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刘大白《卖花女》赏析:新文学初造时期,难得一见的好诗

卖花女

——刘大白

春寒料峭,女郎窈窕,一声叫破春城晓。

花儿真好,价儿真巧,春光贱卖凭人要。

东家嫌少,西家嫌小,楼头娇骂嫌迟了。

春风潦草,花儿懊恼,明朝又叹飘零早。

江南春早,江南花好,卖花声里春眠觉。

杏花红了,梨花白了,街头巷底声声叫。

浓妆也要,淡妆也要,金钱买得春多少。

买花人笑,卖花人恼,红颜一例和春老。

刘大白《卖花女》赏析:新文学初造时期,难得一见的好诗

【鉴赏】

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1925年为复旦大学校歌作词。复旦校歌歌词介于文言与白话之间,兼取两者优处,由复旦师生传唱至今。

刘大白《卖花女》赏析:新文学初造时期,难得一见的好诗

新文化运动时期,正是中国文学从文言文走向白话文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的大变革时代。在诗歌领域,刘大白、胡适、刘半农等都曾努力突破传统古诗词的格律框架,追求自由的新诗。不过由于白话文文学才刚刚出现,人们对于白话文的写作还显得十分生硬。诗歌领域也如此,刘大白创作的大多数诗,尽管摆脱了旧格式限制了,但是又没有能创造新的格式和意境,显得苍白滑稽。例如:

《是谁把》

是谁把心里相思, 种成红豆? 待我来碾豆成尘, 看还有相思没有?

是谁把空中明月, 捻得如钩? 待我来抟钩作镜, 看永久团圆能否?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装成一瞬的红颜了

这两首诗都在格式上试图突破了古诗词的格式限制,如果说《是谁把》还在格式上有讲究,但是《秋晚的江上》则完全突破了此种限制。当然在意境上,两首诗都没有能突破古诗词的营造方式,两首诗也完全可以变化成一首古诗,或者这两首诗本来就是从古诗变化而来,或者翻译而来。但是用白话文说古诗的方式,已经使得诗的韵味丧失了。

而刘大白这篇不太有名气的《卖花女》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又冲突了古诗词的格律,应当算是诗歌变革时期少有的佳作了。《卖花女》从格式上来说,突破了格律格式,但是又没有破坏古诗词的形式美,韵律美。全诗分为八节,整齐划一,以四言和七言为基础,这正是古诗词中常有的句式。

刘大白《卖花女》赏析:新文学初造时期,难得一见的好诗

中国古诗词写花的诗很多,但写卖花的很少。宋朝李清照有诗句“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和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古人写描绘关于卖花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古人卖花和和现在的卖玫瑰花所不同,古人卖花在春季,因此卖花和春光联系紧密。在《卖花女》一诗中,先用了3段来描写卖花买花的气氛,正是热热闹闹。这热闹的场面也正是春光无限好,百花争艳的反应。

但是当闹热过后,暮春来临,花便开始凋零,难免让人伤感。花的凋零,春的离去,也暗含人生哲理,那就是青春难在,岁月难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无奈流走,纵有千金,也无法买回。在卖花和买花的活动中,有的人开心,有的人懊恼,但是大家都一样,在不断接受时光的催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