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國外發展燃油車時,中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國外的電動車技術不如中國嗎?

勞李頭


中車企根本無力發展燃油車重要零部件;如發動機,交速箱,底盤…,更不願在這方面投入、進行更先進的研究和創新,謀取近利是他們的目的。


吳老156510062


先不談國內國外怎麼發展,但有幾個問題不明白。1.68年參加工作時,單位就有電瓶車在車間內運送物資工件,白天干晚上充電,,安現在的說法是不是電動(汽車),實際上早就有了。2:因工作與天津汽車研究所來往,在95年時就知該所己研究多年電動汽車,因技術等多種原因,沒有突破停滯不前,不是這兩年才搞的。3:現在才知彎道超車一說,我想我這個年令所知都50多年了,怎麼還在彎道上?還沒超過去?更別說國外的彎道了,那個彎道年數更長。請問那些整天彎道超車的人,怎麼回事?能答上來嗎。


悠悠坦然


馬頭牆說車,公平公正客觀

目前全球三大電池供應商兩家就在中國,一個比亞迪一個寧德時代,從特斯拉的介入到國內電動汽車領域的彎道超車,國家大力提倡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個人認為無非也就以下這幾個原因,希望對你有幫助

1.電車技術儲備,拋開燃油機發展史,國內車企可以說是提前嗅到了電車發展的大潮流,當美系車,德系車還在推出燃油車,日系車推出混動車型時,國內車企比如江淮,比亞迪這樣德老牌車企已經開始投入資金髮展新能源車型了,畢竟我國汽車發展也才短短几十年,不像西方已經有了近百年的歷史,想要彎道超車短時間內推出還沒有深入涉及的電車領域無一不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2.國內排放的日益嚴苛,十四億的泱泱大國,伴隨著國內經濟的穩步提升,一家一臺車已經不是夢,但是普通燃油車不管技術上再先進,過多的車輛堆積起來的尾氣排放也足以對生態環境產生威脅,排放標準的既定時間段也逐步的越變越短,對於車企的技術積累要求更高,對於技術不是很成熟的車企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也是促進經濟循環的必要措施

3.能源危機,我國是典型的“富煤、缺油、少氣”,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並且最近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目前國內石油消費市場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經達到了58%。煤電在日常生活中又佔據著主導,並且電車領域如果未來普及速度加快,解決續航里程問題,相信更多的人會選擇電車,畢竟故障率低,乘坐舒適度高也是它相對於傳統燃油車的優勢所在,以上幾個觀點僅個人,樓主可以參考


馬頭牆說車


不知道這些評論的幾個人開過電動車,首先電池沒那麼脆弱,第二開過電動車後絕對不喜歡汽油車了,我最近兩年換了一輛純電一輛插混,動力真是隨叫隨到,省錢看得見




哈爾濱鏈條2


首先說明電動汽車不是中國人的專利,更早的還是國外最先發起,而且想寶馬、大眾等傳統燃油車品牌也都開始發力電動汽車,最近戴姆勒奔馳傳言不再研發發動機的新聞也是轟動車圈,不管真假,也至少表明了世界各大車企都在電動汽車方面蓄勢待發。

然後我們說中國為什麼發展電動汽車。

從政府的角度考慮。1.如何證明中國從工業大國走向了工業強國?汽車是工業象徵,它影響著工業整個上下游的產業,所以汽車產業的發達也就意味著工業產業的強大。如今國產汽車市場保有量越來越大,但是在老百姓的眼裡,圖便宜才會買國產車,進口或合資品牌還是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也就是說我們的國產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且這種空間差距在短時間內還是無法追趕。但在電動汽車方面,核心的三電技術(電機、電控、電池)國外和中國差距並不大,大家處於同一起跑線,彎道超車的機會更大,這是國家對工業發展的戰略考量。2.能源和資源的戰略考量,中國是世界原油進口大國,對原油有些很大依賴,但最大的產油區以及運輸航道等又受到星條旗帝國等國家的控制,中國為了關鍵時刻不被掣肘,發展以電力驅動的電動汽車則可以擺脫一部分對原有的依賴。另外,電動汽車鋰電池所需的鋰元素等材料也是中國稀土中的材料,中國擁有世界大部分稀土,這樣有稀土這種資源,有利於中國在電池方面的發展,也會在世界舞臺中更有話語權。3.環境問題,環境汙染看起來不疼不癢,生活中可能還成為調侃的話題,其實隨著汙染的嚴重,勢必會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生產,電動汽車可以有效緩解環境汙染。

