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大棚如何種植出優質的馬齒莧?

新大風歌


馬齒莧在過去農村是很常見的野菜,現如今則搖身一變成為綠色無汙染的蔬菜,也因此人們開始人工種植馬齒莧。而馬齒莧適應能力較強,所以種植馬齒莧不是很費勁兒的事情。

馬齒莧的種植方式有兩種,一個是種子繁殖,另外一個則是扦插繁殖。如果是要大規模種植馬齒莧的話,還是建議選擇種子繁殖。因為馬齒莧扦插繁殖的技術比較繁瑣,還比較浪費精力。而種子繁殖就很容易操作了,效率也要比扦插繁殖的方式高出不少。

當馬齒莧的種子幼苗長出來,過上兩星期等到幼苗根系生長平穩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移栽了。移栽之前需要準備好肥料,補充幼苗生長時所需要的養分。選擇透氣性好的沙土地,然後將準備好的肥料撒在沙土地上,給沙土地澆過水之後,就可以移栽馬齒莧幼苗了。在移栽的時候要把握好植株的間隙,每株馬齒莧的間距保持在20釐米左右。給每一株馬齒莧留下足夠的生長空間,這樣馬齒莧才能長的比較快,並且質量也會優質很多。

馬齒莧是比較耐旱的,所以不用勤澆水,一週澆上一次就可以。施肥的時候可以適當的補充一些尿素,可以促進馬齒莧根系的生長,從而促進馬齒莧優質生長。馬齒莧不怎麼鬧蟲害,並且它也算是一種野菜,使用農藥或多或少的會對馬齒莧造成危害。

如果馬齒莧的嫩葉上有蚜蟲一類的害蟲,可以用辣椒水或者洗衣液進行稀釋之後,進行噴灑可以起到防治害蟲的效果。還有要記得清除雜草,這樣能保證馬齒莧生長不受到影響。

馬齒莧生長週期快,所以可以進行多次採摘。但是為了保證採摘的馬齒莧是比較優質的,就需要採摘馬齒莧比較嫩的莖葉,並且還不能全摘完,需要留個一小截,這樣等到下次採摘馬齒莧的時候質量也能得到保證。

馬齒莧的吃法也是很多,可以涼拌著吃,也可以清炒,也可以熬粥、做湯,更受歡迎的做法是把馬齒莧與豬肉一起調餡做成包子、餃子,所以馬齒莧還是很受大家歡迎,市場前景還是比較不錯的。


桑葉功效


馬齒莧一年生草本,全國各地都有!一般生長在路邊、田野、菜地,屬雜草。隨著人們健康知識提高,不但只吃飽還要吃出健康。嫩枝可做菜,枝幹可入藥。藥食兩用。有些地方看到商機也著手在菜園種植,至於大棚如何種植優質馬齒莧,其實大棚比露天種植更有條件。


大棚種植要選擇土地肥沃、溼潤沾沙之地,首先把熟爛的農家肥鋪墊一層,把土搗碎。播撒種子,再撒層草木灰鋪蓋。棚溫保持在二十度左右,十天之後就會破土而出。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希有所幫助。如有評議,下方留言。敬請關注眼望光年,我們一起共同學習!


眼望光年


馬齒莧能當蔬菜吃可真是太容易了。我們大田裡邊幾乎全有,農民們都當野草鋤了,可是馬齒莧這種草生命力和繁殖率極強,一但地有了這種草你用很多辦法除都除不完。別看它是不顯眼的一根紅色的莖蔓,如果我們稍微不注意留下一段,它用不幾天就會長成一大串的,把地裡的養分全讓它給吸收了,農民們鋤莊稼是最恨這種草。馬齒莧不要種,地裡一但留有一株,它結出的種子是很多的,這籽黑油油象黑芝麻似的,第二年又會長出很多。農民們都試驗過,把一大串馬齒莧扔到石頭地上,太陽曬的它萎鷰了,再把也放進土裡還會復活重生的。馬齒莧這草當蔬菜吃人們不太習慣,不能當作主菜來生產,只有順便留下點就可以了,在大棚裡種它最省事,不用施化肥不用打農藥自然就長出綠色蔬菜了。




