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假如你說不認識鄒文懷,那麼就等於白看了香港電影。但相信只要知道他的人,都會對他報以崇高的敬意。他是香港影壇足可與邵逸夫齊名的“電影大亨”。由他創辦的“嘉禾電影有限公司”,曾在香港影壇叱吒風雲幾十年,很多經典港片的“出品人”一欄,都署著他的大名,另外,他也捧紅過無數巨星,創造的電影票房,數字更是大到難以統計。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從香港電影工業正式成形以來,有無數家電影公司如走馬燈般匆匆掠過,而當年惟有邵氏和嘉禾這兩家公司始終無法被撼動。那麼當時的鄒文懷是如何在強大的“邵氏帝國”面前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電影王國?嘉禾成功的秘訣又是什麼?他究竟又捧紅過多少位天王巨星?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其實鄒文懷早年也是邵氏公司重要的一份子。他從一個小小的宣傳人員做起,後來一路做到了邵氏製片部經理,主任,主要負責電影的宣傳和製片工作。大學時修讀新聞學專業的他,很懂得如何更好地宣傳推廣明星和電影,譬如讓明星登上雜誌封面,出電影推介專欄就是鄒文懷的主意,同時,他還建議邵氏多開拍黃梅調電影,結果當真獲取了可觀的利潤。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當年《Life》雜誌刊登的這一張著名的邵氏全明星片場照,就是在鄒文懷的建議和穿針引線下拍攝的

因工作成績極為突出,邵氏老闆邵逸夫對他相當器重,後來發展到了只要涉及電影製作上的事,事無鉅細,都要先由鄒文懷把一道關。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當年邵氏有任何重大活動,邵逸夫身旁都有鄒文懷陪同

鄒文懷雖為邵氏立下了不小之功,但畢竟是家族企業,任他功勞再大,終究也會撞到“天花板”。用鄒文懷的話來說,就是“最後能掌大權的,只能是姓邵的或是他家裡人”。不過也有人說,邵逸夫早已不滿鄒文懷私下被人稱作“邵逸夫第二”,認為他功高蓋主,因此在1969年方逸華進入邵氏之後,便架空了他所有的實權。但唯一的事實是,自覺最後很可能會碌碌無為,打一輩子工的鄒文懷,最後選擇辭去了邵氏的一切職務,與邵氏同事何冠昌等人另謀發展。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當年的鄒文懷和邵逸夫

1970年4月,鄒文懷聯合何冠昌、梁風、蔡永昌正式成立了“嘉禾電影”,其中鄒文懷是最大的股東,話事權也最大,總經理是梁風,何冠昌負責製片業務,蔡永昌負責發行業務。成立初期,嘉禾的辦公條件並不算好,辦公室是東英大廈一間不足80平米的公寓,但就是在這間辦公室裡,“嘉禾神話之夢”開始正式啟航。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嘉禾公司最早的片頭標誌是英文“Golden Harvest”的縮寫,後簡化為四個矩形,同時也蘊含了“規矩做人做事”的寓意。

而片頭音樂是由顧家輝所作,“嘉禾”兩個毛筆字,是由國畫大師張大千題寫。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嘉禾第一版片頭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70年代末改版後的嘉禾片頭,一直沿用至21世紀初期

嘉禾創立初期,導演並不多,只有羅維,黃楓,徐增宏和羅熾等寥寥幾人。其第一部創業作,是1971年的《天龍八將》,可惜反響一般,後來的《鬼怒川》,《刀不留人》和《奪命金劍》也都成績平平。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嘉禾為了尋求新出路,與日本東寶株式會社合作了《獨臂刀大戰座頭市》,沒想到邵氏以侵犯版權為由(《獨臂刀》是邵氏電影)將嘉禾告上法庭,不僅導致本片票房低迷,鄒文懷還為此支付了高達上百萬元的訴訟費。但他卻從此事之中悟出了一個道理,與人合作才能壯大自己。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本片的問世,讓嘉禾和邵氏之間的官司持續了一年之久

