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类风湿该如何治疗?能治好吗?

用户5914217564156


类风湿可以治好,我认识一个人,他就有这种病,几十年了,去了很多医院都没治好,病情反反复复的,特遭罪。后来他听说湖北夏小中医院能治这种病,就去了,他说效果还蛮好的,几年后都没有复发,不信可以去网站上搜一搜,几十年的医院专治骨科,采取中医保守治疗,不用手术,在武汉可以说是“老字号”了。


强健的骨头


如何治疗类风湿?其实类风湿关节炎是我们风湿免疫科一个常见的疾病,多发的疾病。累及全身多个关节,以双手小关节,双脚小关节疼痛,晨起关节僵硬为特点。早期治疗缓解率高,晚期致残率极高。最近天天博士经常去郁南县人民医院帮扶出诊,见到很多类风湿关节炎的都是晚期,关节完全变形了。而药物呢,只吃了激素或者止痛药,结果就是关节疼痛是有轻度的缓解,但是关节破坏依然在进行,所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绝对不仅仅是止痛。

1、非甾体抗炎药物,也就是我们说的止痛药物,不仅仅止痛,还可以控制炎症,在类风湿关节炎刚刚开始治疗的时候,是可以使用一段时间,疼痛缓解,炎症指标(血沉或者CRP)正常后,可以慢慢减药停药。

2、激素类药物,很多人一听到激素就怕,其实很多重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仅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不能够有效的控制疼痛,这时候短期使用激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注意是短期使用哦。

3、抗风湿药物,也就是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和柳氮磺胺吡啶是一线用药,最最最常用的药物是甲氨蝶呤,其他还有羟氯喹,环孢素,他克莫司等。这些药物起效时间都比较慢,需要1-2个月才起效,所以需要一定的耐心。

4、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常用的比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国产益赛普,进口恩利),现在恩利预充针,已经降价了,比国产还便宜,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还有其他生物制剂。最近新出了一个叫尚杰的JAK抑制剂,也就是我们说的小分子药物,起效快,效果好,可以口服,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当然,如何用药,请到当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咨询专科医生;规律用药,适当调整用药,是关键。


何懿医生


类风湿病临床表现比较多,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类风湿病中最多见的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愈困难,致残风险高。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约3‰-4‰,患者数量十分庞大!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关节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残疾发生、尽可能维护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常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

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时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如人工关节置换、关节成形、滑膜切除、软组织修复术等。

3、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新兴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手段之一,全球已有数十种生物制剂被批准应用于临床。其中针对细胞因子靶向治疗的TNF-α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生物制剂,具有起效迅速、患者耐受性良好等优点。

4、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基因疗法

两种未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前景光明,但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可靠的疗效,治疗方法较多,副作用小。可选择内服汤药或中成药、中药药酒、外敷中药、膏药敷贴、针灸火针、蜂毒疗法等。常用中成药有散风定痛丸、活络丹、风湿骨痛胶囊、尪痹胶囊、益肾蠲痹丸、独活寄生丸等。

此外,中药外用治疗类风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外用能使药物更好的吸收,减轻药物的毒性作用。如本人用自研风湿骨痛散外敷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

目前西医西药对本病的治疗副作用较大,及中医疗法取得的良好疗效,尤其中医外治法,疗效确切,副作用低。笔者建议,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中医药治疗。

@中医实战派 中医博士,独立中医师,致力于中医优势病种的科普和诊疗经验的分享。





用户67453451419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本病在北方地区好发于寒冷的冬季,南方地区则易在阴雨潮湿季节流行;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疼、关节红肿为特征。

中医有不同的认为:风湿性关节炎 ,由于肝肾虚寒兼风寒湿痰瘀阻经络所致,肝肾亏虚筋不养骨所致,需服中药祛湿排寒,温补肝肾,益气养血。

可以穴位注射治疗,以祖师麻注射液、曲安奈德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为主,可以祛风散寒、消肿止痛一般一次治疗后,红肿热疼的症状:几天后就明显消失了。由于此病是免疫系统的疾病,此办法也只能缓解病人的疼痛,不过可以有效的防止关节变形。多数的病人一年治疗两到三次,就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生活中不少患者长期服用雷公藤多苷片,此药具有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有抗炎及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作用。用于风湿热瘀,毒邪阻滞所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是此药物对胃肠道刺激比较大,容易引起糜烂性胃炎。




