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铁铉在靖难之役的表现是不是被夸大了?

泛滥的文字


相信去过济南大明湖畔景区游玩的人,会看到一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建筑屹立于湖岸-铁公祠,纪念的人便是明朝济南城的守将-铁铉。大明湖,这个看起来很反动的名字,却在清朝保留了下来。或许是由于乾隆皇帝对于钱铉忠君精神的推崇肯定,能为其在大明湖修建祠堂,也愿保留大明湖的名字(待考,大明湖石碑上刻的是大目月湖,清文字狱缘故)。所以,去大明湖游玩的时候,不能只记得夏雨荷。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石”。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摘远自明史·铁铉传)。《铁铉传》中,详细的介绍了他抵抗朱棣靖难之役中济南守卫战以及后期和燕军的作战情况。他也因功擢升为山东布政史,随后兵部尚书。

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难,先后击败了长兴侯耿炳文和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兵峰所指济南城时,早已挤满了人心惶惶逃难的百姓和打了败仗的残兵败将。铁铉此时挺身而出,他是在军心,民心都涣散的情况下,接受济南城的防御的。真可谓,时穷节乃现。朱棣南征一路所向披靡,沿路府县闻风或降或逃。南军都督李景隆更是丢盔弃甲,自己一路南逃,丢下几十万将士不顾。这样的情形下,多少人不看好他,他接手的是个烂摊子,虽千万人吾往矣。需要的是多么强大勇气和担当,更让人佩服的是他是一个此前从未打过仗的知识分子。战前他只是一个负责督运粮草的山东参政, 按说铁铉根本没有必要固守济南,他既不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不负守土有责的使命,也不是率领军队行军打仗的军事将领,然而,铁铉以一介文臣沿途搜集散兵溃勇,并将他们组织起来镇守济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使得济南全城百姓免遭战乱之苦 。这份功绩足以为他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和爱戴。

他和盛庸共同领导的济南保卫战,让朱棣在起兵后第一次体会到了失败的滋味。也是朱棣起兵南征后的第一块硬骨头。朱棣一开始想劝降铁铉,劝降不成便改为强攻,可大军连攻三个月不克,恼羞成怒的朱棣想掘开黄河大堤,引水灌城。这时,铁铉派人向朱棣表示愿意投降,但请燕王单骑入城受降。一向以老谋深算著称于世的燕王,这次竟然相信了铁铉,当他骑着马走进城门时,守城将士兵高呼“千岁”,可这声高呼却是暗号,顿时,从城门上突然降下一块铁板一下砸在朱棣坐骑的马头上,朱棣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慌不择路的逃离了济南城。被骗后的朱棣怒火攻心,下令用火炮轰开城墙,济南城顿时岌岌可危,可铁铉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化解了这场轰城危机。他准确的掌握了朱棣的心里和弱点。和朱棣打了心理战,他派人做了十几个大牌子,上面工工整整的写上“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几个大字挂在了城墙的四周。

朱棣投鼠忌器,不得不放弃攻城并准备撤退,没想到,铁铉发觉朱棣大军撤退,他和盛庸率军出城追击,痛打了一把落水狗。所以单单凭借此次处理炮轰济南城的危机,表现出临危不乱的智慧。有资格被后人崇拜和供奉,没有夸大。朱棣自起兵后败在铁铉这个无名小卒的手里,这令一向以名将自居的朱棣痛恨不已!靖难成功以后,朱棣派人将铁铉的鼻子和耳朵割了下来,煮熟后塞入他口中并问他:甘否?铁铉回答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朱棣听后大怒,下令将他凌迟处死,妻女没入教坊司为妓。山东百姓为了纪念铁铉的功绩,为他修建了铁公祠,流传至今!

可能有人会说,铁铉是和一个叫盛庸的武将互相配合,才有这么大的功绩。“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在此就不得不提及下他的合作伙伴了。盛庸是个武将,可以说是职业军人。率部和朱棣鏖战于山东,河北,苏北,皖北等地。靖难之役的四年中,可说是和朱棣苦战次数最多最久的。奈何统帅者无能,阻挡不了大势所趋。作为朱棣的对手,他也在战场上得到了属于自己应得的那份来自对手的尊敬和认可后,选择了一个古代军人都会选择的方式,那就是投降。投降并不一定是可耻的,有时候投降要比战斗更需要勇气和智慧。至于此后他的人生结局(被诬告冤杀),或许并不比被朱棣烹了的铁铉更好。说到底做为武将,没有像霍去病那样封狼居胥的不朽佳话,没有像徐达,常遇春那样驱逐胡虏,收复燕云的历史功绩。