大叔147409271


以前馬齒莧在咱麼農村特別多,田間地頭處處都有,小時候放了學割上滿滿一大筐,鮮嫩的人來吃,剩下的就用來餵豬。如今生活條件好了,野菜已經開始步入都市餐桌,老家有精明的經營者開始大棚種植,還開發出了馬齒莧速凍餃子,據說在市場上銷售還是非常不錯。那麼農村大棚怎麼種出高品質的馬齒莧呢?下面就讓我來詳細回答。

馬齒莧屬於野生菜類,別名馬生菜、長命草、五行草等,是我國傳統大宗藥材,具有解毒、消炎、利尿止痛的功效,主治痢疾、瘡瘍、丹毒、毒蛇咬傷等症。馬齒莧藥食兩用,營養價值也很高,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以及維生素B1、B2、C、胡蘿蔔素、尼克酸、鉀、鐵等。可以涼拌、醃製、清炒、煮粥,風味獨特。

其實馬齒莧的吃法很多,在我們這邊最主要的吃法有兩種,一種是新鮮的馬齒莧用開水焯過之後,加入蒜泥涼拌。另外一種是把焯過之後的馬齒莧切碎晾乾,然後冬天用來蒸包子、做餃子,加入一些五花肉,獨有一番風味。

嘗過老家那位朋友做的速凍馬齒莧餃子,雖然很鮮美,但是總覺得沒有母親做的好吃。不過儘管如此,他的銷售還是很不錯的。可以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對養生的關注度不斷關注,通過設施大棚搞反季節馬齒莧種植正在成為一些老鄉們致富的好門路。尤其是在這個季節能吃上一份鮮嫩的馬齒莧,絕對和冷庫儲存的味道不同。

陽光溫度水分個個要充分

其實,咱們農村人都知道馬齒莧是一種適應性非常廣的野菜品種,它不怕旱,不怕澇,不怕溫度高。記得小時候在農田幹活砍下來曬幾天的馬齒莧,一旦遇到雨水馬上就能復活。所以露地馬齒莧種植相對比較簡單。但是採用設施冷棚或者暖棚種植就沒那麼簡單了,首先馬齒莧生長的溫度要求比較高,一般在18-28攝氏度長勢最旺,如果低於10攝氏度則會生長減速,容易形成木質化,所以咱們設施栽培首先要保證溫度達標;另外,馬齒莧喜歡陽光,如果不能有很好的採光效果,非常容易形成生長緩慢,葉片單薄,生長點容易鈍化。因此我們採用設施大棚種植馬齒莧,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要規劃好採光問題。

種子和扦插綜合用

馬齒莧種植相對簡單,可以採取種子種植,也可以採取扦插,露地種植一般在春末播種,大棚栽培可進行週年播種生產。1、種子與扦插結合種植:下面以我老家那位老鄉的種植經驗來說,他選用的種子是從省農科院引進的闊葉直立型品種,就是下圖的這個品種。這個品種不像野生的品種葉片短小,匍匐生長,這個品種的葉片比較大,而且直立生長。按照他的種植經驗,首次引種它只購買了一斤種子。他說一般一畝地需要1.5斤種子效果最好,但是因為種子價格較貴,因此他採用種子種植了三分之二棚,剩下那三分之一採用扦插栽培。2、播種:為了實現較好的錯季種植收益,咱們可以在秋末溫度還不是特別低的情況下棚內人工撒播。播種前一定提前洇地,平整好土地,畝用有機肥1500公斤,速效氮肥20公斤。馬齒莧種子發芽需要土壤溼度溫度較高,土壤溫度一般在15攝氏度,就可以迅速發芽。等馬齒莧長到三四個小節的時候要及時進行人工間苗,間苗掌握8-10公分一株,間下的苗記得不要浪費,可以及時栽種到其他缺苗的位置。

3、扦插:出苗後的馬齒莧一定要保持土壤溼潤,這樣小苗就可以迅速長大,大約20天就能發圓棵,這時候咱們可以選擇植株中長勢強壯的分支,在距離地面3釐米剪切下來進行扦插。如果保證了溫溼度,扦插苗的緩苗非常快,一般5天左右就能生新根。

