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那个肇事逃逸的年轻人,你知道你撞的是“中国核弹之父”吗?

8月15日,网友米果菌爆料,她的父亲——上海急诊泰斗、瑞金医院与华山医院急诊科创始人之一李谋秋,被饿了么送餐员撞倒在地,最终抢救无效去世。

8月16日,饿了么通过官方微博就此事作出了回应,但米果菌表示事情发生到现在,对方不停地推卸责任。

那个肇事逃逸的年轻人,你知道你撞的是“中国核弹之父”吗?

究竟事情的结果如何,案件目前还没有最终判决。但通过此案我们不禁想到,中国有这样一位“核弹之父”,他也是被撞身亡!

他曾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核武器的试验,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可由于国家机密,他的名字被隐藏了几十年,直到今天许多人都对他一无所知。

那天,他只是出去散散步,就被一个鲁莽的年轻人撞倒,然后年轻人逃之夭夭,路人无人相助,最终,中国核弹之父遗憾离世……

他,就是王淦昌!

那个肇事逃逸的年轻人,你知道你撞的是“中国核弹之父”吗?

幼失双亲,外婆启蒙下发奋图强

1907年,王淦昌生在江苏常熟一个小镇家庭。13岁那年,王淦昌父母相继离世成了孤儿,只能跟着外婆生活。幸运的是,王淦昌的外婆十分有远见地教育他:中国不缺放羊娃,但是缺少有学问的人!

1925年,王淦昌成为清华大学第一届学生。我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叶企孙成了他探索物理学奥秘的启蒙老师,后来又有了吴有训教授的栽培,在两位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的言传身教和指引下,王淦昌激发了少年时期萌发的自信、自强之心,他用自己的勤奋叩开实验物理学大门,并把“科学强国”的信念根植于自己的心田。

那个肇事逃逸的年轻人,你知道你撞的是“中国核弹之父”吗?

献身科学,走科学救国道路

1926年3月,日本军舰在天津大沽口炮轰驻防此地的中国国民军部队,蓄意挑起了践踏中国主权的“大沽口事件”。作为游行学生中的一员,王淦昌亲眼看见许多同学被段祺瑞政府军警的枪击中,倒在血泊里。死里逃生之后,满腔愤怒的他在恩师叶企孙的提点下明白了科学与爱国紧密相关,于是暗下决心:献身科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不再受到凌辱!

从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毕业后,王淦昌觉得这并不够,因为那时最先进的科研成果,都在大洋彼岸的国外,他又到德国柏林大学去留学。

那个肇事逃逸的年轻人,你知道你撞的是“中国核弹之父”吗?

▲左一 王淦昌 雕像 叶企孙

科学家有国界,学成毅然归国

1930年,23岁的王淦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赴柏林大学公费留学的研究生,师从被爱因斯坦誉为“天赋高于居里夫人”的杰出女科学家迈特纳,在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放射物理研究室开展β谱学的研究。

1934年,他拿到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心里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回国。德国的科学家们劝他,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中国很落后,没有你需要的科学研究条件,你又何必去呢?

王淦昌却回复说:科学虽然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国界的,我的祖国正在遭难,我要回去为我的祖国服务。

那个肇事逃逸的年轻人,你知道你撞的是“中国核弹之父”吗?

“我愿以身许国”

1960年,王淦昌奉召回国。在二机部部长刘杰的办公室里,钱三强正在等着他。他们开始传达周总理的口信:“王教授......我们想请你参与和领导研制原子弹。”

“现在有人卡我们,说我们离开他们的援助,10年、20年也休想制造出原子弹来!因此我们要为祖国争一口气……”

“这件事情要绝对保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一旦投身其间,恐怕就要从此告别基本粒子研究工作,您的意见如何?

在这一连串的询问中,在许多人一辈子都渴望,却求之不得的成果诺将面前,王淦昌却只坚定地说了六个字:我愿以身许国!从那一天起,世界物理学界大名鼎鼎的王淦昌消失了,已经53岁的王淦昌改名王京。

那个肇事逃逸的年轻人,你知道你撞的是“中国核弹之父”吗?

他成就了两弹的辉煌

1963年,王淦昌随大批科研人员来到位于大西北的核武器实验基地,在平均海拔3200米的高寒地区,开始了满怀毫情地艰苦创业历程。

住牛棚马圈,吃野菜,吞糠面。王淦昌对身边的同志说:“搞科学研究的人,特别是从事我们这个事业的科技工作者,不能怕艰苦,不能过多地考虑个人生活。”

1964年10月16日,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的原子弹爆炸了。1967年6月17日,又是一声巨响传来,中国的氢弹也爆炸了。

那个肇事逃逸的年轻人,你知道你撞的是“中国核弹之父”吗?

有这样一组数据特别值得我们骄傲: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中国不计原理试验,自发公报之日起,仅2年零8个月!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是邓小平作出的评价。这个评价的背后,包涵了许多像王淦昌一样的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而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科学家和国际学术界断绝交流隐姓埋名17年后,也终于恢复了自己的名字。

那个肇事逃逸的年轻人,你知道你撞的是“中国核弹之父”吗?

▲聂荣臻副总理(中)与学部委员王淦昌(左)和朱光亚教授(右) 在我国西部核试验基地

无冕的诺奖获得者

王淦昌70年的科学生涯,可以用“奋力攀登,大胆探索”概括,他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被证实,他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他是世界上最早激光驱动惯性约束核聚变原始思想提出者之一,他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始终活跃在科学前沿,辛勤耕耘,孜孜以求,取得的多项科学成就令世界瞩目,他的一生闪烁着科学智慧的光辉。

曾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成就:“任何人只要做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就足以在中国科技发展乃至世界科技发展历程中名垂青史。”

在他七十年的科研生涯中,王淦昌曾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他的好朋友—前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恒花秀武曾这样打趣他:你已经走到诺贝尔奖的门槛上,差一点就跨进去了。

但王淦昌一心扑在怎么才能学习更多的知识,怎么才能为中国搞到更多的设备上,没有丝毫的委屈,心甘情愿。令他欣慰的是,他在浙江大学教过的学生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那个肇事逃逸的年轻人,你知道你撞的是“中国核弹之父”吗?

遗憾离世,全中国欠他一句对不起

然而,这样一位怀着崇高的爱过敬意的科学家,却被肇事者撞倒在地,而那个撞倒他的年轻肇事者,至今都没有找到。

后来他被送到医院,经检查,右腿股骨胫已经被撞碎,之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但躺在病床上的他,也始终没有忘记科研事业。研究所的同志去跟他报告工作,那时他已经虚弱到极点,连话都说不出口,但他还是强撑着睁开眼睛,用经常用的手势一再拜托他们,将强国事业进行下去。他还想为祖国做更多更多,可却没有时间了!1998年12月10日,王淦昌恋恋不舍闭上双眼,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很多人到现在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位老人的名字,更不知道,是这位不起眼的老人,用赤诚的爱国心,甘愿隐姓埋名,甘愿不计得失,甘愿用最辉煌的年华,托举起中国的核大国地位!

对不起,王老,我们发现您太晚太晚了!

对不起,王老,我们认识您,也太晚太晚了!

今天,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知道您的故事,并牢牢地记住您!

记住这片土地上,曾挥洒过一个中国人的血与泪!

他的名字叫:王淦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