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不想出門不想見人是不是有病了?

星月傳齊


最近有一則國外新聞,西班牙馬德里一個女子只因她不想也不願意跟人打招呼,所以她裝瞎28年。這則新聞引發熱議,評論也是五花八門,總體來說,很多人對這個女子的做法是認同的,尤其是引起了一群“宅男宅女”的共鳴,奉其為楷模。

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是典型的社交厭倦症的極端反映。社交厭倦症的特徵是無意社交,厭倦與人交往,對很多事情提不起興致,典型表現為,不想見人,不想與人打招呼,喜歡宅在家裡,經常感覺心累。這樣的狀態持續的時間越長越不利於身心健康管理,容易導致後天性自閉,嚴重的甚至轉化成抑鬱症,出現自殺傾向。

造成社交厭倦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性格特點。有些人天性內向,不愛社交,怕見生人。二是工作造成的無成就感。有些人因為工作的原因,工作繁重,工作無成就感,工作進展不順利等等。三是生理問題。有些人因為生理缺陷,害怕被異樣的眼光注視,不愛社交。四是心理問題。情緒低落持續,習慣性逃避,人際交往障礙,心理倦怠期。

那麼要改變懶得出門,容易心累的狀態,就要有針對改善社交厭倦症作出一些行動,作出改變。

首先改變心態,社交不要自帶強迫情緒,要保持陽光的心態。人是社會的人,離不開群體,那麼就要有積極的心態面對社交。

其次學會轉移注意力。工作進展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遇到工作無進展情況可以先做其他工作,暫時把此項工作放一放,如果是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的,儘量設立針對自身的工作小目標,不要跟別人攀比,多向前輩學習。

再者多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比如愛好讀書的,可以多出門參加同城讀書會;對自身工作能力不滿意的,可以參加工作技能提升班;身體鍛鍊活動,週末休息約三五好友出門爬山騎行遊泳等;喜歡動漫的“宅男宅女”們,可以去參加動漫展覽會。

接著學會獨處。人要學會給自己留白,不僅僅是自我總結的需要,還是與自我對話的需要。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了,人容易心累,這是就要學會留點時間給自己,調整自己,讓靈魂得到喘息,審視內心。但是留白不是長期的自閉,留白是短暫的自我休息,休整。

最後,多看社會的積極面,多看到生活美麗的一面,多發現人性本善,不要被社會的陰暗面打倒,保持積極的心態,從容面對現實,社交是生活的一部分,平靜看待社交。


高太爺


不想見人,就想在家,這意味著自己內心很多煩惱,就想自己一個人去想清楚,但好像總是無法想清楚,想了很長的時間也是想不清楚的,實際上是自己鑽進了牛角尖,只是不斷在想負面的可能性,體驗負面的情緒,心煩不已,當然就感覺很累了。

從你的表達來看,你可能覺得自己不出家門,自己在家,什麼都不做,應該比較輕鬆,怎麼還是很累呢?這是一個誤區,並不是什麼都不做,就會輕鬆的,實際上還要看自己的內心是否真的可以放開,放下,接納和喜歡當下的自己。如果自己心裡不喜歡自己,總是在煩躁和自責的話,其實這也是很消耗能量的,因為比較累心,消耗的正能量更多,情緒更加不好,感覺更加累,很多時候感覺累,並不是因為單純身體很累,而是因為精神上的疲憊,負面情緒的消耗,讓人感覺更加累;如果只是單純體力勞力之後的累,比如大運動量之後的累,沒有精神上的累的話,洗澡睡覺會感覺特別舒服,睡夠了之後會感覺很輕鬆愉悅,比較容易恢復,恢復之後感覺是愉悅的,輕鬆的,而不會是一直保持的煩躁和自責,保持負面的情緒狀態。而且單純體力勞動或者運動之後的累,因為同時勞動運動的時候,我們體內還會分泌內啡肽這類讓人愉悅的物質,心理上並不會覺得很累很疲憊的感覺,而是一種痛並快樂著的感覺,而且是快樂愉悅的感覺要更強烈一些,而不是累的感覺為主,這就是身體的累,和精神上的累的最大的區別所在了。

