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6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净赚9.42 亿,有的资产规模激增超5倍

6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净赚9.42 亿,有的资产规模激增超5倍

6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净赚9.42 亿,有的资产规模激增超5倍

银行的消费金融资产投放,有了些许耐人寻味的态度变化——从上半年的缄口不言埋头做,到现在因为政策风口的鼓励(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银行须积极发展消费金融),而开始加大宣传。

新鲜出炉的半年报,为我们勾勒了银行消费金融布局的全景:一是旗下消费金融子公司业绩;二是银行自营消费类贷款增长情况。一个好势头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们,在经过了头两年系统投入初期后,扭亏为盈的越来越多。

银行系消金逐步走出两年投入期

已成立并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目前一共22家,其中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就有19家,占比86%。

而这19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南京银行参股的苏宁消费金融、重庆银行参股的马上消费金融、中国银行旗下中银消费金融、盛京银行旗下盛银消费金融、北京银行旗下北银消费金融、中原银行旗下中原消费金融等6家并未披露具体盈利情况。由上市银行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7家消费金融公司则在母行半年报中透露出了经营水平。

刚刚扭亏为盈的是2015年末成立、2016年初才展业的杭州银行消费。截至6月末,杭州银行消费总资产(未经审计)为49.94亿元,较年初增长198.9%;净资产为4.62亿元。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111.89万元,同比大增259.5%;实现净利润613.02万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73.64万元亏损。

随着杭州银行的加入,目前已确切披露经营业绩、并已盈利的银行系消金阵营,扩容至了6家。其余5家分别是招行旗下招联消费、兴业银行旗下兴业消费、邮储银行旗下中邮消费、哈尔滨银行旗下哈银消费、成都银行旗下锦程消费。

依据总资产(未经审计)规模大小排序,各消费金融经营业绩可列为:

6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净赚9.42 亿,有的资产规模激增超5倍

招联消费总资产607.74亿元,较年初增长29.4%;营业收入30.4亿元,净利润6.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3%、11.6%。记者独家获悉,该司截至6月底,贷款余额已达612.27亿元,总放款额约3439亿元,各项指标牢牢占据消费金融第一梯队。

招联消费纯线上战略也越来越被后来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所采用,一个可引入的侧例是,比招联消费晚开业的中原消费,截至六月末的累计放款也才133.8亿元。不过其贷款余额56.21亿元,较年初增长了80.6%。在一位城商行旗下消费金融人士看来,一开始选择互联网消费信贷、摒弃线下专攻线上的策略是明智的,这比本来就身处偏隅还主攻地推的重资产模式要好。

借助支付宝流量的中邮消费也发展迅猛,总资产176.97亿元,较年初增长31.1%;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76亿元。

成立较早、但发力较晚的兴业消费,展业整整三年半,但累计放款额只有 350 亿元。该司资产总额 153.42 亿元,较年初增长 46.1%。贷款余额 147.85 亿元,较年初增长 49.8%。上半年投放贷款 96.76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8.69 亿元,实现净利润 2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02.1%、119.8 %。

今年上半年资产规增幅最大的哈银消费,该司资产总额达到51.34亿元,较年初大增533%。但该司上半年净利润只有1880亿元。

最后再来看正在同步进行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的锦程消费。该司总资产19.37亿元,较年初增长8%,净资产 5.96亿元;上半年实现营收 8897.00 万元,净利润 3653.92 万元。

尚未盈利的是尚诚消费金融,它仅成立一年,总资产为 41.39 亿元。但其总资产今年以来增长了318%,净资产为 9.70 亿元。更猛的是其贷款余额,为 36.17 亿元,较年初增长789%。尚诚消费离盈利已不远,目前净利润为-0.16 亿元,主要是由于处于发展初期,系统投入等成本支出较大;其次是该司计提了贷款损失准备 9300万。

