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菏澤最有名的兩位文化名人!一位出身文學世家,另一位竟然餓死街頭

菏澤位於山東西南部,古代叫曹州。在古代,菏澤一帶就是一片大澤地,只是後來這個大澤地變得越來越小了,到了清朝時期,因為這片區域,北面有雷澤,南面有荷山,所以雍正皇帝就賜名為菏澤。

菏澤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相傳堯舜都出自菏澤;春秋時期,范蠡在這裡經商成為鉅富,就連劉邦登基稱帝也是在菏澤完成的。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菏澤歷史上最傑出的兩位文化名人!

晁補之

菏澤最有名的兩位文化名人!一位出身文學世家,另一位竟然餓死街頭

說起晁補之你可能一時之間想不起來是誰,但是說起“蘇門四學士”您一定能知道。

晁補之是北宋詞人,由於晁氏家族在宋代是仕宦世家,晁補之年少時就得到過蘇軾的點撥。後來,蘇軾曾說:“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晁補之就與張耒、秦觀、黃庭堅合稱「蘇門四學士」。

晁補之生活在北宋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幾帝期間,正值北宋王朝由盛漸衰之際,社會的各種矛盾、朝內新舊黨爭,日益尖銳、激烈。王安石的變法受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加上自身的弱點,最後失敗。北宋王朝在日趨激化的社會矛盾,以及朝政的危機中,越陷越深。

晁補之聯繫他仕途坎坷、鬱郁不得志的身世,憤怨抑鬱的心情凝聚於筆端,抒之於詞章之中。他這種情感,從其創作的許多詩詞作品中都程度不同的流露出來。除此之外,晁補之的散文成就更高於他的詩詞成就,他的風格溫潤典縟,流暢俊邁。或即景抒情,描摹真切;或借事寓理,敘議交織,風格峭刻峻潔,語言凝練簡樸。

晁氏家族到底有多少“文學基因”呢?呂夷簡、曾鞏、陸游、葉夢得等是晁氏姻親,晏殊、蘇軾、黃庭堅、張耒、秦觀、陳師道、呂東萊、梁師成等與晁家均相友善。


溫子升


菏澤最有名的兩位文化名人!一位出身文學世家,另一位竟然餓死街頭

溫子升是北魏文學家,他與當時文學家邢劭齊名,並稱“溫邢”,又與邢劭、魏收合稱為“北地三才”。

溫子升是東晉文學家溫嶠的後裔。溫子升生活的時代,在南朝恰值齊梁之際。溫子升22歲去考“御史”。時參加應試的有八百多人,但只有溫子升、盧仲宣等二十四人成績最好,但是經過激烈的競爭,其它人都已失敗告終,溫子升勝出當選了御史,親手草擬臺中重要文件,一舉成名。

溫子升生活的時代,在南朝恰值齊梁之際。當時,他的詩文在當時影響較大。他雖然是是北朝著名文學家,其作品傳至南朝,梁武帝蕭衍歎賞說他是“詩仙再世”!相傳,當時溫子升的詩文是上流社會議論最熱的話題。他的詩集遍佈整個大江南北,要是誰家的床頭沒有兩本溫子升的詩在睡前讀上一讀,都會被人恥笑,可見其詩文在當時的影響力!

東魏建立以後,溫子升被齊文襄王高澄引為大將軍府諮議參軍,為高歡作《神武碑》文。
東魏孝靜帝武定五年,溫子升因被懷疑參與了元僅、劉思逸,荀濟等人謀害高澄的密謀,被逮捕下獄,活活餓死於晉陽獄中。之後,又被暴屍街頭,籍沒全家。

幸好當時的太尉長史宋遊道是其“詩迷”,為其收葬,併為其整理遺物,收集其文章編為《文筆》35卷,今天我們才可以看到溫子升的詩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