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男人偷偷給父母買3000塊年貨,妻子:“我給我媽花3萬,誰怕誰”

男人偷偷給父母買3000塊年貨,妻子:“我給我媽花3萬,誰怕誰”

文|公子逸

我在北京上班的時候,有一個男同事跟女朋友租房子住在18平米的小隔間裡。

他月薪僅3000塊,他女朋友月薪6000塊,整整比他多了一倍。兩個人每個月租房子花去了5000塊,剩下的錢,剛夠他們艱難生存。

那時候,我始終覺得他的女朋友是一個特別好的姑娘。一個能跟著男人吃苦,還用自己的工資養著男人的好姑娘。可這個男人依舊對妻子不滿意。

他不滿意的點是:“每次我想給我父母買點東西,她就不願意。可我難道不該孝敬父母嗎?我就想給我父母買點東西,讓他們在村裡有面子。老人到了這個時候,就是拼孩子的。”

我當時對這個男人的印象一下子就非常不好了。你自己尚且養不起你自己,靠著自己的女朋友養,竟然還要求你的女朋友去滿足你父母的虛榮心。

後來,相處時間長了,我發現這個男人是極其自私的那種人。他就覺得租房子的錢就該他女朋友出。而他自己掙得那3000塊,是完全可以用於他自己和他的父母的。

男人的孝敬沒有錯,但如果你的孝敬建立在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那這孝敬,就不是真的孝敬,而是虛榮。


男人偷偷給父母買3000塊年貨,妻子:“我給我媽花3萬,誰怕誰”

張銘就是這種虛榮的男人。他跟妻子結婚的時候,家裡窮,什麼都沒出。到現在,他帶著妻子回老家,都是跟老人住在一起。

這種憋屈讓張銘的妻子李玉迫切地想要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為了攢錢買房子,李玉不敢生孩子,更不敢給自己買多好的衣服。她甚至過年過節,都不敢給父母買多好的東西。每次她回孃家,她就拎一箱牛奶。

李玉的父母知道女兒過得窘迫,不僅沒責備過李玉,有時候還偷偷地給李玉塞錢。這讓李玉心裡非常難受,她也是有虛榮心的。

尤其是現在的農村,逢年過節女兒回孃家,那都是一車一車的東西往回拉。而她回了孃家,不僅不能給父母買什麼,走的時候,父母還要給她裝一些東西。

有一年,她連件羽絨服都捨不得買。她母親看到女兒一件羽絨服穿了三年,心裡難受,還帶著李玉去買了一件羽絨服。

父母的這些付出,自己的這些艱難,李玉都能忍。她嫁給了張銘就是想要跟張銘好好過日子的。

雖然張銘沒有錢,但是對她還是很好的。兩個人在外租房子上班掙錢,下班回家了,從來都是張銘做飯,她刷碗。張銘是那種沒什麼大男子主義的男人,他知道心疼女人,知道幫她幹活。

可張銘就有一樣不好,特別好面子。


男人偷偷給父母買3000塊年貨,妻子:“我給我媽花3萬,誰怕誰”

他的這種好面子,從他跟李玉結婚的時候就開始了。兩個人結婚的第一年,張銘非要給自己的父母買一些新電器。張銘說:

“我不想讓父母知道咱們在外邊過得不好,咱們給父母買點東西,算是咱們的孝心,也不至於讓村裡人看笑話。”

李玉不同意。她還要攢錢買房子,換一批電器至少也得好幾萬,他們這一年的積蓄就都沒有了。

但是,她不同意。張銘就整天唉聲嘆氣,晚上也不睡覺,翻來覆去。

李玉心疼張銘,不想看他為難。她知道張銘好面子,他們結婚的時候那麼寒酸,婚禮都沒辦。張銘是想要通過買電器,讓村裡人知道,他們在外邊混得挺好的。

李玉雖然覺得委屈,但是也理解了張銘作為男人的這種虛榮心。

那年,他們把所有的積蓄都拿了出來,給張銘的父母買了空調、冰箱,還換了大的電視機。

等到他們過年回家的時候,全家人果然看他們的眼光都不一樣了。張銘的父母一直說:“我們就知道張銘有出息,以後家裡都靠張銘了。你大哥家裡窮,以後我們也就能享享張銘的福了。”

村裡人也都誇張銘孝順,也都覺得張銘在外邊混得好。

男人偷偷給父母買3000塊年貨,妻子:“我給我媽花3萬,誰怕誰”

可人們只看到了張銘那一刻的光鮮,卻不知道,李玉和張銘為了這一時的光鮮付出了怎麼的代價。

他們回到大城市後,房租漲價了。他們手裡根本沒餘錢,張銘不願意讓自己家的親戚看到自己的窘境,於是不肯給自己的親戚借錢。可他們是外地人,在大城市也沒什麼交心的朋友,張銘借不到錢,李玉只好跟自己的孃家人張口。

沒有人知道李玉那一刻的痛苦。那年過年,他們把所有的錢都給張銘的父母買了電器。為了避免自己回孃家沒錢,她甚至跟父母撒謊,自己有事不能回孃家了。而現在,她沒錢了,她又不得不給自己的父母張嘴借錢。

