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比高考更重要的是大学毕业后如何就业,您认可这个观点吗?

逍遥自在3888


1.这个观点肯定不对。2.这个件事情是不同的阶段时间下发生的事情,放在一起比重要性,本身就不合适。

高考对于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考核是非常重要的,大学毕业的就业也很重要。可是这个命题要想有意义的去探讨,就必须在跟一位即将高考的学生阐述作为前提。这样才有探讨的意义。

也就是说人总不能把当前要面对的高考和未来3-4年后的大学就业放在一起比,活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把握好当前最重要,全力以赴的努力。高考取得的高学历,也能影响人的未来。一位大专生,毕业后靠着勤劳肯干爱学习的进取心,确实有着事业上的进步,工资高等。但是你一定要相信有本科或者更高学历的人中,也有很多勤劳肯干爱学习的。他们比这些大专生过的更好。竞争力就是不一样,同样的努力,收获决定不一样。事半功倍就是这一方面之一的体现。


靠天依地


首先,感谢大家能够仔细阅读我的观点。我的观点: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拿我亲身经历来说一下吧,我是2014年大学毕业的,高考那会我总觉得能力比学历更重要,而且家里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再我们村上,有几个大专毕业,但是工资倍高的人。所以那会我就觉得随便考一下,弄个大专就行了,当然我成绩也不好,所以更让我坚定的认为,能力比学历重要。因为当初喜欢机械,所以就选择了济南某大学机械专业。大专是3年,在校2年,实习1年,13年去实习,去的是山东潍坊某农装事业本部,我们分配到涂装车间,正好赶上新涂装车间成立,我就报考了车间的现场管理员一职,幸运的是,被车间录用了,这样我就成为那批实习生里第一个靠自己进入办公室的学生,满打满算,我再车间干了3个月,待遇比一线好的多的多,14年6月实习期结束,我的工资一个月4-5k,我也就辞职了,理由是,天天开会没事干,觉得无聊……后来去了苏州,找了份工作,算是和自己的专业比较接近了,做模具设计,刚好对我口,我是比较喜欢画图的,哦,忘了一段,再潍坊辞职以后,我回自己大学担任了一段时间实训老师,也就是留校,说了你们可能不信,留校就是我的专业课老师,觉得我画图能力很好,相中了我,所以打电话让我去,我就这样稀里糊涂留校了,留校的那段日子很无聊,每天重复一样的课程,所以后来辞职了,当然也有一半原因是薪资太低,3k左右……接着说去苏州,第一次求职,第一次面试,我的想法正好和老板想一块了,工资多少都没谈,就这么入职了,实习期过后3000的工资拿了差不多半年,最后到了7k左右,做了两年,17年辞职了,原因还是没事干……两年里做了设计,营业,生产主管,也跟老板跑了很多地方,参加了不少培训,办过几次展会。回家后就自己创业……回顾整个历程,为什么现在我不赞成说后面就业比高考重要,因为我觉得高考也很重要,还是那句话,高考就是个敲门砖,有个好学历你有资格去竞争好的岗位和待遇,至于能不能竞争上,那才是你的能力问题了。高考就类似考驾照,一般人考个c1够了,好比大专,如果你有能力就考个A1,好比研究生,你觉得待遇能一样么?你说我我是c1我有能力开大客,是,也许你可以开的很好,但是不一定有人录用你……所以,我们在步入参加工作的阶段,还是尽力把自己的学习抓好,争取考个好学历。先别输在学历上,等你去求职,你就知道学历的重要了!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请一定放眼未来,做好当下事。这才是最理智的办法。



PLC爱好者


比高考更重要的是大学毕业后如何就业,您认可这个观点吗?这个观点,我是百分百赞同的,上大学是为了什么?为面子?为吹牛?其实都不是,上大学,不管是读本科,读硕士,读博士,最终都是为了就业,所以就业是终极结局,一切都是围绕着就业。

不论上什么样的大学,不论是普通的专科,本科,211重点建设院校,985重点建设大学,甚至是清华北大,最终就是为了毕业找个好工作,养活自己,养活家人。

就业最重要

咱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经历初中,高中,大学,最终为了啥?就业。可能这样的说法,很多科学家不同意,不过99.9999%的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成为科学家,成为大知识分子的概率为0。

