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十二生肖历史演变是怎样的?

展翅鹏飞人


生肖,又叫属相,在中国,生肖代表年份和人的出生日期。十二生肖一年一种属相,十二年一个轮回。十二生肖由自然界的11种动物和传说中的“龙”组成。

在中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十二生肖的名称在不断变化与发展。因此,我们能从“十二生肖”的名称演化中感受十二生肖的历史演进。

汉代及汉代以前的大部分时期,人们往往把动物统称为“禽”,人们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动物都可以称为“禽”。东汉学者王充所著《论衡.物势篇》讲到十二生肖时说:“以四兽验之,十二辰之禽效之”,“十二辰之禽”就是十二生肖。


隋唐时期,社会各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化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十二生肖的名称也变得多样:隋代王度在《古镜记》中,把铜镜铸文中的十二生肖图案称为“十二辰畜”;唐代《事始》一书中又有了“十二兽”的叫法;

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在他们的作品中称为“十二神”。随着开放的民族政策的实施,少数民族的生肖文化也传入中原,据《新唐书.回鹘传》载:“黠戛斯,古坚昆国也。......以十二物纪年,如岁有寅则曰虎年。”这其中的“十二物”就是十二生肖。


宋朝时,十二生肖的名称有“十二虫”和“十二时”两种叫法。苏辙有一首《守岁诗》:“於菟绝绳去,顾兔追龙蛇。奔走十二虫,罗网不及遮。”:“於菟”表示虎,“於菟绝绳去”表示虎年将尽,而“十二虫”就指十二生肖。

宋《五会纪要》:“文武官及庶人丧葬,三晶已上明器九十事,四神十二时在内。”其中“十二时”就用来表示十二生肖。

到了清代,又有了“十二辰禽象”的称谓。《星历考源》载:“十二辰禽象:子鼠、丑牛、寅虎...戌狗、亥猪。”值得注意的是,清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最接近我们今天叫法的“十二相属”,清.赵翼《陔余丛考》中提到“十二相属起于后汉”。

民国时期,还有“十二支神”的叫法。《中国明器》中“后来明器中十二支神所本”,十二支神即十二生肖。


综上,十二生肖的动物和排序,最晚在东汉时期已经全部定型,已有2000年历史,以后各朝代只是在名称上叫法有所不同,从十二生肖名称的演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生肖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中华语言的魅力。


游史无终


十二生肖,根据考古发掘, 我国民间传统的十二生肖和十二种动物相搭配的记载,最早出 现于湖北云梦县秦墓的竹简背面,该木断定为秦始皇时代。所发现的生肖动物次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虫、午鹿、未马、申环、酉水、戌羊、亥豚。与定型后南梁陈沈同《十二属相诗》比较,现在的顺序为鼠、牛、虎、兔、龙、蛇、 马、羊、猴、鸡、狗、猪,变化在于鹿地位的失落和马地位的巩固。秦人对鹿的图腾崇拜是很强烈的,如已发现的鹿文瓦当 等,“逐鹿中原”被视为向最高国家权力问鼎的代名词。但汉代随着军事战争中马地位的提高,原来鹿的位置便成了马,马 的位置便成了羊,羊的位置便成了狗,这不由得使人联想起赵高“指鹿为马”的历史典故。


环球知识科普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十二生肖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内容。究其起源,时至今日也还没有确切的定论。十二生肖并不只是一套简单的纪年系统,他还涉及到古代天文历法、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等等多方面的的内容。想要探索十二生肖的历史演变,势必要同时探索多方面的内容。

先秦时期出现到魏晋南北朝形成,再到隋唐以后的丰富和发展,再到现在我们传承。

从天文历法来说,古人将周天分为12份,用12地支表示,12地支配属生肖,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另外木星每12年运行一周,木星的位置可以确定年度支序......

从思想文化来说,原始先民常用某些动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12生肖起源于原始先民对腾的崇拜......

从宗教信仰来说,大集经云:阎浮提外,四方海中,有12兽,为菩萨化导。人道出生,菩萨住窟,此兽护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

从五行阴阳来说,术士以12生肖配12时辰,再配合天干五行来预测推算,干支之名天皇氏始制,地皇氏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干支各有所配。人皇氏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正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得天地之气后有子母之分,干支始有所属,黄帝授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大尧探五行之情,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

现如今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12生肖也只作为属相来说了。90后00后,更小的甚至都觉得12生肖太low了,洋气的现代人改信星座了。现在小年轻的的见面都问,你什么星座呀?哈哈,也许再过几个甲子年或许都没有生肖了,担忧啊。



小老儿澜峰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

十二年一轮回,四轮一花甲,然后重开


石匠秦人


本人是算命的,

只知道十二生肖在算命中的演变。

致于历史的演变不知道,


鉖瓜鉎居士


这方面的资料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了,并且从各个角度阐述的非常清晰了!若要系统性深入了解,请看由钟敬文主编的《中国民俗学》(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属于权威性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