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朱棣如此喜愛朱瞻基,為何還是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煮酒看茶說歷史


毫不客氣地說:題主被大明王朝洗腦了。朱棣是喜歡朱瞻基的,但這是長輩對晚輩的喜歡,是隔代親。朱棣是一代君王,更是有七情六慾的人,他喜歡自己天真無邪的孫子無可厚非,他有享受天倫之樂的權力啊。

但就接班 人來說,已有前車之鑑,朱元璋在朱標死後,直接傳位給皇太孫,結果呢?削藩情勢一急,靖難戰役驟起,朱姓家族動盪不安了,死的死,瘋的瘋!朱棣還可能可能傳位給朱瞻基嗎?

朱棣以“清君側”為名開啟‘靖難’戰役模式後,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戰,終於 入主南京。誰都知道,南京的這個座位是他從侄兒手中搶來的,是他在滅了方孝儒十族後坐上去的。他懂得:他的皇帝在當時的江南是不被人認可的。後來,以天子守國門的名義遷都‘北平’,到北平,弄個新座位才算是心安理得。


為什麼傳位給朱高熾?

朱高熾自幼嚴肅、端重,而且有寧靜致遠的氣度,由於聰明好學,早就養成了言行有度的君王氣派,其儒雅與仁愛的風格在後來的執政期間多有體現。皇祖父朱元璋對朱棣很是喜愛,早在公元1395年,朱瞻基還沒出生時,18歲的朱高熾就被立為燕王世子。

對武略出眾,能征慣戰的明成祖朱棣來講,他視這個世子的儒雅與仁愛為怯懦與軟弱,內心中並不喜歡這個行動遲緩的兒子。但朱棣造建文帝的反,並沒有造老爹的反!他一開始就說別人蒙弊了不懂事的侄兒,並沒說老爸的是非!老爸朱元璋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他也不便推翻這個自己的合法繼承人在封建社會,孝道是很重要的!


朱棣起兵靖難,命朱高熾留守北京。朱高熾能聯手燕王府的官員,讓他們團結一致,並以區區萬人之軍,成功地阻擋了南京方面的50萬大軍的進攻,保住了北京城的安全。而且在特殊時間段,保證前方燕軍糧草的供給,他是留守在後方的漢高祖的蕭何,靖難之役,他功不可沒。

建文帝妄圖給四叔來個釜底抽薪,趁朱棣領軍在外,派使者帶上自己的親筆信給朱高熾,信中許以封王,勸他歸順朝廷。而朱高熾立場堅定,將原封未動的來信與南京使者,派人送到朱棣面前,朱棣對他的做法讚賞有加!這說明朱高熾儘管肥胖,但很會來事,身材不好看,並不是不會處理政務!他的治理國家的情商槓槓的!


朱高煦打天下是好手,作戰勇敢,而且不止一次地在戰場上力挽狂瀾,還在關鍵時刻救了老爸兩次命!甚至朱棣在緊要關頭,以“世子有疾”來鼓勵他建功立業。但,他一到和平年代就不行了,驕傲自滿、目中無人,朝中大臣都怕他!這樣的人能為天下 之主嗎?

所以,成祖朱棣連“英果類己”的朱高煦都放棄了。

朱高熾牛逼不吹的,像學富五車的禮部侍郎胡濙,就屢次三番地在皇帝面前力挺朱高熾。 朱高熾周圍,匯聚了一大匹能臣幹吏,“三楊”就不用說了;大學士解縉、黃淮等人是他的鐵粉!所以,朱高熾接朱棣皇位,最恰當不過了!

朱瞻基,自幼敏慧異常,不僅‘爺不嫌孫’,而且著名的文臣解縉,就曾經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讓朱棣傳位給朱高熾。於是,在公元1404年朱高熾為燕王世子成為了皇太子。 朱瞻基是朱高熾的兒子,將來上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希望星晨58298869


明成祖朱棣如此喜愛明宣宗朱瞻基,為何還要把皇位傳給明仁宗朱高熾?提問者此言何意?似乎是在暗示,為何朱棣不跨過兒子朱高熾、直接將皇位傳給孫子朱瞻基。不是朱棣不如此,而是根本不想如此、也不能如此!

