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在成都这条小巷子头出生的人,才敢称成都土著!

  包家巷在成都西门,原为清代少城的“永明胡同”。这条胡同因蒙古族的巴岳特氏居住过,而“巴”字又可译作“包”,故在辛亥革命之后,“永明胡同”即更名为“包家巷”,闻名成都的包家巷因此而得名。历经时光的雕刻和世事的变迁,曾经见证包家巷成长发展的几处历史遗迹——陈毅母校、成都市第一产院(包家巷产院)等,当时在老成都是脍炙人口的,但不知道如今人们还记得多少?

成都人的摇篮

  包家巷虽然只是一条小巷,但是基本上所有的老成都人都知道这条小巷。有人说只要出生在内环路以及东郊部分工厂地区的人才算老成都。不过,包家巷儿出生的绝对是土著成都人。只要一说起包家巷,都晓得这是个生娃娃的地方,因为在这巷子里就有一家最早的产科医院——成都市妇产科医院,但是老百姓都习惯叫它“包家巷产院”。

在成都这条小巷子头出生的人,才敢称成都土著!

  如今的00后提起包家巷,可能对这里没什么感情,但老成都的土著们一定知道。

  “我在包家巷这个地方出生的。”说这句话的人,等同于100%成都土著。

  坐落在包家巷77号的市妇产科医院建立于1938年,是成都第一家名副其实的妇产医院,在其72年历史中,有40余万小生命在这里诞生,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的人口规模。就因为这里诞生了最多的成都市民,“包家巷”三个字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街巷所能包含的意义,成为温情的源头,就像风筝一样,不论飞得多高、多远,始终被牵着、挂着,内心由此酿出温暖。在成都人的眼中,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有着脉脉温情和延续生命的地方。

在成都这条小巷子头出生的人,才敢称成都土著!

“包家巷产院”旧照

  “包家巷产院”最早的正规名称叫“四川省高级医事职业学校附属产院”。始建于1938年,后来几易其名,最终于1979年更名为“成都市妇产科医院”,直至2000年与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合并为“成都新世纪妇女儿童医院”,地址就在包家巷77号。

  挺着肚子进去,抱着孩子出来,对于一个老一辈的成都人来说,平淡而温馨的一生应该包括一辈子来3次包家巷。

  第一次是还未出生时,在母胎里。第二次是迎接自己的儿女。第三次,是抱孙儿孙女儿。

在成都这条小巷子头出生的人,才敢称成都土著!

当年“包家巷产院”的就诊单

在成都这条小巷子头出生的人,才敢称成都土著!

当年“包家巷产院”的就诊单

  2010年市妇产科医院搬到西三环日月大道,成为新的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而包家巷原址则变成一个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官方合作的、高档的、妇产儿专科医院。

  番外篇:90年代有一句很流行的成都话——姑娘乖,就带你去科甲巷,不乖,就带你去包家巷。

  包家巷因为紧邻当时的九妇院,有很多人流小诊所,而科甲巷则是专卖高档服装水货的奢侈品一条街。一念血拼,一念打胎,小妹儿闻言色变。

陈毅母校百年风云

  先去看看这一处旧址:包家巷82号,“省甲工校旧址”隐于一道大铁门内。推开铁门,往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立在大树旁边的黑色石碑。要不是石碑上清楚地着“省甲工校旧址”几个大字,完全想不到大树参天,杂草丛生,蝉鸣阵阵的这块地方会是之前的旧址所在地。

在成都这条小巷子头出生的人,才敢称成都土著!

“四川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校门旧照

  陈毅元帅青年时就读的母校创于1913年“四川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我国早期的工科类技术学校之一,也是四川唯一一所示范实业学校。学校收费很低,也最新式,尤其是以师资力量雄厚著称,而备受社会青睐。教师中多数为先后留学日、美、德、法、比诸国的归国留学生。知名的有被当时成都教育界誉为“五老”之一的徐子休。)——就在包家巷82号,很多老成都人都早有耳闻。

在成都这条小巷子头出生的人,才敢称成都土著!

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旧照

  “成都第十四中学”正好在陈毅母校旧址的斜对门,相隔就那么一条宽不过10米的包家巷。从十四中教室临窗一望,陈毅母校旧址的校门,赫然入目。校门是用传统的小青砖砌筑而成的,开间高大,建筑风貌与大邑安仁古镇至今保存完好的民国老公馆的大门颇有些类似,很耐看的。尽管陈毅母校旧址早已面目全非,变成了如今的四川省中药材公司的宿舍区,老校门也不复存在,但它昔日的风采,依然记忆犹新,恍若就在眼前。

在成都这条小巷子头出生的人,才敢称成都土著!

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旧址

  当年陈毅就读的“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现已更名“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陈毅在这所学校就读染织科是在1916——1918年。当时他最喜欢苏老泉的文章,苏老泉字明允,为此他入学时特地将自己改名叫陈允明。学校简史这样介绍:1916年2月14日,年仅15岁的陈毅用名“陈允明”,考入甲工校染织科学习。他在校时,学习成绩好,关心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文学有浓厚兴趣。1918年5月,他考取了吴玉章在成都举办的“四川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后离开。

  从陈毅母校创办之年起到2012年3月,成功升格为“成都工业学院”止,其间曾12次易名,五迁校址,整整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最终落户于郫县中信大道。

【根据焦板儿的博客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