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現在還有喜歡寫詩、讀詩的朋友嗎,你最喜歡的的五首現代詩是什麼?

香巴拉美貓


現在確實有很多人都在看抖音玩小視頻。不過,在工作、學習和休閒之餘還得有精神食糧,喜歡寫詩讀詩的人還是有的。我最喜歡的五首現代詩有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和《沁園春·雪》,顧城的《一代人》,卞之琳的《斷章》,戴望舒的《雨巷》;最後,還有一首顏筠力的《此生不渝》,屬個人推薦,謝謝!



鳳鳴九霄


我國古代的詩歌璨若星辰,所以我更喜愛古詩詞,但偶爾也總會有那麼幾首現代詩會讓我們讀起來會心一笑,讓我覺得與一個人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前慢》(木心)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門前》(顧城)

我多麼希望,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

扶著自己的門扇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有門,不用開開

是我們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還要流浪

我們把六絃琴交給他

我們不走了

我們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毀滅的土地

我們要乘著它

度過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時狹隘

然而,它有歷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們愛土地

我們站著

用木鞋挖著泥土

門也曬熱了

我們輕輕靠著,十分美好

牆後的草

不會再長大了

它只用指尖,觸了觸陽光

《致橡樹》(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斷章》(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弓正張家


現在還是有喜歡寫詩讀詩的人,但讀詩寫詩的人都少了。究其原因,現在很多詩不押韻,難懂,很多所謂的詩人總是追求以深奧難以理解為榮,以晦澀艱深為高水平,寫的東西只是自己懂,並且不能朗朗上口,不接地氣,不為大眾所理解所接受。現代社會節奏很快,生活壓力大,人們追求愉悅,簡單,透明,時尚,比如心靈雞湯的文字,碎片化的短文,微小說,還是有人看的。從文學上講,應該人們更多的是喜歡詩歌的,因為短小,因為韻律,因為美好,但為什麼詩歌也不大受群眾喜歡呢,而且越走路越窄了呢?就是我說的詩歌越寫越變味,越寫越像天書,越寫越叫人猜迷。就像小說,長篇大論,寫得再好,誰又有時間花上一個月去看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呢?為什麼現在幾乎沒有人寫長篇呢?詩歌也一樣,誰願意去猜迷語呢?現在玩猜迷語的人已經很少了。詩歌,過去是文學裡高貴的孩子,詩人,過去是最受人尊重稱呼,但現在全變了,這不是商業化的結果,而是沒有與時代接軌與人民相通。生活應該是簡單的,詩歌應該是透明的,最起碼也不應該是不可言說只可意會出自己理解的幾種意思表達。

我喜歡讀詩,也偶爾寫寫,都是靈感的一剎那觸動,不無病呻吟,故作高深。當然,我寫的就是自己玩玩,是心靈依託,也不能叫做詩。

我喜歡舒婷的《致橡樹》,北島的《一切》,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余光中的《鄉愁》,席慕榮的《抉擇》,倉央嘉措的《見與不見》,都是經點,通俗易懂,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雪花飄時2


說起中國現代詩人,大家比較熟悉的像徐志摩,林微因,舒婷,海子,顧城,戴望舒等等。在這些詩人中,我最喜歡讀舒婷的詩,她總能帶給我溫暖,靜美的,積極向上的畫面。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首你們可能不太熟悉的,但非常唯美的詩《黃昏》。

《黃昏》

我說我聽見背後有輕輕的足音

你說是微颸吻著我走過的小徑

我說星星像禮花一樣繽紛

你說是我的睫毛沾滿了花粉

我說小雛菊都閉上昏昏欲睡的眼睛

你說夜來香又開滿了層層疊疊的心

我說這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暮春

你說這是一個誘人沉醉的黃昏




文夢生MS


夢影清歡渺渺

(原自名品天下——追尋飄逸)