從企業的角度考慮。經濟學中講到,盈利是企業存在的價值,所以企業思考的是如何盈利。1.國家的補貼,成為企業直接的淨利潤,尤其電動汽車發展初期,國家和地方補貼,無論是直接補貼還是稅負和土地優惠等方面,都給了企業足夠的支持。2.國家對燃油車的管控,隨著海南等省份宣佈燃油車禁售時間表,相信不就得將來,這是必然的趨勢,再加上國家新能源車的雙積分政策,使得各大車企沒有選擇,只能發展新能源汽車,否則有被淘汰的風險。3.如果電動汽車順利有序發展,其市場潛力還是巨大的,所以車企甚至很多互聯網房地產巨頭都看到了商機,都想拼盡全力搶佔電動汽車發現的先機,先搶到龍口老大地位再說。

從老百姓消費者角度考慮。1.國家不允許燃油車上牌,不買電動汽車別無選擇2.電動汽車往往會有更多的高科技配置,智能化汽車也有一定吸引力3.有補貼情況下,購車款也比較合適,城市代步也比較省錢。當然也有一些電動汽車缺陷,這裡與題目無關不做過多解釋。

另外,題主所說國外的電動汽車技術不如中國嗎?中國的整個汽車產業研發和製造技術和先進國家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尤其一些關鍵壟斷的部分。但是電動汽車方面,差距就沒那麼大了。我們可以打這樣一個比喻,在傳統汽車行業,我們可能是跑步去追人家的電動自行車,而在電動汽車行業,我們可能就是騎著自行車甚至是變速山地車追趕發達國家的電動自行車,完全有趕超的可能。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滿意,歡迎溝通交流[玫瑰][玫瑰][玫瑰]





小李說電車


看到今天這個話題我有點要多說幾句的感覺。說的好或者不好,還請各位不吝指正!說到造車,這其實是一個國家綜合製造實力的提現。不管是加工硬件還是控制軟件,在燃油車層面,國外各大車企都把專利握在手裡不放,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懸掛,電控,排放,安全等各種技術壁壘叫國產品牌無所適從難於上青天。幸虧這二十多年來中國忍辱負重通過代工廠模式大力發展製造業,通過奮發圖強大力研發自身科技,通過一系列走出去引進來開闊了眼界,更是高瞻遠矚發現了未來的發展趨勢和趕超機遇。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拼命埋頭苦幹,結果就是:萬噸軍艦頻下餃子,航空母艦接二連三,洲際導彈使命必達,北斗衛星組網運行,5G建設率先商用,高鐵名片揚名五洲,基建狂魔修路搭橋,一帶一路引領世界!在這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還培養出了華為,比亞迪等一大批值得驕傲的自主品牌。而電池大王比亞迪的發展歷程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一個小縮影。在黨中央的英明決策下,我們看到,燃油車層面我們已經大大落後,唯有通過電動車或者混動技術加持才能實現彎道超車!這就是戰略家的深謀遠慮,這就是把握髮展的脈搏,這就是突破壁壘的尖刺,為就是中國崛起的代表!很多國外發達國家大多數標榜自己是民主社會,一個決策出臺需要照顧到每個社會層面,但是眾口難調啊,所以他們要想做成一件事,效率太低。況且,黨派之爭每幾年就要來一次,窩裡斗的現象層出不窮。類似電動技術電池這種科技密集型行業,每一個研發節點或者說發展大趨勢都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成熟並投入商用,但是很多國家的政黨為了奪權就養成了急功急利鼠目寸光的思維,很多項目都因為研發時間太長而被等不到政績出線的政客想方設法打入冷宮中途夭折!所以在電動技術這一塊上,中國漸漸後來居上還有反超的感覺。中國政府只要想做成一件事,社會主義舉國體制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本人大膽預測,如果世界發展按照這個劇本走下去,再給中國二十年,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第一。囉哩囉嗦一大堆,純屬我自己的一點看法,倉促成文總有欠缺,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共同討論。