中国封建社会,自古有文死谏,武死战的说法。铁铉和盛庸,一文一武。文人为君王社稷而死,是明朝读书人所认为的最高荣誉。铁铉死得其所,也被后人铭记。盛庸为武将,赢得对手尊敬,以他们个人视觉来看他们都很值了。可他们两个所进行的抗争并没有阻挡住历史的车轮前进,都是作为朱家叔侄争权的牺牲品而已。置身在权力的漩涡中,为皇权争夺卖命,为政治游戏牺牲。乾隆为铁铉修祠堂,何尝不可理解为彰显出他做为帝王的广阔胸襟,或是明清朝代更替,是乃大势天意。忠臣良将,历史上从来不缺少。也从来不该被低估,也没有被夸大。他们都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人气节和脊梁,都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武人铁血和担当。中国历史千年传承下来的,铁铉是其中一个践行者。


FrankTafei


铁铉这个人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很多人又有耳闻。这是一个比干式的文人,只不过比干是被自己的君王挖心,铁铉是被篡位成功的朱棣割鼻削耳,而后处以凌迟极刑。正是因为其忠烈而名传千古。


事实上,在靖难之役后,朱棣君临天下之后,也曾尝试给铁铉投降的机会,但是铁铉人如其名,铁骨铮铮地拒绝了,即便最后落得个惨烈的下场。但是,我很庆幸铁铉没有选择投降。只要铁铉一投降,我们心中高大的形象又会倒塌一个。而我坚信,朱棣当时的劝降是缺乏诚意的,因为在历史上,朱棣从来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皇帝,也不是求贤若渴的皇帝,更不是一个以仁治国的皇帝。

在朱棣心目中,永远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其价值观十分接近所谓的成功学。他的人生只有成功或者失败,只有助力或者阻力,从来没有什么和平共处,没有什么和谐共存。他的内心只有快意恩仇、敢赌敢拼、誓不回头,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朱棣的内心只信奉权力和势力,只相信成王败寇……

所有的这些,从朱棣铤而走险反了自己的侄儿朱允文就可以看出来了。在传统的'君父'道德框架里,朱棣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忤逆不道。不要说这些朱允文削藩给逼的。毕竟几千年的道德价值观念,如果不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是无法说变就变的。

当然,我并不是试图从传统的道德制高点来批判朱棣的。只是认为铁铉这样的人,对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种榜样的力量,虽然历史上治学、立言、立功、立德,比铁铉做得更好的文人多的是,但我依然认为铁铉在历史上是树立了一个文人光辉的榜样。


首先,我们来看看铁铉在靖难之役中做了一些什么事吧?

铁铉原来是个搞后勤的,就是押送粮草的。我们也知道建文帝身边的官员拍脑袋的多,而朱棣的人常年戍守边疆,战斗力强悍得多。所以两军一接触,兵力本处下风的朱棣反而稳占上风。铁铉跟着李景隆那个庸将少不了要吃败仗,部队被打散了,四方散逃。

朱棣也无心追杀这些小喽啰,他志在南北交通要塞——济南。铁铉听说济南要变成“济难”了,便收集一些游兵散勇赶到济南,和当时的济南守将歃血为盟,誓守济南。城外马上就会挤满黑压压的敌军,济南城正式缺人的时候,所以这事基本上也没有什么阻力了。

朱棣带着人马赶到济南,望着唾手可得的济南,朱棣就差没把口水流出来了。可是一顿猛攻之后,却发现对方的抵抗尤其顽强,朱棣有点纳闷了,这不像是那个文弱侄儿手下的作风呀?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个叫铁铉的人在捣鬼。

在绝对实力的碾压下,任何战术其实都是脆弱的。在朱棣连日不断的猛攻下,济南城很快就支撑不住了。不得不说读书人的脑子就是好使,铁铉一看,这样下去可不行,这样下去死了也是白死,得赚点本钱回来,于是心生一计。他打算诈降,然后趁机诱杀朱棣。

朱棣一看天上突然掉馅饼下来了,那就先吃了吧。也没来得及细想,就按铁铉的要求退兵十里,然后带着心腹若干,欢天喜地地进城去捡果子吃去了。谁料刚进城门,身后的铁门就徐徐下降,原来铁铉准备关门打狗呀!

也得亏朱棣命不该绝,发现得早,于是掉头就跑,堪堪捡回了一条姓名。也怪铁铉归根到底还是沉不住气,有点猴急了。

恼羞成怒的朱棣,于是下令不顾一切地进攻济南城。愤怒的力量果然很强大,济南城已是在炮火中摇摇欲坠了,这个时候铁铉又令人把朱元璋的画像挂到了城墙上,然后,叉着腰等着看戏:“你朱棣不是说你要清君侧吗?你不是有本事吗?你演一出儿子打老子的戏给我看看?”

朱棣气得心里直骂娘,可是又无能为力,于是只能带兵返回了。

铁铉和朱棣的恩怨基本上就此打止了,但是故事已了,恩怨未了。因为还有一句话叫做“君子报仇,为时不晚”。

后来朱棣如愿以偿地取得了江山,铁铉自然是在劫难逃了。

朱棣心想,你也有今天呀!?于是问铁铉,你服不服?其实按朱棣的性格,服不服都是一个死。铁铉又怎么会吃这种亏呢?自然是大写的不服。

越是不服,就越是激气朱棣的征服欲和愤怒感,先是毒打,毒打后又割鼻子,割耳朵,最后连继续折磨铁铉的耐心都没有了,就把铁铉凌迟处死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铁铉是否被夸大?”到底是什么被夸大?形象还是事迹?

