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你會“傾訴”嗎?

你是否會時常感到寂寞,在凌晨時分,打開手機,卻找不到一個可以隨意打擾,可以聽你肆意吐槽的人?

你是否會在家人朋友熱鬧的歡聚,觥籌交錯之際,突然感到落寞孤單?

有時陪在你身邊的,本來應該是你最親密無間的人,可你滿腹的心裡話,卻無從對對方說起?

你是否也曾經嘗試過傾訴?傾訴的感覺你還記得嗎?


你會“傾訴”嗎?


請先聽我講一個我自己曾經經歷的傾訴事件:


“七夕”那天,接連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這讓我睡前開啟“吐槽模式”,在一個心理學愛好者小群裡吐槽。

其實那會兒,我情緒激動,就是想吐槽。沒想到隨便吐槽,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有群友出於善意,開始對我引導式發問:

“為什麼這個人的干涉會讓你感到不爽?”

“到底是回憶本身讓你痛,還是這個特定的人的干涉讓你不爽?”

“過去的傷痛還是沒有放下?”……

本來就想吐個槽,最後差點被整成了有獎知識問答……

悽慘的是,強按住內心的鬱悶混亂,耐心答題,結果在發問的朋友看來,答題分數還不高,最後被評為“最佳情緒獎項得主”,建議我看看“情緒背後的來源,會有新的發現”。

……

那時的我,心中想到的是:這個世界,果然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理解另一個人,傾訴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煩惱和傷痛,不如沉默……


你會“傾訴”嗎?


為什麼起先我也就是一點兒鬱悶的堰塞湖,最後差點變山洪?

首先,可能是我根本不懂得如何傾訴。

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情緒一上來,逮著誰就跟誰哭訴。然並卵,越傾訴越煩惱。為什麼會這樣?這裡存在一個可笑的悖論:人們通常會對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向外歸因,而對於別人遇到的問題,向內歸因。這句話是說:當我們自己遇到啥坎坷時,會歸咎天時地利,而別人遭遇不幸時,會用審視的眼光質疑別人:是不是因為你自己沒處理好?沒把握好時機?是你自己的性格有問題?……

你會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你傾訴求安慰時,旁人不是質疑你,就是指責你也有問題?好吧,本來受了傷想哭兩聲就算了,現在顧不上痛了還得保護自己,為自己辯護。相比之下,另一類聽你傾訴,不罵你只給你建議和方法的,已經算是溫和的了。儘管你當時基本是沒心情聽建議的。“我就是痛,叫兩聲而已,用不著你在旁邊說我需要雲南白藥。難道我不知道要用雲南白藥嗎?”

可是這樣的局面,怪誰呢?說到底也是我們自己不懂如何傾訴嘛。你指望每一個人都能對你的痛感同身受?你指望每一個都是高明又溫柔的大夫?一邊能回應你,他知道你很痛,一邊耐心給你療傷?

可見,隨便傾訴,說不定會帶來煩惱,傾訴是不是也是有講究的?我曾在一門課上講過:聆聽的出發點是理解。對,我們對如何聆聽有要求。那麼,如何傾訴呢?是不是傾訴也是有技巧的?


是。根據我自身經歷和以往觀察而言,如果你有情緒,真想傾訴了:

第一、儘量避開在群體裡傾訴

第二、找一個真正懂你的人,好好聊聊

第三、找懂得傾聽的諮詢師,訴說心事


關於第一點,如果你是想召開一個針對自己的小型批鬥會,那就盡情的在人多的地方傾倒情緒吧。所謂人多口雜,即是如此。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過往經驗和主觀判斷來聽你此刻的發言。那麼,接下來的場面,可以預見:不是有人不斷提問:你前幾句我沒聽明白,能再解釋一下嗎?就是有人說:我認為這件事你也有問題……

親們,我們都曾是傾訴者,也都曾是傾聽者,試問,作為傾聽者,我們有否出現過上述行為?可是當我們是傾訴者時,又是否歡迎上述行為呢?

至於第二點,還是隻有兩個人互相懂得對方,見識接近,才能情緒共振,真正幫你起到疏導抑鬱,療愈傷痛的作用。一個懂你的人,一樣會給你的療愈作用。

第三點,毋庸我多說,他們會讓你體驗到真正的被聽到、被看到、被理解和接納。


你會“傾訴”嗎?


傾訴和傾聽,彼此遇見,我們才會有了真正的連接,才會在這浩瀚的宇宙裡,不再沉默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