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国游客在瑞典被警察扔到墓地后扬长而去,你有在国外被歧视的类似经历吗?

越出国越爱国


我在国外有过类似的经历。

有一次圣诞节前夜我刚到德国,感到了一个酒店,结果店主不在。我用信用卡去开门,怎么也开不开,当时外面下着雪,特别冷。当时,我已经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幸亏,有个当地的中国人带着我们,她给店主打电话,用德语说明情况。虽然店主很不愿意来,但是最后还是来了。经过检查以后,是我在booking上订酒店的时候,信用卡输入错了4个数字。店主非常生气。

在解决了事情以后,这位当地的中国朋友对我们说:幸亏我在,要不然你们就要呆在外面了,即便是给店主打电话,他也不会来的,因为你们写错了信用卡的数字。另外她说:这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是很严重的事情,甚至可以报警,说你冒用信用卡等等。

当地朋友说了好多,我一开始还很不理解。后来在欧洲去的国家多了,走的地方多了,逐渐也了解到了这些差异性的存在。我们国人的思维是曲线的,是可变通的,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的,是不可变通的。所以,想去欧洲旅行,就得适应人家的思维方式。

最后说个小攻略:如果去欧洲旅行,订公寓的话,通常会跟对方确定好时间,对方来人给你开门给钥匙,走的时候自己把钥匙放在门口密码小盒子里就可以了。如果是晚上去,对方会要求加钱的,因为你晚上去了,影响了对方的休息。所以,如果我很晚到一个城市,就会去订酒店,那种前台24小时都有人的,这样就不会出现麻烦的事。如果住青年旅社,很多青年旅社晚上11点就会关门的,那么我就会11点前回来,绝对不去找麻烦。所以,旅游之前,一定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老迟


居然可以自问自答,哈哈,那我回答下自己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外国是很常见的,我举几个例子吧!

第一个例子:2015年,在美国新泽西州,我入住了一家类似于holiday inn的酒店。这个酒店是印度裔老板开的。这个酒店很恶心,将中国人和老外吃早餐的地方分开来,中国人吃的早餐除了白水煮泡面和吐司外,什么都没有。而老外吃的早餐厅非常丰富。然后我就找他们大堂经理理论,然后人家就说你爱吃不吃,爱住不住。我当时就火了,和他争吵了几句,然后他就报警了,警察也是帮着这酒店的,于是我就换酒店了。

第二个例子:在英国伯明翰,也是一家酒店。吃早餐的时候,因为一个同事不会用烤面包机,将一块其他面包放入烤面包机。然后一个服务员一脸嫌弃,将面包拿出来,扔到垃圾桶。(这块面包是干净的,还可以使用)

我跟大家说这些所谓的欧美人士,表面都是和蔼可亲,见人微笑打招呼。其实都是职业性微笑,对你的友好完全不是发自真心,内心对亚洲黄种人歧视的要死。希望中国的牧羊犬都看清楚了,国外的月亮并不圆,你看中国人去欧美有几个融入当地社会了?人家根本不待见你,移民过去的到底怎么样,自己心里最清楚。

当然,去旅游看看好山好水好空气还是可以的,毕竟景点人少,也不是很坑人。


越出国越爱国


我有过类似的经历。前些年去柬埔寨自由行,也是时间自己算错,一是到了机场没见酒店的车来接,结果自己另外叫出租去了酒店。到了酒店晚上12点。和前台交涉才发现是我自己算错了时间。酒店要第二天才接受我到店。眼看半夜三更,人生地不熟,另开房又满员没空房。也曾要求就在大堂随便休息到天亮。不被允许。结果商量下来由前台值班服务生帮忙联系了边上另一家酒店,以打折价半价入住。到第二天中午再搬回来。事情就这样圆满解决了。现在看到这位先生带着父母也碰到这样的事,却吵了起来。这肯定是有了较大的误会了!曾先生经验不足,而且缺乏应变能力。在自己理亏情况下还和酒店争吵并激化矛盾。吃了苦头。要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种事,只是个别游客和酒店之间的纠纷,扯到国家关系层面就过了!上纲上线,只会让人反感,反而影响国家声誉!客观上说首先错在中国游客,酒店没错,警察的处理有点问题。希望别将此事过多渲染,更不必过度维权!