淺約愛戀

文字的暖意

醉了清歡

滿了素卷數語

夜夜思寄

隨月清輝涼涼

箋前品

二月的墨

淚水的浸浸

傷痕在風中獨舞

憂鬱了清歡

落下了冷雨漣漣

失眠著夜的滄茫

夜的眼睛

待會兒黎明的曙光……

結心靈一秒滋潤

讓這塵埃之光

輕輕劃過

在微顛抖著

清品香茗

飄飄渺渺的浮動

淺淺氤氳在

禪意如約

默願遙祝福語

春吉 順祥 安平

德至 福綿 康健

喜悅 去憂 惜緣

夢影憐梅

暗香飄渺之旅

讀韻如沁

淺醉孤山林野

心雨涓涓

夢尋

幽境畫影間

恵風和和

孕那追慕處聆聽

淺約清韻

獨歡人間三月天

燈下梅

羞紅了臉

婉婉約

嬌豔淺醉

粉飾著

夜的清香

溢滿袖內纖纖

尋尋 覓覓

隱煙月

黃昏清影

綽綽

玉塵乾紳

緣未了

添寄楊州

淺茗品

春風佳人

淺約那清文

顧影翩翩

在水一方君好逑

錦繡未央

眷語戀吳音

柳青清岸茵茵

筆意從

素箋情緣餘歡

楓葉紅了

錦書愛語如約

每片飄落

寫出淺愛沸騰

晚秋收到

最美情書表白

頌揚一曲

不變的痴心

寄素箋



春風拂面1920


現在寫詩的人依然不少,讀詩的人卻越來越少,原因是隻分行,不押韻,乾乾巴巴,沒有音樂美,同時一味表現自我,熱衷下半身,且晦澀難懂,使人如讀天書,誰願為了所謂的高雅,去活活受罪?

我最喜歡讀的是大詩人郭小川的《望星空》丶大詩人賀敬之老師的巜雷鋒之歌》丶著名詩人舒婷的巜致橡樹》等。



領袖詩人盧偉宗


當然有,但是比較少眾了。詩歌在當代中國正沒落。不是詩歌本身的價值丟失了,而是這個社會離間了對詩歌價值的認識。喜歡寫詩的人和喜歡讀詩是兩個層面。喜歡寫詩的人,可以每天寫一首詩,真正喜歡詩的朋友會把寫詩當作生活的一部分,詩是反映詩人真實心靈與社會生活的一個載體。讀詩也是一種聲音的表達。好詩一定能夠滋潤人的心靈。甚至一首好詩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一首詩歌可以激勵一個民族。比如,法國詩人、超現實主義發起者艾呂雅的《自由》這首詩,是一首生命與愛情的頌歌,在二戰時期,這首詩成為抵抗運動戰士和生活在納粹侵略者統治下的法國人民為自由而戰的象徵。一首偉大的詩就具有這種力量。

早春西湖的柳樹

而中國更是一個詩的國度,自唐宋以來偉大的詩人和詩篇可謂群星璀璨。歷史上有5位偉大的中國詩人,作為中國人是應該記住的,分別是屈原、李白、杜甫、陶淵明、蘇東坡,開創了中國古體詩歌的輝煌,詩的美好與詩的敘述在這些偉大詩人的詩篇裡呈現得淋漓精緻。一個真正喜歡寫詩的人,在這些偉大的詩人的詩篇裡可以學到許多詩的精華。而朗誦詩歌在西方更是成為一種傳統,寫詩的人把自己的作品讀給朋友聽,朋友們把一首好詩朗誦出來給更多人分享,都是詩歌極美的一種表現方式。對詩的理解,我們不能片面地只看到文本,而是要深入詩歌的內裡,探究詩人寫詩的目的,用什麼樣的情感,用什麼樣的詞語來表達,還包括結構、韻律、節奏等等,都是詩承載的東西。

早春柳樹的嫩芽曼妙成西湖的一首詩

說道我最喜歡的五首現代詩,我可以分享給大家,第一首就是剛才提到的艾呂雅的《自由》,第二首是艾基的《雪》,第三首是鮑勃迪倫的《在風中飄》,第四首是海子的《祖國》(或以夢為馬),第五首是古川俊太郎的《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些經典的詩篇。每一首詩都代表了一個時代以及時代的詩的聲音,詩中都有詩人的情感和命運融入在其中,充滿著無窮的力量。


天目眼


現在寫詩!讀詩的人還是有的!不過確實比以前少多了!主要是現在人寫的詩水平不同!參差不齊!鳳毛麟角!沒有主題!詩不象詩!倒是象散文?還大言不慚?沾沾自喜?自以為寫的完美無瑕!朗朗上口!真是……不知道現在人的欣賞水平降低了?還是現在人寫的詩成散文了?還是現在人再也寫不出古人的那種?押韻對稱!寓意深刻!意味深長!讓人深思!頓感覺悟的詩了呢?無論寫的是悽美傷感的愛情詩?還是花開花落的風景詩?還是身先士卒的抗戰詩?都沒有了!所以喜歡的人少了!

