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的一線二線三線城市,是怎麼劃分的?

訶訶


城市等級的劃分最重要的指標是人口規模、區域地位和經濟實力,當然還會包括一些其他的軟性指標,例如宜居程度、交通便捷程度等等。

人口規模決定城市規模大小

國務院2014年發佈了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新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大中小城市的劃分是一二三線城市劃分的重要參考。

國家和區域地位影響劃分

毫無疑問,中國首都北京是中國第一的城市,而上海作為長三角的中心,廣州深圳作為珠三角的中心,對國家的軍事、經濟、社會等都具有戰略意義,所以都是一線城市。

東部地區聚集了國家大部分的人口、資源,貢獻了大部分的GDP,因此總體而言,東部地區的城市地位高於中西部城市,例如廣東的地級市佛山、東莞的地位高於中西部的省會城市南昌、貴陽。

而省會城市作為一個省的中心,一般會聚集整個省的資源和人才,所以地位會高於一般的地級市。

經濟發展水平是重要指標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主要以GDP為發展衡量指標,因此城市的地位如何,就要看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發展得好,就能升級,發展差,就可能降級。

新的發展定位

除了一二三線城市的劃分外,2017年住建部、發改委、衛計委、教育部等中央19大部委確定了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規劃。

其中,確立四個全球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十一座國家中心城市:天津,重慶,瀋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杭州,青島,鄭州,廈門。


新知新青年


一、中國共有338個地級市(州、盟、地區)及以上城市。1、北上廣深是中國四個超大東部城市。2、中國15個新一線城市:成都(西)、杭州(東)、武漢(中)、重慶(西)、南京(東)、天津(東)、蘇州(東)、西安(西)、長沙(中)、瀋陽(東北)、青島(東)、鄭州(中)、大連(東北)、東莞(東)、寧波(東)。在新一線城市中,東部七市、中部三市、西三市、東北二市,應該說是全面關注了各個區域的共同平衡發展問題。 二、中國二線城市共30個。1,副省級、省會城市:廈門、福州、合肥、昆明、哈爾濱、濟南、長春、石家莊、南寧、南昌、貴陽、太原、海口、鳥魯木齊、蘭州15個城市。2、其餘15個城市均為東部城市:無錫、佛山、溫州、常州、泉州、煙臺、嘉興、南通、金華、珠海、惠州、徐州、紹興、中山、台州。 三、中國三線城市共70個:呼和浩特、銀川、西寧三省市(府)以及中西部地區的桂林、洛陽、柳州、綿陽、鞍山、贛州、大慶、宜昌、包頭、咸陽、株洲、吉林、衡陽、丹東、麗江、沿邊、九江、撫順、襄陽、上饒、營口、蚌埠、岳陽、荊州、盤錦、南陽、馬鞍山、南充、孝感、齊齊哈爾31個非東南沿海城市外,其餘36個均為沿海省份城市。四、五線城市大多數在內陸城市。


留研


簡單來說,政治地位、經濟實力、城市規模 、區域輻射力是劃分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主要標準。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步出現了新一線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這裡簡單說明如下:

傳統一線、二線、三線城市劃分

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也就是簡稱的“北上廣深”。



二線城市:經濟強省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沿海特區城市等等。比如說:經濟強省省會城市有天津、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瀋陽、鄭州、成都等等,計劃單列市有大連、青島、寧波、廈門等。



三線城市:其他省份省會城市、戰略意義比較大的城市,經濟比較發達的中小城市等,比如說合肥、長沙、西安等省會城市,溫州、東莞等經濟發達的中小城市等。



新一線城市

2017年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舉辦“新一線城市峰會暨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發佈儀式”,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發佈了最新一期的城市商業魅力榜單。

新榜單裡,一線城市仍然是北上廣深,新增了15個“新一線城市”,具體如下: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天津、蘇州、西安、長沙、瀋陽、青島、鄭州、大連、東莞和寧波。



