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对标亚马逊AWS 云计算何时助阿里市值破万亿美金?

在研究亚马逊和阿里的市值管理时,我们发现,云计算已经是双方估值的关键:2018年AWS完成了256亿美元的收入,在摩根士丹利2018年估值模型中,以25%的年度复合增长率测算,到2020年,其收入会达到400亿美元,以6.75的PS(市销率)测算,届时估值会在2700亿美元左右,为亚马逊总市值的33%左右,与此同时,摩根也预估2024年(2025财年),阿里云销售会达到285亿美元,用同样PS值测算,估值在2000亿美元美元,摩根也预估2018年阿里云市值为670亿美元。

对标亚马逊AWS  云计算何时助阿里市值破万亿美金?

在阿里市值判断中,阿里云的成长性相当重要,而在市场中,对其未来又有以下担心:1.在2018年末,阿里集团推出“商业操作系统”,这对于阿里云又有何机会;2.国外云计算巨头开始进入中低速增长周期,阿里能否跨过此行业周期律。

带着以上问题和思考,我们对阿里云近十年来的发展进行较为详尽的梳理,对行业周期性以及企业成长性得出接近真实的判断。

阿里云的成长:技术驱动打开市场



阿里云的初始可上溯至2007年的阿里巴巴宁波会议,这也是曾鸣教授称之为“阿里巴巴史上最重要的战略会”,在会上,阿里内部达成以下发展方向:建设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核心是客户,是数据,是最底层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在此次会议指导下,阿里需要把数据贯穿所有子业务,“奔月计划”由此开始。

其后,王坚博士以CTO身份加入阿里,来落实以上战略。

到2008年,阿里开始提出“去IOE” (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此口号在初期主要有两大声音:其一,彼时IOE绝非易事,难度之大,主要为质疑声音;其二,主要舆论将其主要集中在数据安全处,简单认为这是一个是否用国外技术和产品的问题。

但大多却忽略了IOE模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束缚,不只是互联网企业,绝大部分IT需求企业对计算需求难以通过IOE提供的技术来满足。

去“IOE化”运动就是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IT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传统IOE机构中,关注的是单一系统规模,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系统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来解决,

阿里其后选择的Hadoop云平台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数据存储、计算、网络带宽等问题,提升网络系统的实际存储能力

也即,不能将“去IOE”简单理解为技术排他,而是市场主导的一次产业革新。



2009年,淘宝不再购买小型机,其后进一步提出用开源数据库MySQL+自研数据库OceanBase替代了Oracle,并不再使用高端存储。

2013年5月,阿里最后一台IBM小型机在支付宝下线,7月,淘宝广告系统使用的Oracle数据库下线,至此,5年时间1.5万人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去IOE”的企业。

时隔多年,我们在回顾“去IOE”的成功时,可简单归纳为:

1. 上层和集团内部的支持,王坚在内部虽面临极大的争议和质疑,但在宁波战略会所做决定指引下,阿里内部给予团队充分的信任和放权,甚至试验是从主力产品淘宝开始,用海量的电商交易流量和数据来验证其技术,推动成长,其后B2B和支付宝接入,技术革新并未采取实验室以及从小业务试水的渐进式推进,加速了业务的迭代;

2. 由于互联网尤其传统企业对“去IOE”的需求,阿里云开始收获第一轮增长红利,中小企业甚至是银行在2015年开始陆续合作。

2015-2018年,阿里云实现了同比100%以上的复合增速,在2015年Q4同比增速一度接近200%,稳坐国内第一云计算厂商位置,业内在评判此现象时,多简单以“阿里押中蓝海”为概括,但忽略了“去IOE”技术实现后,市场迅速释放的潜力。



英国《金融时报》在2017年2月发表文章,预测中国、欧洲和美国的公有云的增长率,其中中国以45%位居首位,美国为20%垫底。

我们在研究AWS时也发现了此问题,自2014年作为独立业务之后,AWS年度增速由2014年的49%迅速增至2015年的70%,但在其后又处于中低速水平,到2018年年度增速只有47%。

其中原因固然有许多,如谷歌、微软在云计算领域中的追赶,亦有受数据安全思维对国际化的影响,当然也不能忽略AWS在“去IOE”中的保守因素。

2018年中,在与Oracle多次“嘴炮交锋”之后,AWS的CEO安迪·贾西终于宣布:AWS将放弃使用Oracle ,在 2020 年中期或年底,将完成全部迁移。



AWS 首席布道者 Jeff Barr在博文中也:多年前,亚马逊就意识到了,他们在管理和扩展陈旧的 Oracle 数据库方面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公司的 DBA 并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差异化工作,而是在事务速率不断攀升、存储数据总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一直忙于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一直在处理复杂且效率低下的硬件配置、许可证管理和其它本应由现代化托管数据库服务来处理的问题。

对标亚马逊AWS  云计算何时助阿里市值破万亿美金?