上任何大学,首先考虑的是上这大学毕业能干什么?为什么靠这个大学,而不是闷着头只管考大学,以为考上大学就轻松了。

结果大学毕业了傻眼了,上错大学更傻眼了。

上大学,尽早谋划。

我发现,一般父母不是大学生的,对孩子基本上没啥规划,都是随波逐流,不知道上什么样的大学,也不知道上什么样的高校。最后大部分都是靠孩子自己拼,父母没有任何指导,拼得好的一辈子衣食无忧 ,混得差的最后沦为社会底仓。

我发现不少国企工作的父母,虽然学历不高,但是都对孩子有规划,比如不少铁路职工,一般让孩子考取铁道部高校,毕业通过父母关系进入铁路系统,同样的还有电力职工,烟草职工等。

普通人的规划

普通人上大学,如果没有相关国企关系,那么就得靠自己去拼了,尽量选择好专业,然后再说大学。如果学了环化生材,那估计就哭了。

普通人就业全靠自己,而环化生材这类垃圾专业,毕业待遇感人,而且要求还特别高,而计算机要求低,待遇高。

目前上大学,做好的专业是计算机,软件,这个是最通用性的专业,任何高校任何高校都有需求。然后电子通信,电气等专业也不错。

千万不要学习:环化生材文史哲这类专业,这类专业毕业竞争力大,待遇差,最好结局就是去当个教师。

能读研尽量读研

现在不论读什么专业,基本上本科生已经在就业市场上不吃香了,不论你是哪个大学的本科生,所以有机会一定要读研,最好是争取保研,不能保研额尽量努力读研,读研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提升学历,第二个是能换个专业。

我个人不建议环化生材这类专业一条道走到黑,哪怕是保送,你也应该拒绝,早转行早托生,不要担心中国缺这类人才,一点都不缺,环化生材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生都够了。任何一个工科大学材料都是毕业大户,任何一个综合性大学,化学生物都是毕业大户。北京大学每年毕业的化学博士近百人,硕士几百人,你说这些去哪里工作?

另外国科大每年这类基础学科毕业生五六千,毕业去哪里工作?

所以高考时候,就要确定好就业。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高校专业那些事


本人是基层行政人员,这几年孩子也到了就业找工作的时候,也时常为孩子的就业问题而着急上火。因此,借题主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现在的高考,对于将要参加高考的学子和家长来说,肯定还是感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这当然是对的

。对于争取考一个好大学、满意专业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或许是我的孩子早己经过了这个坎吧,现在回过头来看,高考确实是重要的,要考个好大学依然是很难;在录取率己到达80%-90%的今天,如果只想有个大学可以上,其实己经是一个极为稀松平常的事儿。这时候如果还考不上一个大学,只能说明,本人是标标准准的学渣,根本连一个合格的高中生都算不上。须知,就在前几年,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比例也仅仅只有50%左右,比考大学难多了。

比高考更重要的是大学毕业后如何就业,这话肯定是对的。记得前几年有一位地方领导说过:羊皮换碗,馍馍落点。意思是人的一切活动,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到吃饭穿衣上,是为了生活。大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上985、211大学也好,上普通二本、三本大学也罢,甚至是专科学校,最终还是为了以后能找个工作,挣钱养活自己,进而成家立业而已。从这个角度说,如何就业就更为重要,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都是极为现实的。国考、省考以及大型国有企业招工往往挤破头,很多人败下阵来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于是,没有考取人们心目中的好岗位的大学生们,就只能选择到私人企业、地方小企业栖身,什么临时工、劳务派遣工、外包工也就不再嫌弃,党政机关招劳务派遣工、辅警之类的非编制人员,依然会比较抢手,甚至还得走一下门路什么的。

因此,现在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其实也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而己,和沙漠中的沙粒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如果综合素质不太好,又缺少那么一点儿运气的话,大概也就只能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苦挣苦熬一辈子了。毕竟现在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太多了,要想每一个人都各得其所、心满意足,绝对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