國家中心城市

2010年,住建部《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提出國家中心城市規劃。

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這種功能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等多方面。



截至目前,被明確定位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地方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武漢、鄭州和成都等8座。

以上是我的觀點。如果你有其他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裡留言。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一起交流。


愛上小草的花兒






有緣相逢知己人


當然是按房價來區分了。

經濟金融學上面有一個概念,叫作市場有效性。就是說二級市場上所有跟股票相關的信息,包括公司盈利、未來發展、政策利好等,都反映在這支股票的股價上。

而房價也正是這麼一個指標,可以說一個城市的房價基本上就綜合反應了一座城市背後的各種指標,包括經濟發展、就業機會、人口、醫療、教育、環境、政策、交通、規劃、投資等等等等。市場是由千千萬萬的個體組成的,房價代表了千千萬萬人用腳投票的結果。

過去幾年,合肥、南京、鄭州、成都等曾經的房價窪地城市被市場投機者蜂擁而入的資金填平,這就充分說明房價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著一個城市的綜合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

那麼根據2018年最新公佈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我們把這些市的核心區域(最高三分之一區)均價在7萬/m2以上的,劃為一線城市,如果按這樣的劃分方法,北上深還是毫無疑問穩坐一線城市,而廣州核心區的均價還不到5萬,因此我們只能把廣州劃分為二線的龍頭,而不是一線的鳳尾。後面我們會看到廣州核心區的住宅均價還不及廈門,但是房價高也不是什麼好事,廣州整體來說從人均收入來說也不比北上深差到哪裡去,所以定居廣州的性價比就凸顯出來了。

我們把核心區域均價在3.5萬/m2以上的劃分為二線城市,則廣州、杭州、南京、廈門等城市領跑二線,房價這麼高的二線城市主要是一些省會和直轄城市如天津、福州,合肥、鄭州、濟南等,還有一些副省級和發達城市,如蘇州,寧波,濟南,青島,石家莊,武漢,大連,三亞等。

那麼若以房價論英雄,我們把核心區域房價1.8萬/m2以上的劃分為三線城市,則三線城市大概有一些中西部的省會城市,如貴陽、南寧、西安等,還有一些沿海的發達地區城市,如常州、海口、南昌,中山,無錫,東莞,漳州,莆田,煙臺,南通,無錫,佛山等。

當然以房價論英雄只是一種劃分方法,對於一二三線城市的劃分,很多人心中可能會有自己的判斷,不過房價基本可以代表人口的流動趨勢,一定程度上還是能反應很多東西的。


鹹魚學院


按城市經濟規模和人均分最簡單實際,GDP30000億人民幣以上,人均2萬美元以上,經濟規模大百姓富裕,社會福利好,目前為止因該就北京上海兩地,GDP20000億以上,人均2萬美元以上,一線城市深圳和廣州同樣是兩個。為什麼把北京上海和深圳廣州分開?因為他們之間差了6000億,可是深廣和天津蘇州差距不過5000億,差距多很明顯的。10000億~20000億GDP總量,人均1.5萬美元以上,算二線城市,因該有十幾個吧,照這個來排明後年一線城市會增加兩個,天津和蘇州,深圳和廣州兩年內不可能到三萬億的規模。其他城市五年內沒有希望到20000億的,當然二線城市中有幾個百姓非常富裕,但規模還不夠。三線城市5000億到10000億,人均10000美元以上,因該也就20多個,其他城市多是小城市。未來因該不會有太大的發展。這些城市中有個城市要特別說說,就是重慶,很多人把重慶排到二線城市裡去,真是有點侮辱二線城市,人均GDP不過6.6萬人民幣,離10000美元,差不多10人民幣還很遠,說白了就是大多數重慶百姓多很窮,四五線城市的收入生活水平,光大是不行的,重慶政府因該好好努力,要陪得上二線城市的稱號啊,光會喊口號是沒用的。我這裡人均用美元是方便拉開距離,要是用人民幣來說,二線城市一定不比一線城市差,二線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社會福利跟一線城市因該在一個層次的。可是在教育醫療的基礎設施社會福利上有些差距,和這是國家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有錢的城市醫療資源是可以彌補的,醫院可以建醫生可以去請,可大學國家不會同意你想建就建,但三線城市於一二線城市有差距,已經比較明顯,很難追趕,四線城市差距明顯,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四線城市連他們的農村多不如。