山东疼痛医学


中医治疗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的“历节风”“白虎历节”“尪痹”等病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历代积累的方药技艺非常丰富。现代中医在发掘整理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传承创新,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临床疗效不断提高。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复方、中成药、单味中药、中药提取物、针灸、外治以及中医药联用等多种中医药治疗方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显著缓解、改善关节肿痛、晨僵等临床症状,降低类风湿因子、血沉水平,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肝肾损害。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循证医学等方面探索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和临床价值也取得了不同程度进展。

限于篇幅,西医、中医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权威性诊断和治疗方案,希望学习的读者可通过今日头条或百度搜索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制定发布的《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和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8年制定发布的《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湖湘欧阳氏杂病流派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强调根据疾病发展不同阶段和病人就诊时病、证、症的主次、轻重、缓急,正确应用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原则,分别采用辨病为主,病证结合;辨证为主,证病;结合;对症为主,症证结合的方式,以保证理、法、方、药的丝丝入扣。处方用药,以柔润通络为特点。

笔者临床坚持每周定期“肾病风湿”门诊30余年,并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名中医或民间验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专题科研和新药研制开发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观点。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中医病因病机为素体禀赋不足,风湿寒热羁留经络,病久深入筋骨,肝脾肾气血阴阳渐伤,以致虚实夹杂,病情反复,迁延难愈。治疗必须兼顾邪实与正虚及其先后因果、轻重缓急,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笔者常用依据上述认识立法、择药,结合多年学习和临床应用筛选组成的“历节顽痹方(豨莶草、秦艽、红花、丹参、当归、玄胡、川芎、伸筋草、青风藤、白芍、杜仲、白术、陈皮)”为主,辨寒(合乌头汤)、热(合四妙散)、瘀(合身痛逐瘀汤)、痰(合导痰汤)、虚(合独活寄生汤)等证候以及肿(合五苓散)、痛(合活络效灵丹)等症状临床加减应用,对于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肿痛、活动障碍,晨僵,预防病情反复发作、控制和延缓关节变形等,均有较好疗效。

临床掌握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临床分期的治疗重点、节奏、疗程,非常重要。如急性期以控制关节肿痛、活动障碍为主,一般疗程1~2个月;亚急性期,控制关节肿痛与肿痛发作并重,疗程3~6个月;慢性期与缓解期,祛邪通络与益肾健骨兼顾,重点在控制关节肿痛反复发作及骨质破坏,疗程6~12个月或更长,可采用隔天服药或每周服药3~4剂。连续稳定1年以上,改用中成药间断服药,病人依从性更好。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药时间长,要注意避免使用或长期使用文献报道对肝肾功能可能有损害的中药或含有此类毒副作用成分的中药。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能伴随终身、致残风险很高的疾病。正确的治疗可最大限度延缓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发展进程。笔者有多例复诊30余年的患者,年龄最大者93岁。尽管间断出现关节症状的肿痛,但因为及时控制,迄今关节无变形,活动功能正常。


俭德医家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不能被治愈,但是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延缓进展,改善症状。

这个病是慢性病,主要的危害是病人长期疼痛很痛苦,病情到晚期引起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不要等病情很重了再去治疗,一旦确诊后尽早进行规范的治疗。

1. 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一类的药物。

2. 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柳氮磺砒啶等

3. 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泼尼松等

4. 生物制剂:类克,益赛普等

5. 中医中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不能治愈,但正规治疗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他对你生活的影响,多以希望大家一定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博士和你聊健康


类风湿是一种慢性的,以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炎症,产生原因未明。主要表现就是晨僵,以及关节畸形。

类风湿要注意居住环境的清洁与干燥,洗漱要用温水,少吃高脂肪的动物,不喝咖啡茶等饮料,不吸烟,也别吸二手烟……

还可以通过经络系统来调理,我从事中医多年,下面的穴位推荐给你:


①曲池穴(尺泽与肱骨外侧髁连线的中点)


②血海穴(髌底内侧缘上2寸)


③大杼穴(第一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④大椎到腰阳关(人体后正中线上,从大椎到腰阳关成一条线)


