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一週觀展指南

近期,國內外的不少展覽將帶領人們穿越時空,與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藝術相遇。上海博物館即將舉行“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將唐招提寺的珍貴文物與東山魁夷的鉅作共同呈現;在四川省博物館,展覽“彩繪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呈現2000多年前“大希臘”的戰爭與和平;在倫敦大英博物館,一場展覽試圖以古代雕塑、花瓶畫與當代作品來呈現著名的特洛伊戰爭,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則展出了一批弗洛伊德的自畫像。

在當代藝術材料方面,浙江美術館舉行第三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呈現纖維藝術與日常生活的關係;而在美國惠特尼美術館新展展覽聚焦視覺藝術家在過去的七十年中如何探索手工藝的材料與技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為您梳理一週展覽與講座精選:

上海:

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崙——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5日至2020年2月9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覽展出八十餘件來自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收藏的藝術珍品,通過油畫、雕塑、版畫、模型、書籍和手稿等多樣形式,對法國藝術自路易十四至拿破崙帝國時期以來逐步邁向歐洲藝術之巔的澎湃歷程進行回顧。展覽中有一件上博藏(傳)安格爾素描首次展出。

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

展期:2019年12月17日至2020年2月16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一周观展指南

展覽以鑑真營造的唐招提寺為具體背景,遴選描繪鑑真弘揚佛法、壯烈人生的《東征傳繪卷》(重要文化財產)等5組該寺珍藏的與鑑真相關的珍貴文物,與東山魁夷的這些鉅作匯聚一堂呈現給廣大觀眾,以彰顯中日文化交流的淵源,續寫中日兩國的友好篇章。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7日至2020年3月1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本次展覽為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的中國首次個人展覽,讓·努維爾將把展廳轉變為一間飽含光影力量的劇場,劇場將首度公開一部由他擔任監製的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電影,同時展出6件以建築為原型的藝術作品,讓觀者沉浸式體驗這位建築師設計實踐背後的所見與所想。

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7日至2020年2月16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3樓

戈登·馬塔-克拉克(1943-1978)是20世紀藝術史中的獨特個案,他以建築物為創作媒介,並因其“切割”實踐和對“安那其建築”的思辨而為世人所熟知。作為馬塔-克拉克作品在中國首次大規模的呈現,本次展覽將以400餘件繪畫、攝影、影像及文獻資料,追溯這位跨學科藝術家在1968至1978年間的獨到思考與前衛創作。

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8日至2021年5月9日

地點:西岸美術館(徐彙區龍騰大道2600號)

此為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在合作項目期間,美術館將為公眾帶來三場為期18個月的常設展,以及每年兩場的臨時展。開幕展覽包括“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介紹杜尚、畢加索、康定斯基等蓬皮杜中心館藏中重要藝術家作品。同期還有“觀察——蓬皮杜中心新媒體典藏展”,呈現新媒體藝術的發展。

一間自己的房間——2019女藝術家邀請展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2月3日至12月15日

地點:海派文化中心(虹口區四川北路1468號)

展覽聚焦當下14位女藝術家的創作,她們的作品或行之於新水墨表達,或訴諸於現代鏡像,或流連於丙烯塗抹。在她們的作品中,既能夠看到女性主體建構過程中的自覺和自信,也能看到某種表述的模糊與不確定性,是繼續“行進”中的女性話語實踐。

青桐有佳蔭

展期:2019年11月30日 - 2020年1月8日

地點:安簃藝術空間(上海市銅仁路90弄4號1樓)

一周观展指南

展覽展出畫家、書畫研究者黃朋的畫作,黃朋出身書法世家,自幼含毫濡墨,又經過國畫、美術史專業的學院教育,且在上海博物館書畫部工作多年,書畫彷彿自然而然地印在她的生命裡。梧桐這個主題,黃朋畫了十幾年,與大多數學院派“新水墨”追求造境新奇或所謂立意的“當代性”相比,她的畫看似“平實樸素”,但賴以組織畫面的線與墨色卻分明地顯示出視覺造型與筆墨書寫雙重意味,耐人觀摩。

陳亮個展暨陳家泠陳亮父子瓷藝聯展

展期:2019年11月30日 - 2020年1月5日地點:泠·上海藝術創意空間(上海市閔行區澄建路600號)

一周观展指南

展覽展出陳家泠陳亮父子合作的陶瓷傢俱。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畫家陳家泠開始探索從窯火中探索窯變之美,陳家泠之子陳亮則是專業學陶藝,所走的是一條即繼承了家學淵源而又跨越藝術、科學、設計、製造、概念、實施等等錯綜複雜的道路。近年來,他對中國明代傢俱中巧妙將陶瓷藝術和木頭結合的想象進行研究,創作了一批具有使人穿越與古典與現代、西方與東方之間的“瓷藝傢俱”。

