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多爾袞明明手握大權,為何卻終其一生,都沒有稱帝?

多爾袞是清初時期的權臣,清軍還沒有入關,皇太極就駕崩了,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從多爾袞這一系列的稱號,我們也可以看出多爾袞手中的權力有多大,真正算的上是手握大權的權臣。年幼的順治,在他的攝政下,幾乎沒有可以做主的空間,也因此,順治一直對多爾袞懷著深深的恨意。

多爾袞明明手握大權,為何卻終其一生,都沒有稱帝?

圖片

一直以來都被討論的是,多爾袞明明很有野心,手中也有實力,為何卻扶持一個幼小的福臨繼位,而自己終其一生都沒有稱帝呢?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和大福晉阿巴亥的兒子,阿巴亥深受努爾哈赤的喜愛,作為她的兒子,多爾袞及其兄弟阿濟格、多鐸,從小就得到努爾哈赤的喜愛和重視,除四大貝勒和乃兄乃弟之外,多爾袞是領有牛錄最多的主子,超過了德格類、濟爾哈朗、阿巴泰等人,在當時來說,也算是頗有實力的一位臺吉了。

但是當時的多爾袞,更多的只是一位意氣風發的少年,在有父母庇佑的日子,他還比較沒有深刻認識到權力的重要性。直到風雨突來,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病逝,阿巴亥被逼殉葬。父母死時,多爾袞年僅15歲。眼看著母親被逼死,他卻無能為力,那個時候多爾袞,第一次對權力產生了極大的慾望。此後,多爾袞就隨其兄皇太極征戰四方,立下了不少戰功。經過父母的變故,他已經不是當初無憂無慮的少年。

多爾袞明明手握大權,為何卻終其一生,都沒有稱帝?

圖片

崇德元年(1636年)正月初一,新年慶賀大典時,多爾袞首率諸貝勒向皇太極行禮,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沒有什麼軍功的少年了。當年四月皇太極稱帝,論功行封,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時年僅二十四歲。從此更加受到重用。

直到皇太極駕崩,又並沒有留下遺詔指定繼承人,手握大權又素有軍中威望的多爾袞,本也是對皇位志在必得。只是,想要皇位的不只他一個。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也是對皇位虎視眈眈。而且豪格實力並不比多爾袞差,也是素有軍功的將軍,而且他還是先帝皇太極的長子,身份上來說比多爾袞更名正言順。二人一時間僵持不下。

多爾袞明明手握大權,為何卻終其一生,都沒有稱帝?

圖片

睿親王多爾袞在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不支持的情勢下,多爾袞自立的條件還不成熟,阻力來自兩黃旗原皇太極手下的親信大臣。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多爾袞最後議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帝位。其實,如果多爾袞不管不顧,就這樣拼盡全力去奪取皇位,他未必不能成功,只是當時清初根基不穩,一旦內鬥起來,只怕他們憧憬的大清江山也就沒了,所以多爾袞選擇了退而求其次。擁立皇太極的兒子福臨,也不會便宜豪格,而且福臨年幼,方便掌控,自己可以繼續掌握大權。雖然沒有皇帝的名義,卻有可以和皇帝比擬的權力。

可是,多爾袞的攝政,終究是讓順治恨他入骨。多爾袞在順治七年行獵時墜馬跌傷,沒多久去世,年三十九歲。順治剛開始還顧及著多爾袞留下的勢力,率王大臣縞服東直門外五里,迎多爾袞遺體,並且下詔尊他為為成宗義皇帝,喪禮依帝禮。

多爾袞明明手握大權,為何卻終其一生,都沒有稱帝?

圖片

但是人走茶涼,一個死人的餘威不會持續太久,何況順治那麼恨多爾袞,爾袞死後不久,其政敵便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順治趁機追奪多爾袞一切封典,還毀墓掘屍。多爾袞多年培植的勢力頃刻瓦解,多爾袞或許也沒有想過,自己縱然攝政,總歸也是出生入死在馬背上打下大清的天下,結果死後是聲名狼藉,就連屍體都不得安生。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發佈詔令,正式為多爾袞翻案,下令為他修復墳塋,復其封號,“追諡曰忠,補入玉牒”。如此鐵案又再度被翻了過來。到此時,有清一代對多爾袞的評價算有了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