明成祖與明宣宗祖孫的關係

建文元年,朱瞻基出生於北平燕王府。傳說,在他出生前一天,時為燕王的朱棣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已故的父親明太祖朱元璋賜給了自己一件禮器——圭。第二天,便有下人來報,世子朱高熾家生了一個兒子,朱棣自然高興得不得了。“靖難之役”發生之後,朱棣聯繫起先前的那個夢,覺得這個孫子的降生是上天暗示自己將要繼承皇位,因此更加對朱瞻基這個孫子另眼相待。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做夢這種東西在史籍中歷來都是為了粉飾正統、造神而存在的,漢高祖劉邦的生母不就曾經“夢與神遇”嘛!不足為信。

朱棣之所以喜歡朱瞻基這個孫子,個人認為更多地還是因為他佔了先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是朱棣的嫡長房、嫡長孫!朱瞻基是朱棣的第一個孫子,而且是嫡長孫。朱元璋在世時規定了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而且洪武年間朱高熾已經被冊封為了燕王世子。如無意外,朱瞻基將來一定會被冊封為燕王世孫。既是第一個孫子、又是法定繼承人,朱棣對這個孫子另眼相待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朱瞻基的天資聰慧也是一個方面。朱瞻基是典型的“遺傳優質產品”,既遺傳了父親朱高熾的心機、又成功避開了他的性格短板——好靜、不喜弓馬騎射。武的方面更多地是遺傳了祖父朱棣的基因,這一點從後來漢王朱高煦謀逆、朱瞻基親征也能看得出,朱瞻基在軍事上的能力恐怕要遠勝自己的父親朱高熾。朱棣之所以不喜歡朱高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他不能上馬打仗、過於“仁厚”,而朱瞻基恰恰彌補了朱高熾的短板,朱棣自然喜歡這個孫子!後來朱棣在朱高熾和朱高煦之間糾結時,解縉一句“好聖孫”最終讓朱棣下定了決心,於永樂二年正式冊立朱高熾為皇太子。

明成祖為何不直接傳位給孫子

這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個疑問,既然朱棣不喜歡朱高熾,那他幹嘛不直接把皇位傳給孫子朱瞻基?其實,朱棣也談不上不喜歡朱高熾,他只是隱隱擔心而已,朱高熾的行政能力遠勝朱高煦,這一點朱棣一點也不擔心。可問題是,這個兒子身體太差,而且武力方面也的確存在短板。朱棣是一個動不動就御駕親征的皇帝,他自然希望後繼之君也能夠跟自己一樣,上馬能打仗、下馬能治國。所以才隱隱有些擔心,朱棣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朱高熾即位僅僅十個月便一命嗚呼了!這對於一個王朝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不是嗎?但朱高煦也同樣存在短板,無論行政能力還是心機城府,朱高煦都不去朱高熾!這才是朱棣糾結的原因,如果他真的鐵了心李朱高煦為皇太子,還有什麼可糾結的?說白了解縉一句“好聖孫”實際上就是在告訴朱棣:“就算你大兒子真的不行了,孫子立馬就可以頂上,你不必如此糾結!”就是這一層意思,最終堅定了朱棣冊立朱高熾為皇太子的決心,他不再擔心了。

既然如此,為何朱棣不直接傳位給孫子朱瞻基呢?

建文帝的前車之鑑

跨過兒子直接傳位給孫子,明太祖就幹過!可結局如何呢?正是朱棣自己發動了“靖難之役”、將年輕的侄兒朱允炆拉下了皇位!朱棣如果傳位給孫子,情況或許比朱允炆更加糟糕。與朱允炆爭皇位的只有叔叔,他的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早已過世。可朱瞻基不同,他不僅有叔叔作為競爭對手,前面還橫著一個親爹!一旦朱瞻基直接即位,不僅可能會發生第二場“靖難之役”,如何安置自己的親生父親朱高熾也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大問題!從朱高熾的心機、城府和手段來看,他恐怕很難安安分分當太上皇!對於朱棣而言,與其留下這麼多不確定因素,倒不如不讓他發生。

明宣宗彼時年紀尚幼

朱瞻基生於建文元年,建文四年“靖難之役”結束時,他才四歲。到永樂二年朱棣正式立儲時,他也只有六歲不到!這樣一個年紀,未來的變數太大,朱棣不可能為他把皇太子之位長期虛置。如此一來,不僅三個兒子之間的爭鬥會更加激烈,朱瞻基甚至會成為三個兒子、包括他親爹的重點攻擊對象!得不償失。

