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宋仁宗当了那么多年皇帝,为什么最后选了一个短命太子?

傅船山


宋仁宗皇帝在北宋所有的皇帝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相对而言,在中国古代的所有皇帝之中,宋仁宗皇帝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明君,无论是个人品德,还是天下的治理成绩,都应该算是居于第一梯队之中。但是,仁宗皇帝的个人生活却是十分不幸。

宋仁宗画像

宋仁宗是宋真宗皇帝的第六子,也是宋真宗皇帝唯一活到成年的儿子。仁宗皇帝的生母李宸妃仅是一个很普通的宫妃而已,而真宗皇帝的皇后刘娥却没有生育。于是,真宗皇帝就让刘皇后来抚养宋仁宗。等到宋真宗去世后,宋仁宗顺利即位。而当时他还很年轻,刘太后临朝听政。一直到刘太后去世,宋仁宗一直没有与自己的生母李宸妃相认。而李宸妃也在刘太后去世前一年去世。这就是后来民间所演绎出来的那段著名故事“狸猫换太子”的原型。

宋真宗画像

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开始亲政。他自己的家庭生活也并不是很幸福,先后生下了三个儿子,可惜都夭折了。他还生下了十三个女儿,活下来的也只有五个!不管是作为帝王还是一个普通百姓,子女的夭折都是非常令人悲痛的事情。而这种悲痛,宋仁宗一生中竟然经历了十一次!

繁华的北宋开封街景

作为皇帝,他更渴望能够有一个儿子将来能够继承大宋江山,但是面对着子女不断夭折这种惨痛的局面,他比普通人更为忧心!在这种情况之下,开始有大臣向皇帝提建议,不妨从皇族之中选取一个男孩作为养子,将来也可以保证大宋江山不落入他人之手。一开始,宋仁宗并不接受这样的建议,他始终幻想着自己能生出儿子来。

赵允让画像

但是,在子女接连夭折的现实面前,宋仁宗不得不妥协。他决定从皇族之中来选择一个养子了。宋仁宗显然不愿意收养年龄比较大的孩子作为养子。就这样,景佑二年(1035年)宋仁宗把自己堂兄弟赵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赵宗实收为养子,交给皇后曹氏抚养,当时这个孩子年仅三四岁。虽然没有明确他的太子身份,但大家都知道给皇帝当儿子意味着什么。

宋仁宗曹皇后画像

但是,过了四年,宋仁宗皇帝的后宫里又有人怀孕了,生下了一个男孩。宋仁宗想着,既然我自己有了儿子,何必再养别人的儿子呢?于是就把赵宗实还给了赵允让。可惜的是,宋仁宗的这个儿子四年后就又夭折了。不得已,到了1062年,身体大不如前的宋仁宗皇帝,下定决心从皇族之中过继儿子了。毕竟当年自己曾经养过赵宗实四年的时间,于是又把赵宗实收为养子,并改名为赵曙。而这个时候的赵宗实已经三十岁了。而就在第二年,1063年,宋仁宗皇帝也就病死了,终年五十四岁。

宋英宗画像

仁宗皇帝去世后,赵曙即位,他就是宋英宗。宋英宗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幼年的时候一度作为皇帝的养子,成为未来帝国的接班人。但后来又被剥夺了接班人的资格。接着皇帝长期没有子嗣,而自己又是成为皇帝接班人的最热门人选。我们可以想象他心里的煎熬程度。等到真的即位之后,一切都成了真的了,宋英宗皇帝就如同范进中举一般。1063年四月初一即位,四月初四就生病了。只得由宋仁宗皇帝的皇后曹氏出来临朝听政。

本身赵宋皇室可能基因有缺陷,宋仁宗皇帝本人身体就不好,他曾经几乎与发疯一般病了一个多月。而作为宋仁宗皇帝的近亲,显然赵曙也很不幸地携带着这个致病基因。而就在他当了皇帝之后不久,他就发病了。

宋英宗永厚陵石刻

一直到第二年的五月份,宋英宗皇帝的病情才有所好转。曹太后也撤帘归政。不过这个时候的宋英宗又想到了自己的生父,于是下诏让群臣讨论自己该如何称呼生父的问题。为此,群臣也是议论纷纷,一直闹了许久也没有最终如愿,宋英宗还没有来得及给父亲上谥号,就再次病重而亡了。


野叟杂谈


  