不管是历史形象还是铁铉的自身事例,我都相信是没有被夸大的。

因为铁铉完美地诠释了一个文人应有的风骨,而这种风骨正是我们当下很多读书人所缺少的。

风骨,这玩意有时候说不清道不明,就好像我们经常所说的理想一样,一个人有了理想不一定会改变什么,但是一个人没有理想,又让人感觉比较颓废。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种理想是对还是错?

文人的风骨也是如此,是一个文人应有的品质。而在那个年代,选择毫无理由的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忠诚于自己的君王,就是最好的风骨。


老易说事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铁铉在靖难之役之中做了什么,做了怎样,以及给朱棣造成了什么麻烦。下面就让日航君带你去看看铁铉这位阻挡了朱棣的狠人吧。

一、铁铉的出场

铁铉在靖难之役出场的时候,面临的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当时铁铉出身国子监,担任山东参政,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官,打仗这种事情看上去离铁铉很远,但是他偏偏碰上了。当时白沟河之战刚刚结束,李景隆率领的几十万大军被朱棣打得溃不成军,而朱棣则是士气高昂。换成一般人的话,这时候应该闻风丧胆了,当时的情况也确实是这样的,史书上记载:

“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

得了,李景隆此时已经被朱棣吓破胆了,丝毫没有他父亲李文忠的神勇,反而像一只丧家之犬一样,一路败退,不仅丢了好几座城池,还丢了无数粮草物资。朱棣的大军一路进攻到了济南城下,可以说打下了济南城,再往南就是南京了,然后就是建文的灭亡。因此此时朱棣可以说是意气风华,豪气满满,似乎已经坐上了皇帝的宝位了。

铁铉登场的时候,可以说是朱棣实力最为强大,气焰最为嚣张的时候。可能英雄的登场总是需要一点困难的。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铁铉登场了。此时铁铉的登场,将会打碎朱棣的迷梦,并且给朱棣制造无数困难。

二、铁铉死守济南城

我们可以想象,铁铉作为一个文人,怕是之前从来没有过带兵打仗的经历。但是似乎军事天才往往都是天生的,在济南守卫战中,铁铉爆发出了自己的军事天分,与另一个军事天才朱棣基本上是打得有来有回。依靠着士气低落的军队以及并不坚固的城市与朱棣的大军周旋。

  • 回合一:朱棣攻城,铁铉防守。


第一回合的较量在史书中是如此记载的:

“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朱棣上来就是杀招,放水灌城,建造长堤围困城池,不让城里人出来,并且白天黑夜都在不断进攻。这里面短短几句话,却道尽了古人攻城战的精髓。

首先是放水灌城。在古代,“水火无情”,可以说放水以及放火是最为有效但是最伤天和的方法,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用的。例如说曹操在下邳之战放水淹吕布,就是实在没办法的办法。从朱棣直接就放水灌济南城可见当时朱棣时间紧迫,需要马上攻下济南城,因此上来就用了攻城上的大杀招。因此铁铉的坚守延长了时间,恰恰就给朱棣制造了大麻烦。

其次是建筑围墙围城。对于攻城,兵法上曾经说:

“固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朱棣肯定是一个熟读兵法的统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朱棣采用了围城的方式。我猜想此时朱棣新胜,兵力强大;铁铉收拢的都是残兵败将,自然兵力、战斗力方面都是比不上朱棣的。因此朱棣在攻城的时候就采用了围城战术。围城战术一方面让城里的铁铉部队难以突围或者是偷袭;另一方面给城外的增援部队提供麻烦。

最后是昼夜攻击。这也是攻城战中常用的方法,也就是疲兵战术。我们可以想象,铁铉的人马远远少于朱棣的人马,而且铁铉要防御的是四面城墙。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将自己的兵马分为好几队,有的人休息有的人进攻,这样铁铉的军队只能疲于奔命,不久之后就会因为太过于疲惫而被朱棣击破。

因此铁铉的对手就是这样一个晓畅军事,老谋深算的将军朱棣。

但是第一回合朱棣并没有占到便宜,他的布置都被铁铉给打乱了,铁铉不仅焚烧了朱棣的攻城器具,甚至还有剩余兵力杀出城外给朱棣来一个反冲锋,可以说是让朱棣措手不及。因此这第一回合,应该算是铁铉赢了。

  • 回合二:铁铉诈降,险捉朱棣

俗话说得好,久守必失。铁铉防御久了,那么士兵疲惫,一定会出现漏洞。我猜想此时铁铉守得时间太长,可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因此铁铉想出了诈降的计谋来捉拿朱棣,来一个擒贼先擒王。史书上记载:

“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

铁铉派了千余人出门诈降。朱棣以为铁铉打不动了,非常开心。朱棣手下的士兵也因为铁铉的投降而开心,大家沉浸在这种幸福之中,谁也没想到铁铉是诈降。然后铁铉埋伏士兵在城墙上,在朱棣进程的时候扔下铁板来抓朱棣,结果铁板扔早了,没有抓到朱棣,朱棣大惊,连忙逃跑,最终这一次抓捕行动以失败告终。

在这其中,铁铉很好地利用了朱棣的心理。我们上面猜测过了,铁铉这个时候应该是快坚持不住了,因此才用了这样的计谋,而铁铉利用的恰恰就是朱棣想要迅速攻下济南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势必会自己前往济南城来检视自己的成果,这样铁铉就可以捉拿朱棣了。

这一场诈降行动设计得不错,但是朱棣运气太好,因此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但是也给朱棣以非常大的心理阴影。可以说第二回合的较量因为朱棣及时逃走以朱棣的胜利告终。

  • 回合三:援兵来袭,朱棣败退

在第三个回合,济南保卫战终于拉下来帷幕,根据史书记载:

“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

这时候朱棣基本上是把能用的攻城的方法都用了,经历了三个月的时间济南城一直都是拿不下来。这个时候建文帝手下的大将平安率领着二十万大军来援助济南城,收复德州,断绝了朱棣的粮道。面对着这种情况,朱棣只得放弃对于济南城的进攻,仓皇北逃。

这一回合,铁铉以自己的才能和坚持获得了胜利。在济南守卫战之中,虽然铁铉是一介文臣,没有带兵经验,但是铁铉凭借着自己的天分、坚持和忠诚打败了晓畅军事、不可一世的燕王朱棣。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济南保卫战的铁铉

在济南保卫战后,铁铉的军事天分算是被开发出来了。他步步高升,先是做了山东布政使,然后做了兵部尚书,并且开始参与军务,继续戍守济南城。面对着济南这座啃不下来的城池以及由文入武的新兵部尚书铁铉,朱棣不敢再从山东进攻,因此选择了绕道徐州。

然而此后朱棣的军事行动日益顺利,铁铉似乎也无能无力了。据史书记载:

“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

面对着朱棣军队绕道徐州,直逼南京的军事行动,建文帝命令辽东总兵杨文率领十万大军与铁铉回合以断朱棣的后路,结果杨文似乎战斗力差了一些,被朱棣的军队打败,十万大军没有一人到达济南城下。

此后铁铉、盛庸等人追击朱棣的军队,纷纷以失败告终。朱棣最终攻克南京,建文一朝灭亡。

朱棣胜利之后,自然是要清理建文一朝的旧人的,其中铁铉等人作为建文一朝的强硬分子,自然更是要被清理的。史书记载: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

也就是说,铁铉被捉到了之后,不愿意正面看朱棣,就背对着朱棣大骂朱棣。朱棣让铁铉回头看看他,铁铉始终不愿意回头,一直大骂不绝。最终铁铉被处死,年仅37岁。

至今济南城仍然有纪念铁铉的铁公祠。如果让我给铁铉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忠诚、勇敢、坚持。

以我来看,铁铉以一介文官的身份与朱棣这样晓畅军事、久居边关的藩王大战良久而不败,已经足以证明铁铉的军事才能;铁铉后世蒙受济南人民的敬仰与爱戴,足见其忠诚与勇敢。这样一员大臣的表现不仅没被夸大,反而铁铉很多时候还被小看了。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在“靖难之役”中,铁铉原本只是山东参政,负责给李景隆50万大军运送粮草的“地接”。

但是李景隆这个草包竟然当了“运输大队长”,败得几乎刹不住车。若不是徐辉祖替他断后,朱棣能一口气追到南京。


但关键就是在朱棣在济南城外大败李景隆的时候,包围了济南城,而济南城就只有都指挥盛庸所部的几千人马。这阵势是铁定守不住的,但是山东参政铁铉来了。

之所以说铁铉厉害,到如今济南城里还有很多铁公祠。是因为参政是文官,此前铁铉根本没打过仗,最最终守住了济南,使得济南百信免遭涂炭。

书生出身的铁铉做了一个决定,抵抗朱棣。所以朱棣射进城中的劝降信,很快得到了回应。看完信,朱棣差点鼻子都气歪了,铁铉反过来劝他要学一学周公辅政,劝朱棣做建文的忠臣。