《金融时报》2017年预估三地云计算增速比较

这无疑加重了AWS的运维和扩张效率,降低用户体验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可以简单做以下总结:技术的激进式成长是阿里云收获前期市场增长的第一要务。

“商业操作系统”中 阿里云如何逆周期?



当下,云计算行业已经进入了中速发展阶段,如AWS在2019年Q3同比增速仅有35%,《金融时报》在2018年末也预测中国云计算市场将进入中速增长周期,见下图

对标亚马逊AWS  云计算何时助阿里市值破万亿美金?

摘自《金融时报》

在《金融时报》的预测模型中,到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总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若结合摩根预测,彼时阿里云销售额会在1500亿元左右,总市场规模占比仍超过60%,这预示着,虽然大环境有下行风险,但阿里云增长仍然要整体跑赢大盘,这究竟是为何?

我们仍然从技术层面却看待此问题。

在2016年之后,阿里云对外宣传中,“去IOE”的表述明显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此部分工作已经上了轨道,也深入人心;而另一方面,“去IOE”释放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的边际收益随着市场的挖掘开始降低,开始要寻求新的增长点。



2017年,阿里云宣布成立探索人类未来科技研究院“达摩院”,全球网罗人才,研究领域涵盖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在2018年,又成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并在2019年正式对外发布含光800AI芯片。

简单概括,阿里云抑或是整个阿里集团,希望以新技术的探索和研发来获得新的业务增量。



就具体业务来看,阿里云也由前期的IaaS开始向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深入,并以底层技术来强化整体竞争力。

在钉钉加入阿里云之后,前者也逐渐处于整合SaaS的中心力量,以此来加强对SaaS的开发者的凝聚力。

在2018年末,阿里宣布了“商业操作系统”这一理念,其中阿里云处于关键战略地位。

我们在最近对阿里的一系列观察中发现,阿里正在进行重组全商业元素大战略,其中阿里零售承担销售端前台工作,菜鸟网络位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而阿里云则处于数据的中台地位。

对阿里云而言,这是对新的蓝海市场再寻找。

以阿里云所做的制造云为例,如今全国民营企业总数超过21万家,一方面面临去库存的销售单压力,而长久来看,则需要在数据时代将流通、零售、市场前沿、终端制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整合,用数据驱动生产,进行弹性的制造模式,从根本上降低库存压力,提高效率。

在具有整合全商业要素数据和资源能力的,阿里为国内首屈一指企业,也借此,阿里云进入了新的蓝海市场和成长阶段。

对标亚马逊AWS  云计算何时助阿里市值破万亿美金?

如果说“去IOE”使阿里云迎来了以IaaS为主的云计算市场的爆发点,那么在接下来PaaS和SaaS将成为新的增长势力,尤其是钉钉的配合下,阿里云开始帮助企业进行扁平化的管理机制,有效提高C2M化质量。

这是我们认为阿里云未来跑赢大盘的重要支撑理论。

于是,这也可从另外个角度来解读近两个季度阿里云EBITDA(税前计提折旧)亏损率有所放大的原因:在技术的迭代和升级前期,强化投入,但旨在对后期市场激活后的收割。



“去IOE”累计1.5万人投入5年终得实现,延续此思路,短期的亏损也在情理之中。

若以开篇摩根对阿里云2024年实现285亿美金的目标,这并非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宁波战略回忆之后,曾鸣教授回忆“我第一次意识到未来的竞争是关于万亿美金的竞争”,并在2013年给马总发了一个短信:我觉得我们IPO以后也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们真正的竞争是我们这几家公司谁先冲过一万亿(阿里,GE、沃尔玛)。

按照摩根的估值,阿里云目前对阿里的市值贡献在16%左右,若一切顺利,阿里在奔向万亿市值中,阿里云将起到重大的战略价值。

至此,我们可对阿里云做以下总结:1.技术驱动市场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也将会继续延续此道路;2.随着技术的革新和迭代,前行道路依然光明。

以上部分观点引用自: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去IOE,我们达到了预期目标:访阿里巴巴去IOE战略实施者 周宝方》

北京邮电大学:刘长亮《从传统架构IOE到Hadoop云平台的应用迁移研究与实现》

国家信息技术安全中心:周季礼《国外去“IOE信息技术体系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金融时报》:《Alibaba looks to emulate Amazon and unlock potential of the clou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