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清帝国是如何短暂成为列强的?

寒蟾


诚邀,如题。其实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一直是以超级大国的地位屹立于东亚,哪怕实在腐朽的满清政府统治前期,大清仍然能稳定中华版图,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然而鸦片一战,清政府割地赔款,中国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开始了。


但是您知道吗?在满清最后的那几年,清政府还曾经被列强以二等强国身份看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清政府成为列强的时期,大概就是同治中兴了。


所谓同治中兴,是指清朝同治帝在位期间的一个中兴阶段。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媾和,及太平天国被消灭(1864年),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和谐时期,下开洋务运动。 也有人把清代咸丰至同治时期定为咸同中兴,作为一个中兴的阶段,但现时普遍都认为中兴时期主要在同治统治年间。

这时候的清政府国库收入逐渐增加,内乱平定,再加上对外战争也取得了几次少有的胜利,特别是中法战争,打得法国内阁都垮台,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做到,被称为列强也能说的过去。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客观的说,19世纪80年代清王朝的国际地位还是蛮高的,主要以下三个事件促使:\r

其一:1876年-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r

其二:1882年-1884年,镇压朝鲜兵变,驻军汉城。\r

其三:1883年-1885年,清法战争,清军获胜。\r

随着清法战争,清军的胜利,清王朝的国际地位达到极高。\r

要知道,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里输给的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和世界第二强国法国。面对世界排名前二的选手合力一击,清政府打不过是正常的。当时全世界都没国家能接得住招。比如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不也是被英法联军揍得一地鸡毛?\r

这就好比现在美国要揍印度,印度打不过美国是很正常的。不能说印度打不过美国,就否认它是南亚第一大国吧?\r

所以说甲午战争之前的清朝是远东的第一大国,没有任何毛病。毕竟中国的人口体量摆在那里。\r

总结:甲午战争之前的清朝是区域强国,这是没有争议的。清朝在甲午战争后,从区域强国滑落到被鱼肉之国,这也是让很多国家都没有想到的。包括日本在内,都没有想到看似强大的清朝会如此不堪一击。\r



o上知天文o


有件事儿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印象中谁都能来打一打的晚清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时光,雄起过几次,如果能好好运作说不定国运会有转机,但统治者的思维始终是因循守旧,以自身利益为主,所以并没有把握住好时机。

晚清是通过这几件事儿暂时名列强国的:

一、收复新疆

1865年,阿古柏势力入侵新疆,并于1867年建立哲德沙尔汗国,普通老百姓受到了残酷的剥削和镇压,急切希望清廷能收复新疆。

但当时清朝国力本就孱弱,又有英俄施压,过了好几年才筹备收复之事,直到1876年才派左宗棠出兵新疆,主帅指挥有方,战士们浴血奋战,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新疆。

这让当时的列强大吃一惊,经过此事之后,列强对清廷的态度变得比较慎重,在某些时候可以让清廷坐上谈判桌,进行稍微公平的谈判。

二、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发生在1883年至1885年,一开始法国侵略的是越南,但拿下越南之后就试图染指中国。

法军装备精良,参战人数大约是5000-20000人;清军装备落后,参战人数在25000-35000人。人数是比对方多很多,但这不是冷兵器时代,光凭人数就能堆死敌人,所以战争初期法军大占上风。

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法军无力再战,没有达成预期目标,导致当时的法国内阁集体垮台。

清廷虽胜却也只是惨胜,统治者不敢扩大战果,只是以此为契机展开和谈,葬送了大量利益——没错,明明是清廷胜了,得利的却还是侵略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不败而败。

但不管怎样,清廷算是在国际上有了一点影响力。各国侵略者认识到这个东方大国虽然弱,逼急了也有反击的实力。

三、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开始于1861年,历时30多年,是清廷的最后一次改革变法。

主旨是接轨国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学习西方成熟经验,发展新式民用工业,打造新式军事工业等等。

留学生们就是在此时被派出去的,而这些人很多成为民主革命人士,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做出极大贡献。

洋务运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这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军事、民生、经济、教育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更是晚清能够苟延残喘这么多年的法宝。

四、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其实就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成立于1888年,之所以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它太重要了,是清廷四支海军中规模最大、装备最好、实力最强的一支!统治者和大臣们视为国之重器!

当年《美国海军年鉴》对各国海军有过排名,从强到弱分别是: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清朝。请注意,这是世界排名第九,如果在亚洲的话,那是排名第一!