朱棣一怒之下,下令攻打济南城。结果非常意外的是,攻了3个月,愣是攻不下。每天看到铁铉在城头督战。

朱棣打这么久打不下来,思维也容易定势,容易钻牛角尖。就一定要攻下济南,还扬言攻下之后要屠城。


于是朱棣决定掘黄河大堤,引水灌济南城。这个决定若是真的实现了,不要说济南城的百姓都得去喂鱼虾,周边很多城市都得遭殃。

铁铉也不是死脑筋,立马跟朱棣说,自己要投降,还说了朱棣很多好话,要在济南西城门(泺源门)口办个受降仪式,邀请朱棣单骑列席。

朱棣竟然鬼使神差地信以为真了,于是还真就去了。结果一去之后,铁闸一放,直接把朱棣骑的马的马头砸烂了。也就差那么几公分距离,朱棣差一丢丢就有去无回,历史就此改写。朱棣魂都吓没了。

逃回去之后,下令把大炮全架起来把济南城给轰了。结果炮刚架起来,发现城头上到处挂的都是朱元璋的画像和主灵牌位。


差点喊出开炮的朱棣,吓得立马下令把大炮全撤回来。朱棣就算杀红眼,也不敢冲着他老子的牌位开炮啊。

朱棣气疯了,那也没办法。朱棣不打铁铉吧,铁铉还派并出城袭扰朱棣。趁朱棣退兵,逐步收复此前南军丢掉的城池。真是把游击战术运用到了极限。

后来姚广孝知道朱棣思维定势了,立马写信告诉朱棣,你跟济南城较什么劲?你的目标是哪里?朱棣此后就绕开济南走。


后来朱棣夺了天下之后,回来再攻打济南,那性质就不一样了,铁铉被朱棣凌迟处死了,父母家人发配海南。一直到万历年间才允许其后人返回故地,给他立庙。

朱棣虽然杀了铁铉,但是内心中还是非常钦佩他的忠义的。但是不能为己所用,只能杀之了。

其实更关键的是铁铉还不是一个汉人,他是色目人的后裔,却如此忠义不屈,为百姓所纪念,所以不存在夸大其词。



炒米视角


铁铉是近乎要终结朱棣的帝王梦的“铁公”。在靖难之役的表现有没有被夸大可以看看那些精彩的瞬间。

第一个精彩瞬间是“收残兵,援济南”。

铁铉的第一个职位是运粮官,给庸才大将军李景隆负责后勤,主将无能,累死三军啊。五十万的大军被朱棣轻而易举的击溃,兵败如山倒啊,败军不断逃散,朱棣是欣喜若狂乘胜追击,直到济南脚下,这个南下路上的重要关隘。若攻下济南基本上算是拿下了半壁江山了。济南守将盛庸兵少将寡,难以抵抗朱棣大军。此时,在城破危难之际,收拾溃败散兵,火速支援济南,并于守将盛庸歃血为盟,誓死守卫济南。朱棣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个书生如玄铁一般钉在了济南,让人难以撼动。

济南无疑成了朱棣的一场噩梦,而现在只是个开始。

第二个精彩瞬间是“计杀朱棣,惜败叹息”。

朱棣大军看到济南城感觉整个江山就在自己的眼前了,拿下济南,帝位只是一步之遥。随即下令攻城,没想到济南城就像铁公的名字一样,玄铁一块,难以攻破。三个月来,朱棣是人困马乏,不得不另外想办法,此时,脑海中想到一个恶毒的计谋,决定决黄河之岁,以破济南,铁铉身系全城人的身家性命,很快久做出了对策,决定诈降。为了做到更逼真把城墙上的一些防御撤下来,兵将减小,让年长的民众到兵营中“乞降”。还要求朱棣大军后退十里,以约束大军对城中百姓有伤害之举。一时的欣喜让朱棣冲昏了头脑,来不及认真思考救带着几个亲信,入城接受民众的朝拜了。燕王朱棣刚进城门,众士卒高呼"千岁到",预先置于门拱上的铁闸轰然而落砸烂了朱棣的马头,朱棣方知是计,换马回逃,捡了一条命。

第三个精彩瞬间是“计退朱棣”。

朱棣回到大本营,任然惊魂未定。稍有回过神来,就命令大军疯狂进攻济南城。并用大炮狂轰城墙。愤怒的朱棣恨不得马上攻进城内把铁铉活刮了。持续的轰炸让城墙和城门岌岌可危,眼见就要城破,朱棣的脸上也有了难得的欣喜。这时候铁铉只能用最后的一张底牌,可以说是制胜的法宝——“朱元璋的牌位”。朱棣看到城墙墙垛上的牌位,一脸的黑线,一个兵也不敢上了,一发炮也不敢发了。儿子打老子,简直是罪大恶极。如果朱棣想继续打只能悬挂他爷爷朱五四的牌位了。还好朱棣还有点清醒,不然就是历史上的闹剧了。朱棣不得不退兵,在南下的路上再也未敢打济南。

最后,朱棣绕过济南,直取南京,做了皇帝位后,铁铉被抓到南京见朱棣时,骂不绝口,立而不跪。朱棣令人割下铁铉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塞入他口中,问他滋味如何?铁铉厉声说忠臣孝子的肉有什么不好吃?铁铉仍不屈服,后来被凌迟而死。可谓是铁骨铮铮的“铁公”。

从这一系列的瞬间,可以看出铁铉是一个临危不乱,能统兵的大将。书生统兵,比草包李景隆要强上何止一百倍。铁铉在靖难之役的表现不用被夸大,已经很夺目了。

我是曹城少年,愿你顺心康健。


曹城少年


铁铉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没有被夸大,他的表现让我看到的是他的决心和智慧。

一朱棣进攻济南府,不分白天和黑夜,攻势很猛,铁铉都亲自在城墙上指挥战斗,往往都是第一个冲在最前线,鼓舞士气,守军仿佛在一瞬间看到了希望,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战斗,多次打燕王的进攻,朱棣久攻不下,士气低落!