我这么说,并没有否认考上好大学,毕业之后通过各种方式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就业岗位的意思。毫无疑问,考上好大学,是获得好的就业岗位的一个基础条件,但绝对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考上不太好的大学,也不是没有获得好工作的机会。毕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数量也是很大的。也就是说:考上好大学,依然还是应该努力追求的人生第一个目标。

如果把考大学看做人生道路的第一个关键的话,那就业无疑就是第二个关键。就业比考大学更具有实质意义,对人生的影响更大,当然也更为艰难。


水波不兴3291


比高考还重要的当然是大学毕业后的如何就业。


学生参加高考,上大学,其实都是一个目的,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准备,学习工作的技能。因此,在填志愿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到将来的就业问题。甚至不是在高三填志愿的时候,而是在高一选科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些问题了。

比如,很多人会喜欢文科,其实不是喜欢,而是文科比理科好学,但能不能学文科,要看你今后的就业打算的。我今天看到有位家长好像已经很慌张了,说自己家孩子读的是文科,成绩一般,现在高三,快要高考,不知道填什么志愿好。


这种还是好的,有些人到填志愿的时候还不知道就业的重要性。比如,985大学好,为了上985大学,调剂到一个类似生物、化学这样的学科,到找工作的时候,就很后悔,不如读个差一些的211大学里的好专业。


志愿填得好,能少走很多弯路。

比如,有些人本科毕业是要读研的,那么应该尽量读985、211或者双一流的学校,因为这些学校的推免保研率比较高。有些双非学校在高校排行榜上不错,而且就业也还不错,但每年升学读研的人不多的话,也是要慎选。

有些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觉得自己在数理化方面有天赋,考了物理或者化学,等读博的时候痛不欲生,压力巨大,因为家庭没有力量和耐心来等待你慢慢读书或者做研究。

有些很不错学校的毕业生,出来费劲心思考公务员,考进警察的行业。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考警校呢?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分比较低,浪费了自己的高分,其实高分学生进去才是如鱼得水,拿奖学金,当优秀学员,出来工作随便找。而如果上了普通大学再去考的话,难度比当年高考的难度还大。

除了填志愿,还必须要注意大学的平时学习和实践。很早以前的一句话: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在现在的时代已经行不通了。最关键的就是大学生非常多,每年毕业800多万大学生去抢就业市场上的饭碗,不足够优秀找不到好工作。这个优秀就需要在大学里上好每门课,获得好的绩点,还需要一定量的实践,全方面锻炼自己。


所以,大家考上大学可千万不能松懈啊,这可关系着你能不能找到好工作的关键。


五道口的颜学姐


现在就业究竟有多难?我们来看看新增就业数据:

2019年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3%。形势喜人,但这并不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再来看看失业率,2019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与2018年相比,明显是增加的。

仅从以上数据看,就业形势并不那么严峻。不过,2013年,中央分析经济形势时指出,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如今的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岂不是反着来?GDP增速每减少1个百分点,将造成100多万岗位的丢失?

当前,“稳就业”已成为国家头等大事,比如中央提出“六稳”,其中”稳就业“居于首位。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

2020年研究生考试刚结束没多久,今年的报考人数简直爆棚,达到341万人,可谓是“最难考研年”。

过去十几年,考研人数基本上是缓缓上涨,而近三年则可以用“涨势凶猛”来形容,从2018年的238万窜到了2020年的341万,两年时间猛涨103万。研究生录取人数没有大涨,报考人数却猛涨,这是为何?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过一项调查,其中71.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考研或多或少都有“逃避”倾向。可见,为了避开“最难就业季”而考研的人并不少。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一直是考研主力军。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考研率超过60%,甚至高达70%、80%,而这些院校的办学定位本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实际上,不少院校追求考研成功率,将考研演变为应试考研,围绕考研组织教学,非考研科目课程教学边缘化,以此来提高就业率(考上研究生人数也作为就业人数)。这导致在这些院校,考研就变为绝大多数学生的选择。但即使能考上,他们的学术素养也令人担忧;若考不上研究生,则会遇到就业难的问题。最后,考研热和就业难在这些院校最为突出。因此,当前的考研热有诸多不理性成分,考研热是大学生就业难,地方本科院校以考研为导向办学,社会存在的“学历情结”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过去赚钱的机会很多,甚至还有躺赚的机会。如今赚钱更难了,但实际上岗位需求并没有大幅减少。比如服务业始终缺人,制造业也缺人,只不过缺的是技术性人才。因为现实的工作与大家心中的期许有一定差距,造成不少人宁愿待业和观望,也不愿委屈自己去工作。但2020年会有更多人调整心态,直面现实。