这才是各国勉强承认清朝地位的最主要原因。

但出道即巅峰,以清朝之孱弱根本养不起这么强大的军队,装备什么的慢慢跟不上。日本海军以北洋水师为目标,后来居上。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此后虽然重建,却再也找不回当年威风。

【结语】

晚清虽然有过局部的胜利,也组建过强大的军队,但所有这些都需要国力来支撑,国力弱,军队弱,胜战也可以变成败战!列强之说,更像个笑话。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大清成为东亚列强的标志是1888年北洋水师的成立 北洋水师存在的7年就是大清成为列强的时间

大清之所以能够成为列强,原因就在于两宫太后领导的同治中兴。同治中兴不仅让大清短暂成为列强,还让原本就灭亡的大清延续了60年。

同治中兴的主要措施有:

1、缓解满汉矛盾,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大力提拔使用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消除了太平天国、捻军等满汉对立的社会基础,终结了满清入关以来满主汉辅的割据;

2、调整经济关系,降低农村税赋,鼓励耕种和发放粮种;

3、提高科举录取率,安抚中低层汉人,防止如同洪秀全事件的发生;

4、推行洋务运动,在外交上积极维持和西方的友好关系,在武器上引入西方武器为主、自主仿制为主的模式。

同治中兴的效果

1、平定太平天国、捻军、陕甘回乱等内乱;

2、建立近代西方式军队——淮军等新军队;

3、建立近现代化的海军——北洋水师;

4、收复新疆,从俄罗斯手中夺回伊犁领土。

同治中兴为什么挂然而止

在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大清存在着一副中兴的模样,这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包括西方。政治较为清明,国内逐渐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社会生产力得到回复,近代工业得到发展,军事实力增强。

但同治中兴表面中兴,随着以擅长策略的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太后交权给光绪皇帝而进入终结:

在思想上,光绪皇帝思想保守而陈旧;在用人上,光绪皇帝偏听偏信,甲午战争前偏信翁同龢,维新变法时偏信康有为,没有能够在治理上平衡调整不同派别的利益。

可以说,甲午战争和维新变法证实了光绪皇帝不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慈禧在维新变法后重新出来执掌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甲午战争,光绪帝为了朝鲜而赌上大清国运,拒绝李鸿章的外交调解,实为不智——本来大清还可以“人为鱼肉,我为刀俎”,打了一仗,从刀俎变成鱼肉了。

维新变法时,没有从大清最优先、也有最可能有成就的领域——军事改革进行,而是从最难有成效的政治、教育等去做。

大凡世界上能够实现转型的国家,都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转变。维新变法就是因应战败,自然就应当优先从军事和经济两个区域着手。

商鞅能力再强,也是先进行军功爵来获得秦国人的支持,在进行其他的一些了的社会改革。

在治国能力上,同治帝比光绪帝能力更强。光绪帝的两个错误决定,导致大清失去了转型的资格。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大清帝国其实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的国际地位是比较高的。

其中使得清帝国提高国际的地位的事件主要有三个。分别是

左宗棠收复新疆。

镇压朝鲜兵变,驻军汉城。

中法战争获胜

促成这三件事的原因也就是提高大清国际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同治中兴与洋务运动

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对内乱后的经济调整。降低农村赋税,鼓励耕作及发放粮种,安抚人民的反抗情绪。

大兴科举,增加考试取录名额以笼络人才,防止类似太平天国的出现,笼络更多人才维护清廷统治,使近代中国人思想得到进步。

采纳西方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就是洋务运动的核心,包括:航运、枪炮、船舰、电报等局的设立,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处理洋务,派幼童出洋留学等等。

在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有远见、思想较为开放的官员的提议下,清朝开启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运动。请朝对此极为重视,鼓励工商业发展、开矿修铁路、消费大量白银打造新式军队。其中又以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最为出名。在当时被誉为是亚洲最强水上军事实力,世界排名第八。

而且清朝本就地大物博,经济实力一直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有了经济的实力支持,使得清朝的近代化更为快速的成功。

但是清朝的改革只是表面上的繁华,其政治体系的落后。使得清朝不能成为世界强国,在甲午战争落败后,国家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卢大大先生


大清帝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国家兴衰史,前半生是列强 ,后半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后差别巨大,并不是短暂成为列强的。

如果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算起,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合计204年间,清朝属于列强;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清朝灭亡为止,合计72年间,清朝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列强宰割的弱国。



清朝从偏安一隅的关外民族,经努尔哈赤33年的关外打拼,终于统一女真各部,接着又经过10年与明朝的战争,经皇太极14的奋战,终于在皇太极去世的第二年,打进关内,灭亡明朝,定都北京。

从此清朝开始了逐渐强盛的过程,从1644年开始,清朝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1662年灭亡南明,1683年攻占台湾,经过20多年的战争,清朝逐渐统一了中国。



清朝最强盛的时期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1662年康熙帝即位开始,到1779年乾隆皇帝去世为止,共117年的时间,是清朝对外扩张最强大的时期。