化肥千萬不能追

馬齒莧對肥料需求不是非常嚴格,但是如果想產出優質的馬齒莧,還是需要增施一定的肥料,尤其是腐熟好的有機肥,它不但安全,不產生肥害,而且還可以促進馬齒莧的根系下扎,促進葉片和莖稈的鮮嫩程度。需要提醒的是,除了底肥可以使用速效氮肥,在馬齒莧生長過程中禁止使用速效氮肥,不僅是因為對馬齒莧品質造成傷害,而且還容易引起馬齒莧的根部或者葉片產生燒根、燒葉。為了促進馬齒莧不脫肥,每經過一個月採收結束後,咱們可以為馬齒莧追施一些腐熟牛糞。

保持棚溫延緩花蕾

在馬齒莧栽培種植過程中,結出花蕾是最容易影響馬齒莧品質的一個問題,但是馬齒莧花蕾怎麼才能延緩出現呢?通過多年的種植摸索,我這位老鄉發現如果棚內溫度保持較好,晝夜溫差變化較小,花蕾就不容易產生,一旦棚內溫度持續較低,或者晝夜溫差超過10攝氏度不但莖杆容易老化,還可以促進馬齒莧的生殖生長加速,也就是容易產生花蕾。所以如果大棚種植,咱們一定不能忽視這一點。另外如果出現了花蕾,儘可能選擇摘除,這樣可以促使更多營養枝條的萌發。


適度收割提品質

馬齒莧生長速度非常快,肥水和溫度跟得上,一般15天左右就能採收一次,但是我不建議這樣採收,一個是這樣容易形成後期馬齒莧莖稈越來越細,葉片越來越小,分生枝越來越少,所以建議大家每個月個月採收一次,這樣採收的雖然慢一些,但是對於馬齒莧植株的養護非常有利。尤其是這樣採收的枝條長度增長了,其總體產量要高於半月採收一次的產量。採收適度不僅是對產量的負責,更是對馬齒莧的呵護。根據多年的種植,目前我這個老鄉一畝的棚從冬天到次年春天,可以生產6500-7500斤新鮮馬齒莧。為了次年秋末的種植,他的做法是在春末,大田馬齒莧出現的時候開始停止收割棚內馬齒莧,揭掉棚膜讓其迅速生長,開花結籽以備保留種籽。如果為了及時倒茬種植其他作物,可以直接收割,選擇強壯枝條扦插到空閒地塊進行結籽留秧,為下茬馬齒莧種植做好準備。

燕趙農業溫馨提示

野菜雖然好,效益也不錯。但是畢竟不是主流蔬菜品種,因此如果您計劃種植,建議先考察市場,找到採購商,以銷定產。切不可盲目大規模種植,以免找不到銷路造成損失。我那位老鄉一開始也是覺得很好,但是種植後發現渠道少才開始開發速凍水餃,雖然現在成功了,但是他付出的艱辛卻是很多的,因此大面積種植前一定要謹慎。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朋友們帶來幫助。


燕趙農業


我的菜棚裡,無需你精心種植,如果種菜,馬齒莧偷偷摸摸長出來,不需撒種子,年年如此,我真的很恨它,因為它影響了我的菜、還爭肥,每年都是用車子向外拉,倒到溝子裡去。

後來,我也是無聊,在賣土豆等菜時,包一些馬齒莧去,還真有人要,做菜饃丶攤餅丶炒吃。

後來,不全面清除了,留一部分出售,真還有收益。

說真話,我地無須種植,天然的優越條件,不缺這玩意。


欣賞3O\n


大棚裡種植馬齒莧,這東西還要種植。它就是一種野草,大棚種植馬齒莧不划算吧,在說大棚主要是種植優秀蔬菜的。馬齒莧只要有是不會滅絕的,不需要單獨培養,只能作為其它蔬菜的腳菜,它生命力很強的。真的種太多銷路不是那麼好的,只能付帶的賣還是可以的,腳菜就和套種其它菜樣,不影響主菜生長。其實馬齒莧過去吃的人少,到處都是這東西,路邊田溝裡都能生長。