冊立朱高熾為皇太子,朱瞻基是他的嫡長子,明朝有冊立皇太孫的制度。要確立朱瞻基為繼承人,朱棣只需將他預先冊立為皇太孫即可。一旦朱高熾即位,朱瞻基依然遞補為皇太子。只要沒有意外,皇位還是他的,朱棣又何必急於一時?從歷史事實來看,朱高熾從來沒有動過廢長立幼、甚至廢嫡立庶的念頭,他嚴格遵照了祖父朱元璋指定的“嫡長子繼承製”,不僅庶出的幾個兒子沒有任何機會,嫡出的其他兩個兒子也絲毫沒有機會威脅到朱瞻基!或許朱高熾是被兩個胞弟搞“怕”了,他不希望兒子們步自己與兩個胞弟的後塵。

明太祖留下的祖制

朱棣雖然是靠謀反登上了皇位,但成為皇帝之後的他最不希望的也正是兒子、孫子謀反!因此,確立完備的皇位傳承製度、避免第二次“靖難之役”發生是朱棣必須面對的問題。因此,在即位之後,朱棣便全盤繼承了父親朱元璋留下的祖制。自永樂之後,明王朝的所有皇帝都嚴格遵循了“嫡長子繼承製”,包括以小宗身份繼統的明世宗朱厚熜亦然!既然朱棣要完善皇位傳承製度,自己自然必須帶頭遵守。如果朱棣跨過兒子傳位給孫子朱瞻基,後世皇帝們有樣學樣,明王朝豈不是要內亂不止?辛辛苦苦造反得來的天下還能延續幾代?很顯然,這絕對不是朱棣願意看到的!

綜上所述,雖然明成祖朱棣非常中意明宣宗朱瞻基這個孫子。但是,無論從歷史、現實還是未來考量,朱棣都不能跨過兒子朱高熾、直接將皇位傳給孫子朱瞻基!因為這是內亂之源,即便沒有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的存在,朱棣也不能如此、不敢如此!除非朱高熾像他大爺朱標那樣死在自己父親朱棣前面。朱高熾的身體雖然不爭氣,但仍然堅持硬扛到了老爹駕崩!所以,提問者的這種說法根本不可能成立,首先朱棣自己就不會這麼幹。


農民工歪說歷史


其實,這個問題不需要長篇大論,明白人都知道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長子也是太子。朱棣駕崩時朱高熾還健在,他不傳位給兒子,為何傳位給孫子,這顯然不符合常理。當年朱元璋駕崩時將皇位傳給孫子,是因為太子朱標早亡,且朱元璋見皇太孫也聰明,於是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朱允炆如果不削藩,可能不會導致靖難之役,心太急結果一副好牌給打爛了,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歷史上朱棣的確愛孫子朱瞻基,朱瞻基出生前夕,朱棣曾夢太祖朱元璋授給他大圭說:“傳之子孫,永世昌盛。”朱瞻基滿月後,朱棣見他說:“兒英氣滿面,符合我做的夢。”稍微長大,愛好詩書,智識傑出超群。

永樂九年(1411年)朱瞻基就被封為皇太孫,加冠成年後的朱瞻基,在朱棣巡幸征討的時候都跟隨前往。曾命學士胡廣等在軍中為皇太孫講經論史。每次告訴太子朱高熾說:“這是將來的太平天子。”可見朱棣對朱瞻基給予了厚望的。

如果說,太子朱高熾死在父親朱棣之前,朱棣也很有可能把皇位傳給次子朱高煦。因為朱高熾一死,朱高煦就是嫡長子,如果將皇位傳給孫子,100%再來一次靖難之役。即便是朱棣很喜歡孫子,他也不敢再冒一次險傳位給皇太孫。好在朱棣死在朱高熾之前,朱高熾做了幾個月的皇帝,根基打牢了。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之前,大明王朝的歷史估計又會被改寫,說不定來兩次靖難之役也說不定。


謀士說


朱棣是非常喜愛自己的皇太孫朱瞻基,但是喜愛歸喜愛,朱棣作為明朝的皇帝,傳位給誰需要考慮很多因素,為明朝後代子孫著想,肯定不會因為自己單純喜愛朱瞻基,就直接傳位給朱瞻基,中間還隔著個兒子——太子朱高熾呢。朱棣傳位給兒子朱高熾,而不給自己喜愛的孫子朱瞻基,有幾點原因:

