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事业单位未来还有编制吗?

Laura-wei


绝对会有的!

不过目前我国机构改革还在进行中,事业编制不可能一刀切,像高校、医院已经取消编制,但是像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的教师如果编制取消了,你感觉还会有多少人会去工作?本身待遇就不高,条件比较艰苦,如果再取消编制,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当然,除非你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在意钱多钱少,可是我们只是普通人,也得养家糊口。


角色扮演者


事业单位未来肯定是有编制的,而且编制的性质和公务员使用的行政编制越来越接近。

原来,事业单位根据财政供养不同,分别使用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三类事业编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又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生产经营类。不太严格来讲,行政类和公益一类使用的一般都是全额事业编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使用的就是差额事业编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使用的就是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为什么说是“不太严格来讲”呢,是因为混编的现象普遍存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除了绝大部分使用全额事业编制外,也有使用差额、自收自支编制的,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也有使用全额、差额事业编制的,还有三类编制混合使用的。

在今年年底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以后,行政类职能划归相应的政府部门承担,生产经营类职能改企,公益二类剥离公益服务职能整合。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以承担公益服务职能为主,基本上都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因而除乡镇卫生院外,基本上都是全额事业编制。即使是乡镇卫生院等极少部分使用差额事业编制的,也将逐步向全额靠拢,财政供养比例高达90%以上,或者直接用全额编制置换。

而自收自支编制,本来就是地方政府自行设立、自行供养、自行管理的编制类型,在历年的机构编制改革中,已经逐渐被取消、减少,新的《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地也要求在2019年6月底前,全面取消自收自支编制,还有自定、自筹类编制,都一并取消。这一工作有如期完成的,也有还在继续努力的。无论进展如何,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完成,自收自支编制的取消,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改革后,以公益一类为主,编制以财政全额供给为主,编制的含金量,当然就和公务员使用的行政编制一样,保障性、稳定性都增强了,也更规范、更纯粹了。说事业编制要取消的,只是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按改革要求,取消编制使用,只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再就是自收自支和自定、自筹类地方政府自定的编制类型了。


职言管语


肯定有。

目前事业单位改革基本上结束了,有些事业单位划归国企或者解散、重组。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搭配目前的行政体制,解决人才流动和经济发展的难题。比如说:高校、医院目前都是聘用制,取消了编制管理,这样方便了医院、高校吸引人才,提高人才待遇,换做以前的医院招聘,每次名额有限,人才能进不能出,能出不能进,严重限制医院的发展,现在改革完成后,医院自主招聘,根据院里实际需要进人,科学合理。

但是现在大部分设置的事业单位,除了以上外,都是有编制的,也就是招聘是通过地方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统一招聘。


有态度的文生


今年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关键节点。按照部署,事业单位所有改革将在年底前全部完成。由于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大,涉及的人比较多,改革的深度和力度都强于以往,很多人围城内的事业在编人员都担心自己会受到改革的冲击,丢失身份变为企业人员甚至下岗。焦躁的气氛弥漫,加上改革本身的滞后以及因为触及利益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使得改革变得更加扑簌迷离。

那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到底怎么改,哪些人会受影响,未来还有事业编吗?

一、怎么改?

从中央部署要求,以及已经改革完成的地区和即将进入改革的地区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其实已经非常明确,按事业单位类型区分大致分三个方向:

1、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行政类事业单位已经在此前的党政机构改革中完成,或并入行政机关,或剥离行政职能改公益类,今后不再单设或增设行政类事业单位即事业局。执法类事业单位暂无统一政策,目前按行业和领域正在逐步推进试点,预料下一步将向行政类事业单位一样全部清理,纳入行政机关范畴,或者改公益类。

2、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基本保持现状,根据职能进行必要的撤并整合。公益二类根据单位效益和职责情况进行改革。效益差,主体职责是公益服务的,剥离收费职责改公益一类;效益一般的,可以维持正常运转的,保持现状;效益较好,主要职责是收费和经营的,剥离公益职责转企。

3、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这是受改革冲击最大的,按照计划将全部改企,剥离事业属性脱离体制。目前,改革最难,涉及利益纠葛最多,担心最多的也就是这类事业单位在编人员。

二、哪些人会受影响?

改革对于人的安置,原则是“编随事走、人随便走”,方式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除转企外,其余人员统一随职能划转分流安置。

其中,公益一类因为主体保持现状,小部分进行整合,在编人员无需担心被冲击,顶多是随职能划转换个单位换个岗位干革命而已。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绝大部分也将保留在体制,原在编人员无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还是自收自支,都不会因为改革丢失身份,单位在人在,至多也是换岗换单位。

受冲击最大的是公益二类被改企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这部分单位在编人员因为单位改企,除了少数因为职能划转被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安置外,其他将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变为企业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人员工资待遇与企业效益挂钩,不再执行事业单位标准。

综上改革情况可以发现,除了少部分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编人员会被改掉身份外,其余绝大部分事业编制人员都不会受到影响,大可不必担心因改革失了编制,失业或下岗。但也不是所有的自收自支性质的编制都会被剥离身份,原来在公益二类的,仍然会保留身份直至退休编制核销。

三、未来还有事业编制吗?

事业单位不消失,毫无疑问事业编会一直存在。但随着改革的推进,事业编制也会呈现出一些变化:

一是编制越来越紧俏,含金量越来越大。公务员和事业编现在实行的是限额管理,机构改革后编制减少,将变得更加紧俏,报考难度预料也会增加。

二是编制越来越统一。随着行政执法嘞、生产经营类的消失,以及公益二类的逐步改革转性,未来事业单位将只保留一种单位,那就是公益类。事业编制也将进行整合,不再以全额、差额、自收自支区分,而全部改为全额,由财政兜底,提供公益服务。这是大方向,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换而言之,事业编制不会消失,但会进一步整合,未来不再区分供养性质,只保留一种编制,即事业编。


80后小公


事业单位改革是为了加强编制管理,而非取消编制;那么编制不编制的区别仍然存在。
一个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单位的编制还是存在的,即定人定岗。岗位实行聘用制,不再套用行政级别;编制以外的用工,只能是临时性用工,工资待遇等比编制内的,还是会有所差别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ebe4194ab164b5bbe246661485e7098\

小小顺先生


事业单位目前有一类事业单位和二类事业单位,都是事业编制,但是二类事业单位逐渐会脱离体制。当前,二类事业单位逐渐和各级财政脱钩,也就是说拥有事业编制,但是财政不发工资了。一类事业单位都是公益单位,个人认为短时间内不会有变化。


红阳职趣生涯


编制是还有的,不过也会有合同制的,现在目前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已经转为合同制的

想知道更多事业单位编制问题,可以关注【漳州格燃教育】公众号,查看事业单位编制问题的文章!

偷偷告诉你,还可以免费领取备考材料!

好老师,在格燃!

考编制,找格燃!


漳州格燃教育


实行聘任制以后,事业单位原编制仍然保留,所聘用人数不能突破编制数。聘任制不是临时工,只要该单位聘用你,就是有编制的正式工,到期后可以续聘。打破原来的终身制,更好地体现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


我是你大奔锅啊


目前来说,事业单位还是有编制的。但是未来的话转合同的几率很大。我们这里的开发区现在已经开始实行合同制了,我觉得应该是试点,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我觉得这会是一种趋势。


用户86588894353


在编制取消前考都还是有的,如果考上以后改革,不好说,各个地方都不一样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