一路長淡


大家好,我是農村巧生,我是一個90後的小夥子,我是來自農村,我在外面打工也有十幾年了,從原來的一無所有,到現在的一無所有我覺得還是很慚愧,我怎麼會變得這樣了,我應該要振作起來,不能這樣了,我去努力賺錢,養家好好上班,工作各位網友你好感謝你提的問題,農村大棚如何種植出優質馬齒莧,我來回答,因為農村大棚種植出優質的東西,你要好好的管理,才可以,你說的這個東西我沒有見過



農村巧生


這個問題怎麼能難的到我。 種植方法:

1、土壤

對土壤要求不高,但最適宜溫暖,潤、肥沃的沙壤土。

2、溫度

性喜溫暖,溫度低於20℃時不發芽,20℃時開始發芽,發芽適溫為25-30℃,超過35℃時發芽受到抑制。生長適宜溫度為20-30℃。不耐寒,冬季枯死。

3、日照

對光照的要求不嚴格。強光、弱光下均可正常生長。遇連續陰雨天氣易徒長,光照太強易老化。

4、水分

馬齒莧生命力極強,較耐旱,但喜溼潤,一般一週澆水2-3次。

5、肥料

喜肥,生長期間經常追施一點氮肥,其莖葉可以生長肥嫩粗大,增加產量,遲緩生殖生長,改善品質。留種株可適當增施點磷、鉀肥。種植時間馬齒莧從春季到秋季均可栽種。春播品質柔嫩。夏、秋播種易開花,品質粗老。一般2-8月(氣溫超過20℃)均可播種。若為保護地(塑料大棚,地膜,溫室)栽培,無嚴格播種期。

種植步驟:

1、播種前,先將盆土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後,將種子與細沙混勻後撒播,隨後覆蓋0.5釐米厚細土

2、播後應注意保溫保溼,早春播種的出苗較晚,需7~15天,晚春和秋播的出苗只需4~6天。

3、出苗7天后間苗,株距3~4釐米左右,間苗後結合澆水追肥一次。

4、當苗高15釐米左右時,開始間拔幼苗食用,保持株距7-8釐米。

5、苗高25釐米以上時,正式採收。採摘時掐去嫩莖的中上部,根部留2-3節主莖,使植株繼續生長,直至植株開花。每次採收後追施有機肥1次。

種植小提示:

由於馬齒莧在我國沒有廣泛家種,如果買不到種子,最開始只能先去田野菜地挖取野生的品種移栽,等到收穫種子後,來年便可用種子播種。移栽的方法是將馬齒克連根挖起,掐掉上部,只在根部留2-3個分權,然後種在土裡,注意保持土壤溼潤,成活後可曬太陽和追肥。溫水浸種有利於馬齒莧發芽,浸種時間以12-24小時為宜。馬齒莧種孑有3-4個月的生理休眠期,用清水浸種可打破休眠。大田播種馬齒莧時覆蓋塑料小拱棚可明顯提高發芽率和出苗率。馬齒莧的蒴果成熟期有前有後,一旦成熟就自然開裂或稍有振動就撒出種子,且種子又很細小,採集時可以在行間或株間先鋪上廢報紙或薄膜,然後,搖動植株,讓種子落到報紙或薄膜上,再進行收集。大田中種植馬齒莧,可留一些種株讓其開花結子,散落在土裡的種子來年會自己出苗,不用採種播種


梧桐秋雨葉落時


馬齒莧的是一種生命力比較頑強的草本植物。其繁殖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種子繁殖,還有一種就是插杆式繁殖,這兩種各有各的好處。種子繁殖的話比較符合目前大面積人工繁殖的現狀,而插杆的話需要一定的技術,但是可以選用優質的品種插杆,達到高質的培養效果。如果打算大面積的種植的話建議使用種子,這樣利於整體的管理。

