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摄影丨《国家地理》2018-06-21每日精选:塑料

摄影丨《国家地理》2018-06-21每日精选

摄影丨《国家地理》2018-06-21每日精选:塑料

华东浙江省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世界最大的小型商品批发市场,那里的塑料制品多到令人眼花撩乱。几栋相连的建筑容纳了超过7万个货摊,贩卖的货品从充气式游泳池、烹饪用具,到人造花应有尽有。对摄影师李察.约翰.西摩尔来说,这个市场一方面让他格外熟悉,因为这里的货物全世界都看得到;但另一方面又全然陌生,因为商品数量多到令人瞠目结舌。中国是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数四分之一以上,大多外销到世界各地。 (摄影:RICHARD JOHN SEYMOUR)

摄影丨《国家地理》2018-06-21每日精选:塑料

在西班牙沿岸的地中海里,一张老旧的塑料渔网缠住一只赤蠵龟。海龟可以将脖子伸出水面呼吸,但如果不是摄影师帮忙脱困注定会死亡。弃置设备产生的「幽灵渔业」对海龟造成重大威胁。 (摄影:JORDI CHIAS)

摄影丨《国家地理》2018-06-21每日精选:塑料

波兰泉工厂是雀巢在北美洲的最大工厂。雀巢饮用水事业表示,自1994年以来,他们已将半公升水瓶的塑料含量减少了62%。 (摄影:RANDY OLSON)

摄影丨《国家地理》2018-06-21每日精选:塑料

绿源再生公司在旧金山的最大资源回收厂,每天处理450至550公吨的垃圾。图中,输送带正把各类塑料垃圾往光学分类器送去。 (摄影:RANDY OLSON)

摄影丨《国家地理》2018-06-21每日精选:塑料

彩色塑料碎片经过人工收集、清洗和分类后,堆放在河岸上曝晒。达卡市和周遭地区约有12万人从事这种非正式资源回收业。 (摄影:RANDY OLSON)

摄影丨《国家地理》2018-06-21每日精选:塑料

在孟加拉布里甘加河支流的桥底下,一户人家正在移除塑料瓶标签,并分开不同颜色的瓶子。这里的拾荒者平均一个月可以赚大约100美元。 (摄影:RANDY OLSON)

摄影丨《国家地理》2018-06-21每日精选:塑料

1955年《生活》杂志的照片中,一家美国人欢庆「抛弃式生活」的来临,这种生活的到来,部分要归因于抛弃式塑料制品。一次性塑料制品为世界各地的人带来很大便利,但是在今日让我们海洋窒息的塑料垃圾中也占很大一部分。 (摄影:PETER STACKPOLE, LIFE PICTURE )

摄影丨《国家地理》2018-06-21每日精选:塑料

为了顺海流而行,海马会抓住漂流的海草或其他自然物的碎片。在印尼松巴哇岛外受污染的海水里,这只海马勾住一根塑料棉花棒。「这是我情愿不要出现的照片。」摄影师贾斯丁.霍夫曼说。 (摄影:JUSTIN HOFMAN)

摄影丨《国家地理》2018-06-21每日精选:塑料

塑料瓶堵塞了马德里市中心市政厅外的西贝莱斯女神喷泉。一个名为Luzinterruptus的艺术团体,去年秋天用6万个废弃塑料瓶塞满这一座喷泉和马德里另外两座喷泉,藉此唤起大众关注抛弃式塑料对环境的冲击。 (摄影:RANDY OLSON)

摄影丨《国家地理》2018-06-21每日精选:塑料

一张张透明塑料垃圾在孟加拉达卡的布里甘加河中洗净后,诺亚涵把它们摊开来晒乾,定时翻动,一边照顾儿子莫莫。这些塑料垃圾最后会卖给回收业者。全球生产的塑料只有不到五分之一被回收,在美国的比例则不到10%。 (摄影:RANDY OLS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