而且未来3-5年,就业形势会发生一些调整。

之前很多人抱怨996,抱怨归抱怨,但当下的知识付费还是很火热,我们都知道要通过学习去提升自己。这既有助于个人的跃迁,也有助于填补社会高端岗位的缺口。同时,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也很重视,2019年,国家教育部提出高职(大专)院校扩招100万的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将设国家奖学金,许多大学开设了技能教育、职业教育相关课程,包括社会上也开办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如此种种都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素质,相信在未来3-5年,中国会慢慢完成劳动力结构的转型升级。

此外,新就业形态这方面也很值得关注。虽然互联网和自动化消灭了一些岗位,但科技发展和新的消费需求也催生了许多新岗位。1月3日,人社部拟发布包括网约配送员、供应链管理员、无人机装调工等16个新职业。新岗位的诞生将填补旧岗位被取代后产生的空缺,从而更好地保障就业。

这是2019年,人社部第三次发布新职业信息,此次发布的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等,均为随着互联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应运而生的新职业。


逍遥自在3888


比高考比高考更重要的是大学毕业后如何就业,我认可这个观点。

同时,并不是说就业重要,就否定高考不重要。

人生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高考之前,高考是阶段性的重要目标。

进入大学之后,就业就要纳入当前的学习规划之中。

我们常说,人这一辈最幸运的事,就是能过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

如何才能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呢?高考结束之后,不妨可以想想这个问题,自己到底喜欢怎样的工作?想清楚之后,再列出自己的性格特长,家庭能够给予的资源支持,自己目前拥有的能力,看到当前已拥有,要实现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还欠缺哪些能力?这样大学生活就是一个为理想的就业做储备的过程。

很多人十几年寒窗苦读,被老师家长拉着拽着赶着学,到上大学后,所有的学习要靠自己了。放飞自我的同时,有些人可能会彻底地放松,报复性地玩耍,虚掷光阴。高喊及格万岁,只要不挂科能毕业,其他时间用来各种玩。

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玩出新花样,玩出能力的提升,玩出成果,才是人生最大的玩家,因为我们闯的关是生命之关。

所以,高考很重要。上大学后为就业做的规划同样重要,因为就业才是生存的基础。

祝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热爱的工作中,展翅高飞。


做个女侠


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能力比分数重要和实用的多了。大学生绝对不能纸上谈兵,否则是误国误民误己!

1

高分考上大学的孩子不会挤自己牙膏和洗袜子。当你看见这样的新闻报道时候,心情一定是不平静的吧。确确实实我们的孩子是考上理想的大学了,但是他的生活能力是让人堪忧了,将来作为一个成年人,连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好,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父母也不可能跟他一辈子吧。

对策:

父母不应该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得面面俱到,实际上,他独立的洗漱(包括自己洗衣服)并不会耽误几分钟的学习时间,分数不会是万能钥匙🔑的,在要求分数的同时,家长们更应该早早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因为分数不可能变成他生活的技能。

2

大学毕业了,成绩优秀,可就是没有单位肯接收他。

这样的局面一定是孩子的书呆子气太浓了,他一肚子的知识,无法及时转变成工作的能力,看来是被自己的学识给耽误了。

上大学当然要珍惜时间,好好钻研自己的专业,但是我们再也不能像中学时代那样,一心投地的学习了,我们要去参加社团活动,要早一点、多一点去体验社会生活,去做个促销,去当个家教,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在毕业之前真实的体会到社会生活,真实的环境是怎么样的?从而反省:我当下最应该做什么才能在未来更好的适应它。用自己真实的体验来确定,在不久的未来,自己必须要做出的改变,这是一种主动地以自己的转变来适应实实在在的生活的万变,无论是对自己对家人还是对工作的单位都是极其有益处的成长。

