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六代機關鍵難題攻克完畢?攻擊11採用顛覆性技術,機動性堪比UFO

隨著導彈的過載越來越大,戰機對機動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足夠強悍的機動性能在配合高效的欺騙手段(電子欺騙、電子干擾)才能夠有幾率躲避導彈的攻擊。為了增強戰機的機動性能,美國和俄羅斯也是做了大量的試驗,其中在俄羅斯的側衛家族裡,出現了三翼面以及推力矢量輔助的戰機,比如印度的蘇30MKI、俄羅斯蘇30SM、甚至就連蘇57也延續了這一傳統。

六代機關鍵難題攻克完畢?攻擊11採用顛覆性技術,機動性堪比UFO

俄羅斯戰機在航展上的精彩表演體現了其強悍的機動能力,在四代機方面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然而到了五代機問題就變得嚴峻起來。首先是死重問題,為了保證控制機構的強度,這類材料通常由合金鋼製造,大量的舵面帶來的是數百公斤的死重。其次是對隱身性能的影響,雖然蘇57創造性的採用了可動前緣翼,但依然沒有無法解決隱身問題,值得一提的是蘇57是五代機中唯一採用三翼面佈局的。

六代機關鍵難題攻克完畢?攻擊11採用顛覆性技術,機動性堪比UFO

有沒有什麼辦法既能夠達到超機動性能又能大幅度簡化結構大幅度降低重量呢?這種好事情當然有,這就是射流矢量控制系統。實際上在2019年國慶大閱兵上展出的"攻擊11"無人機驗證機就疑似採用了這一技術。通俗的說就是不在通過傳統舵面來控制戰機的機動,而是通過機身上佈設的射流孔來控制戰機的機動。

六代機關鍵難題攻克完畢?攻擊11採用顛覆性技術,機動性堪比UFO

通過圖片可以看到,展出的攻擊11驗證機並沒有傳統的舵面結構,僅僅是在原舵面處開了射流孔。這樣戰機就省去了舵面的鉸接機構以及舵面的控制機構,不僅僅大幅度降低了戰機的重量,更是極大的提升了戰機的隱身能力,而這個技術曾經更是被譽為六代機機體的關鍵難題,而現在已經被成功攻克,可以預見的是採用該技術後六代機的空重將低到一個誇張的數字。

六代機關鍵難題攻克完畢?攻擊11採用顛覆性技術,機動性堪比UFO

除此之外,傳統舵面可以看做是一種被動控制技術,速度越低,舵效就越差。而射流矢量技術本身就是通過噴射高速射流達到操控的目的,算得上是一種主動控制技術,即便是在速度為零的情況下也能夠靈敏的控制戰機。最關鍵的一點,射流矢量噴口可以安裝在機身的任何一個部位,通過飛控的控制,其機動性堪比UFO。

六代機關鍵難題攻克完畢?攻擊11採用顛覆性技術,機動性堪比UFO

六代戰機想象圖

當下,具備完整能力的驗證機僅僅只有攻擊11,英國、美國等國家也展開了類似射流矢量技術的研究,但是其目前依然處在原理機的狀態,並沒有完整的驗證機。通過射流矢量技術可以看出,未來的六代機雖然可能採用飛翼技術以此實現極高的隱身性能,但是其機動性能並沒有因此而退化,反而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