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能恢復正常嗎,可以開車嗎?

開心豆145169796


腔梗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腦梗,其特點如下:

1.是腦梗死中最輕的一種,指大腦內深部直徑0.1-0.2mm微小的穿支動脈、基底動脈等堵塞產生缺血性梗死,梗塞病灶的直徑一般為2-15mm。

2.如果發生在有功能的區域可能產生短暫數分鐘、數小時輕微的症狀如,:頭暈、暈厥、口齒不清、流涎、面部或肢體輕癱。短時間內自行消失。這種有症狀去醫院就診的腔梗患者佔腦卒中的20%。

3多數腔梗發生在無功能區域,根本沒症狀。梗塞灶內壞死的腦組織液化後被吞噬細胞清除只留下一個小空腔。只是因其他原因做頭顱CT或磁共振偶然發現,有時甚至是多發的。

4.儘管腔梗發生機理沒有完全清楚,首先與年齡呈明顯正相關,五十歲後年齡越大腔梗發生率顯著增高,70-80歲80%的人都是多發性腔梗。追訴起來大多數人沒有明顯的症狀。

5.涉及到有功能部位的腦組織反覆發生的腔梗,部分患者會發生:血管性痴呆,假性延髓麻痺,類帕金森綜合症,尿便失禁等. 尤其是長期來控制不好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性格急噪、容易緊張、激動的人,這些人常伴有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

6.可以認為腔梗與末梢腦動脈微小分支老化閉塞有關。目前各種假說甚多:小動脈中層平滑肌增生、彈力纖維及膠原纖維硬化、微小動脈痙攣,內膜增厚、長期高血壓倒是可能產生上述微動脈的退行性變,血粘度增高、鈣化、壞死斑塊的脫落等等。

7.近十幾年來腔梗有明顯年輕化趨勢,一是頭顱CT做得多了,二是青壯年發生的腔梗甚至是多發的往往與性格、情緒導致的微小腦動脈痙攣有關。因為腦神經元對缺血耐受性極差,超過4分鐘以上即可發生不可逆的梗死。

無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嗜煙(吸菸容易引起動脈痙攣)的腔梗患者根本不應該過度治療,更不必服用他汀類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阿斯匹林、氯吡格雷!

說到多發性腔梗患者屬於青壯年35-65歲,如果沒有併發症狀或腔梗時偶有輕微症狀(一天後CT或磁共振均能發現新的梗塞灶)很快消失,若不留什麼後遺症,完全可以康復工作,照樣可以開車、運動。

但對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糖要嚴格控制達標。三高病情輕的完全可以通過沒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嚴格控制低熱量的重油,多糖,貪吃飽過癮、愛吃甜食、甜飲料、零食等減肥,多運動,至少每天步行半小時以上總可以做到吧,速度和心率(120-140㳄/分為宜)決定你運動量。但定要堅決戒菸,同時改掉急性子、壞脾氣否則動脈還會痙攣發生新的梗塞。想起前幾天門診的一個早期髙血壓52歲的老病人,“醫生今年體檢我又發現了一個新的腔梗灶要緊嗎?”每天抽菸二包還是個急性子,我說你再不戒菸改改急性子還會腔梗。“戒!戒!一定戒菸,改掉急脾氣。”

2019.8.23


我想說點真話


腔隙性腦梗死發生後大多無明顯臨床症狀,多數患者是在體檢頭顱CT或磁共振的時候發現,少數發生在大腦功能區的腔隙性腦梗死,可引起頭昏、頭痛、肢體麻木、言語障礙、感覺異常等不適,但症狀多輕微。


