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村土地连片、规模化经营可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吗?

实言诚信为本158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问题。首先,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三个方针: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集体成员权,过去中央文件是很少提及的,这次专门提出来,表明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并不是将集体所有权虚化,而是强化农民的集体成员权,是强化而不是虚化。放活土地经营权,就是允许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配置给有经营意愿和经营能力的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民的土地流转,一定是“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后也要重点提升农户家庭经营能力和水平,重点发展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允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为工矿仓储、商服等经营性用途的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同等权利,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可以出让、租赁、入股,完善入市交易规则、服务监管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





乡村视野D


这个问题,其实我早就想说了。

当初分地的时候,为了绝对公平,所以把土地分的很零散,土地东一块,西一块的,严重影响劳动效率。

不说别的,单单稻谷脱粒机都要抬来抬去,很多生产劳动工具也要搬来搬去。

总之就是没事找事干,让人多付出了很多没必要的劳动。

假如土地连成一片,那么你可以在自己自家的地旁边就盖一间放工具的小房子。这样一来你的工具就不用再从家里到地里来回搬来搬去。

除此之外,在土地利用率、管理效率以及规模化种植上的效益都会获得很大的提升。

别的不说,这样一来田埂都会少好几条呢。

对于这个问题就是当初太追求公平,平等的后果,忽略了太过于追求公平背后的代价。

在这个问题上就反应出了,太过去追求绝对公平并不一定就是好事了,在绝对追求公平的同时要估算背后的代价才行。

不过当初也是没办法的,因为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大家都是靠天吃饭,有水源的田地,与没水源的田地在收成上差距太大了。当初如果从片分地的话,分到有水源田地的家庭日子会过的很好,分到没水远田地的家庭也许也很难生活下去。

现在怪责过去的分地方式不合理也是无益的,因为当时的情况受到时代背景的限制,也就是收到科学技术的限制。

以今天的眼光看当初分地的模式虽然存在种种弊端,但是在当时的生产环境下是合理的。

如果想修正过去分地的弊端,把土地连成一片,想法虽然好,但操作上很难实现。因为农户在经济土地时,有的是种植临时性经济作为物的,有的是种植长期性经济作物的,所以强行推动土地连片是行不通的,会造成农户之间的矛盾。

对于这个问题,只能鼓励农户,慢慢的兑换,实现土地连片。但是前提是坚持农户自愿原则,他们愿意换就换,不愿意换随他们。

这件事是一个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急不了的,千万不要强行推动。



一号风手


先说结论: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是农业必定要走的路,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都会慢慢工业化。

最近几年在农村做农产品电商,回老家比较多,反正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荒芜的土地越来越多。

我们这边现在一亩地200元都没人种,因为一年两茬产品。扣除农药、化肥也就赚1000来元。

而现在农村随便找个地方下体力务工,一天也基本是200元左右,农忙的时候要300元左右,烟台栖霞这边摘苹果的时候,300也找不到人。

也就是说一亩地辛苦一年,不如打1个星期的零工,这就是现状。

老家周围也有很多土地已经连起来了,基本都是几个合作社或者生产加工企业统一承包,进行机械化操作种植和收获。

这些大部分农产品也是直接合同订单或者进生产企业加工成工业品了。这样其实农业种植环节已经算是整个食品加工业中的一环了。

还有一部分就是最近几年电商迅猛发展,电商销售在农产品销售中的比例越来越多,很多大的网店直接和农户签订包销合同,特别是反季节的大棚生鲜农产品网上销售占比更高。

从大的环境来说,美国农业人口仅占1.5%,也就是每100个美国人里面,只有不到2个人从事农业,这还包括农业周边的事情,我们的发展方向也当然是如此。

最近几十年来,我们也是以每年大概2%的速度城镇化,也就是大概每年2000多万人,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这还没计算到城市打工,没在城镇买房落户的。空出来的大片耕地也必然会规模化、机械化种植。

传统的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已经完全没有效率,被淘汰是迟早的事。不用说未来,即便是现在,除非是偏远山区农村。单纯靠传统方式种植的农户也越来越少。

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产品电商,不同意见、欢迎交流~


农村电商海叔


我认为土地规模化经营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在世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农业基本都是以土地连片经营、规模化经营为主,如美国中部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巴西等国,鉴于我国国情,我认为朝规模化经营是一种趋势,原因如下:

1.规模化经营能降低成本。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目前仍有很多人靠从事农业劳作为生,但是小农化经营一般只能保证每家的口粮,并不能实现发家致富,原因就是种地成本在不断上涨,而通过规模化经营,很多农事活动都可以通过大型机械来完成,效率极高,也能节约人力成本。

2.规模化经营是形势所然。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很多农村人都到城市中打工或者落户,农村主要以老人和孩子居多,导致不少土地撂荒,而通过集体承包制和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既能防止土地荒废,也能使种植大户有利可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粮食安全。

3.规模化经营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现代农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得高科技加入到了农业生产中,通过滴灌、飞播除草、卫星监控等方式,可以让人们对农作物实现精确管控,要实现这些的前提就是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连片发展,能最大程度体现规模效益,让农民也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因此,未来农业的发展,不论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还是从种植效益的角度考虑,规模化和土地连片经营都是很好的方向,能够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业效益,真正让农业造福百姓。


荆楚农旅


农村土地连片、规模化经营可能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以现在农村为例,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

现在种地的多数是六零后、与七零后,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出现,一些老人由于年龄增大逐渐退出种地行例。

再加上年轻外出劳动力的转移使本来紧缺的土地,变的非常宽松。

大量闲置土地的出现,使热爱农村喜欢种地的农民或者想搞农业发展人员有了拓展农业的机会。促使一些种粮大户的出现。

现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农机具,大马力拖拉机、三零四、四零四甚至还有更大,大型播种机、秋收的大型一体收割脱粒机,一系列的辅助大型工具的出现都为土地规模化集中管理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就以我弟弟家为例,以前夫妻种一百多亩地,春播还可以。就是产地,拨草都需要雇人。

特别以前秋收雇人都雇不到,农村都种地自地都忙不过来,根本找不闲人,能动的老人孩子、可以说以前收秋老少齐上阵。亲戚朋友全帮忙。

等人家收完才能雇到帮收秋干农活的人员,还要好酒好菜供着求人给帮忙干活。每年都干到最后,上冻下雪还穿大绵棉鞋掰玉米。还找亲戚朋友帮忙。

看看今年种五百亩地,在大型联合收割脱粒机的运做下,一百多亩黄豆直接在地里脱粒几天收完。


玉米三百多亩,几家大种植户合伙收,一抬大型联合收割脱粒机,直接在玉米地脱粒,几台大马力拖拉机往反运输。三百多亩玉米几天收完。

这就是各种条件,促进土地向批量规模化管理种植发展。

还有最让种植大户有底气的是我们的扶持种粮政策,粮食补贴,玉米、黄豆都有。

就象弟妹说的只要种就亏不了,地补就够保本的。现在种地也不累,现在农村租地容易,种一年、一百亩也是种,五百亩也是种,多种多收入。

再者由于由于土地都是多年种植的老地块,投入大产量并不太高,地种少了收入低,这也是促使人们批量规模种植的一个原因。

农村人口老龄化,大量地宽松土地出现、和配套大型快速现代化先进农机具的产生,都为土地规模化集中化创造有利条件。

土地向规模化集中科学管理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更好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


农村达人224


应该说,联产承包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民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种小农经济模式,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现出一些问题。人民公社时期战天斗地整大寨田,将小块土地整成大块,联产承包后又分到各户,你家一畦子,他家一长条,耕来耕去,耕出界限,极大地限制了农业机械化作用。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外低成本的粮食生产,造成国外粮食价格大大低于中国,所以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多年来无法上涨,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限制了中国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粮食生产成本,高成本低销售的形势下,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所以很多地方出现土地撂荒现象。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步减少,也势必要求农村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实行土地连片规模化经营,以减少生产成本。

农村的这种状况,党和国家早就有了决策,目前推行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就是鼓励种植大户向农村投资,推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经营。所以,在不久的未来,农村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是必由之路。但是,中国这么大,各地地情不同,不可能一刀切地实行统一政策。而目前的联产承包基本政策不会改变,以后的规模化经营,不可能重新回到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生产模式,一些偏远的山区,地势高低不平,土地也无法集中连片,只能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政策。

综上,为了和国际接轨,为了减少粮食生产成本,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是必由之路。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将土地集中连片,实行规模化经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只能解决温饱,不可能解决农民的致富问题,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齐东晏子


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近年来人口增长放缓,劳动力数量增长也放缓,现在农村普遍出现年轻人不务农而选择外出务工,田地由老人或妇女耕种!原来的包产到户的土地政策在当下,致产出效率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匹配!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土地产出效率,降低单位土地产出成本,并且能以规模为依托,深入发展产业经济!