極簡之美——當代定瓷特展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23日至12月4日

地點:上海中心大廈寶庫匯

此次展覽展出了“定瓷三傑”陳文增、藺佔獻、和煥以及定窯第二代傳人代表龐永輝等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較完整地呈現了定瓷在當代的面貌。“極簡之美——當代定瓷特展”是寶庫匠心大師巡展系列的第三場。瓷器是中國文明脈絡的核心之一,宋代是陶瓷史上的巔峰時代,此次展覽作為當代定瓷在上海的首展,是宋瓷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精神在當代的延續。

北京:

寄情造境——何懷碩作品展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22日至12月2日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這是文學家、理論批評家、藝術家何懷碩在祖國大陸舉辦的首次個展,展覽共展出水墨、書法作品60餘件,並以“平生寄懷”“心象風景”“平淡真味”三個板塊系統呈現。何懷碩在繪畫中重視筆墨關係,並希望通過中國繪畫的“造境”來將空間與情感呈現得更為飽滿,從中能看到中國古人繪畫對他的影響,也能感受到傅抱石、李可染等20世紀的藝術家對他的啟發。

自知者明——熊秉明藝術展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

熊秉明(1922-2002年)是20世紀融通中西文化,且以哲學、文學、藝術修行悟道的文化自覺者。展覽展出熊秉明雕塑、油畫、版畫、速寫、水墨、書法、剪紙等眾多藝術門類作品百餘件,通過“行始之歸”“塑者之述”“生活如斯”三個部分較為全面地展現了熊秉明先生的藝術人生與哲學思考。

杭州:

第三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26日至2020年2月9日(主展廳)

地點:浙江美術館(主展廳)、中國絲綢博物館和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第三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主題為“無界之歸”。展覽吸引了全球六大洲、18個國家和地區的40位/組藝術家的78件/組作品參展。展覽呈現纖維藝術創作近三年的新進展與生態、纖維藝術與日常生活的關係、藝術家探索材料的試驗階段,以及藝術與新媒體融合在纖維藝術中的體現等等。

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

展期:2019年11月15日至2020年2月16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

一周观展指南

此次展覽展品涵蓋亞非歐各洲,是史上展出龍泉窯精品數量最多,覆蓋地域最廣,規模空前的一次大展。重要展品包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南宋殘瓷“馬蝗絆”;浙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的元代龍泉窯舟形硯滴;1998年曾入選 《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的四件龍泉窯瓷器:北宋的五管瓶,南宋的鳳耳瓶,元代的葫蘆瓶,明代的刻花三果執壺。

偏移的原子:劉穎&席丹妮聯展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30日至2020年1月10日

地點:杭州禹廷美術館

藝術家劉穎與席丹妮是同學,分別求學於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和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此次展覽共展出劉穎和席丹妮20件近年新作,包括版畫、油畫,以不同的嘗試將審美性的創作轉化為更具社會學深意的生產。

慈溪:

“秘色在人間——越窯秘色瓷特展”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14日至2020年2月1日

地點:慈溪市博物館

展覽不僅展出慈溪博物館和上林湖越窯博物館館藏的近60件精美秘色瓷,還匯聚故宮、法門寺等全國七家文博單位的秘色瓷珍品,其中陝西法門寺博物館史無前例地一次性出借5件地宮出土的秘色瓷。

蘇州:

鳳鳴姑蘇——周正藝術成就展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29日至12月20日

地點:蘇州美術館

周正是知名美術教育家、藝術理論家、畫家,他擅長油畫和國畫,對書法、美術史論、美學理論亦有建樹。“鳳鳴姑蘇——周正藝術成就展”是周正多年來首次在故鄉舉辦個人展覽。

成都:

彩繪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26日至2020年2月26日

地點:四川省博物館

展覽展出意大利帕埃斯圖姆考古遺址公園的134件文物,絕大部分是精美的陶製品和彩繪壁畫,反映帕埃斯圖姆從公元前6世紀到3世紀之間的發展歷程,展現西方各個文明的衝突與融合,呈現2000多年前“大希臘”的戰爭與和平。

深圳:

共時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15日

地點:坪山美術館

這是坪山美術館館長劉曉都先生上任以來推出的首次大型展覽。此次展覽將會是“七個倒述的個人故事”,語言、地緣、知識所能勾連的經歷時間和邏輯思維遞進的,都將在展覽中形成美麗的珠串,自1938年羅曼·西格納出生開始,到此時此刻。

倫敦:

盧西安·弗洛伊德:自畫像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0月27日至2020年1月26日

