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花生衣、荔枝核、柿蒂

柚子核、橘子核……

這些生活中常見東西

實際上有很多功效

一起來認識那些身邊的“寶藏”中藥

花生衣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來源】 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紅色種皮。

【性味】 味甘、澀,性平。

【歸經】 歸肺、脾、肝經。

【功效】 收斂止血,散瘀消腫。

【主治】 用於各種出血證及血友病、類血友病,原發性及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克。

【使用禁忌】 消化功能差者慎用。

分心木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來源】 胡桃科胡桃果核內的木質隔膜。

【性味】 味苦、澀,性平。

【歸經】 歸脾、腎經。

【功效】 澀精縮尿,止帶,止瀉痢。

【主治】 用於遺精滑洩,尿頻遺尿,崩漏,帶下,洩瀉,痢疾,失眠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泡水或打粉沖服,3-9克。

【使用禁忌】 脾胃功能差者慎用。

荔枝核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來源】 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乾燥成熟種子。

【性味】 味甘、微苦,性溫。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行氣散結,祛寒止痛。

【主治】 用於寒疝腹痛,睪丸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克。

【使用禁忌】 孕婦忌用,無寒溼滯氣者勿服。

柿蒂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來源】 柿樹科植物柿的乾燥宿萼。

【性味】 味苦、澀,性平。

【歸經】 歸胃經。

【功效】 降逆止呃。

【主治】 用於呃逆。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克。

【使用禁忌】 中氣下陷及下元不固者慎用。

柚核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來源】 芸香科植物柚的種子。

【性味】 味苦,性溫。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疏肝理氣,宣肺止咳。

【主治】 用於小腸疝氣,肺寒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克。

【使用禁忌】 孕婦慎用。

橘核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來源】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種子。

【性味】 味苦,性平。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理氣,散結,止痛。

【主治】 用於疝氣疼痛,睪丸腫痛,乳癰乳癖。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克。

【使用禁忌】 體虛患者慎用。

蔥白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來源】 百合科植物蔥近鬚根部的白色鱗莖。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發汗解表,散寒通陽,利尿,殺蟲。

【主治】 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陰寒腹痛,小便不通,蟲積腹痛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克;煮粥食,每次可用鮮品15-30克。外用:適量,搗爛外敷,炒熨,煎水洗。

【使用禁忌】 表虛多汗者慎服,勿與蜂蜜同服。

大蒜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來源】 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鱗莖。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脾、胃、肺經。

【功效】 溫中健胃,消食理氣,解毒消腫,殺蟲,止痢。

【主治】 用於飲食積滯,脘腹冷痛,水腫脹滿,肺癆,頓咳,洩瀉,痢疾,癰腫瘡瘍,疥癬等。

【用法用量】 內服:生食、煨食、煮粥或煎湯,9-15克;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使用禁忌】 凡肺、胃有熱,血虛目昏,以及狐臭病人均忌用。外用可能會引起皮膚髮紅,灼熱,起泡,故不宜敷之過久,皮膚過敏者慎用。

生薑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來源】 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

【性味】 味辛,微溫。

【歸經】 歸肺、脾、胃經。

【功效】 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解魚蟹毒。

【主治】 用於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魚蟹中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搗汁衝,5-15g。外用:適量,搗爛外敷、炒熱熨或絞汁調搽。

【使用禁忌】 陰虛內熱及實熱證者忌服。

紫蘇葉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來源】 唇形科植物紫蘇的乾燥葉。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脾經。

【功效】 解表散寒,行氣和胃。

【主治】 用於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或煎水洗。

【使用禁忌】 氣虛、陰虛及溫病患者慎服。

荷葉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來源】 睡蓮科植物蓮的乾燥葉。

【性味】 味苦,性平。

【歸經】 歸肝、脾、胃經。

【功效】 清暑化溼,升發清陽,涼血止血。

【主治】 用於暑熱煩渴,暑溼洩瀉,脾虛洩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 內服:5-15g,煎湯,泡茶,煮粥;散瘀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摻或煎水洗。

【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及體瘦氣血虛弱者慎服。

雞蛋花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來源】 夾竹桃科植物雞蛋花的乾燥花朵。

【性味】 味甘、淡,性涼。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清熱,利溼,解暑。

【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肺熱咳嗽,溼熱下痢,預防中暑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克。

【使用禁忌】 凡暑溼兼寒,寒溼瀉洩,肺寒咳嗽,皆慎用。


木棉花

「健康養生」花生衣、分心木、荔枝核……這些可是“寶藏”中藥


【來源】 木棉科植物木棉的乾燥花。

【性味】 味甘、淡,性涼。

【歸經】 歸大腸經。

【功效】 清熱利溼,解毒。

【主治】 用於洩瀉,痢疾,痔瘡出血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克。

【使用禁忌】 虛寒體質者不宜服用。


中藥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特點。一般根據臨床需要和藥性特點,對中藥材進行加工炮製,製成可直接用於臨床的中藥飲片。中藥飲片是中醫藥的精華所在,藥材經過不同的炮製方法,其藥性和功效會改變,這也是中醫用藥的特點和優勢。


然而,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往往是錯綜複雜、瞬息萬變的,常表現為

虛實並見、寒熱錯雜、數病相兼等,單用一藥難以兼顧各個方面。所以,臨床醫生會按病情需要和藥性特點,有選擇地將兩味以上中藥配伍應用,就是所謂的的“開藥方”。因此,雖然有療效的中藥隨處可見,但也要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切勿盲目服用哦!

更多中醫專家信息請關注【請御醫】微信公眾號

文章來源:網絡,不作商業用途,僅用於健康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敬請諒解,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