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U23政策3.0版大猜想 足协还会如何刷新我们的三观?

U23政策3.0版大猜想 足协还会如何刷新我们的三观?

U23政策3.0版大猜想 足协还会如何刷新我们的三观?

昨晚,广州恒大和上海申花的超级杯赛揭开了2018赛季中国足球的大幕。与此同时,这也是中超2018年U23新政实施的第一场比赛。对于本场比赛的结果,人们似乎不那么关心,反倒是新的U23政策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如何在至少一名U23球员首发情况下,最后保持U23球员出场人数不少于外援出场人数?这道听起来非常数学的问题,却是真实的摆在所有中超球队面前。以本场超级杯恒大和申花的换人操作来看,U23新政将足球场上的换人艺术完全打破,因为双方基本上就是“明牌”。

U23政策3.0版大猜想 足协还会如何刷新我们的三观?

过去里皮执教恒大期间,外界最为津津乐道的是里皮的换人和调整。“下半场的恒大惹不起”,很大程度在于里皮对于比赛阅读能力胜于其他人,往往可以及时做出调整。如果现在里皮执教任何一支中超球队,银狐或许将面临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的局面,毕竟,他三个换人名额中的两个,看完首发所有人都知道了,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一位优秀主帅最值钱的地方在于临场调整能力,新政从某种程度上极大缩小了主帅战术变化余地,这让中超联赛有些变了味……

U23政策3.0版大猜想 足协还会如何刷新我们的三观?

要提升年轻人的足球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道理不用赘述了。但就现有体制来说,当权者肯定不会牺牲自己眼前的政绩去换取别人的美好未来,所以各种短期“冲业绩”的奇葩政策出台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公平的讲,在这种体制下,足协也只是出来背锅的。

随着足协“立功”心切,U23政策也在不断的升级。“必须有1名U23球员首发”是这一政策的1.0版,但很多俱乐部用“开场1分钟牺牲一个换人名额”的方式成功将这一政策击倒,于是足协又推出了“U23出场球员必须与外援出场人数相同”的2.0版。

通过恒大与申花的这场超级杯赛,很明显能看出2.0版存在的巨大问题。估计各个俱乐部会像当初规避引援调节费一样,已经在想各种对策了。与此同时,我们也绝对相信,为了跟各个俱乐部斗智斗勇,更加奇葩的U23政策3.0版也必然会应运出台。

U23政策3.0版大猜想 足协还会如何刷新我们的三观?

未来的U23政策3.0版会有哪些“改进”?又会怎样刷新我们的三观呢?大家不妨来展望一下。

猜想一:各队每场比赛大名单中至少有5名U23球员,且其中必须包括1名门将

这一规定可以有效避免换人名单被提前知晓,因为主教练手里有充足的人员可以调配。另外,名单中包含1名U23门将,也可以避免门将受伤却必须换U23球员上场的尴尬局面出现。最重要的是,这一规定再次帮助中国足球大面积的扶持年轻人才,站在足协的角度上讲,此政策势在必行。

猜想二全队U23球员累计出场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极端的情况下,各个俱乐部为了与足协斗智斗勇,很有可能针对新的U23政策达成默契:开场派上3名U23球员,1分钟后就用3名外援将他们全部换下。大家都不想换人调整,上来就直接拼刺刀。

在这种情况下,足协的U23政策就彻底成为笑话了。所以为了避免此情形的出现,现有的条款必须补强,规定U23球员的出场时间看来是不可避免了。

猜想三:当U23球员没有达到规定上场人数时,裁判不得终止比赛

根据现有规定,如果U23球员没有达到规定的出场人数,球队会被直接判负。那么接下来的这种情形可能就会出现了:某队在比赛中比分领先,并且不打算做人员调整,但是为了凑够U23出场人数,不得不在比赛最后时刻象征性的完成U23换人。此时对方看出了该队的意图,于是最后时刻不想着扳平比分,而是不给对方死球换人的机会,想尽各种办法把时间消磨完,最终通过对手“违规”来获得比赛的胜利。

如果球员们真的这样踢比赛,那足球还是足球吗?可是充分利用规则又有什么错呢?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换够人就接着踢”。

这些政策会让联赛变好吗?

不等别人来骂,自己都觉得有些可笑。以上猜想纯属胡说八道,和足协的若干政策一样,大家当个笑话看就行了。

但话又说回来,这些难道不是很现实的问题吗?难道不是因为足协新政所衍生的吗?谁敢说将来一定不会发生?

足协要为之前的政策打多少“补丁”?如果各位有时间也有兴趣的话,欢迎脑洞大开,看看怎么帮足协“打补丁”吧。

U23政策3.0版大猜想 足协还会如何刷新我们的三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