二朱棣久攻济南府不下,就打算在济南府的上游掘堤用水去淹!水淹是成功了,这时铁铉仿佛看到了燕王的企图。他一反常态,居然派了一千军士去“诈降”,也就是打开城门,让朱棣进城收降,并趁机在城内活捉他,燕王居然相信了!后来由于在城内操作不当,高空落物只砸中了燕王的坐骑,让燕王溜掉走了!

三 燕王打算用大炮去轰炸济南府,铁铉就是不停地用弓箭和火铳还击也是抵挡不了的,这时最精彩的部分上演了,这是一场“心理战”,他用多张牌子上面写着“太祖朱元璋神牌”挂在城墙头上!燕王无论如何都不敢用大炮去打这些牌位的,那是大不敬!你燕王不是要“靖难吗”?你不是说皇帝身边有奸臣要“清君侧”吗?那你要是敢用大炮轰打这些牌位,就是告诉天下人你是在造反!哈,有意思吧,气的朱棣直咬牙,再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只好选择撤兵绕过济南府!

四 朱棣在撤军的时候,铁铉又命令城中的将士出城追击,朱棣被他跟在后面追着打,损失惨重!

五 总之这是一种智慧的较量,拼的不是硬碰硬的去打!








双人鱼说历史


在“靖难之役”中,与朱棣作战的大将李景隆大败,守城的将领败退或投降的很多。而原本督运粮草的山东参政铁铉,在济南城危机之时,赶来与都指挥盛庸守城。他不但守住了城池,还打退了朱棣大军,是“靖难之役”中表现比较出色的大臣。

朱棣在济南城下吃了大亏,一是劝降不成,反被铁铉送他《周公辅成王论》,要他像周公辅佐侄子周成王一样,辅佐好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二是三个月攻不下,发狠要掘黄河时,铁铉假意投降,朱棣单枪匹马入城受降时,差点被城门上的千斤闸砸死。三是朱棣要用大炮轰城时,铁铉又把朱元璋的画像和灵位放在城头,让朱棣无法开炮。同时,铁铉袭击朱棣的军队,取得了胜利。最后,朱棣无计可施,不得不绕过济南城,直接去攻打南京,而铁铉和盛庸随后收复失地。因为在济南保卫战中立功,铁铉被建文帝升为山东布政使和兵部尚书。

朱棣攻下南京称帝后,回过头来攻下济南,捉住了铁铉。而铁铉宁死不屈,被朱棣凌迟至死。还有说铁铉被割掉鼻耳,煮熟喂他自己,并下油锅炸了,但他仍然没有拜朱棣。铁铉的父母、儿子被发配,妻女被送去当官妓,下场非常悲惨。

朱棣非常恨铁铉,残酷地对待铁铉和家人,但朱棣也赞赏铁铉的忠义。明神宗时,为铁铉等建文朝忠臣平反并建庙纪念。


澜石记


老四讲历史,今天来说一下靖难之役的那些事儿。

明朝传承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朱重八是也。到了年老的时候,毕竟是身不由己,话说这些皇帝都好像在追求长生不老,什么秦始皇嬴政,唐太宗,包括朱元璋,都在苦苦追求长生不老,可惜,事与愿违,长生不老哪里有那么容易得到,你以为在看《神话》里面的胡歌吗?那套电视剧说的易小川和赵高都吃了长生不老不死的药丸,然后在汉朝活到了现代,看个趣味就好了。都是比较扯的。

话说回到明朝这边,朱元璋原来想把皇帝位给大儿子,不过这个大儿子体弱多病,早早就去世了。没办法只好给他最宝贝的孙子朱允炆。按照才干以及辈分,其实应该把皇帝位置留给朱棣的,可是朱元璋比较疼这个孙子。


明朝皇帝叔侄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有一个人比较器重,名为铁铉。铁铉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深得朱元璋器重。

