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琴棋书;画诗酒茶,其中茶最有意思,绝对是超乎想象的存在。


既俗也雅。


曾在四川成都的竹排上,顺水而飘,船家用极其廉价的玻璃杯加茶叶兑开水,再把热水瓶往我身边一放,完事。成都很都公园里的茶局也是如此简单,一杯茶一瓶热水可以泡一个下午。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广东人早餐一盅两件,一盅茶加两盘广式点心。蒸汽腾腾的点心车穿梭其中,没茶水了不用说话,打开茶壶盖,服务员看到自会来加热水。茶在吵杂热闹的酒楼拉开了广州老街坊一天的生活。


当下流行边走边喝奶盖茶、水果茶,简直成了时尚单品,当日出街服饰搭配的一种。


如果说茶在世俗生活地位仅次于食盐、主粮,也不夸张吧。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大俗即大雅,《茶经》把茶的形式感推向了极致。茶在“道”、“艺”,"禅"精神层面的延伸,文人雅士追捧,茶甚至有意无意成为东方哲学的一种载体。


以上是去年在奈良学习抹茶道后,让我对茶这种平时常见之物有了更奇妙的感觉。


日本的茶道,大部分人立刻想到的是抹茶道。是的,我去了多次日本交流,每次也都是接触抹茶道,去年还学习了抹茶道的初级课程。这里预告,下一期会详细介绍抹茶道课程的学习经过,老师可是一位 茶道领域非常著名并且特别幽默的女士。


我在学习抹茶道的空余时间,到了照浪庵, 体验小笠原流煎茶,拜访畑.道智煎茶道老师。


抹茶道与煎茶道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这也是我好奇的地方,甚至不是因为学习茶道,翻阅资料,还不知道煎茶也有“道”。



与抹茶道相比,煎茶道法以简洁为主。虽然也讲究美和固定的步骤礼节,但程序不繁缛,简单总结就是,煎茶道注重的不是形式,注重的是饮茶时的心境。当然,煎茶道也有固定顶的形式存在,只是整体感觉更自由更轻松。


抹茶道必须在茶室内点茶,必须通过茶门,一个人跪着爬进去茶室。煎茶道的茶室明亮宽敞,茶室与其他空间区别不大,并没有像抹茶道茶室那样固定了多少张榻榻米的面积。煎茶道茶席甚至可以在户外一样可以进行。



我的实际感受,煎茶道和我国目前流行的茶道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无论是喝茶的环境气氛,既是为了品茶,也是为了营造清雅的环境,聊天。当然,古代文人墨客聊天更高层次,通常风雅相聚抚琴作诗,或者指点江山,茶席上通常都准备这文房四宝,一是为了诗人即兴挥毫,且营造一种风雅。


中唐时期,我国的茶艺完备,以茶修道的思想开始确立,人形成了初步的饮茶礼仪,中国茶道的正式形成。所以很多人都把陆羽作为中国茶道的创始人。查阅资料,煎茶道是中国最先形成的茶道形式,鼎盛于中、晚唐、经五代、北宋,至南宋而衰落,历时约五百年。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宋和明。我国唐代“研膏腊面”抹茶、宋代的点茶和明代的煎茶。但唐代茶叶传到日本是以一种功能性药用性的饮品为主,那时候还没形成“道”,茶最初给僧人念经提神,或者用于治疗乏力风寒而已。南宋的“点茶”由镰仓时代的荣西禅师传入日本,后由村田珠光奠其基,经武野绍鸥发展,由千利休创立的日本抹茶道。




而煎茶道在16世纪末开始在日本出现。也就是明末时期吧。比抹茶道更晚进入日本国土。当时日本上层阶层正痴迷于抹茶道。


然后有一位放浪不羁行事怪异的禅宗佛徒,名叫柴山元昭,后来日本煎茶道奉他为始祖,大家都叫他“卖茶翁”,以为他竟然提装着茶具的竹篮,穿梭在京都街头,据说他当时的泡茶方式,现在看来可以说是简单粗暴,就是往水沸的大壶中,直接抓一把茶叶扔进去。毫无技巧和仪式感可言,但实实在在的茶香四溢,喝茶的人喝完茶把铜板往竹筒里放,卖茶翁也不去看多少钱,愿意给多少随意。一身简单的僧袍,为茶而茶,这种与抹茶道森严规矩背道而驰的做法,让他成为了当时大流量IP,追求自由和个性,打破森严等级制度的名人。



这种狂放不羁的风流体质,是不是与我国古代某类圣贤的风骨很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 圣哲们不在乎物质,隐于山中煮茶品茗,摈弃世俗的束缚,精神自由、身心自在,不愿与世俗同流的风流本质,煎茶道的开端,继承了我国古人的这缕风流。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卖茶翁”还做了一件大事,死前把所有的茶具一把火烧了,对抹茶道妥妥的蔑视啊,还交代后人说,以此避免再出现荒谬的个人迷信。额,与抹茶道硬抗到底。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煎茶道流派众多,小笠原流地位超然。这次拜访的照浪庵小笠原流的畑 道智(智子)女士,是世家第二十代传人。她早早就在门前等候我们到来,脸上笑容让本来寒冷的早上变得舒服点。坐在她的茶室,由她女儿为我们泡茶,她和我们聊天。还特意说,不用拘谨,煎茶道更在乎茶的本身以及轻松自由的氛围。这让一直精神绷紧的我略微松了口气。要知道,连续上了好几天抹茶道课程,发现自己手脚都变得迟钝了,不知所措,生怕犯错闹笑话。因此这几天,精神都是高度紧张中度过的。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畑 道智(智子)女士告知我们,煎茶道让日本茶叶从种植到配种的培养上,起到了促进作用。煎茶比抹茶普及更大,接受程度也更高,而且煎茶道本身更注重茶汤的本质,因此从种植,茶苗的培养,泡茶的水温,水质都认真讲究。


