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點燃中東戰火,特朗普意在中國?!

文 | T教授

特朗普怕是自己都沒想到,自己的一紙決定會搭上55個人的生命和盟友的徹底翻臉。

昨日(5.14),美國駐以色列使館正式遷至耶路撒冷,並舉行開館典禮。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和她的丈夫庫什納,以及美財政部長姆努欽等數百名官員參加了當天的美國新使館開館儀式。

當天巴勒斯坦人則在加沙地帶舉行“迴歸大遊行”抗議活動,並與以色列軍隊爆發衝突,目前巴勒斯坦方面已有至少55人死亡,接近3000人受傷。

據以色列媒體報道稱,這是2014年加沙戰爭以來巴勒斯坦人單日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

與此同時,中東伊斯蘭大國,也是美國盟友的土耳其宣佈召回駐美國和以色列大使,並指控以色列“國家恐怖主義”及“大屠殺”。

其外交部則對美國遷使館的決定予以強烈譴責,稱這一舉動“在法律上無效”。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更是指出,

“美國已失去了充當中東調解人的角色。”

伊斯蘭宗教領袖也譴責美國這一行動稱,這是對全世界15億穆斯林的挑釁。

不僅如此,法國、黎巴嫩、約旦、埃及等國政府以及阿拉伯國家聯盟官員紛紛發表聲明,對美國將駐以色列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表示譴責和反對。

考慮到耶路撒冷的特殊地位(基督教、伊斯蘭、猶太教三教聖地,聯合國更是將其定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共同首都),特朗普這一明顯的拉偏架行為無疑點燃了中東的火藥桶。

其實,早在去年底,昨天的這一幕就已經註定了。

特朗普早在去年12月份便做出決定,在今年5月以色列建國70週年時搬遷美國駐以使館至耶路撒冷。

此決定一出便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反對,來自阿拉伯世界的譴責尤為強烈。

後來聯合國大會曾以128票贊成票通過決議,認定任何宣稱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和行動“無效”。

但美國卻一直一意孤行,堅持遷館,直至昨天慘案發生。

在之前的文章中,TT財經(ID:ttcj99)一直在強調特朗普是一個十分精明的商人,在其對華的套路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遷館”之事顯然不是任性之舉,而是經過仔細盤算的。

那麼,精明的特朗普為何要做出如此天怒人怨之事,甚至不惜將自己的伊斯蘭盟友推向對立面?他到底在圖什麼?

事實上,特朗普政府在中東製造的種種混亂並非出於特朗普的真實意願,而是被其背後的三股勢力:軍工、石油、猶太等所綁架。

▌猶太勢力

特朗普的乘龍快婿——庫什納本身就是個猶太人,愛女伊萬卡也歸順了猶太教。

這層關係的存在,讓美國猶太勢力自然而然地站到特朗普這一邊,當然特朗普也必須要為他們說話。

事實上,從競選時起,特朗普就在積極為以色列站臺,攻擊奧巴馬的疏遠以色列政策。上臺伊始,更是為以色列“打抱不平”,拖欠聯合國會費,退出教科文組織。

而作猶太勢力在白宮代表的庫什納更是出任特朗普的中東特使,負責特朗普政府的中東事務。

如是以來,特朗普的中東政策在執行中偏袒以色列,也就見怪不怪了。

包括前些天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很大程度上也是出於維護以色列的利益。

當然,這種過於嚴重的偏袒有時會有損美國在中東的整體利益,甚至會撕裂美國在中東的伊斯蘭盟友,如土耳其、約旦、沙特、埃及等。

如這一次的“遷館”行為,很顯然特朗普把自己的土耳其、約旦等盟友逼到了敵人——伊朗的戰壕裡去。

▌軍工

眾所周知,特朗普是個現實的利益主義者和美國至上的保守主義者,其在競選之時就一再強調撤離中東(理由是花了美國人太多錢),結果卻在當選後在中東越陷越深。

之所以有這種反差,就是因

特朗普需要分肥給美國軍工利益集團。

所以才有了特朗普一邊喊撤軍,美國大兵一邊扔導彈的一幕。

點燃中東戰火,特朗普意在中國?!

即使前不久特朗普撕毀的“伊核協議”,背後也有軍工勢力的“功勞”。

如沙特一直是伊朗核協議的最堅定反對者,同時,其還是美國最主要的武器購買國,單是過去5年購買了美國18%的出口武器,單是在去年就和美國簽署了價值高達1100億美元的軍售協議。

因此,某種程度而言,美國軍工勢力就必然成為沙特在美國的利益代言人。

另一方面,“伊核”廢止後,中東將重新陷入不穩定,一些中東國家出於自保也必然會加大武器採購。

所以,不管出於哪種考慮,特朗普背後的軍工集團都有動力讓特朗普政府在中東製造混亂。

就像小布什政府“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搞得兩國民不聊生,更是花了美國納稅人上萬億,唯有美國的軍工集團賺的盆滿鍋滿。

所以,美國政府“撤離中東”的口號也就是喊喊而已。

▌石油

事實上,美國的油氣行業一直是共和黨背後的大金主。

據美國政治反應中心(CRP)收集的數據顯示,迄今為止,油氣行業再向總統候選人捐款時,其中96.3%的公司偏愛共和黨。

特朗普的前任國務卿蒂勒森在出任國務卿之前,則是全球第一大石油集團——埃克森美孚的掌門。

而此次,特朗普通過“遷館”、空襲敘利亞、撕毀“伊核協議”等等手段在中東製造混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為美國國內的油氣集團牟利。

美國近些年通過“頁岩氣革命”已經成為了一個油氣出口國,那麼,其與中東也就成為了利益上的競爭關係。

然而,不利的是美國的頁岩油氣開採成本一直高於中東。

如若中東一亂,油價、氣價必漲,價格的上漲就能磨平美國油氣商的成本劣勢,增強美國頁岩油氣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所以,美國國內的石油勢力也是支持特朗普在中東亂搞的。

▌中國成為間接受害者?

講真,特朗普在中東一通亂搞,事實上,對我們是有利的。

就像新千年的第一個10年那樣,美國的精力被大量消耗在中東,為我們掙得了難得的機遇期。

同時,其實也是不利的。

它意味著特朗普政府仍在謀求控制全球的石油資源,進而號令中國、日本、印度、歐盟等“諸侯”。

如今中國有70%的石油靠進口,而中東地區又佔到了中國進口石油50%以上的市場份額。

如伊朗,其石油出口30%是銷往中國,此處,特朗普政府撕毀“伊核協議”,對伊朗石油重新實施禁令,中國無疑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受害者”。

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卡住中東石油的脖子,迫使中國等國家轉而購買美國國內的頁岩油氣。

如特朗普在去年訪華中,就從中國手裡拿走了兩個油氣大單,一個是能源投資集團將在西弗吉尼亞州的頁岩氣項目上投資837億美元;

一個是中石化等公司將在阿拉斯加州投資430億開發液化天然氣項目。

“摟草打兔子”的特朗普,看來不論什麼政策,都要算計中國一下。而在接下來的貿易談判中,特朗普無疑還會讓中國進口更多的美國油氣。

對於商人總統來說,實實在在的利益才是他們最看重的,什麼“千秋霸業”的都是扯,不然特朗普也不會屢幹些自毀長城的事兒。

其實,與這樣的對手打交道,短期內我們可能需要“掉些肉”、“出點血”,但就長期而言,無疑是利好,因為國家間較量比的是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

但我們若想贏得最終的比賽,就必須要耐操,不能犯渾,該慫的時候就慫,這不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