土地连片规模化经营是趋势!



价值狙击者


土地托管合作社是农民顺应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有益探索,为解决中国“今后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经营模式。

土地托管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家庭经营规模小、土地零散以及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出了新要求。

(一)土地零散经营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再加上经过30多年,父辈又把自己承包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儿子,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分散经营的矛盾。据国家统计局信阳调查队范宝良调查,信阳市平均每户经营的耕地规模6.6亩,平均每户经营5种以上农产品, 土地细碎化的现象相当严重。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尖岭村符样飞在寄给作者的《农民承包的土地十分分散》一文中写到,他家承包的田地面积10.92亩,分散在8处; 地块最大的2亩,最小的0.54亩;地块之间的距离相距最 近的500米,最远的5公里。小块土地分散经营的状况, 既是广大农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是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瓶颈。

(二)劳动力结构变化迫切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

据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对230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2005~2011年从事农业家庭经营的劳动力比重由55.7%下降到49.8%(见表1),降低了5.9%,从事非农产业和外出就业的比重逐步提高。2003~2009年,4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农村本地就业劳动力比重由52.6%提高到59.4%,占本地农业就业劳动力的比重由57.7%提高到67.8%。随着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农忙时节,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和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不得不返回家乡抢种抢收。

(三)提高农业经营规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

为了解农民对土地经营情况的需求,山东省平原县于2009年3月组织12个工作组对前曹镇农村土地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1)农户种田科技含量低、机械化程度低、效益低;(2)主要劳动力外出表

1:2005~2011年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情况\t

打工,农村劳动力短缺;(3)土地管理粗放且土地零散,难以形成规模;(4)老百姓不愿失去土地。于是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土地托管合作社,把一家一户分散 零星的土地, 统一规划,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改变了“家家地不多,户户各干各”的经营状况,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划算的 事,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入的土地面积达3055万亩,占全国耕地流转总面积的13.4%。许多地方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耕种、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生产服务。江苏省已成立1133家农机服务合作社,

1290家植保服务合作社,开展耕、种、收、植保等农业作业服务面积达1000多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到2011年底,黑龙江省组建千万元级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558个,总投资75.18亿元,覆盖1170个村,自主经营面积550万亩,代耕代播代收土地面积5200万亩。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土地托管合作社的内在动力土地托管是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一种形式,只有符合托管双方的利益才能可持续发展。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省调 查总队权笑超、李树斌对431个农户调查,影响农民土地流转的因素主要有7个方面:一是价格问题,62%的被访农户有认同感;二是上年度的种植收益,认同率为47.1%;三是自家劳动力状况,认同率为33.6%;四是务工等其他收入水平,认同率为24.7%;五是本年度种植成本,认同率为22.7%;六是各种补贴变化,认同率为11.9%;七是土地流转的便利性,认同率为10.2%。由此可见,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考虑最多的是经济利益,土地托管必须是一种“双赢”的模式,才能具有内在的动力。

河南省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由30家农机户发起成立。对一些年纪大没有能力种地又不想把地租给别 人的农民,合作社采取土地托管方式,只收取耕种收管 作业费,收获的粮食归农户,托管的土地每亩产量比农 户自己种高出15%以上。2012年,合作社托管服务的土地面积已达6800多亩。

同样面积的土地为什么一经托管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托管的农户和合作社都能够受益,其根本原 因在于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 率,增加了作物产量。同时,托管的农户还增加了外出 务工的收入。