  这个问题颇有意思,有的朋友提出是宋朝皇族基因有毛病,其实不然。

  宋仁宗在位四十年,五十四岁驾崩,寿数不算短。他选立的宋英宗在位只有四年,但也活了36岁。

  三十六岁对于今人来说自然不长,但在古代也不算短了。毕竟唐宋时期老百姓的平均寿命也不过三四十呢。

  就像大文豪苏轼,四十岁不到就两鬓斑白,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正因为古人多短命,才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

  还有,在宋仁宗选定宋英宗为继承人时,宋英宗身体健康,他是在登基之后第三年身体开始迅速变坏,最终一病不起的。

  宋英宗为何英年暴毙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焦虑过度,是没有安全感,最终引发种种身体疾病,最终脑溢血而死。

  宋英宗为何焦虑,为何没有安全感?他不是都当了皇帝吗?

  因为宋英宗先天不足!宋英宗并非宋仁宗亲子,而是宋英宗的堂侄。

  宋仁宗一生有许多儿女,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最主要是宫斗激烈,没有一个儿子活到成年!即便是公主也大都早死,但是在宋仁宗晚年,基本确立太子之位后,几个公主都很长寿!

  宋英宗耗尽全部精力终于登上皇位,但是,登基之日他就发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宋仁宗的皇后曹氏拒绝交出玉玺,朝廷大臣中分为两派,一派拥护曹太后垂帘听政,一派支持宋英宗亲政,双方斗智斗勇大半年。最终曹太后交出玉玺。

  宋英宗在取得初步成功之后,提出加封生父。宋英宗是过继给宋仁宗,因此必须称生父为伯父,宋英宗为了抬高自己的权力,借助加封父亲一事与朝廷大臣,与曹太后斗法。他耗费了一二年的时间,先封自己父亲为皇伯父,后封为皇父,后干脆封父亲为帝,取得一步步胜利。

  刚斗倒了曹太后,宋英宗又因为册立皇太子的事情头疼,曹太后支持皇长子(即后来宋神宗),高皇后则支持皇次子。宋英宗夹在中间日夜忧心。后来确定了立长子为太子,他的身体也就不行了。

  宋英宗本是普通宗室子弟,他能被宋仁宗选为皇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英宗性情稳重,能忍耐。但是,多年战战兢兢的生活,也让他心力交瘁,最终早丧。

  皇帝是个高危职业,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根本做不长久!

  


叶之秋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赵曙是宋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的孙子,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赵曙本来与皇位无缘,只是因为宋仁宗三个儿子相继夭折,他才得以继承大统。他也是北宋第一位以宗子身份继承帝位的皇帝。君临天下虽然是所有龙子龙孙的毕生愿望,但赵曙却对帝位丝毫不感兴趣。他被立为皇太子后,以各种理由数十次上书推托太子之位。赵曙亲信周孟阳问他为何如此,他说,不敢求福,但求无祸。周孟阳开导他说,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您是皇位的继承人,您一直推托不受,假若让别人登上皇位,您这个前朝太子还能平安无事吗?赵曙听完周孟阳的一番话后,恍然大悟,最终接受了任命。

宋仁宗驾崩后,赵曙继承皇位,是为宋英宗。刚继位的宋英宗勤于政事,励精图治,立即赢得群臣的拥戴。不料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宋英宗就开始大病,常常在夜中大呼有人要杀他。宋仁宗大殓时,宋英宗在宋仁宗的灵柩前狂呼乱叫,幸亏宰相韩琦当机立断,拉下帏帘,抱住英宗,才避免了更为尴尬的场面。宋仁宗出殡时,作为先皇的继承人,宋英宗竟然称病不出,导致丧礼无法进行。在朝野内外的巨大压力下,他才勉强祭拜了一下宋仁宗,不过自始至终,他没有掉一滴眼泪。

宋英宗对宋仁宗虽然刻薄寡情,对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却极尽孝道。他在位四年干得唯一的一件事就是为其生父正名分。按封建礼法,宋英宗虽然是宋仁宗的侄子,但毕竟是继承了宋仁宗的皇位才做上皇帝,因此,应该称宋仁宗为皇考,称其父为皇伯。但宋英宗却坚持己见,执意要称生父为皇考,宋仁宗为皇伯。搞得朝野汹涌,争议不休。最后在历经十八个月的漫长拉锯之后,宋英宗终于如愿以偿,他也在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三十六岁。

宋英宗在位的四年,一共干了两年事,一个是生病,一个是为生父正名分。于政事和民生毫无可谈之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