政治上的买卖!没错,是买卖!

佟国舅为康熙引出老八胤禩的隐藏势力,换取自己的平稳退休,同时扶持自己的侄子隆科多上台,这就是他的最终目的。


逃离九子夺嫡的白热化官场,是佟国舅的另一个目的。

九子夺嫡越演越烈,老八的势力庞大,康熙对胤禩的不满也是更深。

佟国舅很清楚,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要康熙一天不松口,老八就不能有机会。

他深知帝王最忌讳的是什么,老八的这种肆无忌惮的行为实在太过幼稚。

所以佟国维要功成身退了,但为了不得罪老八,也为了那个万一,万一老八真的登基了呢?这种事说不准。

那么提名老八,让隆科多参自己一本,也就是最好的金蝉脱壳了。

只要自己的家族获利,卖个人情又如何!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是近二十年来少有的优秀电视剧之一。尤其是跌宕起伏的剧情,时不时引发个小高潮,让人意犹未尽,品味无穷。

在《雍正王朝》前面的剧情中,有一个出场率非常高的人物,那就是佟国维。他的精彩表现在举荐老八胤禩为新太子时达到了高潮,同时也留下很多疑问,尤其是他大骂张廷玉为奸臣,难道他不知道张廷玉其实是在帮他吗?还是说他另有打算?

一、

先讲一下这件事的背景:

在《雍正王朝》中,一开篇就是紧张的剧情,伴随着南方赈灾、户部追款、刑部冤案暂时告一段落后。众皇子来到了热河狩猎,结果就发生了太子胤礽跟郑春华鬼混被康熙帝发现的荒唐事件。紧接着又有人假传太子手谕兵围八大山庄,这让康熙帝大为恼火。

回到京城后,康熙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太子胤礽,同时放下一句话,让大家推举新的太子人选。

于是,这场夺嫡大战正式进入到白热化,而老八胤禩一党成为了夺嫡的热门,也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

在杨角风谈雍正王朝前几期中也提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康熙帝曾经当着众皇子说了这么一句话:

“有些事,你们知道,有些事你们不知道,但有一条,朕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们,我大清的江山,绝对不能交给无德之人……胤祥在这一点上就不错,他敢于在胤礽将获重谴的时候,不避嫌疑,陪着他,护着他,他尽到了一个做弟弟的情谊,做臣子的忠尽。”

这句话除了众皇子们听到了,还有一个人听到了,那就是图里琛!

不要觉得图里琛面对局势一直是一个中立的人,其实他最聪明了,一方面去大牢里巴结老十三胤祥,另一方面则把这个重要的信息传达给了首辅大臣——佟国维!

二、

佟国维为什么要推举老八胤禩?

其实他已经骑虎难下了,对于佟国维来讲,官职已经做到了顶峰。门生故吏遍布整个朝野,称呼他为“佟半朝”一点都不为过。

也就是说,不管他的门生故吏推举谁当太子,康熙帝都会把这笔账算到他的头上的。道理其实也非常好理解,比如《雍正王朝》后期年羹尧推举的人,年羹尧不一定指使他们做什么事,但是他们做的任何坏事,这笔账都会记到年羹尧的头上的。

所以,佟国维已经被自己的地位和权势绑架了,作为一名康熙帝身边的老臣,他自然能通过各种表现猜出康熙帝的心中人选。可是他心中也明白,他的这些门生故吏基本都是投靠老八胤禩的。如果他佟国维揣摩康熙帝是别的意思,而选择了康熙帝这边,对他没有一点好处。最起码是得罪了老八胤禩一伙,万一他猜错了圣意,他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在这种前提下,佟国维决定不把所有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于是跟隆科多交代了很多事情。

后来康熙帝面对老八胤禩送来的装神弄鬼的道士,说了这么一句话:

“江湖术士的话不能一概视为妖言,有时候也能代表一些民意。”

佟国维决定再赌一把,就赌老八胤禩,毕竟他是非常符合标准的!

三、

有人说,佟国维此举是跟康熙帝唱的双簧,是这样吗?

假如康熙帝跟佟国维是在演双簧,也就是说他们两个合伙打击老八胤禩一党的人。可是满朝大臣中有近半人是佟国维的门生故吏,上演双簧就是把这些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是自己举报自己的行为,一点都不是合伙对付老八胤禩的样子。

而且如果他们两个达成了协议,那么为什么康熙帝还要送他一副眼镜呢?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有人说,看似佟国维吃亏,或许是康熙帝答应帮隆科多上位,以此换取佟国维的坐实老八胤禩结党一事呢?

其实也不对!