策略:

从大一一入学,就选自己梦寐以求的社团积极参与其中,一来圆梦,大学里不像高中,有的是时间和机会,二来走进梦想内里,看看它是不是全部是你想象。我想每个人都一定会有惊喜的新认识和随之而来的正向转变的。

如果你愿意挑战自己,试一试看,自己可否能解决自己的生活费?去校园里的超市或食堂勤工俭学吧,不要羡慕其他同学吃喝玩乐,四年后你的收获和成长,是他们根本没法比的哦!

3

上大学前,多听听家中长辈、老师们和过来人的大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关于如何正确而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你能做到心中有数,丝毫不偏离正确的大方向。

在大学生活中遇到了困惑,能及时跟高中老师或大学老师细致沟通,做到不盲目跟风,保持自我,还不荒废学业。

实际工作岗位,肯定跟学习专业之间是有所不同的,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注意专业的实操性。

反正,不论如何,我们作为大学生,必须心中有一个信念:当下所学一定要在将来学以致用!无论工作与专业对不对口,都需要保证学以致用。


Julia平常心


我非常认可这个观点。高考成绩决定了我们以后要读的大学,我们的专业。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决定了我们后半生的事业、发展前途。


01

高考是我们种下的“因”,就业是我们收获的“果”

我们都相信一句话 : “高考改变命运!”高考是最公平的,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成绩好,就能如愿考上心仪的大学,选喜欢的专业!而我们所读的大学和专业决定着我们以后要选择的工作。

大部分人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都会考虑以后的就业问题,一些冷门、不好找工作的专业家长都不会让孩子填。

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有很多企业来签了,而冷门专业的学生则是考虑考研或者跨专业找工作。

大学专业好,学得好,找工作就容易,反之则难,所以我认为大学与就业是因果关系。


02

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困难

因为很多大学都扩招,所以有人都说现在的大学越来越好考了,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不仅是普通大学的大学生找工作难,名牌大学出来的学生也有找不到工作的。

我觉得找工作比考大学还要难。面对高考,我们只需要好好学习,而找工作就不同了,企业需要我们在学校表现优异,有工作经验,还要适应职场。

每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都在增多,有的岗位招不到人,而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工作的人是肯定体会不到这种压力。

我找工作的时候去面试过十几家企业,大部分都以我没有工作经验而拒绝了我,愿意雇我的企业,发展前景又不好,我投了很多简历,但是都石沉大海。那段时间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么多岗位,却没有一个适合我,我变得否定自己,不自信。


找工作的那段时间比高考更考验人,我们所面临的压力更多更大。

03

考上大学是第一步,找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到现在还天真的以为考上大学就高枕无忧了,殊不知这才是迈入人生的第一步。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有自己的理念。很多大学生一开始都想进去学生会,认为这对找工作会有所帮助,但是有些企业偏偏就不要在学生会任过职的学生。我们有权利选择企业,同样企业也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人才。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去迎合企业的喜好。

找工作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薪资、企业的发展前景,自己的发展前景,自己能否适合这份工作,能不能适应社会,适应与同事之间的竞争。

俗话说 :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需要深思熟虑,毕竟这决定了我们以后的人生。


每个人的第一份工作都很重要,比高考还要重要。

总结 :

大学毕业以后的找工作是对每个大学生的考验,有的大学生认为“毕业即失业”。我认为毕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学生大三就实习了,毕业以后就可以正式签约了,而有的大学生还在迷茫着毕业以后该怎么就业。

在我看来,毕业以后如何就业确实比高考更加重要。



任任的教育观


对的,选择大于一切。咱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经历初中,高中,大学,最终为了啥?就业。可能这样的说法,很多科学家不同意,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成为科学家,成为大知识分子的概率特别低。

上任何大学,首先考虑的是上这大学毕业能干什么?为什么考这个大学,而不是闷着头只管考大学,以为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结果大学毕业了傻眼了,上错大学更傻眼了。

所以选对专业比选学校要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