康熙时期,清朝平定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三藩之乱,以用回疆、准噶尔贵族的叛乱,还两次攻打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军队,遏制了沙俄南下的侵略路线,划定中国东北与沙俄的边境线。



雍正时期,清朝平定了青海王的叛乱,并将青海和西藏正式纳入清朝的管辖之下,吞并喀尔喀蒙古,将外蒙古纳入领土管辖,占据了整个外蒙古。

乾隆时期,清朝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将天山南北纳入领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将整个新疆纳入领土范围,打退了尼泊尔廓尔喀部对西藏的进犯,保卫了新疆的领土安全。



不仅如此,清朝还不断的南征北战,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到乾隆年间,疆域除了汉地十八省之外,清朝的藩属国有57个,朝贡国有31个,这个时候的清朝绝对称得上列强,放眼世界,也没有几个国家能跟清朝一较高下的。

因为当时的观念不同,清朝统治者将当时的西藏、新疆、内外蒙古、回部、鄂温克部都视为藩属国,除了这些藩属外,清朝藩属国还有东北亚的朝鲜、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南亚的尼泊尔、不丹、锡金、拉达克(克什米尔东南部)。



以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布鲁特汗国(吉尔吉斯坦)、浩罕汗国(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汗国(乌兹别克斯坦)、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阿富汗东北部)、乾竺特(今巴基斯坦坎巨提)等国。

此外,还有今被日本霸占的琉球群岛,以清朝当时的国力及众多的藩属国来看,当时的大清朝被称为列强绝对不为过。但是清朝也仅仅是这些藩属国的宗主国而已,对藩属国的内政并不插手,只是为藩属国提供保护,并要求藩属国交保护费(朝贡)而已。



清朝被称为的“列强”,与西方国家被称为的“列强”有点不同,西方国家被称为列强,是因为他们在世界范围内瓜分地盘,夺取殖民地,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直接管理殖民地的一切事物,比如英国强占印度就是如此。

清朝被称为列强的时间并不短暂,至少有204年,而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大清帝国再也找不回往日的强大和盛世了,开始了日渐衰弱,直到灭亡的过程。



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们敲开了清朝的大门,开始强占清朝的部分领土作为殖民地,比如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占了中国香港和山东威海,葡萄牙强占了中国澳门,而沙俄更是通过数次战争,强占了中国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东北领土。

由于清朝晚期的腐败落后,在1900年,慈禧对八国宣战,结果被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首都被占,皇帝出逃,大清帝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十年后,辛亥革命发生,清朝灭亡,民国建立。




清朝的后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从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用了两百多年。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关于大清短暂成为列强纯属意淫胡扯,拿左宗棠收复新疆来说,慈禧根本没有所谓的力排众议支持出兵,慈禧的态度可以说是漠不关心,是左宗棠主动请缨抬棺出征,而且扯淡的是满清八旗军基本上未派一兵一卒,左宗棠的湘军是粮饷全无,老左全国上下求爷爷告奶奶连带借洋人的银子凑了不到4000万两军饷上路,这其中户部只给拨银200万两。讽刺的是慈禧过寿户部直接拨银3000万两作为老佛爷筹办寿礼的经费,户部的钱是国家的钱,古来皇家有自己内库,与国库分开,历史上明目张胆的直接把国库当内库使的只有满清一朝。至于说俄国吐出来吞并的新疆国土不是畏惧你这无能的满清,是因为新疆接壤的现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是当时英国人的殖民地,一来英国人不愿意看到俄国势力插手到中亚威胁自己利益,二来老毛子当时怕的是英国,看看东北地区被俄国吞并的国土他们有退还过一寸?


墨奈王


大清晚期确实有段时间有列强姿态

在1864年到1895年之间,大约三十年时间,大清对内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平定了捻军,收复了新疆,为此还和沙皇隔空打了一架,赢了。最重要的是和法国真枪实弹的干了一场,导致当时法国内阁倒台,这是自18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战果,虽然最终不败而败,但也对西方列强亮出了肌肉

熟知东西方实力的赫德曾经评论,如果老太太继续打下去,会赢得

那段时间,不仅军事上展现战力,近代化的建设也卓有成效

镇压太平天国之后,清廷内部开始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为此派出使臣、留学人员,和西方展开大规模交流合作,引进众多西方先进技术新办近代化工业。在此环境下,建立了马尾船政、江南制造总局、兰州制造局、天津机械局等一大批近代化工厂,而且这些工厂都可以自主建造轮船、枪炮、火药等;兴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三年给清政府带来了一千多万两白银收入……

那段时间,清朝税收每年近亿万两;军队也完成近代化换装,建立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有钱、有军队、有发展,如何不能称列强呢?那时候,西方国家对大清,还是有些发怵的