上海默石


2016年,巴黎老佛爷。

我们给孩子的同学们买些带有巴黎印记的学习用具,作为小礼物送给他们。在我们结完账后,咨询工作人员,是否可以给这些文具打几个包装,方便我们带走,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们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来到另一个柜台。

柜台后面有两个店员,男的是白人,一看就是地道法国人,女的肤色偏暗,五官有明显的拉美裔特征,当时,那个女店员正在给一位白人老太太买的东西打包装,很认真很和气的样子。

我们在白人老太太的后面排队,安安静静地等待。等老太太拿到包好的货品离开后,我们走上前,很礼貌地请她帮我们把刚才买的文具打包。

那女店员看到我们之后,刚才对白人老太太的笑容马上消失了,板着脸听我们说,还没等我们说完,就打断我们,说你们要出示下商品发票,验证下是不是在这里买的。这就让我们很不舒服,因为就在几分钟以前,我们就在她的柜台前方的货架上选取的商品,又在她对面的柜台结的帐,况且,所购商品都带有明显的商标,她天天在这里为客人打包装,不可能认不出来。但是,她的要求按理说并不算过分,我们即使不舒服也得配合。

我们出示了购物发票,她左看右看,看完后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滴里嘟噜地说了一通法语(刚才我们一直在用英语沟通),最后摆摆手,用英语说听不懂我们说的是什么,让我们带着东西去找别的柜台办理。

在我们对话期间,旁边的白人男店员一直低头在干别的,头都没朝我们这边望一下。

这下,我们就不高兴了,我们没有争吵,但是态度很坚决,言辞变得强硬起来,质问她,请问你有哪句话没听懂?这个购物发票是不是真的?能不能证明这些商品就是在本商场刚刚购买的?你们是不是有义务免费为我们打包装?如果你不办理包装业务,那么刚才那位白人老夫人你给她提供了什么服务?我们要求她给我们一个准确的解释。她开始脸色窘迫起来,说话也结结巴巴起来,再也不提听不懂我们的话了,但是依然顾左右而言他,不正面回答我们的质问。

我们之间的紧张对话引起了旁边白人店员的注意,事实上他一直在旁边,却从未出手干预,直到我们开始生气了,要求那位女店员请她们的经理出来,我们要求她的经理给我们解释,我们要投诉她的行为,这时她和他才紧张起来,这位男店员用英语跟我们请求:"这是个误会,我可不可以替她为你们打包装?"我们拒绝了,谢谢他的"好意",告诉他,我们和那位白人老夫人一样,都是你们的顾客,既然她可以为那位老夫人服务,那么就一定可以为我们服务,今天,我们就指定她为我们打包装了,并且,原本我们替她们考虑,不想耽误她们的时间,想替她们减少工作量,只想打两个包装,把这些文具简单包装就行了,现在,我们把所有的文具一件一件地拿出来,整齐地摆在柜台上,要求她一件一件地单独包装。她低声跟我们说:"那你们可能需要等很长时间。"我们平静地告诉她:"没关系,我们有的是时间,我们可以等,请你用心包装——对每一件!谢谢!"

然后,那位男店员一脸的尴尬在旁边看着,女店员则一脸黑线,默不作声地一件一件地认真打包装,而我们则站在她面前,一脸严肃地像监工一样盯着她工作,旁边有些看到前因后果的顾客则有些惊讶地看着这两个店员,又打量着我们,大概他们头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形: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中国游客,既不喊又不闹,而是据理力争,让傲慢的店员屈服,老老实实地按要求工作。

包装了很久,总算把这些文具包完了,那女店员已经成了哑巴。在我们接过这些包装,将要离开的时候,我们郑重地告诉她:"我们来自北京,北京是一个很美丽也很有礼貌的城市,我们欢迎你到北京来游玩,你会受到欢迎,希望你能体验到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我相信,下次那位女店员如果再碰到中国或亚洲游客,心里一定先要掂量掂量好,有了上次的教训,这些人自己到底能惹得起还是惹不起。


萬和生


我看了此事的视频,我不认为他们的行为值得我们同情,被抛到墓地是他们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他们不是第一个出现在瑞典的中国人,为什么回有如此的结果呢?