後來,一個重要人物的出現,讓嘉禾擺脫了困境,這個人就是李小龍。

當時在美國剛剛拍完《青蜂俠》的李小龍表示,如果機會合適,會考慮再度回港發展。一開始李小龍是向人強馬壯,如日中天的邵氏毛遂自薦,邵逸夫覺得他“每部電影一萬美金片酬”的要價太過離譜,因此一口回絕。聞風後的鄒文懷立馬約見李小龍,開出“每部片子七千五百美金”的片酬條件邀其加入嘉禾。兩人一拍即合後,於1971年10月推出了李小龍回港後的首部力作《唐山大兄》,最後取得300多萬港元票房,成為香港開埠以來最賣座電影。次年的第二部作品《精武門》再破記錄,票房高達430萬元。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也許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鄒文懷給予李小龍的片酬並沒有達到其要求,為何他還會死心塌地留在嘉禾呢?這就要來說一談說鄒文懷的高明之處了。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為了給予李小龍更大的發揮空間,同時籠住其心,鄒文懷借鑑好萊塢推行了可以最大化控制風險的“衛星公司”制度和“獨立製片”制度(也稱“外判制”),助李小龍成立了自己的“協和影業”。具體的操作模式為,兩家公司採取合作形式,由嘉禾負責投資和發行,衛星公司負責導演和製片,最後兩家分紅,形成了同擔風險,共同盈利的“命運共同體”。這不僅讓李小龍有了更自由的創作餘地,鄒的分紅機制也與邵氏“只拿死工資”的僵硬制度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事實上,如果李小龍真的投奔了邵氏,最後分到的酬勞未必會超過嘉禾。

有了這項激勵機制,李小龍為《猛龍過江》投了全部創作精力,最後果然成功登頂1972年票房榜冠軍位置,也讓李小龍和嘉禾實現了口碑和利益上的雙贏。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拍攝《猛龍過江》時,鄒文懷陪李小龍在羅馬勘景

1973年的《龍爭虎鬥》,不僅再讓嘉禾大賺一筆,還被北美觀眾所熟知,不料影片尚未公映,李小龍就突然暴斃,這讓鄒文懷大受打擊。正當他求才若渴時,在無線主持喜劇節目《雙星報喜》的許冠文進入了他的視野。當時許冠文雖然已在邵氏主演過《大軍閥》和《一樂也》等,但他其實並不受邵逸夫重視,甚至他想要當編劇的請求都遭到了邵老闆的一口回絕。早想自己拍戲的許冠文遇上了鄒文懷,可謂是“瞌睡遇上了枕頭”,在他身上,鄒的“獨立製片人制度”再次發揮效用,“許氏影業”的首部作品《鬼馬雙星》便打破了李小龍的票房記錄,後來的《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和《摩登保鏢》等等,更是累計創造了千萬元票房的驚人成績。

後來連邵逸夫自己都承認,他這輩子看錯過兩個人,一個是李小龍,一個是許冠文。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鄒文懷與許冠文

進入八、九十年代,嘉禾正式迎來了自己的鼎盛時期,不僅擁有了自己的公司總部,還在香港開設了多家影院,漸漸形成了與邵氏分庭抗禮的局面,1994年還正式成為上市公司。嘉禾之所以能風生水起,在群雄逐鹿的香港影壇穩固自己的位置,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第一,邵氏一向奉行的“大製片廠”制度,弊端頗多,譬如導演要開拍一部電影,必須經過層層上報,獲准之後方可執行。倘若開拍時,此類型片的風潮已過,很難再勾起觀眾興趣,票房自然不會高;而嘉禾則不存在這一問題,由於“獨立製片人制”沒有旁人干涉,能充分調動起眾人集思廣益的熱情,且只要確定題材和故事便可立馬開拍,所以當時嘉禾的很多電影都走在潮流前端,甚至可以說是引領潮流。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當年成龍在鄒文懷和何冠昌的支持下,選擇在嘉禾公司打天下,最終成為了國際巨星

第二,當年方逸華在邵氏掌管財政大權時,因遵循省錢策略,常常削減經費開支,以致很多電影的製作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上邵氏不採取分紅制,無論是大導演還是大明星都只拿一份工資,這一舉動讓很多人大為不滿,所以發生重要人物出走之事,屢見不鮮。而嘉禾則與之相反,鄒文懷,何冠昌肯砸大價錢拍片,還動不動就去國外取景,所以拍出來的電影要比邵氏更具有國際大片視野,也更符合當時年輕人的審美品味。最關鍵的是,鄒文懷並非摳門老闆,他對手下的功臣,一向慷慨大方,有時還沒等對方開口,他便會主動為之加薪或獎賞。因此網絡上還流傳著一個玩笑:邵逸夫退休時身家百億,鄒文懷退休時還不到四億,他手底下的員工,估計“分走”了他不少的錢。

