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陝北民歌《三十里鋪》中的四妹子是誰?她今何在?

西安晚報


幾乎所有的音樂典籍都給陝北民歌《三十里鋪》有個簡單明瞭的定義:這是綏德三十里鋪發生的一件真事。

  在《三十里鋪》動人的旋律裡,我們知道了一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那是20世紀30年代,綏德三十里鋪村一對年輕人三哥哥和四妹子鳳英青梅竹馬,萌發愛意又私訂終身,他們悄悄地相愛著……然而已屬解放區的綏德縣正在為前線徵兵,三哥哥應徵前往定邊當兵。在部隊出發的那天,村裡很多人都到村口的大路上送別,此時,鳳英也夾雜在人群中,她多麼想上前與心上人說幾句心裡話,可礙於人多,她未能如願,只好戀戀不捨地站在自家的礆畔上,紅著眼睛目送心上人出發,三哥哥也是一步一回頭,一對戀人就這樣匆匆離別了。兩個年輕人的相愛,沒有因為時空拉開距離,他們苦苦相思,夜夜夢裡相約,但鳳英卻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下嫁到了郝家窪的一戶農家 ……

  人們聽著歌聲,唏噓著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的遺憾,人們也試圖追尋,當年綏德三十里鋪村那位16歲就會紡線、會織布、愛唱歌的“四妹子”,此時此刻在哪裡?“四妹子”鳳英如今依然健在,就住在綏德郝家窪,和所有陝北的農村婦女一樣,結婚生子,操勞持家。人們不知道的是,在《三十里鋪》剛剛流傳的時候,鳳英並不知道自己被唱進了歌裡,不知道自己被糾葛進一樁似真非真、眾人很難釐清的愛情傳奇故事裡。

  《三十里鋪》最初版本的作者叫常永昌。在何其芳、張松如選輯的《陝北民歌選》中說,作者為一青年農民,後移民到延安,1942年做成此歌后,很快就唱開了。

  常永昌是三十里鋪一帶鄰近周邊有名的傘頭,隨口能編能唱,而且嗓音極好,會唱很多民歌。常永昌是騾馬大店的長工,南來北往趕牲靈、拉駱駝的後生們和他都有不錯的關係,他幫牲口填料加水,也和住店的漢子們一起喝酒划拳,高興了再喊上那麼幾句。常永昌認識鳳英,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他對俊美的四妹子的關注肯定不會少,但在民風淳樸的陝北鄉下,他們沒有太多的交集,關注頂多也是單相思。作為長工,家境一定貧寒,常永昌只能把這樣的心事兒埋在心裡,可這不影響他揣測四妹子的人生,他把四妹子自然而然地唱進了歌裡。

  三哥哥是誰?最初的歌裡並沒有交代,在《陝北民歌選》的輯錄中註明是邱雙喜,後來由定邊回到龍灣工廠當勤務,但後來人們都說三哥哥是郝增喜,就住在鳳英家不遠處。

  三哥哥當兵當然是事實,在那戰火連天、硝煙瀰漫的歷史大舞臺上,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陝北老區人民為了人民民主的勝利付出了許多,這片土地上一直在演繹母親送兒上戰場、妻子送夫走前線的悲壯。三哥哥和隊伍起身那天,父老鄉親都來送行,四妹子鳳英也一定會在人群裡,灰塌塌的一定不止她一個,上前線生死未卜,就算沒有犧牲也是長達經年地與故鄉別離,與親人分離。這些,常永昌看在了眼裡,他記住了送行的感人一幕,也不由得生髮了無限感慨。

  最初的歌是什麼場合唱開了無從知曉,就算常永昌自己肯定也不會記得那麼清楚,反正他在眾人面前亮開嗓子高唱了最初的《三十里鋪》, 好聽、好學、好唱,又能打開想象的空間,歌聲一傳開就火爆了,人人學唱,甚至連不知情的鳳英也會跟著眾人哼上幾句,直到有一天,有人悄悄告訴鳳英,這是唱你的,鳳英才不再跟著唱下去。

  這是一個美麗故事的真相。

  《三十里鋪》的躥紅和騾馬大店裡南來北往的趕牲靈漢子不無關係,人們你一句我一句將故事編得曲折離奇,漸漸地常永昌也不能控制故事的走向了。相愛、分離,這樣的主題引發了人們無限的暢想,一些年輕人將自己的情感經歷也加了進去,把故事唱得更加深情有韻。

  《三十里鋪》的加長版越來越多,其中也不乏光棍漢把歌詞越加越葷。故事的美麗、曲調的動聽無形卻給一個女子帶來了厄運,作為傳統的莊戶人家,歌聲的傳唱是鳳英家的奇恥大辱,震怒的鳳英爺爺將鳳英匆匆嫁人,鳳英家的人還揚言要打斷常永昌的腿,甚至會要了他的命,常永昌嚇得離開三十里鋪遷居,終身再也沒有踏進這個村。作為真正的“見證人”,常永昌後來再不敢唱這首歌了,也從來沒有為這首歌的背景在任何人跟前多說一句話,這樣的沉默一直延續到他20世紀90年代去世。

  《三十里鋪》後來傳到了延安,伴隨著革命的節奏,歌詞剔去俗豔保留精華,也被很多人改過詞,但三哥哥和四妹子的愛情沒有變,送郎上前線的美在歌中被定格成一幅永遠的圖畫。這首歌的普及程度達到了空前,人們喜歡這樣的四妹子,送郎參軍擁軍護軍,多麼好的姑娘啊!這不就是黃土地女兒該有的樣子嗎?

  《三十里鋪》的所有精彩如今被收錄在榆林陝北民歌博物館內,包括如同民間長詩一樣的數十段歌詞,包括常永昌,包括健在的四妹子鳳英。他們看上去實在太平常,平常得與人群、黃土地交融在一起,但膾炙人口的《三十里鋪》如今是中國民歌寶庫中的經典之作,長達半個世紀體現著自己的驚人魅力。為什麼在無定河畔的小山村裡會誕生《三十里鋪》?《三十里鋪》又為什麼名滿天下?遠去的歲月默不作答,連綿的山川溝壑悄然沉思……路遙曾說:“每次走近你,就是走近母親……”這是淳樸的黃土地,即使苦難深重也永遠在奉獻自己。在兵荒馬亂的年代,為了支援革命戰爭,為了早日迎來新中國的光明,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不惜犧牲一切,把最優秀的兒郎送到前線,節衣縮食拿出口糧支援軍隊,把最寬敞的土窯洞騰給子弟兵。在這個鬧紅的搖籃裡,為國捐軀、遠離親人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發生,難以計數的“四妹子”“三哥哥”別無選擇地演繹一幕幕生離死別。

  英雄也有兒女情長,在悲歡離合前的大愛才是真正的豪邁、豁達!大愛是歌,離情是歌,藝術精品原來是陝北人民用血與火,用青春與生命鑄造的!

□李苗苗 2019年01月17日《西安日報》


西安晚報


王鳳英,陝北民歌《三十里鋪》四妹子人物原型,16歲時嫁到離三十里鋪村二十里外的黑家窪村,與老實憨厚的農民郝有財結為夫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