宗法制度和前車之鑑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是嫡長子繼承製,這個嫡子就是指大老婆或者正妻原配所生的兒子,長子就是大兒子,在皇帝這裡,嫡長子具體指的是皇后的大兒子,往往都是嫡長子被立為太子,也就是未來的儲君。而朱高熾剛好就是朱棣的嫡長子,理所當然,朱高熾就是宗法制度上朱棣皇位的順位繼承人選。

加上前一個明朝皇帝的建文帝的事情,就是血淋淋的歷史教訓。朱元璋的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後面朱元璋傳位於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朱允炆即位不久就進行削藩,燕王朱棣一看形勢,利用清君側的名義,發動靖難之役,死了一大批人,建文帝朱允炆也不知所蹤,最後朱棣入主南京,奪得皇位。

朱棣自己的上位之路,就是傳位宜傳兒不傳孫子的事例證明,而且建文帝的前車之鑑,還是在兒子朱標死了的情況下傳給孫子朱允炆的,跟朱棣隔著活著的兒子朱高熾想傳位給孫子朱瞻基,情況對比要說的過去很多,朱元璋傳位朱允炆中間只是隔著叔叔們,朱棣傳位給朱瞻基可是隔了親爹。

朱高熾有實力能力當皇帝

最近大明風華正在熱播中,影視劇中的朱高熾給人一種怯懦軟弱的感覺,影視劇中肯定有所改編的,不要被影視劇所誤導了。其實歷史上的朱高熾雖然在位時間僅僅十個月,但是他的歷史評價卻是不低的。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有度,喜歡文學和研究經籍,但是身體較胖,在武學方面有所欠缺,朱棣本身就是能征慣戰的一代帝王,所以對朱高熾並不是很喜歡,但是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朱高熾最出名點也在於他的“仁”。

其實朱高熾並不缺乏武略。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命朱高熾留守北京。朱高熾團結組織部下,以萬人之軍成功地阻擋了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的50萬大軍,成功守住了北京城。這一戰役對靖難之役成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之役中輝煌的一筆。

在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使用離間計,遣書給朱高熾,許諾他歸順朝廷就封王,朱高熾收到書信後一眼未看,直接把書信原封未動地送到朱棣面前,建文帝的計策以失敗告終。

朱棣即位後,有很多時間都花在北征上,朝中政務基本交給太子朱高熾打理,即太子監國。朱高熾也不負聖望,把朝政處理得井井有條,所以朱高熾在位時間雖然不長,但是他當政時間卻也不短。從這些事情,朱棣自然也能看出朱高熾有能力實力當好未來的皇帝。

後面的歷史事實也證明這一點,朱高熾的確是一個仁君,即位後,大施仁政,大赦天下,減免賦稅。朱高熾在位時,於民休養生息的做法,為後來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明史》對朱高熾的評價是: 在位時間不足一年,用人行政,善不勝書。

傳位朱高熾后皇位也是朱瞻基的

通過上面兩點原因,朱棣就基本已經決定皇位傳給朱高熾了。同時朱瞻基的皇太孫身份也是朱棣在位的時期冊封的,雖然這個名分可能不太重要,但是由此可見,朱棣對朱瞻基這個好聖孫的喜愛和重視,同時也確保以後朱瞻基是朱高熾的太子身份,朱高熾下一代的皇帝位置由朱瞻基接任,所以朱棣傳位給朱高熾在一定程度上說,就等同於傳於朱瞻基,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只是朱瞻基當皇帝的時間晚一點而已。

經過上面幾點的原因分析,朱棣很明顯就不會因為喜愛孫子朱瞻基,直接傳位於朱瞻基,而不傳位給兒子朱高熾。


叨說歷史


歷史上,朱棣卻是對朱高煦長子朱瞻基垂愛有加,但並不能代表朱棣就可以把皇位傳給他,為什麼呢?

與祖制禮法不合,況且太子朱高熾還健在

朱元璋登基後,對於立儲曾下規矩“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和“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併封”,朱棣自視正統,所以他必須得遵照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來執行,並且朱棣駕崩時,太子朱高熾還在世,如果他此時將皇位傳給皇太孫朱瞻基,那麼置太子朱高熾於何地,該如何安置朱高熾呢?朱高熾的位置豈不是很尷尬。

再者,中國歷史上也沒有這麼幹的,從來沒有哪一位皇帝將皇位繞過在世太子傳位給孫子的,朱棣他也不想,也不敢冒這個天下之大不韙,他也不想讓自己本就不好的名聲再添上一筆。所以朱棣不會傳位給皇太孫朱瞻基。