前面兩種方式最後培育成功都需要移植。一般在2-3周後可以開始移植,此時的苗種剛好最適合移植,根系處於平穩發展,移植後存活率會很高。移植的土壤事先要準備好肥料,土壤以砂性透氣的土壤為最好,移植後需要澆灌一點水,不用太多,能夠溼潤表層土壤即可。每株的間距控制在20-30釐米,讓其能像四周生長,提高產量。



小肥燕


愷易物聯網是做現代農業服務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馬齒莧屬於野生菜類,別名長命草、五行草、豬母草等,是我國傳統大宗藥材,具有解毒、消炎、利尿止痛的功效,主治痢疾、瘡瘍、丹毒、毒蛇咬傷等症。馬齒莧藥食兩用,營養價值也很高,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以及維生素B1、B2、C、胡蘿蔔素、尼克酸、鉀、鐵等。可以涼拌、醃製、清炒、煮粥,風味獨特,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馬齒莧逐漸走向了人們的餐桌。利用大棚進行反季節栽培,春節前後上市,將取得很可觀經濟效益。

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 整地做畦,畦面平整,畦寬1-1.2m,畝施優質農家肥2000kg,尿素30kg。畝用種600g左右,由於馬齒莧的種子很小,為了保證撒播均勻,可將種子摻上細土或面沙撒播,適當壓實畦面,或覆蓋0.5-1cm細土。播後澆水,加蓋地膜或覆蓋小拱棚,出苗後立即去掉地膜。幼苗長到3~4cm高時適當間苗,苗高5cm以上就可以移栽。

2.扦插繁殖 扦插枝要從未開花結子,且發枝多長勢旺的強壯植株上採集,為保證枝條迅速成活生長,每段至少有4~5個節。分枝扦插成活力比分段扦插好(段長5cm左右),株行距3-5*5cm,深3-3.5cm,插後保持溼度95%以上,溫度25-30℃,廕庇,8-10天即可成活。

田間管理

1.移栽。播種或扦插後15~20天即可移入大棚栽培,按株行距15-20*20cm定植,然後澆透定根水。移栽後兩天內應採取遮蔭措施,保持溫度25-30℃。

2.肥料管理。結合整地畝施優質農家肥2000-3000kg,純氮15-20kg,純磷7.5kg,純鉀8kg。第一茬一般不追肥,以後每採收1次追施5kg速效氮肥,腐熟的人糞尿200kg。

3.光照和氣體管理:馬齒莧光合能力強,棚內要求光照充足、通風良好。如果通風會使棚內溫度低於20度,必須在密閉的大棚內補充二氧化碳。

4.溼度管理。馬齒莧喜高溼,土壤要保持溼潤。為防止地溫突降影響生長,寒冷季節要適當澆灌溫水。

5.植株調整。從播種到採種子約45-50天。形成的花蕾要及時摘除,以促進營養枝的抽生,可使莖葉肥嫩粗大,遲緩生殖生長,改善品質。

6.病害防治。馬齒莧很少發生病蟲害,一般不需噴藥。移栽時注意防治立枯和猝倒病。

採收

馬齒莧可以一次種植,多次採收。新長出的小葉是最佳的食用部分,嫩莖的頂端可連續掐取,取中上部,留莖基部抽生新芽,使植株繼續生長,15~20天可採收一次。也可採收枝條,一般畝產量在2000-3000kg左右。

留種、採種

馬齒莧種子成熟時蒴果自然開裂,種子有非常小,採種困難,可在開花後11-12天進行採種。此時種子為金黃色(成熟後為黑褐色),雖然此時種子還未完全成熟,但已到八九分成熟,且蒴果不易觸落,容易採收。將植株攤在塑料膜上曬4-5天,即可將種子抖落,然後揚淨、乾燥後貯藏備用。

種棚是很辛苦的事,溫溼度、光照都需要實時監控,需要長時間待在棚中,稍有不慎就會減產。建議大家可以配備一個監測大棚內溫溼度和光照度的小設備,像這個“棚博士”,可以直接固定在大棚中,不用接線,直接就能手機遠程查看監測到的數據,很方便,如果棚內溫溼度異常,系統會自動報警,沒有後顧之憂,而且太陽能充電,不用擔心斷電,可以說是棚友必備的看棚神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