李玉給父母借到了錢,她掛了電話之後,狠狠打了自己兩個耳光。她覺得自己不孝,覺得自己對不起自己的父母。

這之後,李玉開始把自己的錢攢起來。她太知道張銘,這些錢到了張銘那裡,只要他父母張嘴,他就會把錢拿出去。他拿出這些錢,不是因為他孝順,而是因為他可恥的虛榮心。

第二年過年的時候,李玉提出不回老家過年了。兩個人這麼窮,就留在大城市加班,多掙點錢。張銘也覺得沒錢,若不能風光地回去,那就不如不回去。

兩個人都沒回家過年,張銘的父母要了幾次錢,李玉也以他們的錢都投資了為由拒絕了。


男人偷偷給父母買3000塊年貨,妻子:“我給我媽花3萬,誰怕誰”

等到第三年過年的時候,張銘和李玉攢了有8萬塊錢。張銘一下子就覺得自己有錢了,他提出給父母買一輛新的電車。他說得很好聽:“車還是咱們的,讓父母在家裡先用著。等到咱們回去了,咱們可以自己用。”

李玉恨不得打張銘幾巴掌。一年到頭,他們都不回家幾天。張銘明明是想給自己的父母買東西,充門面,卻給她說這種虛偽的話。

她堅決不同意張銘再寵這種面子。她對張銘說:“我不用電車,我也不買。你父母要用就自己買。他們又不是沒工作沒錢,他們比咱們還有錢呢。”

張銘又開始唉聲嘆氣,又開始輾轉反側。但是,李玉下了狠心,張銘只要唉聲嘆氣,輾轉反側,她就直接出門,寧願自己在外邊呆到天亮,也不願意跟張銘共處一室。

張銘開始調整自己的情緒,也不再提給父母買電車的事。他開始積極做家務,並且主動提出不回家過年,留在大城市加班多掙點錢。

李玉以為他終於想通了。卻不知道,張銘揹著李玉偷偷給自己的父母買了3000多塊錢的年貨。

當李玉的嫂子給她打電話感謝她給孩子的買的玩具衣服時,李玉徹底懵了。

男人偷偷給父母買3000塊年貨,妻子:“我給我媽花3萬,誰怕誰”

那天下班回家之後,李玉沒有回家。她也失去了跟張銘吵架的力氣。她去逛了逛大城市的商場給父母和自己買了衣服,買了過年的禮物。

她拎著一堆東西回家的時候,突覺可笑:“自己那麼節省有什麼用呢?還不是都填補了張銘的父母和張銘的自尊心。難道張銘的父母是父母,她的父母就不是父母嗎?你既然能花好幾萬給父母買傢俱,能花好3000塊錢給父母買年貨,那麼我就能花3萬塊錢給我父母買禮物。”

李玉回家後,把她買的東西擺出來。張銘有點震驚,他問李玉花了多少錢。李玉說,花了3萬。

張銘一下子就急了,他罵李玉:“你是不是瘋了,花3萬。給我父母花3000塊,你就心疼,給自己父母花3萬就不心疼了,你這種女人,是不是有病。”

李玉積攢了好幾年的委屈終於爆發了,她指著張銘罵道:“我有病才會嫁給你。你給你父母花幾萬幾千地買東西就正常。我給我父母買東西就不正常?你別忘了,我比你的工資高了一倍,家裡的這些錢,不是你攢下的,是我省吃儉用攢下的。你的錢,早就都填補了你父母。這些錢是我掙的,我先給我父母買什麼就買什麼。”

張銘沒有理。但是,他依舊不覺得自己有錯。他摔門而去,把李玉一個人留在了出租房裡。


男人偷偷給父母買3000塊年貨,妻子:“我給我媽花3萬,誰怕誰”

他覺得李玉會因為他的離開而痛苦。可他不知道的是,李玉已經對他的行為完全沒有感覺了。她叫了快遞,把東西給父母寄回家。她很平靜地把門鎖好,開始自己過自己的日子。

李玉說:“當一個男人給你帶來的都是痛苦,他的離開,你不會感到悲傷。你會把門鎖上,任憑他怎樣,你都會無動於衷。”

到底誰不公平呢?

一個年,張銘給父母花了3000塊,李玉給父母花了3萬。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李玉的行為是不理智的。

可從頭算,張銘這些年填補給父母的何止3萬。有人又要說,張銘這是孝順,孝順老人是應該的。那李玉孝敬自己的父母又有什麼錯呢?

同樣是父母,張銘的父母得到什麼,李玉的父母就該得到什麼。甚至是李玉的父母,應該更多的得到,因為李玉的父母對於李玉和張銘有幫襯的行為。

至於說,張銘孝順老人也是對的。

是的,孝順老人這件事沒錯。但可惜,張銘這種過分的孝順,並不是孝順,而是虛榮。就像我那個自私的同事,把自己的孝順建立在對方的痛苦之上,只考慮自己的虛榮之心,而從未替別人考慮過。

何其自私。

男人偷偷給父母買3000塊年貨,妻子:“我給我媽花3萬,誰怕誰”

愚孝不是孝,溺愛不是愛。

希望,有些男人別被自私和虛榮心迷惑了心智。你看看陪在你身邊的這個女人。不管我同事的那個女朋友,還是張銘的妻子李玉,都是多好的女人。

當你不珍惜,當你一旦失去,她就再也不會屬於你。

不要用自己的孝,來壓迫自己的妻子。孝敬父母,是你自己的責任,你沒能力,就不要強求他人。

如果你的父母尚且年輕,如果你的父母尚且能養活自己,如果你自己尚且不能養家餬口,給妻子好的生活,那麼請把你的“孝”理順一下。

你可以適當地孝順,但是別超出自己的能力,別讓你的孝成了妻子的痛苦和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