有靖難之役的前車之鑑,朱棣也不能傳位給朱瞻基

朱元璋駕崩後,遺詔朱允炆以皇太孫的身份即位,朱棣認為自己的侄子沒資格做皇帝這皇位是屬於自己的,然後決定欺負這個侄子,發動靖難之役,搶了侄子的皇位。如果當時朱棣臨終時也學朱元璋將皇位傳給皇太孫朱瞻基,這有可能會導致第二次靖難之役發生。

所以,朱棣傳位給太子朱高熾既符合祖制禮法,同時從一定程度上也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對皇太孫朱瞻基也時一種保護,可誰知,朱高熾命不好,當了8個月皇帝就駕鶴西去了,這次皇太孫朱瞻基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以太子之位即位了,而他即位後,叔叔朱高煦就起兵造反了,雖然最後失敗,這不能不說,如果朱棣駕崩當時就傳位給朱瞻基,那麼歷史就會有被改寫的可能。

朱高熾監國多年,治國經驗相對豐富老道

朱高熾作為明成祖朱棣的太子,朱棣一生五次北伐蒙古,令太子朱高熾監國多年,而朱高熾本身就好學上進,所以他的治國經驗相對於皇太孫朱瞻基要高出很多,只不過運氣不好,只做了8個月皇帝,他的政治抱負沒有得以全部施展,但是為朱瞻基即位後的遊戲了改革打下了基礎,所以,後世稱仁宗朱高熾和宣宗朱瞻基時期為“仁宣之治”。

朱瞻基卻是聰明過人,自幼在父親朱高熾,爺爺朱棣的薰陶下,自然也有一套自己的治國之道,但相比當時的父親朱高煦,他就差了很多,畢竟父親做過監國,處理過朝政大事,而自己還沒有實戰的經驗,沒有真正意義上統籌全局的能力,所以,從這一點原因出發,為了大明萬年基業,朱棣也不會傳位給朱瞻基。

不過,歷史證明,明成祖朱棣的眼光是正確的,他親手調教的皇太孫朱瞻基,卻是沒有令他失望,在位時進行多項改革,與父親朱高熾一起創造了“仁宣之治”的美好局面。


古曲古風


我們首先要把明朝的皇帝順序理清楚,才能更好的回答題主的疑問,在這三人關係中朱棣是朱瞻基的祖父,朱高熾是朱瞻基的父親,天底下哪有父親還未死而傳位給自己孫子的,要知道朱元璋也是在長子朱標去世後才傳位給自己的孫子朱允炆的,這樣做不僅符合法理,也符合正常的皇位繼承順序。朱棣只有把皇位傳給朱高熾,朱瞻基才有機會在自己父親朱高熾去世後繼承皇位。

第二個問題朱棣真的喜愛朱瞻基麼?答案是肯定的,這點可以從歷史中找尋答案,據史料記載朱棣在還未去世時就立朱瞻基為皇太孫,何為皇太孫,意思即是皇太子繼位殯天后皇位由皇太孫繼承,具體史料是這樣說的:九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孫,始冠。

當然立為皇太孫只是一句話的事,具體還要看朱棣是怎麼對待朱瞻基的,為了教育好這位皇太孫,朱棣請了當時著名的文臣來擔任朱瞻基的老師,他還對這些文臣說皇太孫可是一位可造之材,你們要好好教導。文臣教導之餘,他自己也不忘親身教導,甚至到了朱瞻基長大後,為了更好的培養朱瞻基,他自己在對外征戰之時也把朱瞻基帶在身邊。

這樣的培養無不說明朱棣是把他當做朱高熾之後的繼承人選,甚至為了害怕朱高熾繼位後更換繼承人選,朱棣親自對朱高熾說:“此他日太平天子也。”由此可見朱棣對朱瞻基是切切實實的喜愛。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125878215蜂獾


這問題把我搞懵了,朱棣喜歡孫子就可以繞過兒子直接傳給孫子嗎?這是什麼邏輯?朱高熾還健在呢,就連朱元璋也沒這麼幹過。

傳位給兒子這是綱常,絕不可亂的!再說傳給朱高熾,不就等於朱瞻基以後接班嘛。


紅黑聖西羅


這個問題是故意搞笑麼?因為朱棣喜歡太孫朱瞻基,所以得先傳位太子老爹朱高熾啊。因為康熙喜歡弘曆,所以得先傳位雍正啊。不傳兒傳孫子,宗法制鬧著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