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红旗河”是什么工程?

用户55109665527


我是从今年2月11日发表在人民网的《"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 为脱贫攻坚、一带一路服务》这篇文章,第一次听说“红旗河”的。刚一听闻,就被这个宏大的构想所吸引,从而查阅大量资料,详细了解红旗河。目前的态势是,红旗河还未行,争论已风起云涌。这也是正常的,凡大工程,必有大争论,在论证中才能辨明是非曲直,做最合理和科学的设计。

红旗河工程是有一个叫S4679的课题组提出的,课题组组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学家王浩先生,成员有滕吉文、陈运泰、周丰峻、胡春宏四位院士。其余成员则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大、北大、人大、天南大等十七家以上的单位。其主要目的是借西南三江的水重塑西北生态格局。

如最上图所示,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主线叫红旗河,据王浩院士介绍,主线从雅鲁藏布江开始,依次过怒江和澜沧江;然后流经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白龙江;再由白龙江经过渭河、洮河,进入黄河干流已修建好的刘家峡水库;再绕过乌峭岭进入河西走廊,然后从玉门绕着整个昆仑山的北侧沿着山前平原带一直进入新疆南疆的车尔臣河;再到且末河、若羌河、再进入科里亚河,最后过和田河,达到喀什、叶尔羌河、阿克苏河。

三条支线。其一为红延河,过黄河以后绕过白云山,穿六盘山,到陕北;其二为漠北河,从甘肃向内蒙古方向挺进,最后可以经锡林郭勒盟到达北京密云水库;其三为春风河,从河西走廊过玉门关到达吐鲁番哈密盆地。

按照构想,红旗河全长约6100多公里,几乎等于长江的长度(6300公里);预计年调水量6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580亿);预想可在我国北方形成20万平方公里的绿洲,相当于一个陕西省大小(20.58)。

据课题组成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副所长赵勇介绍,红旗河是一个全新的方案,不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而是囊括了原来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全部预想。红旗河方案至今并没有纳入到任何一个部门的相关规划中,还只停留在课题研究阶段。

因为构想的宏伟和庞大,工程也引起了生态、地质、环保等各领域专家的质疑和争论,估计争论还要在很长一段时间持续下去。


老杨狼




看了下回答,个别答主有质疑精神是好的,不过这个事确实是真的,水资源所所长王浩院士去年12月10日在清华大学水利系演讲主题就是这个,当然非要说院士骗经费啥的那我也没啥可说的,毕竟这个项目确实仍处在技术攻关阶段,说一定会上马也是不现实的。

那个善林金融是蹭热度的,跟这个项目本身没有关系。王院士的团队已经全程实地考察过了,现在主要的困难是结冰冻融及地震阻尼攻关,师门已有课题组参与研究。相比这两大困难,某些答主提到的输水量、工程量、经济效益等都压根不算个事。

———————

中科院水资源所也撰文了,这应该是过去二十年来提出的最有可能的西线调水方案了。

“红旗河”大家谈:https://v.qq.com/x/page/z0602qs6498.html

红旗河—科学管理“中华水系”为一带一路永久性脱贫提供发展空间:https://v.qq.com/x/page/p0512ujodw3.html

北京晚报:http://www.bjd.com.cn/zc/sbs/201804/16/t20180416_11084261.html

人民网:http://socity-people.com.cn/n1/2018/0416/2932417.html?from=singlemessage

CCTV4 《中国新闻》22分52秒“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报道! 《中国新闻》 20180616 04:00



红旗河—科学管理“中华水系”为一带一路永久性脱贫提供发展空间:

“红旗河”——一条现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西部调水线路,她是一条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进入新疆的调水环线,将一举改变中国的生态格局。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虽有56.8%的国土面积,却只能供养全国人口的5.6%,而西南地区雨水充沛,每年数千亿立方米的水付之东流。

66年来科技工作者们矢志不渝,坚持探寻着西部调水方案,但始终面临着工程技术、生态环境等各种难以破解的问题,调水方案一直未能成型。

下面是今年一月份“新华社”新闻







就决定是你了76348712


文字可以掩盖事实的真相;数字或比例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红旗河在今日头条上面曾经有多次的提问,我看过不少回答,觉得不错,但是这次我是来搬砖质疑的,很不好意思。

我曾看到有一个人质疑每年提供600亿立方米的流水,我觉得他的思路正确,所以在这里展示一下。600亿立方米除以每年360天,再除以每天24小时,再除以每小时60分钟,再除以每分钟60秒,得到每秒流1900立方米。

假设水流每秒1米则大约需要100米宽,20米深的渠道;

假设水流每秒两米则大约需要50米宽,20米深的渠道。

这些数据看上去不是特别容易实现。


桥牌宣传竞赛部部长


这个问题应是个老问题,1月20日或之前提出的,目前仅有4人回答,且有2人是今天刚刚上传的回答。关于红旗河,我已经回答了三个问题,分别是: 《 》、《 》 和《 》 。下面我再已最简洁的文字来回答您的两个“?”问号:

一、“红旗河”是个什么工程?