2000豬頭肉


這個問題問對人了。而且我的回答是絕對的準確的。因為國家只有一個權威統計部門叫做國家統計局。你們在網上看的所有排名或者城市排行榜都是瞎胡扯!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首先要告訴你們一個事實!如果你有收看財經頻道或者新聞習慣。你應該會經常聽到一個詞語叫做 70個大中城市。

準確點告訴你們一二三線城市的總和目前為止只有71個。 而且所謂的新一線城市這個概念不存在而最先發明這個詞語的人是開發商。

為什麼70個大中城市一共70個而我卻說一二三線城市的總和為71呢? 因為蘇州一直不屬於70個大中城市範疇(因為它的行政級別太低) 但是它又比較特殊!

一線城市國家統計局目前確認的只有4個!

那就是北上廣深

二線城市國家統計局確認的只有19個(如果加上蘇州)那就是20

剩下的47個為三線城市!

至於很多瞎胡扯和回答這個問題發所謂城市排行榜的人基本上屬於沒讀過書文盲級別的。

而不屬於70個大中城市範疇的那就是四線起步和開外的城市。

最後再次強調一下,國家只有一個權威統計部門那就是國家統計局。 至於70個大中城市到底包含哪些城市請自己去國家統計局官網查看。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不屬於70個大中城市且也不是蘇州,那毫無疑問你所在的城市也就是四線起步的! 其實三線城市的門檻挺高的!


經濟房產數據分析師


區分一、二、三、線城市有很多標準,最關鍵的兩點是GDP和人口基數。具體怎麼區分我們也看過很多報道,也看了很多網友心目中的劃分標準。

這裡我想再加上2點我心目中的劃分標準:幸福指數和家居生活環境。

具體怎麼劃分還是那些專家介紹的仔細,在行。


張軍條


一線城市,就那四個,公認的。

二線城市,定個標準吧:狹義城區人口300萬以上(不包括飛區,太遠的郊區)

有軌道交通通車 市區GDP3000億以上。財政總收入700億以上或兩稅收入600億以上。 省會城市至少10所三甲醫院,30所以上高等院校 非省會沒有這個要求。

三線城市 城區人口100萬以上 市區GDP1000以上 財政總收入300億以上,兩稅收入250以上。有三甲醫院,高等院校各至少3所

四線城市 城區人口50萬以上


大長春崛起


城市的一線、二線、三線等,不是簡單某一方面的比較,而且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比較,要考慮一個城市的政治地位、行政級別、管理層級、經濟實力、交通條件、科教實力等。

中國一線城市,一般是隻具有國家全局性的影響力、決策力、集散力、號召力的城市。簡單地說就是全國性的存在感,無可逃避,或者是管理上沒有上級的城市。

中國一線城市,主要是隻京滬武三大一線城市。北京,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上海,國家門戶,對外貿易中心、物流中心;武漢,國家心臟,首屈一指的交通中心,工商業中心。

二線城市是指一般省會和五大計劃單列市,還有極少數發達地級市。一般是指只有數個省、省內或者部分行業的決策力、影響力號召力的城市。廣州、杭州、成都等省會還有深圳、廈門、青島等計劃單列市還有蘇州、無錫等發達地級市就是典型的二線城市。

三線城市是指一般地級市和部分發達縣城。三線城市一般只有地級市、地區級的決策力和影響力。一般的地級市以及部分發達縣城比如崑山、江陰、常熟等,是典型的三線城市。

四線城市是指縣城以下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