地點:倫敦皇家藝術學院

從1939年開始最早的肖像畫創作,弗洛伊德的自畫像涵蓋其近七十年的藝術歷程,從中可探索畫家的心靈和藝術發展的聯繫,並追溯從他早期創作的線性圖形到後來“多肉“繪畫風格的演變。此次展覽極其難得地集合了56件弗洛伊德的自畫像,通過展覽似乎看到這位英國藝術家是如何堅定地盯著自己、審視自己。

朱迪·芝加哥個展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16日至2020年4月19日

地點:倫敦波羅的海當代藝術中心

美國藝術家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被認為是“女性主義藝術”的開山鼻祖。此次展覽是其在英國的首次大型個展。今年恰逢朱迪·芝加哥80歲,展覽呈現其橫跨50年的藝術創作。朱迪·芝加哥的作品從人性出發,將生死與情感的變化相連接,還關注自然世界的氣候變化等議題。

特洛伊:神話與真實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21日至2020年3月8日

地點:大英博物館

在著名的特洛伊戰爭中,英雄、女人、流浪者分別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為什麼戰爭在後人的劇作中被不斷訴說?從古代雕塑、精緻的花瓶畫,再到當代作品,展覽試圖提供考古學證據,以證實特洛伊的真實存在,並揭開其神話故事背後的真相。

紐約:

製作與認識:藝術中的手工藝,1950-2019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22日至2021年1月

地點:惠特尼美術館

展覽聚焦視覺藝術家在過去的七十年中如何探索手工藝的材料與技法,關注藝術中的觸覺感受。有些藝術家使用的技藝擁有漫長的歷史,比如編織、縫紉與陶藝,有些藝術家則運用玻璃、線、黏土等進行實驗。通過藝術與手工藝的結合,藝術家挑戰了決定藝術價值的權力結構。包括羅伯特·勞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等60餘名藝術家參展。

東京:

梵高展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0月11日至2020年1月13日

地點:上野之森美術館

展覽從世界各地聚集了約40幅梵高作品,包括晚年的代表作之一《絲柏》,同時展出梵高受到影響的海牙畫派、印象派代表人物的繪畫約20幅,呈現梵高藝術道路的起點與成長過程。

未來與藝術:人工智能、機器人、城市、生活

一周观展指南

展期:2019年11月19日至2020年3月29日

地點:森美術館

過去數年的技術進步正在對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影響。展覽展出100組作品/項目,旨在鼓勵觀眾去思考城市、環境議題、人類生活方式以及未來人類可能的狀態等等。展覽將生物學、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與藝術、設計和建築相結合,探索何為人類、何為生活。

講座

上海:

大同小殊——南社二僧李叔同、蘇曼殊

地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主講人:陳穎

一周观展指南

南社作為中國近代最大的文學、文化團體成員眾多、名人匯聚。民國名僧李叔同、蘇曼殊曾於同一年成為南社社友,並在一起共事。除此之外,兩位高僧在人生經歷、興趣愛好、信仰等方面也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卻又不盡相同,從而造就了兩人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有一點是絕對的相同,那就是他們對近代中國文化都有著相當大的貢獻,可謂是不論紅塵內外皆含一片真情,值得我們記取、感悟。

守護的凝視:東南亞地區中國式瓦片和宗教建築上的人、獸和鬼面

地點:上海博物館

主講人:William Southworth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東南亞考古與藝術部研究員)

一周观展指南

本場講座將分析中國式屋瓦對早期東南亞的影響。屋瓦在公元前111年後由漢朝傳入越南北部,其中包括刻有漢字或蓮花紋的圓形瓦當。公元3世紀,類似的瓦片傳入越南中部的佔婆(林邑),主要飾有人、動物和鬼面紋。特別地,本次講座將對於查喬古城發現的這類瓦片的一個複雜序列展開分析。它們或具有守護作用,可能同一種廣泛存在的怪獸或者卡拉(kala)形象有關,通常出現在印度、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亞的印度教和佛教寺廟入口上方。

北京:

獵獲與戰功——談考古所見早期中國的功勞思想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主講人:董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商周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周观展指南

本期講座嘉賓將從文物所見的一些商周人像與動物形象談起,再到考古所見某些人骨與獸骨的來源,及其在祭祀中的使用情況,進而講到與戰爭和狩獵有關的多種器物及其銘文,並結合考古遺存、出土文物、出土文獻、傳世文獻等多方面依據,討論早期人類族群對自然的索取,對異族的殺伐和掠奪,對祖先的崇拜,以及這些行為所反映的功勞思想。最後總結人類社會形成階層通道的自然法原理,即“功罪陟降”思想的起源與理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