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號的成功發射,會給我國的航天征程帶來哪些改變?

隋中平


“鵲橋”是第一顆地月的中繼衛星,是嫦娥四號的主要工程之一。嫦娥四號一共分成兩次發射任務,首先要完成的就是中繼衛星的發射,用來保證後續發射巡視器的通信情況。發射成功之後,中繼衛星將固定在地球和月亮之間的拉格朗日點任務軌道,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通信支持。

這主要是因為由於人類對太空探索活動的逐漸深入,觀測的尺度和通信的距離越來越遠。距離越遠信息傳輸的難度越大,其中包括了信息失真和信息的延遲性等一系列無法克服的難點。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想出了中繼衛星的方案。這是我國發射的第四顆中繼衛星,中繼衛星也被稱為“衛星的衛星”,可為衛星、飛船等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極大提高各類衛星使用效益和應急能力,能使資源衛星、環境衛星等數據實時下傳。

中繼衛星位置的固定是在地球和月亮引力之間的平衡點(拉格朗日點) 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省衛星的燃料,提高衛星的使用壽命,更好地完成地球和月球背面信息以及數據的傳遞,做好中間通話的任務。不僅如此它還攜帶一些試驗載荷,開展科學探測和新技術試驗。

嫦娥四號的二期工程將今年年底軟著陸於月球背面,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對月球背面進行的信息觀測。巡視器將會開展月基低頻射電天文、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份、巡視區淺層結構等科學探測與研究。由於在月球背面探測,可以說是換個角度看宇宙,屏蔽掉地球輻射之後對深空進行探測反映宇宙信息。


四十五度歷史


5月21日,中繼星“鵲橋號”成功發射,會給我國帶來巨大的改變。

鵲橋號定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軌道環繞飛行,為以後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提供了地月通信的橋樑。

是嫦娥四號以後在月球背面探測時,和地球通信的中繼星與信息中轉站,能保持嫦娥四號與地球的聯繫。

鵲橋號攜帶了一個激光反射器,能讓地球看到46萬公里外的鵲橋號,鵲橋號使人類測距記錄增長了8萬公里。




弄潮科學


鵲橋應該是人類第一次在月球軌道上發射的中繼星。考驗遠程空間的控制能力,通訊能力和飛行器的自適應航行能力。其實它是為進一步的月球背面探索測繪做準備。鵲橋作為信號中轉站,其軌道位置非常重要,得確保和地球的通訊,也得為日後的著陸器的通訊、控制以及視頻,音頻等各種信號的轉播提供支援。這是一個考驗各方面綜合技術協調的大工程,為積攢深空探索經驗,推動航天,通訊,材料,控制,飛行自適應等方面的發展積累寶貴的實驗參數。其部分技術也會裨益廣大民用科技,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新奇的改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