第三,80年代邵氏流失了大量人才之後,導致電影出產數量銳減,甚至一度面臨停產危機,此時嘉禾趁勢追擊,以電影數量和質量為優勢力壓邵氏,雄霸整個80年代。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歷史證明,鄒文懷的”獨立製片制度”的確收效頗豐,80年代到90年代,這一制度成功吸引了洪金寶(寶禾公司),成龍(威禾公司),元彪,元奎(泰禾公司),才子蔡瀾(大路電影公司),張堅庭和陳友(二友電影公司)等優秀的電影人才在嘉禾安營紮寨,同時,還網羅了包括梅豔芳,張學友,劉嘉玲,張曼玉,葉童在內的一批巨星級藝人,於是公司規模一下子得以發展壯大。像票房大賣的洪金寶的《鬼打鬼》,《五福星》系列,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劉觀偉的《殭屍先生》系列,張堅庭的《表姐,你好嘢》系列都是嘉禾製作。後來憑藉《古惑仔》系列一舉成名的“最佳拍檔”,也是嘉禾的衛星公司。可以說有一半以上的香港大導演和大明星都與嘉禾有過合作。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鄒文懷

與此同時,視野寬廣的鄒文懷還一直致力於推動嘉禾電影走向世界。他曾跑遍了全世界的很多國家,最後將旗下作品推廣至臺灣地區以及東南亞地區,甚至是日本,韓國和美國。有了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作為基礎,嘉禾參與投資製作的《炮彈飛車》,《龍兄虎弟》和《忍者龜》等等,都在國際影壇上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到了90年代中期,由嘉禾出品,製作,發行和投資的電影已達600部之多,其中既有喜劇,警匪,黑幫,風月題材作品,還有功夫片,武俠片,和文藝片,類型之豐富,恐怕就連邵氏都難以望其項背。由鄒文懷帶領的嘉禾,真正做到了讓香港電影“百花齊放”,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香港電影“文化沙漠”的印象。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可惜的是,戰場上並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1998年開始,嘉禾連走背字,先是公司創始人之一,鄒文懷摯友何冠昌因病去世,讓嘉禾損失了一員大將。同時,嘉禾使用了二十多年的斧山道片場因租約到期而被政府收回,隨後嘉禾又去競投新開發的將軍澳片場,邵氏聞之,聯手多家電影公司合組財團,以高出嘉禾數倍的競標價拿到了片場,致使嘉禾慘敗。失去了片場相當於失去了拍攝電影的“根據地”,這對於嘉禾來說無疑是致命性重創。然而將軍澳片場被拿下之後,卻被邵氏閒置起來,因此有人評價說,這是邵氏對積怨頗深的嘉禾展開的一次報復行動。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你永遠不知道對手是敵人還是朋友,早在80年代,兩家公司還一同聯手對抗正在崛起的新藝城,沒想到十年過去,它們又成為了勢如水火的死對頭,看來這句話果真一點不假。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嘉禾在經歷了失去片場,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以及電視業復甦的排擠之下,已難復往日之神勇,從1999年開始,嘉禾的製片業務逐年縮減,還將片庫內的作品分別賣給了亞洲衛星電視公司和時代華納公司,也是最近幾年,部分片源才給陸續收回。2007年,嘉禾的股份被賣給了內地的橙天娛樂,成為“橙天嘉禾”,而鄒文懷也宣佈退休,再不過問江湖事,正式宣告了一個時代就此被劃上句號。

曾與邵逸夫對抗幾十年,挖掘李小龍許冠文,港片粉絲一定知道他!

嘉禾修復版影片的“橙天嘉禾”片頭

鄒文懷為香港電影乃至整個華語電影做出的特殊貢獻,恐怕就用上千字都難以言盡。當年香港之所以被譽為“東方好萊塢”,高瞻遠矚,慧眼識才的鄒文懷功不可沒。當年正是他的銳意創新,聚人散財,敢於打破影壇一切陳規舊例的大膽舉動,才有了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即使放在今天,曾已坐到邵氏重臣之位的鄒文懷不懼重頭再來,白手起家將嘉禾帶向成功的例子,也同樣具有參照意義。2013年他獲得華鼎獎終身成就獎時,往日的一切輝煌被他以一句雲淡風輕的“很感謝,謝謝”給全部概括,讓人十分欽敬。他為香港電影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相信不管是現在,還是幾年後,幾十年後,只要人們一談到香港電影歷史,鄒文懷必定是繞不開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