视频开始儿子用流畅的英文大喊“警察杀人了”,然后习惯性的倒地撒泼打滚。他年迈的妈妈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到儿子一系列流畅、自然的动作,马上心领神会。坐在地上,双手高举过头顶,轻打到双腿上,先从标准的长音“啊~”开始,高声表演。

场景十分熟悉吗?国内解决问题最常用的办法,一哭、二闹、三上吊。把瑞典警察看的一脸懵逼,过路的人纷纷侧目!

我觉得挺丢人的!丢中国热的脸,不值得同情,反而让人恶心。

我不相信瑞典人歧视他们,如果他们没有特殊的“贡献”。瑞典从来不是歧视中国人的国家,一定是他们有什么过火的地方。

看网友写的经过是,这一行人提前入住酒店,酒店以没有到入住时间,没有房间拒绝他们入住。他们在大堂打地铺,原因是母亲病了,需要休息。

再这种情况下,估计是酒店方在劝说无果,又不好使用武力驱逐的情况下,叫来警察来处理。

画面里警察没有任何动作,也没有沟通。冷眼看着他们尽情表演。然后就是去墓地的路上了。

身在异乡,又会英语,未什么不好好沟通?撒泼打滚的能解决问题?在警察没动手的情况下污蔑警察杀人,你们以为在国内随便说说呢?不用负责任?

还好在瑞典,警察把他们拉到墓地自我反省。如果在美国,污蔑警察杀人,他们是否直接抓你吃官司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有钱了,走出国门看看世界、开阔视野,请不要用余额不足的德行,辱没中国的名声。你们可以不要脸,不要拉我们。毕竟我还没出过国呢!


召南山房


实际很多愤青是根本没出过国门的人。由于公司业务,我一般欧洲200天,香港100天,大陆60多天。而且我只会不到50个单词的英语。但是并不影响我行走欧洲。国内很多低价旅游团才是毁了中国人形象的,到处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等。例如香港,坐扶梯都要靠右,因为要把左侧就给着急的人,所以在香港特别容易分辨出哪些是国人,只要左右都站的一定是国人。这个规则来自英国,并不是多么好,而是约定成俗的东西。在地铁里你是看不到打电话的人的,在街头打电话也没有很大声音的,因为怕影响别人。国内就愿意发生喊叫,感觉都是大生意一样。香港人特别讨厌国人这些行为。另外到处扔烟头,小孩随地便溺。因为打电话声音大,我就提醒过一位国人,他看我那眼神好像说:声音大咋的了?然后我指了一下旁边,他发现所有的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他,才收敛了。在香港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我每天都能看到。你说人家怎么可能对一个毫无礼貌的人尊重呢。

再说欧洲,一般去欧洲都在迪拜转机。我坐头等舱较多。头等舱休息室里,老外都是一杯咖啡一本书或者看手机,而国内简直把休息室当成酒吧,大声喧哗不说,抽雪茄喝红酒吹牛逼。就连香港人到了外国也一样失去了在香港的礼貌,跟国内没啥区别。由于我的英语不好,一般就要一瓶水,然后给2.3美元小费,饿了就要了三明治和可乐。因为我很礼貌,服务生给我做了6种汉堡和3种可乐。这就是互相的尊重。对于大声喧哗的大喊服务员的,一般都装听不见,送去的东西也就是一样,多了就不送了。

欧洲我常年在希腊,塞浦路斯,马耳他,英国,德国,罗马尼亚,意大利办事。前4个国家还好,毕竟英语国家,后面3个都是非英语国家。我就借助翻译器交流,只要多说谢谢,你好,对不起,打扰您了这类的礼貌用语,都会很热情的跟我交流,甚至有的时候翻译器出问题,他们反而试着用英语跟我交流。在欧洲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另外别忘记给小费。出去吃饭一定要给,中国人是没有给小费的习惯的。而欧洲是服务好给小费特别正常。记得有一次在塞浦路斯,去披萨店,不会说披萨也不会说鸡翅,服务员耐心的问了我起码十几遍。最后把装披萨的8种盒子拿给我看让我选择。20分钟我点餐成功,拿到后我给他2欧元小费。我消费了25欧。第二天再去不断跟我打招呼,在德国也是,出门后找不到酒店了,我跟路人出示酒店卡片竟然把我送到酒店。这就是我看到的欧元。