可惜甲午战败,连个小日本都没打过,一切现了原型,原来是虚胖


灵石蕴珠宝


清朝剿灭太平天国以后,有一段时间国家国力的确处在上升阶段,史称“同治中兴”。

在这个阶段,内有垂帘听政的慈禧、通晓洋务的恭亲王、军机大臣文祥,外有两江总督曾国藩、浙江巡抚左宗棠、浙江布政使曾国荃、江苏巡抚李鸿章还有大大小小精明能干的文武官员比如沈葆桢、李续宜、彭玉麟、郭嵩焘、冯桂芬、薛福成、胡雪岩等等。

对内积极自强:

这时候,中枢主政者倡导于内,各省实权督抚呼吁于外,内外有力支持自强运动,开启了洋务运动。这时候主要成就有:

一、政治方面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筹划主持一切与西方有关的新政。设立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英俄法美四国公使正式驻京。也设置了最早的驻外使馆。

二、财政方面

成立洋税务司制度。税务司总揽一切,海关监督形同虚设。赫德任职期间,税收每年可高达二千万两,是清政府最可靠的财源。新政的经费很大一部分取之于税务司。

三、工业方面

洋务运动的思想原则就是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这是洋务运动最重要的一块之一。1861年设立内军械所,1865年设立江南制造局,1867年设立北洋机器局,1868年设立福州船政局,1872年设立上海轮船招商局,1877年设立开平矿务局(开矿图富强),1880年修建天津山海关铁路,1882年设立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都是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1879年大沽天津试行电线,后面越扩越广,很多边疆地区电线都陆续完成。

四、军事方面

1875年中央采纳赫德意见,先向英国购船,任命沈葆桢为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和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这是中国新式海军的开始。截止1884年,北洋有兵船14艘,8艘购买的,其余为自己制造的;南洋17艘,6艘购买的,其余为自己制造的;福建11艘,2艘购买,其余自己制造。广州只有雷艇,全为购买。

陆军改革先于海军。请英法教官使用西法训练。淮军是最早使用西法训练而卓有成效的军队。中法战争后,改俜德国教官。1885年设立天津武备学堂。

五、教育方面

1859年,郭嵩焘奏陈御夷之道,其中之一就是学习外国语言文字。1862年,设立同文馆。聘请英美教士教学外文。1866年在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积极派遣幼童出洋留学。大力推动国外建立学校,美国新教教士最积极响应。1864年建立文会馆,1865建立广文书院(齐鲁大学),1865年建立圣约翰书院(圣约翰大学),1866年建立汇文书院(燕京大学),1867年建立育英学院(之江大学)等等。鼓励创办报刊。大力支持编译西方各类书籍,译书最多的为实用与理论科学。

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清朝的综合实力。

对外军事胜利:

一、中法战争

虽越南被法国吞并,但是中国与法国军队互有胜败,虽闽海舰队被摧毁,但是谅山之战大捷,使法军陷入苦战,也使西方列强有所高看。

二、朝鲜问题

1884年12月4日发生政变,日军占据王宫,亲日派夺得政权,亲华派大臣大多遭到遇害。当时袁世凯在朝鲜练兵,当机立断,率军弹压,击败日军,日使出走,使馆被烧。虽签署《中日天津条约》,但日军毕竟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出手。

三、收复新疆

1874年上谕奏准左宗棠前往新疆抵御阿古柏和俄国人。1882年伊犁中方向俄方交接回收。使沙俄吞并新疆的意图落空。然后清政府改新疆为行省,归陕甘总督兼管,新疆名副其实纳入中国版图。

在洋务运动之后,甲午战争之前,清朝短暂的过上了东方强国的瘾。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殊不知这只是美丽的泡沫,一戳就破的美丽幻想。





陈子帅菌读文史曰


直接说观点,大清从来没有成为列强。

作为一战的战胜国,1919年,法国,巴黎。

顾维钧大使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凡尔赛宫,他回头看了最后一眼这座巍峨的宫殿,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了里面一排排座椅上,刚过去的几个月,他一直坐在那里。

顾维钧大使是以战胜国的身份来参加和会的,可比起傲慢的德国大使,中国反而更像战败国,他亲眼看着诸国把青岛利益转移给日本,亲耳听着英国日本大使冠冕堂皇的演讲,可他的反驳却没人听得见,没人看得见,他就像巨大漩涡里的一只蚂蚁,想呐喊,却被埋没在轰鸣声中。

会议结束了,野兽们饱餐了一顿,顾不上擦点嘴角的猩红,目光已经盯上了下一个猎物。

1919年,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一个战胜的中国,和一个战败的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