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江西永豐恩江古城址考古獲重要成果

據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消息,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發掘,江西省永豐縣恩江古城址考古工作目前已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專家們認為,這一古城址是江西迄今發掘出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結構清晰、出土文物較豐富的明清古縣城城址。

據瞭解,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去年11月至今年6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永豐縣博物館聯合組隊,對恩江古城址進行了調查和勘探,發掘總面積達1850平方米。

發掘顯示,永豐恩江古城址區域自唐、宋以來就有人類居住。文獻記載,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即建有土城;最晚自明嘉靖年間就大規模建造磚城,長度約3000餘米;清代乾隆與道光年間對城址有大規模維修,一直沿用至民國時期。

考古證實,恩江古城址平面呈不規則葫蘆形,佔地總面積約55萬平方米。恩江古城城牆牆體寬3.6至4.2米、殘高1至4米不等。結構採用兩側砌磚挾抱方式,中間夯土砌築。考古發現有八座城門。城門採用券拱門洞,門寬3.2米、門洞進深8米,門洞上方建有門樓。西門、東門設有甕城,並在甕城鋪砌有小卵石路面連接城內外。城內道路系統特徵明顯。城內主幹道路與城門相通,並有道路沿城牆環繞,道路路面寬約1至1.6米,由碎磚與小卵石混合鋪砌,緊密堅實;道路兩側砌有排水明溝或暗溝。城內側發現有水井、天井、排水溝、房基等建築遺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徐長青表示,永豐恩江古城址的發掘具有較重大的考古價值、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它不但是江西明代大規模造城的歷史見證,還是城牆建造發展到高峰時期的實例,也是古代城邑形制的重要實物標本。城址集形制獨特、體量巨大、融自然地貌於一體,凝聚了豐厚的遺產底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