有的人內心很多焦慮,有時候會睡醒之後感覺非常疲憊,勞累的感覺,因為焦慮會導致夢中各種可怕的場景,被追殺,被狗追,三急找不到洗手間等等讓人焦慮的夢境,如果可以在旁邊觀察的話,會看到各種肌肉緊繃,抓狂的表情,各種不安的肢體語言,真的會很累,比在清醒的時候還累很多倍,夢中自己也無法控制自己,這麼辛苦的夢,不累才怪了,並不是睡覺就會輕鬆愉悅的,很多內心的煩惱,你不去面對,不去解決的話,始終在內心裡搗亂,讓自己很累很疲憊的。

所以在我們不想見人,不想打招呼,就想在家的時候,也需要給時間思考面對一下自己的內心世界,自己的情緒,原因和解決方法等,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解決的事情,無法逃避的事情。


李建中心理諮詢


不想出門不想見人不是病,如果以前經常出門,不怵頭見人,可能是情緒上有些變化,或者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又不願向人訴說,就一個人宅家裡安慰自己呢,過段時間調整過來,就願意出門,願意見人了。

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習慣,我就是一個宅男,沒事絕對不出門,但我不討厭見人,見誰也不怵頭,但不願閒扯,有事說事,沒事上會頭條,發個小文比什麼都強。

就喜歡這樣的生活,過一段時間,集中辦辦攢下的事,購買一些生活用品,回家享受生活,就不出門了。妻子恰恰相反,沒事就逛街,一會也不願在家,我們各不干涉,只要不耽擱正事,空閒時間隨意。

宅在家裡和喜歡出門都是一種生活方式,只要不是一下子就改變了:以前愛出門,現在不願意了,有了傷感,脾氣也不正常,就要出來散散心,調節一下讓自己恢復正常。情緒的

波動很正常,別太當回事,有些事,本來不大,你當回事了,就成了大事。


曲阜星


有些不想出門不想見人的人確實是有病,有患抑鬱症的,有患自閉症的。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抑鬱症患者具體表現為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所以就不想出門,不想見人,只是自己一個人獨處。



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


更更18


不要害怕,這是現在我們所有人的通病。

在這個手機發達的年代,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我們每天玩手機就要花八個小時以上。就算和朋友出去玩,也是換了一個地方玩手機。不得不說,手機對我們的影響真的很大。

不出門,不想見人。我相信大多數人現在都這樣。畢竟我們都是宅男宅女嘛!這可以說是整天沉迷手機的一個“後遺症”。在手機上活潑的我們,在現實裡卻不願意說話,這除了自身的性格以外,和手機是分不開的。


悟小白


世界變了,一樣的社會,不一樣的心裡!

因為我窮,不敢出門,不敢見人,不敢和曾經的熟人打招呼,只因為錢少。

錢少就意味這無能,就意味這低賤。

只因為一個小小的坑,我過這與世隔絕的日子,只因為我還有自尊被迫蜷縮在家裡。

我也渴望陽光,渴望歡笑,但我走過的路上分明傳來竊竊私語聲。


希望4631592139582


為什麼不想出門,不願意見人?是不是病啦?內因心理學家管奎令:兩種情況,一個原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664b00017c10ab688120\

內因心理學


關於這個問題,這個還沒有那麼嚴重,更談不上是什麼病,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一些人按照現在的說法叫很宅,這其實只是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而已,無可厚非,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社會太複雜太險惡催生了這種生活方式,不過話又說回來人生並沒有統一固定不變的生活方式,只要自己覺得快樂就行,就向一些人選擇單身和丁克一樣,同樣也無可厚非,




12345688順流


如果不帶孩子,天天都會出門,在家帶兩個出門更少,如果不帶孩子也許上班,就可以天天上班,天天出門。看不慣別人不出門的,都存在好奇心心裡,還有心理不平衡,還有醉翁之意不在酒。

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想見人,想和誰聊,有網絡,手機,電腦,天天可以見。大白天又熱又曬,不上班的人出門沒什麼事又有幾個人出門?為什麼要說不想見人,不想出門者,是不是有病?你是在說自己?還是在說你看不慣的人?如果你是在說自己我建議你去看看。如果是在說別人又和你沒關係,我也建議你不要那麼操心。管好自己就行了。問這種問題的人,到底是什麼心態?我挺好奇的,你可以回覆我嗎?


浩然正氣120755067


這就是抑鬱症,自己療傷,多到人多的地方與人交流,否則會想不開,自殺,我曾經抑鬱症幾年了,先是手傷了心裡壓力大,覺得一個壯勞力一下子手殘了不能出力賺錢是個費人,自從走出來打工以後心裡就開朗多了,人不是為別人而活是為自己而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