腔隙性腦梗死是大腦微小動脈發生堵塞而引起的局部腦組織的小灶性壞死,如果把大腦比作一棵大樹,那麼腔隙性腦梗死就是我們樹的小枝丫發生的壞死。

總體來說,大腦是一個十分精細的器官,各個部位的腦組織分管不同的功能。當我們腔隙性腦梗死發生在有功能的組織區,就會引起一系列症狀的發生,可能會影響日常活動,但大家時候並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預防工作,特別是對於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基礎疾病的人群,要積極治療基礎病,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達標,並注意合理飲食、戒菸限酒、適當運動、控制體重等。

如您有任何不適,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健康知識。


銀杏葉的守望


我先回答一下問題: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的症狀有輕有重,決定於梗死的部位、是不是在功能區、梗死的大小範圍這些因素,一般來說症狀都比較輕,恢復比較好,不留下後遺症,是可以開車的。


延伸瞭解一下腔隙性腦梗死的小知識

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腦梗死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多發生在基底節區。是在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閉塞引起腦組織缺血性小梗死灶。腦組織缺血、壞死、液化並由吞噬細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病變範圍一般為2-20mm,因此而得名。


腔隙性腦梗死好發於40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男性居多,常伴有高血壓,發作時表現多樣,比如頭暈,一側面部麻木,嘴歪,口齒不清,一側肢體乏力,短暫意識不清等等一系列症狀,但通常症狀較輕,或者沒有明顯症狀,只是在體檢時發現,一般預後較好。


腔隙性腦梗死的治療基本上等同於腦梗死,急性期以儘早改善腦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原則,因為腔梗的病變範圍小,症狀輕,一般給予抗血小板、活血、營養神經治療就可以了,治療主要的目的是要控制它的進展,延緩腦梗死的進一步加重。

不管什麼疾病,最終預防很重要,腔梗預防:

  • 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正常範圍;
  • 合理膳食:低鹽、低膽固醇飲食,多食蔬菜水果;
  • 戒菸、限酒,改變不良嗜好;
  • 適當鍛鍊,控制體重,增強體質;
  •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防患未然。


關注健康,關注 香草小醫生,感謝。


香草小醫生


我是小影大夫。多發腔隙性腦梗塞可以恢復正常嗎?腔隙性腦梗塞這個診斷CT和磁共振經常下,>60歲的老年人,很多都有腔隙性梗塞灶,有些有症狀,有些沒有任何不適。能不能開車,要看症狀的輕重程度,如果恢復了沒有症狀的,可以開車,但是如果有偏癱、言語不清、活動不便的建議不要開車了。

什麼是腔隙性腦梗塞?

腔隙性腦梗塞屬於腦梗死的一種,只不過這個範圍很小,發生在深部微小動脈的閉塞,引起局部腦組織的小灶性壞死。

大多數腔隙性腦梗塞發生在基底節區和側腦室旁,就是腦組織裡出現了一個個小洞,這個是累及很小的範圍,所以患者不一定有很明顯的四肢乏力、言語不暢等表現,可以僅僅表現為頭暈頭痛。

腔隙性腦梗塞可以恢復嗎?

腔隙性腦梗塞是局部小範圍的腦梗塞壞死後形成的一個坑,既然已經壞死了,形態上不可能恢復。就是說在影像上還是會有病灶的存在,即使治療了,這個病灶也還是會在。

腔隙性腦梗塞在影像圖片上不可以恢復,但是臨床症狀上可以恢復。腦梗塞經過早期的治療和後期的功能鍛鍊,可以恢復一部分的語言、認知功能,達到臨床治癒。

如果經過治療後,症狀消失,沒有其他不適,可以開車。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有朋友會問了,為什麼做了磁共振說有腔隙性腦梗塞,而做CT說沒有?或者說做CT有,而在磁共振說沒有呢?這兩種情況都是正常的。那是因為兩種檢查方式顯示方式不一樣,有些很小的腔梗,磁共振看得到,而CT看不到。而有些低密度在CT上看著上腔隙性腦梗塞,而做磁共振實際上有可能不是。也有可能腔隙性腦梗塞治療後出現了膠質增生,而做CT看不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