“红旗河”工程是由一个代号为“S4679”的课题组于2017年11月首次提出的,旨在沿我国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和东缘的海拔二千多米的地形等高线(纵向山岭用隧洞贯通),把雅鲁藏布江、怒江等西南诸河之水部分调入我国西北及内蒙等干旱地区,并能沟通长江、黄河等主要水系,覆盖我大幅国土的宏大调水方案,是一个还未立项、尚处于课题研究阶级且初步成果丰硕结论明确(在当今条件下唯一切实可行)、有待深入细化推进的水利工程构想。


环青藏高原调水线即为红旗河主干线路

二、干什么用的?

调水用的,旨在解决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大问题,优化国土及水资源配置,是大水利工程,更是大生态工程,最大限度地释放我国国土资源潜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红旗河及其三条主要支线


hwd4


红旗渠是条以人工开凿的渠道,引水上山。是大寨精神历史的写照。


海军413889133253


有适合在沙漠生长的、杂,牧草,桔杆,包谷,高梁吗,听说甜高梁能一亩地收割五,六万斤,?每平方一百斤,三分之一喂牲畜,三分之一草木灰,三分之一沤肥,桔杆,杂草还田,治理黄沙碱性,木灰中性,沤肥酸性,碱酸中和,两年后能改良沙漠土质吗?


云计祘


我也来说说,红旗河的前身是藏水入疆的南水北调大西线工程,最早提出者是民间水力学者郭开先生,郭开是元朝水力专家郭守敬的后代,郭开虽然没有从事水力专业工作,但是我认为他比专业的还专业。他自费20多年实地考察,提出藏水入疆的构想,在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朔马滩筑坝为起点,全程串联各个大江大河,引水到新疆内蒙古,一直到北京东北,把全国所有大河连起来互相调水,做到全国永不旱涝。与现在红旗河相比,有三点不同:1、郭开的大西线调水是2000亿,而红旗河只是600亿。2、大西线海拔更高一些,要经过青海的青海湖,而红旗河不经过青海湖,走的线路是到甘肃天水。3、大西线西边一直到出国到中亚航运,东一直到东北三省以及北京天津甚至到山东,而红旗河范围就小多了。 所以,郭开最初一提出这个观点,讨论热烈,军旅作家为此写了一本书《西藏之水救中国》,一开始没有出版社出版,后来有家出版社大胆出版了,一时洛阳纸贵,最后这本书呈送给了当时中国的第一把手(jiang),他做了批示,随后(9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组成了考察队,对郭开的线路进行了考察,得出结论可行,但是郭开的方案调水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之后慢慢就没有很多人关注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家的研究一直没有停过,否则不会有现在突然出现的红旗河。所以红旗河是脱胎于郭开先生的大西线。

我觉得红旗河调水有点少,还是郭开的方案一劳永逸,不论是大西线还是红旗河,修建和资金都不是问题,环境影响也不是问题,因为当初郭开把他的方案给黄万里看过,黄万里表示赞同,既然黄万里都赞同,觉得问题不大,那就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建设。要知道,黄万里可是坚决反对三门峡和三峡的哦。


歌声悠扬111


红旗河工程就是把雅鲁藏布江的水调往新疆沙漠里去将荒滩和沙漠变成绿州,从林芝附近调水经青藏边缘再怪河西走廊部新疆长达六千多公里,另外一条线路是走青海南部穿过阿尔金山到达新疆塔里木盆地每年调水600亿立方米相当黄河一年的流水量,可使新疆2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良田和绿州,相当于陕西省的面积,建设费用四万亿元以上,改变中国西部的气候环境不再有沙尘暴和其它灾害!


13259265698



任有新2


红旗河工程现在只是设想阶段,还没有进入勘测论证阶段,环评阶段等,更没有施工时间表。

红旗河工程可称为伟大的工程,若能实施将造福中华子孙。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將亚洲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流出的水,包括,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大渡河,黄河等全部实现控制,通过实施红旗河将水引入漠北,哈密,及喀什,红旗河主河全长6千多公里与黄河相当。若梦想成为现实,继长江流域经济区,黄河流域经济区之后的红旗河流域经济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极。而红旗河的诞生将为世界贡献一条知名的大江大河一一红旗河。

能看到的规划是从雅鲁藏布江引水至怒江再至澜沧江,从澜沧江引水至金沙江沿青藏高原边缘一路北上经大渡河等河流至黄河之后向西过河西走廊后经塔里木盆地最终到达喀什,其中分水向北至漠北,分水向西北至吐鲁番。

红旗河工程最激动人心的是对我国境内从青藏高原流出的河流实现全控制,通过对江河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更好的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更好的调节防洪,抗旱,航运,发电等。

条京杭大运河从隨唐至今仍在发挥效益,若红旗河建成其效益之大不可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