朱元璋很早就想到了除去皇帝以外其他子孙的去处,就是封他们为藩王。随着时间的推移,藩王的势力与日俱增,建文帝做了皇位的时候,就想把藩王去掉。

藩王最厉害的就是自己的四叔朱棣,建文帝把朱棣视为眼中钉和肉中刺。

各种明的暗的手段给朱棣使去,朱棣当然不愿意了,就反了,这对叔侄都是明朝的皇帝,他们的反目成仇是明朝最经典的戏码。

铁铉战朱棣

铁铉可是忠心耿耿的一个好将领,有一次他们打仗,朱棣在济南这个地方,久攻不下,气急败坏。于是,就想出了一些阴招。

朱棣指挥一些士兵去把黄河堤部给弄开,引来很多水,打算水淹。铁铉为了百姓的安危,假装投诚,其实铁铉是个忠心耿耿的将领,当年忠于朱元璋,后来忠于建文帝。

铁铉在城门上面布置千斤闸,然后让人假装在城门哭泣。然后说好话恭维朱棣,说济南人很胆小,害怕这些官兵,希望朱棣退兵。朱棣一听有道理,就相信了他们。

然后一个人大马金刀,单枪匹马打算去接受百姓的拥护。铁铉知道朱棣中计了。刚刚进去城门,直接把铁闸放下去,朱棣真是命悬一线,中了的话得变成肉饼,幸运女神光顾朱棣,朱棣没事,可是他的马变成肉泥了。幸亏附近还有他的马,赶紧换马逃跑。

然后朱棣派出大炮,打算攻打城门,铁铉心生一计,把朱元璋的画像挂在城门口,朱棣看到,就停止了。好几次交手,朱棣都吃亏了。


朱棣登基

后来朱棣就换地方打,铁铉毕竟只有一个人,没有朱棣那么多的谋士。终究是支持不下去。后来朱棣直取京师。建文帝逃亡失踪,听说做了和尚,朱棣直接登基。

铁铉苦苦的维持也是毫无作为,主子都跑了。然后整个国家被朱棣控制了,铁铉肯定斗不过。朱棣直接将铁铉处死,不过后来经常赞赏铁铉忠心耿耿,铁骨铮铮。

这铁铉也是铁骨铮铮的一个将领,如果多几个他这样子的将领,可能朱棣不一定可以上位。老四他的功劳很大,没有被夸大,例如济南一战,差点就可以取了朱棣的性命了。可惜后来死得太惨,朱棣将铁铉的耳朵,鼻子割下来煮熟再给他吃。还直接把铁铉炸透炸干了。朱棣真是太狠了。


皮叫兽说古


铁铉在靖难之役的表现是不是被夸大了?

铁铉,又被人们称为“铁公”,这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此人在“靖难之役”中,成功地抵御了燕王朱棣的多次进攻。铁铉的辅政,对于巩固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他最后兵败被俘,但其表现出来的忠君事主、宁死不屈的气节,让人为之钦佩。我们从三个层次来细分析。

一、文有文正、武有铁公。

明太祖朱元璋也许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隔空传位的结局,最终还是让四皇子朱棣给夺了自家江山。

在燕王发动靖难之役之前,朱元璋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即建文帝。朱允炆自幼聪慧,而且极其孝顺。在其父朱标过世的时候,朱允炆因过度哀伤而日渐消瘦。

朱元璋:“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此时朱允炆的身份已经是皇太孙。朱标去世以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翻阅历史我们知道,对于朱允炆治国理政的一些功绩,我们无从查起,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文献和档案都遭毁灭,还有一些散落民间的记载也被禁除。但有一点我们知道,朱允炆的心腹当中就有方孝孺(即方文正)。在文官当中,方孝孺是一介书生,此人算是大器晚成型。在朱允炆治理朝政时期,他经常在幕后为建文帝出谋划策,制定制度,著书立说,凡此种种,朱允炆也都会让方文正亲自担任首席执行官。与之对应的武将心腹当中,就属铁铉了,其实铁铉一开始也并不是行伍出身。

在建文帝帐下,方孝孺主内,负责皇室智囊,而铁铉则主外,为建文帝护国御敌鞍前马后。

二、靖难之役中的铁铉。

我们知道,铁铉是元代色目人的后裔,是明初名臣,历任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此人性格刚直,聪明敏捷,其过人的才干和果敢,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建文帝继位以后,升任山东参政。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挥师南下,拉开了靖难之役的序幕。严格来说,这场皇家内部的皇位之争,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因为朱元璋隔空传位,就为叔侄间的争夺埋下了隐患,这是意料之中。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建文帝上台就开始削藩,这是明目张胆要除掉朱棣这位叔叔,这乃意料之外。所以,对于心狠手辣的朱棣来说,这岂能容忍呢,于是这才有了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伊始,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抵御朱棣大军,此时的山东参政铁铉负责粮草辎重的督运。随着李景隆兵败,河北及山东北部诸城将士无不望风归降,建文二年四月,朱棣大军包围了济南城。此时镇守济南城的是都指挥盛庸。铁铉与盛庸一起歃血立誓,誓死保卫济南城。