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张雯丽对吉林省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2011年经营情况的调查,该社2011 年土地托管面积7500亩,合作社通过统一经营获得规模收入140.25万元,经营利润60多万元。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托管土地增产收入,由于土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玉米亩产比非托管土地平均增产10%。合作社土地托管收入平均67元/亩。二是农业机械作业收入,入托社员60元/亩,非入托农户80元/亩,平均收入67元/亩。三是生产资料经营收入,通过经营生 产资料平均获得53元/亩收入。托管土地农户增收主要 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土地托管收入,2009年为500元/ 亩,2000年为615元/亩,2011年为673元/亩;二是外出务工收入,包括社员外出务工和在合作社就业的收入;三是国家对粮食生产发放的各类补贴收入,2011年约136 元/亩。合作社社员人均年收入11000元,比非入社农户高出近3000元。

土地托管合作社是农民在土地流转中探索的新模式

以前的中央文件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允许“转包”、“股份合作”、“租赁”等土地流转方式。党的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明确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 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 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 模经营”。同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我国农耕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广大农民怀有深厚的土地情结。据国家统计局信阳调查队范宝良对100个农户进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向问卷调查,80%的农户虽然愿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即使在有利益补 偿或完善的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愿意放弃土地的农户只 有40%。而在没有利益补偿的情况下,即使已经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也不愿放弃土地权益。

通过租赁方式流转土地虽然可以解决规模化生产问题,但不能保障农民的利益;单纯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代 耕农民的土地,又不能解决组织化、规模化经营问题。以土地托管合作社为载体,让农民在“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下组织起来,把自己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托管,合作社以多种服务模式为社员提供个性化 服务,在我国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情况下顺应 了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土地流转的需求。

土地托管的几种模式

(一)“菜单式”托管模式

季节性在外打工和家庭劳动力不足或缺少技术的农户,根据合作社提供的从种到收各环节的服务项目,按照 自己的实际需要自愿选择,由合作社提供服务,服务结束 后经农户验收作业质量,合作社与农民结算服务费用。

2011年底,江苏省共有1133家农机服务合作社,1290家植

保服务合作社,开展耕、种、收、植保等生产服务面积达

1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笔者调查的山东省平原县前曹镇益民土地托管合作社,2009年7月成立,一方面为农民提供比市场价便宜的农药、化肥和种子等,另一方 面发挥了技术优势,连片承租农民土地,种植优质高效的 玉米良种。合作社组建了五种专业服务队伍:一是农机服 务队;二是农技服务队;三是农资服务队;四是劳务服务 队。2010年春季,通过菜单式服务,为农户浇水2万多亩, 喷施农药近5万亩,为农户节约资金10多万元;五是植保服务队,合作社购买或租赁植保器械,为农户提供统一的农 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实行统防统治。2011年初笔者调研时,合作社接收托管农户1200多户,托管面积15000余亩, 另有承租土地200多亩。看来在实行土地托管初期,大多数 农民容易接受“菜单式”托管模式。

(二)“全程服务”托管模式

一些常年外出打工或无劳动能力的农户,自己无力经营承包地,又担心土地出租影响自身利益,往往愿意接受合作社提供的从种到收全程服务。参加这种托管的社员向合作社缴纳生产全过程的各种服务费,合作社向农户保证服务质量或达到定额的产量,土地的收益归农户所有。2008年6月,河南省博爱县由几个农机户发起成立了喜耕田农机合作社。入社农户把承包地委托合作社全权管理,向合作社交纳服务费和购买农资费用, 而合作社向农户保证交纳定额产量。合作社将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托管”后,就近划分成几个相对集中的

地块, 重新进行规划整理,将原来的水沟、土垄平掉,不仅节约出耕地,还建成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连片示范田,取代了原来农户单户种植的经营方式,有效 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收益。合作社成 立了机耕队、机收队、排灌队、植保机防队、农田工程 队等8个服务农业生产的工作队,开展机械化耕、耙、播、收、植保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合作社还邀请 农业科技专家,指导选种、施肥等技术,采用标准化、 规范化技术,提高农田管理专业化水平,使农产品的产 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并统一从生产厂家批量购进化 肥、农药、地膜、种子、潜水泵、农机配件和农用柴油 等生产资料,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省了开支。

