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問道羅浮山

問道羅浮山

羅浮山,位於惠州東江之濱。自古以來被冠以“嶺南第一山",“百越群山之祖"之美譽。我最早是從蘇東坡的《食荔枝》中知曉了羅浮山,詩云“: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此詩中學時代便爛熟於胸,雖我像蘇學士一樣無法天生長作嶺南人,但客居此地已久,去朝拜一番卻是應該的。

十月的南粵大地,雖不能再吃到荔枝楊梅了,但陽光已不再毒辣,涼風四起,正是爬羅浮山的好時節。週日,我們約三五好友,攀爬羅浮山去。走進羅浮山的山門,雖說已是深秋,但依舊草木蔥鬱,鮮花盛開,絲毫沒有秋的意象。羅浮山雖是南粵奇峰,更是十大道教名山。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信仰,雖然我不指望羽化成仙,長生不老,但我對他卻有天生的親近感!山門正中,便是久負盛名的東晉道士葛洪在此煉丹修道的沖虛觀,千年古觀,雖然有些斑駁陳舊,但依舊煙火繞繚,善男信女虔誠膜拜,往功德箱裡投入大把錢幣,有些人根本不清楚葛洪是何來頭,他們膜拜更多是對眼花潦亂的世事,茫然錯愕,只能從這白髮白鬍須的葛老頭子這裡,瞎找一份寄託,讓迷惘焦苦的心有所依!

今天是週日,遊人如織,我們隨著這五顏六色的人流,開始沿著曲曲折折的石階上山,山勢越來陡峭,每走一段都要停歇一下喘口氣。很多是拖家帶口,祖孫三代。雖然感覺走得很累,但一家人有說有笑,互相扶持,寄情山水,一路其樂融融。

經過兩小時的攀爬,到於到了鷹嘴巖。鷹嘴巖臨近峰頂,由幾塊禿兀的岩石組成,懸崖峭壁,四周萬丈深淵,站在岩石上。涼風習習,遠處群山莽莽,東江一泓碧水,如青龍逶迤東去。遠處的群樓鱗次櫛比,新開發的樓盤地皮在青山綠水之中,如一塊久治不癒的牛皮癬,正向羅浮山腳蠶食過來。站在山頂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若是在北國,這個時節應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了,可以引吭高唱“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可是南粵,依舊青山綠水,草木蔥鬱。我想大概也應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北方冷熱交替,四季分明,造就了北方人愛飲二鍋頭,牛欄山之類烈酒,性格粗獷豪放,三言兩語不合便幹上了,即便頭破血流也無所畏懼!這南方人則不同,四季炎熱,春秋無甚差異,樹葉凋零的緩慢。南粵人喝茶啖湯,性格平和,把他惹的再惱,也只是笑笑說:算了算了,和氣生財!一如這羅浮山之秋,姍姍來遲,即便是深秋,也是如一杯清茶,一碗白粥,不慍不火,不急不燥,慢慢啜飲!

這時已是正午十二點,太陽當空,曬的我們有點頭暈,加上爬了近兩小時山路,著實有些疲乏。有一同事開始抱怨:說羅浮山是五A級風景區,卻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甚至比他們老家貴州的原始山寨都差遠了。

看風景就是看的是心情。我們逗他說:如果你是第一次帶你女朋友來羅浮山,即是現在一樣深秋時節,你依然會感覺春花爛漫,風光無限,也會玩的有滋有味,樂不思蜀。當然如果你是工作生活不如意,跑到這羅浮山來消愁解悶,那麼你看到的風景必定是滿目蕭殺,毫無情趣了!山還是同樣的羅浮山,感覺卻會有天壤之別!

遊山玩水是如此,人過一輩子也是如此,心態決定狀態,像那曾經沖虛觀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葛洪,遠離鬧市,在此深山老林裡,煉丹製藥,懸壺濟世,關心世間疾苦,儘自己綿薄之力造福蒼生,渡人修己,絲毫不會覺得孤苦乏味,反而有一份閒情適意抑或一份瀟灑自如,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天!有一份好的心情,或找一個知心愛人,相濡以沫,即使生活清苦,也會苦中作樂,樂在其中!

日子似水,蒼山永恆,看世事如眼觀萬花筒,變幻莫測,無所適從。但保持一顆無貪慾不刻求,簡單自然,以不變應萬變的心,那隨時處處都可看到美麗的風景。這也許是羅浮山道家推崇的“道法自然,大道至簡"的最通俗易懂的道義吧!

問道羅浮山
問道羅浮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