哈哈哈哈哈哈777


老实说,从目前获得的信息来看,这位游客属于典型的没有素质,他的行为因为发生在瑞典,和国内国情有别。全是凭借着他的一面之辞,被有些媒体如《环球时报》拿着民族主义心态来煽动民意。

首先,这位游客不是因为飞机或者其他不可抗力迟到,旅馆取消了他的入住资格。而是旅馆规定中午才可以入住,可他却在前一天到达。换句话说,就是早到了一天!少订一夜,还非要赖在别人旅馆大堂直到凌晨都不走,要求坐在大堂一晚上。但这显然旅馆规章制度所不允许的,旅馆没有办法,叫来警察驱逐了旅客。

其次,在这个事件中一直渲染的游客父亲病情因素,大家扪心自问,如果这位游客的父亲真的有病,会少订一晚上吗?就算开始误订,会让带病老人在大堂休息一晚上吗?坐一晚上的滋味和躺在旅馆睡一晚上哪个对病人更有利,大家都能想到。

所以,综合以上事实,是这位游客在本身失误(少订一晚旅馆)的情况下,强行要求旅馆网开一面,结果被旅馆拒绝,然后起冲突。最后警察干预,将其驱赶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只是这位游客到现在也不反思自己的过错,还扭曲事实大力渲染,还弄出这么长一段视频来,父亲生病,母亲坐地哭嚎,此时不想着解决无处住宿的问题,还要在异国他乡的夜晚和警察对峙,这是怎样一种心态?

我在欧洲社会学习多年的经验是,国人在欧洲,如果想不给自己制造不好的意外的话,最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获得最大的权益保障。

如果出现失误或意外的话,也最好协商沟通解决,而不是想尽各种手段非要去打破既有的规则,获得例外待遇。在国内某些场合屡试不爽的倚老卖老,或者撒泼打滚的行为在欧洲,真的行不通。

越来越多的国人遵守规则,文明有序,正是他人尊重我们的基础。相反,如果越来越多的国人在国外旅行生活总是去想着破坏规则,那么越来越多的国人也会因为被牵连而寸步难行。


昭杨


坐标德国。答案是没有。

嗯,可能偶尔也有吧……有意思的事,被歧视感往往来自中国同胞和其他国家的移民。很典型的是,有些中餐馆喜欢给白人老外超国民待遇,换言之就是对中国人态度更差更不耐烦。有些土耳其人和越南人也明显优待德国白人。更明显的是,在国内,带上外国朋友去熟悉的馆子吃饭,往往能享受到格外的殷勤和耐心。开始确有几分成为伪VIP的窃喜,然而次数一多,越来越有几分不安和义愤。

所幸大家对此居然都还挺习惯的,从未有人因此坐地甩头巾大哭。有德国朋友注意到中国人对他们格外的宽容客气,把该现象总结为“外国人福利”Ausländer-Bonus。我没好意思修正:其实是“白人福利”,黑人和黄种人并不包含在内。

可惜中国人到了白人的地盘上,基本是享受不到这种福利的。德国人不太因为肤色对人另眼相待,算得上不卑不亢,也许是因为人家的文化自信?

生活在德国,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平常待之,偶尔也感觉自己作为亚洲女性受到了一点点格外的优待:比如提着大件行李在火车站会有人主动帮忙,围观花车游行会收到格外多的鲜花和糖果。

难免也会遇到不愉快的人与事,但真心不宜轻易甩锅给民族主义情绪:收款员态度傲慢,原因是他对所有人都不冷不热;刷墙工想多坑我一百块钱,原因是他对待所有顾客都不够诚信。而凡事上纲上线,动不动就感觉被种族歧视,这是不是民族感情格外脆弱的表现呢?