(三)“收益”托管模式

一些农户自身愿意转让土地经营权,但由于重视土地的长远收益,只愿意土地承包经营权短期限流转, 就更愿意接受“收益型”托管模式。入社社员将土地委托合作社实施耕种、管护、收割、销售等全程管理,合 作社向农户支付商定的托管收益,与托管土地产出效益 无关。安徽省利辛县、凤台县等地的土地托管合作社, 与一些留守人员种不了或不愿种地的农户签订协议,按 常年平均产量付给农户实物或折算成现金付给农户,各 种农业补贴仍然归农户,受到农民普遍欢迎。利辛县以

427个合作社为主体的土地托管面积已近40万亩,涉及农户11.5万户,分别占全县土地承包面积的22.6%和农业户数的36.8%。凤台县杨村乡成立了14个土地托管合作社,托管面积2400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49%。

土地托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民需求多样化与经营管理的矛盾

由于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十分分散,土地流转有多种形式,土地托管本身也有几种模式,就会出现合作 社托管土地难以成方连片经营的情况,不利于规模经营 和管理。农民对土地托管合作社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并 且会随着农业和合作社的发展逐步提升。现阶段一方面 通过宣传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参加土地托管的好处,另 一方面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原则,允许土地“菜单式托管”、“半 托”、“全托”、“承租”、“入股”等各种土地流转形

式长期并存,增强土地托管的效果。

(二)土地托管的规范化管理问题

土地托管作为土地流转的形式之一,还处于自发流转阶段,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评价标准缺失、流转机 制不完善等问题普遍存在。现阶段多数土地托管合作社 以农民对机械化和农资供应的共同需求为出发点,为农 民提供各种生产服务,既是一个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社 会化服务的服务型组织,又是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 济组织。它与农民的关系是一种平等互惠、相互依托的 关系。按照合作社的原则,合作社产生的利润应该大部 分返还给社员,让社员感到这是自己的组织,这样才能 保证土地托管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其他经济组织接受农 民托管的土地,如何在委托方和托管方之间建立一种责 任明确、利益双赢的机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三)土地托管的风险问题

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影响,“收益型” 托管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近年来农民对土地流转价格 的预期不断上涨,土地托管经营风险加大,如果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或假冒伪劣农资等影响出现农产品产量歉 收,合作社难以承受损失。建议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对 “土地托管”保险业务优先扶持,同时引导合作社将

“托管”的土地全部投保农险,以减少和弥补可能出现的损失和风险。

(四)土地托管合作社融资难急需改善

土地托管后扩大了经营规模,合作社需要大量流动资金。但是合作社缺少抵押物,往往很难从银行、信 用社等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特别是刚刚起步发展的合作 社,遇到的资金难题更多。有的合作社不得不依靠合作 社负责人通过亲朋好友等民间渠道筹集资金。建议根据 土地托管合作社的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解 决融资难题。

(五)优惠政策需进一步向土地托管合作社倾斜

土地托管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建议加强对土地托管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财政支农资 金如农机具购置补贴进一步向合作社倾斜,农业技术推 广项目优先向合作社安排,加大对合作社人员的培训力 度,引导土地托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乡域乡村融合服务中心)



乡域文化


规模化种植一定是农业的未来,就像黑龙家的农垦区,新疆的生产建设兵团,由于地势平坦,地貌广阔,农业早就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施肥用农机,打药用农机,飞机。只有经济作物规模化生产,才能充分降低人力成本,技术成本,种子成本,肥料成本等一系列的成本。实现种植的经济效益。个体种植没有规模效益,劳动成本大,产出低,根本不足以支撑农业的发展,在内蒙古巴盟地区有个百十亩地,年收入在二三十万不成问题,比打工的要强多了,冬天基本在家里呆着.目前农村人均地亩少的地方大量土地在闲置,土地资源浪费很严重,还产不出效益,如果能实现流转的话,能充分增加农村经济活力,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目前进行的土地确权工作,应该是为土地流转做准备,有土地证书,农民不用担心自己的土地减少,每家每户的地亩数据都被记录在案,都据查询,再加上物权法在法律上的保障,土地流转起来更具有可操作性。达到保护各方利益的目的。



大飞记


规模化肯定是正确的。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农民对养老没有安全感,所以种地种至八十岁,你要让他转让他不肯,因为他种上或多或少能弄点吃的。村里有这么几户你就不好弄了。再一个就是想来做规模化种地的人也不好挣钱。所以我认为土地要规模化首先要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再就是补贴规模化种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