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白菜價”機票貫穿3月,航空公司如何自救?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賀詩 | 重慶報道

日前,在去哪兒網平臺上,深圳至成都的機票低至5元,這迅速成為網絡熱點。此後去哪兒網回應稱,此為系統故障,已經修復。

儘管如此,但受疫情影響,3月以來,國內機票頻頻跌出“白菜價”則是不爭事實。

有航空公司對“白菜價”機票回應稱,近期的票價調整是業內航司的普遍情況,是根據市場情況決定的。

深圳飛重慶低至49元,“白菜價”機票貫穿整個3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各大航空公司紛紛停飛航線,航班驟減。進入3月後,停飛航線逐漸恢復。但由於航班恢復後客流不足,多家航空公司為維持現金流,被迫調低票價。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查詢攜程、去哪兒網等在線旅遊平臺發現,未來一段時間,各大城市間航線低於百元的機票比比皆是。

甚至,低價機票不限於某一天、某幾個城市、某些航空公司,而是貫穿整個3月,貫穿整個航空業。

從地理上看,呈現出“從用工城市飛往勞務輸出城市”航線多低價機票的特性。

目前正值復工潮,人流逐漸從中西部勞務輸出城市向上海、深圳、杭州等沿海用工城市遷移。也就是說,這一航向存在較大的出行需求,折扣力度相對較小;反之則需求不足,折扣力度相對較大。

如深圳飛往重慶,未來兩週內,單日機票最低價格均不超百元,最低達49元,相當於0.4折;南京飛成都最低票價80元,相當於0.5折;上海飛三亞最低票價79元,相當於0.4折。

“白菜價”機票貫穿3月,航空公司如何自救?

與之相反,重慶飛往深圳,未來兩週的單日最低票價都在500元左右,也有日期臨近的航班經濟艙已售罄。從全國各地飛往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的航班均呈現此特點。

截止發稿,各大在線旅遊平臺顯示,低價機票餘票充足。

除國內航線外,疫情發生以來,國際航線停飛情況同樣嚴重。

重慶遊客吳昊在春節期間前往澳大利亞旅遊,在澳洲期間,她收到航空公司提醒:墨爾本到重慶的航班被取消了。

“航空公司沒說取消的原因,但肯定跟疫情相關,畢竟澳大利亞暫停外籍人士入境。”吳昊說。迫於無奈,吳昊最終買了墨爾本飛上海的機票,再從上海輾轉回渝。

與國內航線相比,由於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國際航線的恢復情況並不理想,也基本沒有出現“白菜價”機票的情況。

記者查詢發現,多個國內大城市飛往世界各地的航班大多尚未恢復。如北京飛往阿姆斯特丹,接下來兩週內,每天有4個航班仍處於取消狀態;上海飛往東京每天有超過10班航班取消,票價與平日相當。

熱門航線客座率也只有10%-45%

從業6年來,今年是機長陳凱(化名)第一次在春節期間放長假。

陳凱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整個2月,他所在的航空公司大約有80%的飛機停飛,這直接導致自己收入銳減。

“按公司規定,飛行員薪酬最主要由飛行時長決定,如果按平時正常飛行來算,一個機長的年薪超過一百萬元。”陳凱表示。

但在2月,陳凱的飛行時長不到平時的五分之一。“我們公司還算比較好的,有一些小航空公司採用無薪輪休的方式,這樣飛行員收入下降更嚴重”,陳凱說。

3月後,各大航空公司飛行班次逐漸恢復,陳凱表示,自己所在的航空公司目前大約恢復了70%的航線,“算上其他航空公司,整體來看,應該有6成左右的航線已恢復。”

日前,各大航空公司都在逐漸恢復航班。如東航表示3月將恢復至每天1300個航班,佔原計劃量的50%;南航將恢復至日均1000班;海航將在3月1日至7日期間恢復近2000班。

但是,航班大量恢復,客流量卻遠遠不足。

陳凱說,以3月4日為例,深圳飛北京、上海這樣的熱門航線客座率大約在10%-45%,深圳飛哈爾濱等城市客座率則只有6%-15%。

記者查詢得知,若中轉,最近兩週深圳到哈爾濱的最低票價為229元,僅為0.6折,即便選擇直飛,最低票價也只有324元,為1.1折。

有媒體引用業內人士的分析稱,從成本回收的角度來說,售價百元上下的機票都是虧損的,但由於目前我國仍處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整體出行人數較少,為抓取有限的出行客流、提高自己的現金流,利用低價票引導旅客選擇民航也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

與客運航空公司相反,順豐、圓通等物流航空在疫情期間滿負荷運營。

順豐公佈的數據顯示,順豐航空貨運航班目前已全面復航,日平均班次達120個,接近歷史運行最高峰值。

航空公司自救 支持政策出臺

根據民航局要求,2020年1月28日0時前購買的機票、且乘機日期在此時限之後的民航旅客,在航班起飛前都可以辦理免費退票。

2月15日,民航局副局長李健介紹,為了有效減少人員的出行,民航局從1月21日開始,連續四次發佈免費退票的政策。據統計,截至目前,中外航空公司共辦理退票超過2000萬張,票面金額超過200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2月份國內航空公司的虧損額超過百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收入減少或許高達370億元。

另外,根據現行的航班時刻管理規則,航空公司已分配時刻的使用率必須達到80%。如未達標,該航空公司在下一個相同航班計劃季,將不再擁有該時刻的使用權。而在當下,業內人士一致認為,當前80%的航班時刻使用率規則已不適用。

即便不考慮航班時刻的管理規則,航空公司停飛依然面臨巨大成本,如飛機停場費、折舊、維護、人員工資等,所以,就算開航線虧,也只能讓飛機飛起來,畢竟飛起來才有可能扭虧為盈。

為此,航空公司也在想辦法。比如,藉助地方工廠復工的需求,不少航空公司推出包機業務。包機費用除企業支付外,地方政府也多有補助。

還有航空公司開始搞“副業”。如廈門航空開賣生鮮,南方航空直接在公眾號推廣自己的商城。

考慮到航空業面臨的經營壓力,財政部、國家發改委2月初下發公告,免徵航空公司應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

以南方航空和東方航空為例,2019年上半年,南方航空繳納民航基金15.38億元,東方航空繳納12.05億元,免徵意味著相關成本直接減免,顯然,該政策可以直接緩解航空公司運營成本壓力。

另外,3月4日,財政部和民航局發佈通知,表示中央財政將對執飛往返境內航點與境外航點間的國際定期客運航班的中外航空公司,以及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執行重大運輸飛行任務的航空公司給予資金支持。獎勵標準分成兩檔:共飛航班每座公里0.0176元,獨飛航班每座公里0.0528元。

業內人士分析稱,以廣州飛紐約為例,按照政策,每趟返航航班將拿到46萬元補貼,該政策將極大程度刺激國際航線的儘快恢復。


“白菜價”機票貫穿3月,航空公司如何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