我曾有幸见识过一次德国警察对本国无理取闹之人的“暴力执法”:在柏林的同性恋大游行上,一个德国肌肉帅哥当街耍酒疯,一边胡说八道一边手舞足蹈,大家都只好绕着他走。组织人员劝阻无效,叫来警察。两个膀大腰圆的警察走过来表示警告,醉汉耍赖不理,于是警察“咣当”将其反剪制服(真的有音效,听着就很疼),压在地上五花大绑,提到警车后座训话。醉汉被吓得酒醒了一半,赶紧道歉,还很大声地向路过的行人说对不起——看来是真的喝多了控制不好寄几。。。相比之下,瑞典这一家子头脑清晰还对着警察耍赖撒泼,不顾惜脸面的吗?难道是梁静茹给的勇气?这样杰出的国人代表欠下的账,是不是得由后来的国人偿还?这口锅甩得可真不轻啊。


陈皮果子


每年至少出两次国,对出国的问题深有感触,这么多年,没出过一次问题,主要是美加澳,瑞典我没去过,所以我说说我对国外的感受。

国外是非常讲究规则的,这点跟我们就非常不同,我们喜欢变通,甚至违法,而国外原则问题坚决不行,会付出代价。

我们在国外自驾游,租车公司千叮咛万嘱咐,第一,不要停在残疾人车位,第二,遇到校车不要超车,第三,遇到警察必须要听指挥。我们基本遵守这几条,所以自驾也差不多上万公里,但没有一个违章。

国外也不是像我们想的那么好。我在美国就让人家把车撬了,丢了一个gps,赔了200刀,车就停在酒店停车场,警察都没来,租车公司要了一个报警号,这事就完事了。

我发现国外对我们是一种复杂心态,希望赚你的钱,又不喜欢我们某些人的习惯,最多的就是三种情况,第一是大声喧哗,我们的很多同胞嗓门大,耳朵不好使,所以声音大,确实很刺耳。第二,不排队或者插队,这点在那种大家都排队的场合确实很明显的问题。第三,炫耀,我曾参加过一个团,是去澳洲的,一个女生炫耀她的包,最后导游生气了,怼了一下,我们一般只买限量版,她才闭嘴。

我在国外,从没受到过歧视,因为自律,就是在国内也是要遵守规则的,我们有时候被歧视,不是因为人,而是因为人的一些行为,只要我们不去做,真没有什么歧视的。


韩东言


我在国外经常遇到歧视中国人的现象,下面列举一二吧……

1,日本人公然歧视在地铁车厢里语音聊天或播放视频的中国游客,他们见到这样的中国游客竟然直接躲开,太伤我心了……

2,法国人公然歧视说话时插嘴的中国游客,他们根本不知道中国游客的时间宝贵没空等他把话说完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法国服务员在回答另一个人的问题,一个中国游客插嘴问问题,结果服务员满脸的不高兴😠

3,在德国看到警察竟然差点儿把高举右手拍照的中国游客抓起来,说他们公然模仿希特勒,这也太侵犯人权啦!

4,美国餐厅服务员公然歧视自己走进餐馆挑选座位的中国游客,明明都已坐下还让顾客起来换座位!

5,瑞士手表店也歧视中国人!我在百达翡丽手表店里看到一个中国游客花了好多钱买手表,结果付钱的时候点了一支香烟,服务员还想阻止,好在贪财的经理使了一个眼色才化解尴尬😅

6,日本的公共浴室也歧视中国人-一些没有冲洗就进入汤池的中国游客无一不遭受白眼!

不过反过来也有为中国游客提供特殊礼遇的-譬如说在很多接待中国旅行团的酒店里都专门开辟了中国人用餐区域并禁止外国游客进入……譬如说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坐教堂为了照顾不懂英文的中国游客在门口用英文写完“请勿喧哗”之后还特地加了中文标注;还有,东南亚的边境口岸也比较高看中国游客-他们觉得西方国家的游客都是穷人,从不管他们要小费而只管中国人要,这恰恰从反面印证了中国人已经富裕起来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