以上穴位,要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腰背后肚腹,也就是遵从先阳后阴的顺序。

所以是这个顺序:大杼→大椎到腰阳关→曲池→血海,大杼、曲池、血海,每次点按5分钟,艾灸10~15分钟;大椎到腰阳关比较适合艾灸,这一条线总共艾灸30分钟即可。


其他不懂的可以留言,也可以关注主页,里面与中医相关的穴位可以查阅。


王老师谈中医养生


类风湿之所以难以治愈,是由于类风湿晚期会造成关节畸形,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目前对于这种情况还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但是类风湿早期患者只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早期类风湿是可以治愈的。

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遗传背景。在遗传背景条件下可能有外界因素,在环境和遗传背景相互作用下发生类风湿关节炎。但从最新的研究来看,和肠道菌群有密切关系,肠道菌群紊乱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发生慢性炎症。

通过调查发现,大概有6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有或多或少的肠道症状。做甲烷氢呼气试验,看小肠有没有细菌生长。正常小肠是没有细菌生长的,但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都是阳性的。就是说,医生也在思索类风湿关节炎到底是怎么造成的。经过多年探索,确确实实和肠道菌群紊乱有关系,和肠道微生态紊乱有关系。所以从去年开始,已经开始用较新的理念来管理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简要说,就是改变肠道菌群、改变肠道微生态。通过改变肠道微生态,就可以减少慢性炎症。失去慢性刺激以后,这时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就不再发作。

然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可以较大程度上康复的,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就能达到如常人一样行动和生活。特别是3年以内的早期类风湿患者,治愈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多。即使5年的类风湿患者,只要关节不严重变形,治疗后也能够恢复如常人般生活和行动。

总之,不要丧失对风湿治愈的信心,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患者也是可以达到和常人一样的生活能力和状态的。


痛风专家刘良运


类风湿病,也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民间叫不死的癌症,由此也可以看出类风湿的预后如何。

此病,不论何种治疗手段,只可改善病情,无法影响疾病的过程和最终结果。

大意是这样的,我们常用的抗风湿病药,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MTX、来氟米特、柳氮磺嘧啶等,糖皮质激素,生物靶向制剂,植物药雷公藤、白芍总苷等,可以改善关节的晨僵、红肿热痛等症状,但无法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疾病最终的结局只能它自己停止。药物治疗,只能干预它的症状体征等。

类风湿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导致治疗上无法彻底治愈。如发病机制明确,治疗会更有效有针对性。

类风湿最好的结局就是,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关节不会在继续变形损伤,也没有红肿疼痛、晨僵的现象。可以正常生活,不会再受折磨。

不乐观的结局是,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的出现,如累及肺部、心脏、胃肠道、肾脏及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这些并发症的出现,预后通常不好。



我是“缩影”,临床药学专业,对医学、药学知识都有过系统的学习。如有疑问,请在下方留言!


元来


艾灸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丨需要添加的中药粉和注意事项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的一种周身性疾病。此病病程长,比较难治,对人体消耗大,致残率高,晚期可引起关节的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

艾灸取穴,及艾灸添加药粉操作

主穴:督脉穴(大椎至腰俞)、双侧相应华佗夹脊。配穴:依据不同的疼痛部位局部取穴。

操作:取350g鲜姜加工成泥,艾绒250g、药粉(羌活、独活、牛膝、秦艽、细辛、川芎、人工麝香等组成)10g备用。


每次先选主穴6~8个,配穴4~6个,用提插配合捻转行补虚泻实手法,速刺不留针。然后以督脉为中心,在大椎至腰俞、华佗夹脊处均匀敷上药粉5~10g,再在其上铺厚2cm、宽5cm姜泥一层,最后将做好的宽4cm、高3cm形似三棱柱的长条艾炷平放于姜泥上(艾炷与姜泥等长),在对应大椎、中枢、腰俞三处穴位的地方点燃,让艾炷自然燃尽,勿吹其火,移去其灰,再铺一壮。

艾灸后要做的事情及注意事项

灸毕,用卫生纸吸干姜泥之汁,用长条胶布将姜末固定于背上,在固定期间患者背部有明显的温热感,此感觉能持续6~8h,待温热感消失后移去姜泥,用湿毛巾轻轻揩净。


如背部起水泡,用消毒针刺破,药棉或纱布揩干即可。7天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在铺灸治疗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姜泥一定要铺平整,避免灸时由于受热不均而影响疗效;②如灸后局部起水泡属正常现象,嘱患者不必惊慌,遵医嘱,在水泡干之前不要洗澡,以预防感染;③铺灸的最佳时机是三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