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情緒專欄:關於傾訴欲和認同感

今天看到了一句話,覺得需要思考點什麼才好。“節制泛泛的傾訴欲,抗拒淺淺的認同感”和“有溫度、對社會人類保持著溫柔、關懷”

是不是一對矛盾體呢。我想,也許第一句說的是實踐層面的方法和指導,而第二句是出發點和心態。“節制泛泛訴求欲”沒錯,傾訴分為有效傾訴和垃圾,當訴求變成了倒垃圾就沒有意義,雖然傾訴是有意義的,但傾訴的對象不能理解或者包容便是無效的傾訴。

情緒專欄:關於傾訴欲和認同感

因此,有效的傾訴是為了解決問題,需要能夠理解自己認同自己的人。認同來自於內心和所愛或者摯友,所以傾訴也應該是和交心或知己,這樣才會得到理解和從心裡認同。第二就是找一個可以包容理解的智者來傾訴,所謂知心姐姐233333。因為起碼會得到尊重包容和理解,這也是很好的傾訴體驗。

不過說到倒垃圾,這種雖然汙染了別人,也對自己是有存在意義的,“說出來了感覺好了一些”,就更需要和與自己相知想親的人了~因為了解認同你的全部,所以無論如何他都會不離不棄。也說不定會在慢慢說的時候,慢慢解開心結。但是成熟的人終究是慢慢會自己消化掉這些垃圾吧,化情緒為力量,也是一種境界。但是認同感的深淺卻是要區分,神認同自然是好的,可以認同自己的價值如生命,那當用生命去珍惜那些對自己真正認同的人。

情緒專欄:關於傾訴欲和認同感

所謂“抗拒淺淺認同感”便是貽害大方的論斷。因為認同有深有淺,各有其意義。很多時候儘管別人不能完全認同,困於知見和了解不能站在你的價值層面,甚至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如果確實有尊重和努力理解,努力寬容認同,努力給出自己的溫暖來幫助,這種層面的認同雖然不至於“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但卻也是有意義的。就像一掌孤燈雖然不夠熱,但有溫度,也有光。

只是期待各種知己般認同的貪念和不智才導致了很多人抗拒。歸根結底,需要各安其分,看到一分的美好,便止於美好,少些不安分。終究,價值實現不在於別人的價值認同,而在於自己,在於內求於心,需要人生信念的實現罷了。有幸有知己有真愛有那些深入的認同,便是人生的幸事。若無緣於此,便也該走好自己的人生。所以,為什麼要引發這樣的思考呢~還是要指導一下自己的行為吧。

情緒專欄:關於傾訴欲和認同感

老話說交友待人切忌“交淺言深”。沒錯的~待人需要博愛,那是一種人格魅力,一種來自於美麗心靈的陽光,努力讓身邊的人因自己的存在不會不服,而能夠感受到美好。但是,博愛待人,也需要區分對象和程度,需要理智來思考適用的範圍。原則在於相處互相尊重,距離適合而不尷尬。交往多深說多少話,別人可以理解多少說多少,即是“夏蟲不可以語冰”也是一種尊重和高效率的方法,也不失一顆真誠的心。所以,待人有節有度,是為禮和智,而保持著真誠善意是為仁義信。權衡這些,就是合適的待人方法。

最後,也許需要強調的是對“知己”“真愛”。那便是“君喜我喜,君有我優,君心我心”的總是感同身受,認同如對自己的生命。這時候,我不想去想什麼權衡…只是明白不管說什麼,都會用心去聽,用生命的力量去包容,便是性命相托。吐槽一下,這些短小精悍的文字真的經不起推敲,只是在某種情況下的一個方法論,沒有很明確的限定和解釋,真的是存在誤人子弟的可能,然而社會上不問為什麼,不問是什麼,只看有沒有用的功利卻大行其道。嗚呼哀哉,這樣的雞湯還是少一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