在此期间,铁铉与盛庸殊死抵抗,加上铁铉使用诈降计,导致朱棣久攻不克。最后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朱棣认为取道济南根本就是个错误,遂班师回北平,再图长久之计。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改变攻打策略。这次他避开防守严密的济南,转而从侧后方取道东阿至徐州线路,一举破开京师大门。建文帝朱允炆在战斗中不知所踪,有的说他逃到南方做了和尚,有的说他被战火烧死。总之,在此时此刻,朱棣已自立为帝。迅疾间,他又转头剑指济南城。最终,济南城被攻陷,铁铉因寡不敌众而被俘。

素闻明成祖朱棣心狠,也知铁铉尽忠。想当年朱棣给过铁铉机会,让他归降,他不但不降,还变着法戏耍朱棣,这口气又怎能让这位永乐大帝咽得下呢,最终,铁铉被朱棣凌迟而死。

三、忠臣不事二主,输战不输人。

世人通过铁铉誓死保卫济南城就可以看出,此人是尽忠为国之人,也是人臣之典范。自古烈女不侍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被俘的铁铉面对朱棣的残酷重刑,始终面不改色、心坦然。

铁铉死后,其父母被发配,儿子被充军,妻女被卖到妓院。直至明神宗初年,铁铉才被昭雪。自古以来,忠臣烈女也不在少数,他们身上所表现初来的气节让人为之钦佩。

现在在济南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铁公祠”,这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铮铮铁骨的硬汉所建立的,他的精神和气节,让人肃然起敬。

有时候不禁让人思索,这些以生命为代价的付出,有多少是名垂青史的呢,我认为更多的牺牲只是帝王家天下战场上的牺牲品罢了,甚至只是微不足道的天地尘埃。

《明史》:燕师之南向也,连败二大将,其锋盖不可当。铁铉以书生竭力抗御于齐、鲁之间,屡挫燕众。
乾隆帝:其他若景清、铁铉等,或慷慨捐躯、或从容就义;虽致命不同而志节凛然,皆可谓克明大义。

(对于忠烈之士铁铉,您有何高见呢,欢迎关注@山城小哲,欢迎点评。)


山城小哲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但是如果胜利者所传历史依然书写,战败者的伟大,那么这名战败者的史迹多半是真的。

永乐大帝一生神武,但是对于靖难之役,建文朝忠臣的处理上却是其一生的污点,功是功过是过,不可相抵。而对待建文朝忠臣铁铉却是现在看来是朱棣的不对,那么为何朱棣对于铁铉如此恨意。

济南保卫战可以称为守城战的典范

在朱棣在北京宣布清君侧造反后,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统兵五十万前去平叛,此时满朝文武都认为这不过是一场地区叛乱成不了气候,李景隆也是朱元璋称赞的大将,山东又有像铁铉这样稳重的布政司官员负责后勤,但是谁也想不到北京在只有几千的情况下居然在燕王世子朱高炽的指挥下守住了,燕王借此回防北京,里外夹击,五十万人大败,将士们四散而讨,李景隆讨到山东后不久紧接这南讨,铁铉在此情况下应该知道朝廷已经无法派兵北上了,距离北京十分近的济南就成为了一座孤城,要么南下往安徽江苏跑,要么只能死守,而铁铉的伟大就是明知是死局,依然不顾个人生死,这世界多的事知道趋祸避灾的聪明人,像铁铉这样立于危难的有智慧,有总义的人却很少,于谦算一个,铁铉算一个,但是他们的下场却都十分凄惨。铁铉清楚只要守住济南,燕王兵,南下之路一旦受阻,他在偷袭后勤补给,燕王必败,只可惜。结局不是他设想的那样。

从图可见朱棣如果比攻破济南府,那么南下时攻打南京有可能被合围的危险。铁铉也是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认为,济南城要死守,只可惜铁铉赢了战役,输了战略。

朱棣的大军在济南城下猛攻三月没有成功

济南在铁铉和都指挥使盛庸的带领下,顽强抵抗,朱棣看久攻不下,出策要堵塞黄河在引黄河水水淹济南,如果此计成功,那么济南将成为一座死城,济南百姓会铁铉一起赴死,这是铁铉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诈降,有假装的诚意骗取,朱棣进城,在将提前安装好的重型铁板,捆绑在城门上,想借此砸死朱棣,只可惜只砸到了朱棣的马,朱棣在众人的掩护下得以逃脱。

久攻不下朱棣只得班师回到北平。

正在愁眉不展时,黑衣宰相姚广孝出了良策,直接放弃济南,一路南下,拿下徐州,江苏,进而直接攻入南京,兵贵神速。

朱棣采取了这个计策。一举成功。在得到江山后有合围济南,铁铉知道在守下去没有意义。投降,被朱棣施加极刑死时才38岁。朱棣晚年也承认,铁铉是忠臣,是人才。明仁宗时期为铁铉平凡

明神宗初年,下诏“祀建文朝尽节诸臣与乡”,修铁铉等七位建文忠臣之庙。南明弘光帝时,追赠铁铉为太保,谥忠襄。清高宗追谥曰“忠定”。

如今在山东依然有很多铁公庙都是百姓为纪念他的功劳建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