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潼关古城遗址

潼关城旧址位于县人民政府驻地东北十公里的黄河岸边。“天授二年(691年)移近黄河者是”。“宋熙宁(1068~1077年)中遣侍御史陈洎筑城。明洪武五年(1372年)千户刘通修筑旧城。九年(1376年)指挥佥事马骙曾修城陴。依山势曲折,周一十一里七十二步,高五丈,南倍之。其北下临洪河,巨涛环带,东南则跨麒麟山,西南跨象凤二山,嵯峨耸峻。面对风陵,北连蒲关,河山之险迤逦相接,实为天然形势之雄。”门开六处:各有城门两道,中有瓮城相连。东曰金陡,(先改迎恩后改屏藩两陕)。西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抗日战争时期,陈诚曾题“中流砥柱”巨幅匾额悬挂于内城楼上。南曰上南(先改凌云后改麟游)和下南(先改迎熏后改凤翙)。北曰大北(先改吸洪后改镇河)和小北(先改俯晋后改拱极)。东门外原有潼关坊,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兵宪张公维新改题“三秦锁钥”。西门建“四镇咽喉”坊以配之。“南北水关闸楼两座,南七间,北九间,规制宏爽,映照川塬。潼水流经其下,穿城而过,中间跨以石桥,名曰潼津(后又建一木桥名曰右任),宛若长虹,覆波往来,堪称名胜焉!”《潼关县志》。

该城筑于潼水入黄处。“东连鼎湖,西接太华,秦岭障其南,洪流绕其北,所谓神明之奥区,帝宅之户牖”。仅史书记载,东汉末年以来涉及潼关的战事就有30多起。故有“潼关固则全秦固,全秦固则京畿固”之说,为兵家必争之地。中日战争,日寇侵占山西,屯兵对岸,妄想渡过黄河,日夜窥测,炮火轰击,以求一逞,然却未能逾越雷池一步。八年间,在日寇炮火轰击下城内玉石俱毁。解放后划入三门峡水库又拆除搬迁,加之遭受十年“文革”浩劫,如今面目全非,仅有城基还明显可辩。但就其地理形势而言,仍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正如唐代诗人杜甫咏诗曰:“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潼关古城遗址


潼关古城遗址


  

潼关古城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