煎茶道的普及肯定和日本的文化人士,或者说是那种风雅之士的接受和推广有很大的关系,在他们心中,煎茶道的风骨和卖茶翁一样,自由随性反抗,煎茶道有了这种意念的加持,自然会比复杂的抹茶道更普及。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煎茶有很多种,和不一样的茶,用不一样的茶具。第一道用的茶具有点像中国功夫茶,杯子小巧玲珑。第二道换成了盖碗杯子,上等玉露茶,香气淡然却悠长。玉露是日本上等的煎茶,也是日本本地所种植。

茶具非常值得欣赏,据说煎茶道对茶具的要求还是颇高,很多煎茶道的茶具都是古董收藏级别的,例如从我国明朝进口的茶具,很受欢迎。


边喝茶边聊天的感觉真好。学习抹茶道课程后,喝茶不能语言已经成为了一个按键,一提到日本茶,按键自动按下,哈哈 。原来煎茶道真真的和我们中国现在的茶道区别不很大。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不过小笠原流煎茶道可是有故事的。在众多煎茶道派系中地位超然。


在日本的镰仓时代(中国南宋、元),小笠原流的远祖小笠原远光是初代幕府将军赖朝的礼宾奉仕官。他初步奠定的幕府礼仪成为了日本传统礼仪的基础。就是说,是礼仪官,负责指定了日式礼仪。


在日本的室町时代 (中国元、明),小笠原家族不仅掌管着幕府礼宾奉仕权,而且接管了天皇的礼宾奉仕权。三菱纹的设定来自“王”字,代表着小笠原家族礼王的历史。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到了 江户时代(中国明末,清),日本的幕府政治十分安定,在强调形式主义、尊崇格式和以武士阶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确立了复杂而严格的仪式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从那以后,“小笠原流”作为日本最高礼法的代名词,其礼法统治了日本的礼法界各流。


而日本茶道是与礼法几乎同步发展起来的。抹茶道形成于室町时代,其开山者是从师于一休禅师的村田珠光。煎茶道则形成于江户时代中晚期,卖茶翁这个大IP让煎茶道在当时文人墨客中十分流行。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在明治时代,煎茶道已经广泛普及,并了许多流派。各流派为独树一帜,煎茶道被少数人所独占,一不小心,煎茶道又在强调点茶的技巧,墨守成规的路上狂奔,这和抹茶道又到一起去了。还好,没跑太远,终于想起了煎茶道的初心,“让茶回归自然”,发展至今。


小笠原流煎茶道的作法是以小笠原流礼法为基础而形成。大正初期(1910年),小笠原流煎茶道的第一代宗家以茶道的精神革命为主旨正式创立了小笠原流煎茶道。此后,历代宗家继往开来,在时代的变迁中,努力强调社会人文精神及创意,完善着小笠原流煎茶道的形式和内容。现在的煎茶方式在保持传统中加入了现代的内涵,是礼法与日常生活的融合。效果非常好,起码获得了大部分的日本人民所喜爱。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小笠原流煎茶道的精神根本理论为“和、敬、清、闲”。

根本宗旨为五条,即

(1)以诚为贵;

(2)莫求技巧;

(3)莫夸华美;

(4)朴实无华亦文雅;

(5)勿以我心为师,做心之师(谦恭自制)。

实践目标为三条,即

(1)不勉强行事;

(2)不多余行事;

(3)不草率行事。

小笠原流煎茶道的礼法

主要有十条:

(1)处身法;

(2)行礼法;

(3)站坐法;

(4)开关门法;

(5)用布垫法;

(6)作客法;

(7)仕奉法;

(8)茗主点茶法;

(9)童子助茶法;

(10)茶具准备法。


但无论作为文化象征无论是抹茶道还是煎茶道,日本茶道的和核心理念是“和敬清寂”四字。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畑 道智(智子)女士今年已经七十岁,她的女儿将接替她的衣钵,小笠原流煎茶道继续传承。畑 道智(智子)女士非常乐意推广传授煎茶道,积极到各地讲课,为慕名来的客人提供煎茶道的各种培训等。


她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说全球化。为了与世界各地的人们相互理解,首先,从这里进行文化交流很重要。为此,您必须先学习和学习自己的文化。我相信国际自豪感是要以自己的文化为荣,并与对方正确沟通。为了深化文化力量并获得国际力量,我认为,我们有责任认真选择和传承日本人长期以来保存并流传下来的美好旧事物。”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喝茶方式


大家看到上面列出的规则,觉得煎茶道很复杂?不会的,没对比没伤害。下一期我就和大家讲讲我学抹茶道时候手忙脚乱手足无措的尴尬了。可惜这次只是体验了煎茶道,希望下次有机会安排学习。


奈良宣传员:刘詠施

文 /版面编辑/视频刘詠施 摄影/蛋蛋

特别鸣谢:奈良县厅


注:所有视频、图文版权属于源起奈良,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留言哟!

声明:源起奈良公众号是奈良县厅委任宣传专员刘詠施主理,一切事务由刘詠施亲自对接,其他个人及工作室一律不能使用公众号LOGO及名义进行对外事务。


探索日本,缘起奈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