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查出腸息肉的人準備做切除手術,但是現在找不到息肉了,這是怎麼回事?

張燈結綵


第一次做腸鏡的時候發現了息肉,第二次做腸鏡想要切除的時候卻發現沒有了,這到底怎麼回事呢?其實這個問題平時被問到很多次了,原因有哪些呢?可能有以下幾個:

1.息肉的病理類型有4種,其中有一種為炎性息肉,是由於腸道局部非菌性炎症導致的,因此這種類型的息肉具有自愈性,待炎症好轉後自行消退,因此第二次複查腸鏡的時候可能就不見了。

2.在行腸鏡檢查時,我們需要給腸道內打氣,腸道黏膜被拉伸,有些小的息肉隨著黏膜的拉伸就更加不明顯,容易被忽視。

3.和操作人有關,腸道內皺褶很多,有些小的息肉是有被漏掉的可能。

但一般來說,大的息肉不會被漏掉的,而小的息肉,尤其是直徑小於1cm的息肉癌變概率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如果確實找不到息肉,那就半年至一年複查一次腸鏡就可以了,不要特別擔心。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謝謝!


Dr趙


【羅醫生問答精選20190115】

這個問題我想通過一個病例展開。

病例回顧:患者男性,39歲,2011年因急性腸梗阻住院行剖腹探查術,術中見降結腸有一腫物,完全阻塞腸腔,行腸腫瘤切除並腸吻合術,術後病理提示大腸腺瘤性息肉,術後好轉出院。出院後三月複查腸胃鏡,見胃、結腸、直腸多發息肉,取病理檢查仍提示腺瘤性息肉。患者訴其父親因腸多發息肉、急性腸梗阻去世。結合病史及輔助檢查,考慮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患者分別於2018年3月、8月因解血便複診,於腸鏡下行息肉電切除及止血治療。2018年再次因解血便來診,仍考慮息肉出血,再次腸鏡下行息肉電切及止血,術後好轉出院。

從這個病例來看,診斷已經明確,也體現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幾個特點:1.有家族遺傳,男性患者多見。2.幾乎是全消化道息肉――這個患者以胃、結腸、直腸為主。3.息肉增大可堵塞腸腔引起急性腸梗阻,需緊急處理。4.反覆出血,造成慢性貧血。 從治療方式來看,目前暫時沒有藥物能控制息肉的增長。主要以外科手術切除息肉為主,對於較小的出血性的息肉,可在內鏡下電切除,夾閉止血。如局部電切效果不佳,息肉增長迅速,可考慮全腸道切除手術。 但此手術術後只能通過靜脈營養維持生存,生活質量極差。此病例患者合併胃多發息肉,如果想達到臨床根治,需考慮胃切除在內。手術合併症將增加。

從以上的病例可以看出,腸道息肉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就是腸鏡下電切。

腸鏡有一個特點,需要邊給腸子充氣邊觀察。充氣就帶來一個問題,腸子會因為充氣而擴張,腸皺壁會變得平滑。

這也是腸鏡檢查的技術難點,充氣使得腸子變長,距離測量會有難度。腸子本身的皺壁因充氣而不斷變化,小個頭的息肉會被撫平。

所以,腸鏡檢查結果跟技術和經驗有一定關係。對於檢查產生疑議的,建議三個月後複查,如結果仍未發現息肉,可半年後隨訪複查。

關注 ,獲得更多健康知識!


羅醫生健康說


查出腸息肉的人準備做切除手術,但是現在找不到息肉了,這是怎麼回事?

1.可能是誤診;

2.息肉自愈了;

3.服用息福欣消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