降低流量依赖度,拓宽客户场景

必须提及的是,目前银行系消费金融业业存在流量依赖度过高的情况。捷信、中邮、马上、包银、招联等消费金融公司,都已展开了跟支付宝芝麻信用分的合作。后者相当于导流渠道,将芝麻信用分达到一定分数的用户推荐给消费金融公司申请分期贷款。

但让行业担忧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与蚂蚁金服的入口合作将在协议到期后难以续签。贷款类机构将无法通过支付宝的应用货架,或者是芝麻信用的导流推荐,触达巨头手上的数亿级用户。趣店与蚂蚁金服的入口合作,到期就将不续签。尽管该司CFO杨家康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中表示:终止与蚂蚁金服的合作对趣店的经营不会有任何实质影响,因为今年上半年大约96%的借款交易都是通过趣店独立应用来完成的,但这件事情在行业内依旧引起了剧烈的讨论。

“说实话,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不希望自己搭上条大船,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希望命门长期捏在别人手上。所以我并不意外趣店这事(指接入协议到期不续)。我也在问我自己,这一天来临之前,我们的护城河,建立好没有?我们现在不仅仅在和家装公司合作,也在跟线下商户合作,就是要把从支付宝渠道来的客户占比降下来。”一家跟芝麻信用合作的中型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就如此向记者直言。

目前记者并未取得相关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结构、核心客群来源、外部渠道依赖度、存量客群待开发贡献度等关键数据,但上述高管告诉记者,目前该司从芝麻信用渠道过来的客群,已经从最高峰时期降低了7成,并且该司从家装、旅游网站、线下渠道(如医美)来的用户群,今年以来激增。

在流量魔法被收回之前,消费金融公司正加速抢时间建立护城河。

银行自营消费贷款快速扩张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规模继续扩张的同时,多家上市银行的消费类贷款也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包括信用卡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汽车贷款等。

先看信用卡贷款的增长,上半年相对出彩的是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前者信用卡贷款增量在全行新增贷款中占比高达57%,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7%至3857亿元;后者上半年新增贷款的三成都集中在信用卡贷款余额的增长上,期末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幅也接近25%。

而如果将各类消费类贷款综合考虑,平安银行消费类贷款在上半年新增贷款中的占比将达到74%,这也符合该行的零售转型思路。该行在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零售业务持续发力 LUM(资产业务)三大尖兵,保持信用卡、新一贷和汽融业务优势。促使该行上半年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至293.2亿元,在全行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突破51%。

整体来看,大部分上市银行上半年信用卡业务都保持较快增长,无论是贷款余额、营收,还是发卡量、消费额。业务拓展思路则覆盖增加获客渠道、线上线下融合、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等方面,其中获客渠道主要包括联名卡、主题卡以及线上流量获客、线下场景获客。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信用卡业务增长较快的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在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6%、40%的同时,信用卡贷款余额反而较均较年初有所减少,零售贷款的增量主要集中在房贷、个人经营性贷款。

除信用卡贷款外,还有银行在上半年重点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尤其是上市城商行。其中,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增量分别在该行上半年新增贷款中占比40%、32%和26%,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占比更是较年初提高11.33个百分点至51%以上。

上海银行中报显示,该行上半年零售业务聚焦消费金融,重点围绕核心产品和客户体验两个维度持续开展创新和优化,并打造全在线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快线贷”,6月末该行互联网消费贷款余额693.1亿元,较年初大增132.6%,带动零售业务经营收入同比增长43.5%。

此外,上半年消费类贷款增长较快的还有光大银行。数据显示,上半年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17%、116%,两类贷款增量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接近46%,在上市银行中位居较高水平。上半年该行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占比也达到46.7%,同比上升11.5个百分点。

6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净赚9.42 亿,有的资产规模激增超5倍
6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净赚9.42 亿,有的资产规模激增超5倍

百万用户都在看

6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净赚9.42 亿,有的资产规模激增超5倍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6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净赚9.42 亿,有的资产规模激增超5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