烽尚


這問題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吧。

首先,是戰略問題。電車需要依靠發電、輸電、供電、充電四大體系來維持其運轉,我們試想一下,前三者任何一個,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或戰爭的破壞,你的電車還能運轉嗎?如果全社會都進入電動車時代,那此時此刻的社會後果會是怎樣的一種境地?而且電是難以儲存的,不像油,可以做分散的戰略儲備,甚至是地方性、家庭單位化的儲備,以應對困境。此外,油的運輸也可以多樣化,人拉肩扛都能解決,但你把遠在千里之外的電運回來,我看看。比如,2008年的我國南方冰雪災害,輸電線路結冰、輸電塔架倒塌造成的電力中斷,導致了京廣鐵路、京九鐵路、滬昆鐵路等大動脈的徹底癱瘓,電氣化機車徹底無法運轉,最後從中國北方調集內燃機牽引機車到南方解困。如果所有的城市通勤電動車也癱瘓了,你就想象去吧,一夜之間,我們有可能重回40年前的自行車時代,而且現在還不比當年,現在的家庭裡不一定每家都有自行車,電動助力車倒是不少,還跑的起來嗎?

第二,是技術問題。電池、電機、電控的三大技術,看似簡單,實際上最先進的技術基本都掌握在日本人手裡,固態鋰電池、鋰電池隔膜技術、高性能永磁交流同步電機、高效率的大功率整流半導體......國內的技術和國外的差距,跟內燃機與國外的差距類似,任何技術都沒有所謂的捷徑,更不存在彎道超車。你彎道技術比別人強?經驗積累比對手多?技術和經驗還遠未達到一個高水準,你非要彎道上超車,這不僅非常危險,甚至根本超不過去。所以,彎道超車這種走捷徑的思維根本就是錯誤的方法論。缺乏核心競爭力,靠產能超越對手嗎?

第三,是氣候問題。國四排放標準,已基本解決了顆粒物排放所引發的霧霾氣候問題,國五國六是在徹底解決了顆粒物排放的基礎上,逐步解決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問題,藍天問題在乘用型機動車排放這個源頭上,可以說已完全解決了,氮氧化物也大幅降低。但火力發電設備的氮氧化物排放,比機動車治理,解決難度大得多,電動車只是降低了城市排放汙染,那整個社會呢?長期積累後的結果呢?用電車替代燃油車根本不能解決排放的汙染問題,甚至會加劇汙染。新加坡政府對電車課以高額汙染稅,就是這個原因。而且,鋰電池的後期處理,目前也是一個巨大難題,回收、無害化、是否可以再循環,都尚且無解。

第四,是安全問題。目前技術的三元鋰電池等技術,因電池隔膜製造過程必然性的缺陷概率,導致了目前技術的鋰電池必定要發生高溫導致的電池起火燃燒並失控的事故,且因電池年份的升高,導致發生事故的概率升高。這個麻煩,在固態鋰電池大規模應用以前,目前依然是個無解的狀態。你可以這麼理解,汽油不遇到火,是肯定不會著的,但目前技術的鋰電池,你可以理解為汽油沒遇到火,也會有自燃的概率性事件發生,而且,隨儲存時間加長,自燃的概率也會提高。而且,為了提高續航力,降低重量,廠商在拼命提高電池的蓄能密度,危險性實則更高。這樣的車,你認為安全嗎?

