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榆社縣“圪坨慘案”紅色遺址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在太行山西麓、晉中腹地、濁漳北源、矗立著一座古老的山城,它就是馳名中外的化石之鄉、帝王故里、太行明珠——榆社。榆社境內山水相依地貌豐富,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原生態一直保存完好。“古生物化石地質公園”“古脊椎動物化石寶庫”這些榮譽與古代燦爛的詩篇交相輝映,使這座魅力之城更為流光溢彩。

榆社是革命老區,被譽為“出兵、出糧、出幹部、出經驗”模範縣。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了保家衛國、驅逐敵寇,榆社兒女奮起抗爭,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讚歌,演繹了一幕幕無畏犧牲。抗日戰爭期間日寇先後在榆社製造了“圪坨村慘案”、“西馬慘案”等大小慘案190多起。

為充分發揮革命理想和傳統教育的獨特作用,激發反腐倡廉建設的核心正能量,今年以來,榆社縣紀委監委以廉潔官吏梁宇、革命英烈馬定夫、全國勞模張志全為代表的“奉獻榆社、廉潔榆社、紅色榆社”主題文化,推進“圪坨慘案”紅色紀念遺址建設,拓展化石博物館“民族的傷痕 歷史的記憶”展廳建設。全力營造正氣充盈、擔當作為的濃厚社會氛圍,夯實治本基礎,涵養政治生態。

“圪坨慘案”紅色紀念遺址位於榆社縣雲竹湖西北角,與河峪鄉圪坨村隔湖相望,為當時屠殺現場之一,與雲竹湖緊密融為一體,佔地10141平米,在湖邊建設“圪坨慘案”遺址公園,遺址公園分為“紅色”紀念廣場、“綠色”鶴棲園兩部分。紀念廣場由紀念碑和紀念牆兩部分組成。紀念碑由三塊朝向不同的異形石碑構成,寓意著“圪坨慘案”中遭屠村的圪坨、巖良、偏良三個村;紀念牆由“民族的傷痕 歷史的記憶”和“勝利的旗幟 光輝的足跡”兩塊牆體組成,“民族的傷痕 歷史的記憶”牆體上刻有慘案浮雕和遇難者名錄、“勝利的旗幟 光輝的足跡”牆體上刻有圪坨慘案始末和榆社抗戰足跡,兩面牆體總長為19.42米,寓意著慘案發生的年份為1942年。鶴棲園設計有親水平臺、健康步道、森林小徑、下沉廣場。設計宗旨是讓瞻仰者自然感受當地紅色歷史,銘記歷史傷痕的同時觀賞自然景觀,使遊人的身心有種紀念性體驗,創造出一片寧靜,美麗和諧的開放空間,促進紅色傳統教育融入、嵌入於無形,達到潤物細無聲效果。

化石博物館“民族的傷痕 歷史的記憶”展廳依託縣化石博物館內的紅色革命展廳,陳展面積138平方米,展廳主要分為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圪坨慘案)和抗戰時期發生在榆社的主要慘案兩個版塊。1942年10月25日(農曆九月十六),日寇在榆社縣圪坨村血腥屠村,共殘殺圪坨、巖良、偏良3個村的群眾162人,燒燬房屋283間,搶奪牲畜200餘頭,羊2000餘隻,豬170餘頭,糧食3000餘石、衣物首飾17000餘件,所到之處濃煙滾滾,血流成河,不堪目睹。展廳主要依託抗戰時期革命文物與展板,利用現代電子聲光、模擬場景、電子翻書等設備展現了榆社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心、甘灑熱血、奮起抗戰,無數先輩用鮮血鑄就的民族奮鬥史,體現了一種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艱苦奮鬥、萬眾一心、敢於勝利、英勇奮鬥、無私奉獻的偉大的太行精神。

榆社县“圪坨惨案”红色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