隆科多的上位,并不全是佟国维的举荐或者设计,隆科多作为当年康熙帝西征葛尔丹的一名勇士,时刻都在康熙帝的注视之下的。在隆科多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卖掉了康熙帝赐给他的宝刀。结果到最后康熙帝临终前,把宝刀又还给了隆科多。可见康熙帝一直在暗中观察隆科多,偷偷的赎回了他卖掉的宝刀,还留下一句话:

“是朕一直故意压着你,就是想在最关键的时候用出来。”

可见,隆科多一直是康熙帝考察的人,跟佟国维无关,也表明佟国维并没有跟康熙帝唱双簧!

四、

佟国维为什么大骂张廷玉是奸臣?

佟国维大骂张廷玉是奸臣,其实就是在变相的提醒的康熙帝,不要给他们挂上结党营私的帽子,以免大开杀戒!

康熙帝对众臣推举老八胤禩为新太子的结果不满意,但是他之前说过,得票最多的是新太子。可是又不能食言,这该怎么办?

如果选举的基础就错了呢?比如假票,或者是贿票?

于是康熙帝拿住一点不放,那就是你佟国维结党营私,你的基础错了,你投票的过程也是错的,所以得票结果也是错误的,就是无效票!

可是康熙帝有没有想过,虽然这种理由可以宣布老八胤禩的得票非法,可是这个基础是建立在结党营私之上,一旦这样判定了,那么那些大臣就是重罪,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于是,佟国维死死咬定老八胤禩的得票合理,有效,这样既保全了老八胤禩,也保全了百官,同时也护住了康熙帝的脸面,他总不至于真的杀掉老八胤禩一党和百官吧?

可是张廷玉怕康熙帝落入佟国维的计策中,于是重复一遍康熙帝说的佟国维联络百官投票是非法的,并且宣布老八胤禩的得票作废。然后我们大家当庭再重新选太子!

于是佟国维大骂张廷玉是奸臣:

表面上是骂张廷玉的奏折是密折,竟然推举已经被废掉的皇太子胤礽,可是你既然还推举旧太子,那么当初康熙帝要废除太子时,你怎么不阻拦?

其实是怪张廷玉不理解这样做的后果,但是康熙帝有康熙帝自己的打算,本来他也不想重新立胤礽为太子,可是他见识到了老八胤禩一党的强大,如果此时把他希望的储君搬出来,过早的暴露在阳光下,实在担心他的安危。所以再次搬出太子胤礽,其实是康熙帝临时改变的主意。

所以,康熙帝一看两个人杠上了,马上说自己也举荐胤礽,总不至于我康熙帝也是奸臣吧?

后来又下了一道命令,除了佟国维以外,其余的大臣都不追究这次结党营私的罪过,也算是达到了佟国维的目的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下令地方二品以上官员,京城四品以上官员举荐新太子人选,上书房首席大臣佟国维联合众多门生故吏,共同举荐的是八阿哥胤禩。应该说佟国维此举是出自于其真心,目的是为了保住佟家的荣华富贵。为什么这么说呢?

太子被废黜,大阿哥被圈禁,剩下的诸皇子中,老三胤祉是个文人,缺少政务历练。老四胤禛是出了名的“冷面王”,江南赈灾得罪了地方官员和当地盐商,清理户部欠款又得罪满朝文武,逼死二十三位朝廷大臣。这样一个刻薄寡恩之人也没资格做太子。老五胤祺、老七胤祐连句话都说不利索,老六胤祚又早早亡故,只有老八胤禩,平日里待人谦和,秉性持重,更有具一副菩萨心肠,急人之所急,朝中大臣大都受过他的恩惠,为胤禩博得了“八贤王”的美称。

胤禩不单只是令朝臣们交口称赞,他和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和老十四胤禵私交非浅,他们联合起来,暗中笼络了一批死党门人,誓保老八登上皇位。其实他们一直在等的就是太子倒台,这样胤禩才能有上位的机会。老奸臣滑的佟国维正是看准了这点,因而妥善布置,安排故旧,联名保举老八成为新太子人选。一旦成功,他佟国维便有辅佐之功,佟家满门的荣华富贵,可保无虞。

可谁知,举荐新太子根本就是康熙刻意布下的一个圈套,目的就是看看谁先跳出来,夺取这个令人眼馋的太子之位。康熙不愧为一代雄主,老而弥辣,此举将佟国维赶出上书房,又把老八逼得自请退出竞争。佟国维再奸诈也难逃康熙的手掌心。很快,太子复位,主持朝政,康熙也南下出巡了。废太子事件渐渐被人所遗忘,而老四胤禛在康熙心中的份量却越来越重。一场宫廷风暴很快又要来了……


请动动您的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吐槽、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