第五,電動車製造的高成本.......

第六,商用車的電動化問題.......

........哪位有解的,請你反駁

個人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電動化我非常認可的是,它一定會是未來交通載具的主體,現階段基礎技術的突破是關鍵,而大規模鼓勵商業化並非明智之舉。國家叫停對最終用戶的補貼政策,非常正確,這些補貼,應該投入到基礎技術的突破上,再商業化不遲。只有基礎技術上的突破,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車,無論彎道還是直道,你都可以憑實力,超越所有對手........

作為中國人,我非常期望這一天的早日到來[加油]

補充一點,說說關於日本人搞混合動力和氫燃料電池的戰略性思路吧。

豐田目前搞的混合動力和氫燃料電池車,其設計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在日本發售的這類車款上,原車都基本帶有大功率的110V交流電源。日本人的危機意識非常強,在這個資源貧瘠、多災多難的國家裡,時刻要應對危機的思維,也充分地表現在了這兩種車款的一些細節設計裡。一旦發生災害造成電力供應中斷,這兩種車,都可以作為熱效率極高的移動式發電車、或是1.7KWh以上的“大型充電寶”來使用,可保證家庭為單位的臨時用電需求,以應對緊急情況的發生。試想一下,我們的電車政策制定和汽車設計者們,考慮過這類問題嗎?有這種意識嗎?我們以家用的汽油車發電,再逆變為220V的效率,連混動車的1/10都不及,我們的各路專家們,考慮過嗎?你們有危機意識嗎?


黑道大師


因為中國是全球鋰含量第二高國家,並且電力資源過剩,同時電動車核心為三電技術,中國在半導體領域在這10年裡一直在瘋狂發力,所以中國有信心在電動車領域彎道超車。現在的寧德時代、比亞迪紛紛成為一線企業就可以看出來,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北汽、廣汽、一汽、東風、長安這些傳統車企的不作為令中國太失望,扶持幾十年但是基本毫無作為,所以與其在油車上受氣,不如換一條道,所以無論電動車多不好(充電、冬天續航問題、電池衰減),國家根本不會去考慮這些,畢竟國家把汽車當成增加就業、實現技術更迭、人民出行工具、在夜間進行電力儲能的設備,相比用戶用戶體驗這塊,國家推給了企業去解決。最近有人提出氫能源這塊,說實話這塊非常有煽動性,但可惜中國這塊技術儲備很少,最多做試驗田,也許10年後可能會去發展吧,畢竟儲氫站需要大力投資建設,但是國家需要投資的東西太多了(5g基站、高鐵、高速公路),就現在這個國際經濟形勢很難再去投資氫領域,所以最後總結一下,國家發展電動車,是國家戰略,無論你體驗是否好壞,沒有人能阻止中國發展這塊的決心。


黑白大帝


你怎麼知道國外不發展電動車?一個特斯拉還不夠反駁你的?光特斯拉不夠的話去看看大眾打造MEB平臺。寶馬,奔馳,福特哪個不在全力投資電動車平臺?為什麼突然發力?是因為大勢所趨。總有一些人覺得自己比那些資本家、政府部門、政策制定者聰明。




1867374873


這樣做中國是明智之舉,石油我們要大量進口,風力發電設備,太陽能發電設備,我們都過剩,且歐美限制我們出口。傳統燃油發動機,變速箱,潤滑油系列,電子燃油系統,空調系統,我們都落後狀態,再有20年也趕不上,電動車我們就繞開了,輪轂電機技術我們已經購買,處於領先,中央電機的精進電機也是國際領先,BYD的輪邊電機也很不錯,三種電機我們都不落後。鋰和石墨我們存儲巨大,電池我們佔有資源,軟件及電子產品半導體材料芯片我們落後,巨大的市場需求刺激,會讓我國電子行業高速發展。電動空調我們與國外的差距明顯縮小。受騙補影響,前期造車不講質量,近期車廠的要求明顯為顧客負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