當然要是現代人能寫出吸引眼球!好像能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產生共鳴的好詩?還是有人看的!而且越來越多!





心碎誰來醫


喜歡汪國真的詩,從年輕時候開始,天命之年依然。“給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報 如果付出 就是為了 有一天索取 那麼,我將變得多麼渺小 如果,你是湖水 我樂意是堤岸環繞 如果,你是山嶺 我樂意是裝點你姿容的青草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 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我不期望回報》曾教我做人。

“呼喊是爆發的沉默 沉默是無聲的召喚 不論激越 還是寧靜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遠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遠方 如果大山呼喊我 我就走向大山 雙腳磨破 乾脆讓夕陽塗抹小路 雙手劃爛 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山高路遠》一次次激勵我做更好的自己。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中”《熱愛生全》為我坦然前行不斷賦能。

“歡樂總是太短 寂寞總是太長 揮不去的 是霧一樣的憂傷 挽不住的 是清晨一樣的時光 能把這一切記住的 唯有筆 和一顆無垠的心 滿含期待的眼晴――熱淚盈眶”《感覺》讓我習慣了用筆印記生命。

“因為你的降臨 這一天 成了一個美麗的日子 從此世界 便多了一抹誘人的色彩 而我記憶的畫屏上 更增添了許多 美好的懷念 似錦如織 我親愛的朋友 請接受我深深的祝願 願所有的快樂都陪伴著你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 願所有的幸福都追隨著你 月圓是畫 月缺是詩”《祝願》送給愛我和我愛的人。



秋葉如詩


我個人對於現代詩瞭解的不多,但是對於詩歌還是很喜歡的。畢竟,自詡心中住著一個文藝青年。我最喜歡的五首現代詩基本上都來至於學生時代的課本: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舒婷的《致橡樹》,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斷章》,汪國真的《熱愛生命》。

我喜歡詩歌,不在於它的押韻與否,而在於它的意境與旋律;我喜歡詩歌,不在於它背後的故事與背景,在於它表達的情景與感情。很多人尤其是文學類比較專業的人都喜歡分析詩的結構與技巧,而我並不在乎這些。我並不在乎作者寫詩時的社會背景,甚至作者通過詩歌想表達的東西。對我來說,喜歡即使喜歡,或許僅僅是它唯美的旋律,優美的語句與意境。

更確切的來說,我所喜歡的或許只是詩歌呈現給我的那個世界,是我所看到的世界。文學中有三個世界:作者的世界、文本的世界、讀者的世界。這三個世界很多時候並不是一致的,所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不同的讀者讀詩歌或者文學作品看到的世界其實是不完全一致的。而我喜歡詩歌,是詩歌呈現給我的世界,是我看或者讀詩歌是我看到的世界。

就比如,我學生時代讀課本上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根本不去想海子是怎樣的詩人,海子寫這首詩歌時的生存狀態與想要表達的東西。只是後來,我太喜歡這首詩了,我才去查資料。再後來,我才知道海子叫查海生,才知道他寫下這首詩不久後就臥軌自殺了。

即便如此,我還是喜歡這首詩,而且我讀著絲毫不去理會詩人暗含的失落情緒。我依舊將這首詩看成了積極向上的詩歌,只讀出了樂觀與嚮往生活的美好。每每誦讀都是心情愉悅而充滿希望。或許,這就是我喜歡的事自己想想看見的和從詩歌中看到的世界吧。

如今疫情影響,但是我想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看到的依舊是希望和積極的世界,一起期待春暖花開吧。再一起重新誦讀一下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吧,不知道你看到的世界是否和我一樣: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詩人和天才更接近於上帝或者死亡,或許我們成不了詩人或者天才,但我們要好好的活著,尋找自己的幸福和快樂。當文藝青年就好了,別真的去當詩人,在這個世界詩人很難養活自己。我們可以詩意的棲居,不一定要去遠方,詩意其實無所不在,關鍵是我們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善良而美好的心靈。

我是文人鬼,想多學點文化,有些文藝。我說自己的觀點,寫自己的書。歡迎關注與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