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種大豆為何會出現空莢?如何才能種出高產優質的大豆?

新大風歌


大豆,就是黃豆,因為其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能加工製成無數的食品,深受人們的普遍喜愛。農村、農場種植面積都很廣。為了高產豐收,我們在種植大豆時,必須要了解它為什麼出現空莢,和怎樣才能種出優質高產的大豆來。


一、種大豆為什麼出現空莢



1.選擇的大豆品種不對


每一個地區的氣候不同,或乾旱多,或雨水多,或高溫多,或低溫早,或氣溫變化多等等不同情況。


所在地區種植大豆,如果沒有選擇適合本地生長的的品種,容易出現空莢的情況。


如某一地區上半年雨水多,到了下半年雨水少,甚至嚴重少雨,而選擇種植的是8、9月份收穫的大豆品種,可能就會因為後期少雨,出現大量的空莢。


又如本是適應高溫的品種,因為這一年北方的冷空氣南下的特別早,而且特別強,低溫就會影響本不很適應低溫的品種,豆莢的正常生長受到影響,低溫使大豆生長速度降慢,難以成熟,就會出現空莢或者籽粒不飽滿的現象。


2.缺乏微量元素


大豆不同於其它非豆科的作物,非豆科作物沒有這種功能,就是大豆擁有一種獨特的本領。它可以自己固氮,這是因為它擁有一種可以固氮的根瘤菌。大豆可以自己解決一部分氮元素。磷肥和鉀肥,因為現在下複合肥比較多,所以一般不會缺磷。


微量元素雖然用量不大,但對大豆的生長,對大豆的開花和結果,以及坐果卻非常重要。如果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也會導致大豆出現空莢的。



如花器官發育是否正常就與硼元素有很直接的關係。種植大豆,如果土壤中有機肥多,所含微量元素全面和充足,就不會出現空莢的情況,籽粒應該會很飽滿。


3.田間管理方法不得當。


【1】種植時間不適時


丟開顏色不說,大豆有早熟、中熟、遲熟的不同,如果早熟品種種遲了,或者遲熟品種種早了,溫度、溼度、光照等等因素不同,就會直接影響大豆的生長髮育,出現空莢或秕粒的情況。


【2】氮肥過量


大豆有根瘤菌,可以自己產生一部份氮肥。如果象種植其它作物那樣,同樣的下足或追施氮肥,那大豆就會因為氮肥過多,植珠就會出現徒長的情況,營養超過了大豆生殖生長的需要。過多的氮肥,影響了大豆對鉀元素的吸收,導致大豆會有很多的空莢。


【3】氣候影響


氣候對大豆的空莢有很明顯的影響,如高溫乾旱、高溫溫澇、低溫多雨等等。如果開花之時,氣溫超過了38度,大豆開花就會停止。如果連綿天雨,排水不暢,土壤板結,根系失去活力,大豆就會出現空莢,甚至出現死豆莢。



【4】受病蟲害影響


二、如何種出高產優質大豆


瞭解了大豆空莢的原因後,我們要如何才能種出高產優質的大豆呢?最好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輪作種植


大豆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喜歡消耗土壤中適應自己的肥料,要是連續的種植大豆,就會把某些元素消耙殆盡。要是施肥和追肥時,沒有補充這些原素,就會因為缺乏某些原素而使大豆的產量降低。與其它作物輪換種植,克服上述問題,從而提高大豆的產量。


2.選擇適合本地氣候的品種。


北方冷得早,種植大豆,在爭取高產的同時,還要考慮品種的成熟時間,不能為了高產選擇那些高產但遲熟的品種。有些遲熟的品種越是低溫越難成熟。有些地區降霜如果提前,大豆很難完全成熟,產量反而會下降。


3.種子處理


播種大豆以前,將種子作一次篩選。把那些破粒、癟粒、蟲粒、病粒去掉,加拌一些防病防蟲的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4.準備地墑


為了大豆的高產豐收,最好根據大豆的喜性,選擇肥沃松疏的土壤種植。


5.合理密植


種植大豆,不能片面追求植株數,,入密了,密不通風,既影響空氣流通,又影響光合作用,而且容易引發病蟲害。種植時要合理密植。



6.合理灌溉

大豆,特別是遲熟大豆,在它開花和結莢的時期,正是高溫乾旱的季節,為了讓大豆多開花、多座花、多結莢、結實莢,一定要注意田間灌既,保證大豆根系輸送營養的水分。但也不能浸灌,要能速灌速排,保證根系良好的疏鬆環境。


7.合肥施肥

施肥要注意全面,不能過多施用氮肥,以免徒長和引發病蟲害。


8.噴灑作物生長調節劑。


在大豆剛開花之時,用多效唑1000倍液噴灑植株,既控制大豆生長的高度,又可以增強大豆的抗倒伏能力,從而減少大豆的空莢率。


在大豆開花之後,噴灑0.2%的硼砂溶液,提高開花結實率。


在大豆的臌粒期,噴灑0.2%的磷酸二氫鉀,促進籽粒飽滿。


9.防治大豆病蟲害:


我國目前大豆的病蟲害有許多,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有50餘種。其中多發和嚴重的有:


1/·大豆蟲害的防治

【1】大豆食心蟲的防治


食心蟲以幼蟲咬食豆莢,在蛀入大豆莢之前作一白網罩住自己,大多從豆莢兩面的合縫口蛀入,把豆粒咬食成殘破樣或溝道樣。


防治方法:用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液;


【2】大豆豆天蛾的防治


豆天蛾,以幼蟲對大豆葉片進行危害,它可以把大豆葉片吃成孔洞或殘缺,嚴重時,可以把整個植株都吃成光桿,不能結莢。


防治方法:20%殺滅菊酯2000倍液,


【3】大豆蚜蟲的防治


蚜蟲從大豆的小時就可造成危害,吸食嫩葉、嫩莖、嫩莢等汁液,造成葉片捲縮,生長速度減慢,結莢數量減少。嚴重時可把整棵嫩株致死。


防治:吡蟲啉、蚜蟲淨+


【4】大豆象鼻蟲的防治


象鼻蟲主要咬食大豆莖葉。


防治: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


【5】大豆造橋蟲的防治


造橋蟲有不少種類,銀紋夜蛾最多。其幼蟲對豆葉、嫩尖、花器和幼莢造成危害,能把葉片吃光,以致落花落莢,籽粒秕小。


防治:50%辛硫磷1500~2000倍液。


2/.大豆病害的防治


【1】大豆根腐病的防治


大豆根腐病是鐮孢菌引起的,主要發生於抗病弱的幼苗期。大豆病根和莖的基部形成橢圓形、長條形或規則的褐色病斑,斑略低陷。


防治:深耕細作,改善土壤環境,培養壯苗,增強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


選用籽粒飽滿,沒有傷痕的優質品種,播種時用種子量的0.5%的50%多菌靈、大豆種衣劑對種子進行處理。


【2】大豆霜黴病的防治


霜黴病,大豆從苖期到結0莢期都可以感染。



發病的豆苗在其葉片的基部出現褪綠的斑塊,之後沿著葉脈向上部伸展,使葉片變為淡黃色。遇上潮溼,斑塊的背面計生著密密的灰顏色黴層,是為病原菌的孢孑囊梗和孢子囊。病重的葉片會凋萎枯死。


大豆如果在長大成株了後染病,會在葉片上分佈生上許多黃綠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小斑點。小斑擴大以後就會成為中部褐色、邊緣深褐色的多角形病斑。病斑的背面生有緊密的灰色黴層。如果發病嚴重,會癒合為黃褐色大斑塊。導致葉片枯落。


防治方法:選擇抗病的大豆品種,播種時用克黴靈、瑞毒黴拌種。


發病初期用25%甲霜靈、40%百菌清百菌清噴施。


3/.大豆灰黴病的防治


灰黴病主要是危害大豆的葉片。開始出現褐色的小斑點,逐漸擴大,成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邊緣褐色、中間灰色或灰褐的病斑。天氣潮溼或連天陰雨時,病斑的表面生出密密的灰色黴房。如果發病嚴重,葉片上佈滿斑點,斑與斑合併,使葉片乾枯。


用多菌靈、甲基託布津等噴施


4/.大豆菌核病的防治



大豆菌核病,一般是從大豆主莖的中下部分枝的地方開始發病,出現淺褐色或近白色的不規則形水漬狀,環繞著莖部,並往往上往下蔓延,病部以上會造成枯死折斷。


潮溼的天氣,染病的地方會生出似絮般的白色菌絲,菌絲上產生出鼠屎狀的黑色菌核。


病莖髓部爛空,菌核佔據這斤空間。後期天氣乾燥時,莖部皮層會縱向的撕裂。


葉片染病時,出現暗青色的水漬狀,慢慢腐爛,潮溫時有絮狀的菌絲。


防治:1/.避免大豆連作,實行作物輪作。

2/.清除種子中存留的菌核。播種前用種子重量的0.3%似35%甲霜靈粉劑拌種。

3/.清除大豆地中的積水。

4.發病初用25%甲霜靈、40%百菌清噴施防治。


以上就是本人對關於大豆為什麼會岀現空莢,和如何種出高產優質大豆的一些種植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以後互相交流經驗,共同提高種植技術,好嗎?


一生好人大司馬


種植大豆想要獲得高產,主要有3點:

第一,要了解大豆喜什麼肥料,忌什麼肥料。大豆是忌氮肥的農作物,你偏重施尿素,就容易出現空莢。

第二,大豆要稀植,過密容易發生徒長,葉子太茂盛,花芽分化不好,花開得就不多。過密也會造成發蔸不好,一棵大豆都沒有分枝,只有細細一枝,當然不能高產。

第三,注意防治病蟲害。前期防治吃葉子的豆蟲🐛,中後期防治傷害豆莢的臭屁蟲。

下面說一下我種植大豆的方法和習慣。大豆忌氮喜磷,我在點大豆時只施入一點磷肥,不添加有機肥和農家肥。然後蓋上稻草或者乾枯的雜草。開花前期,如果長勢確實太弱,可以衝施少量的複合肥。如果長勢太旺,葉子太茂盛,就灑點控旺的藥。如果控旺的藥打得太晚,效果不明顯,只能人工去除一些葉子,否則會造成空莢影響產量。還有一點,我們這地區喜歡秋種,產量比春夏種要高。



我是個快樂的農民


大豆在我國,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油料作物,飼料作物之一,含有豐富的油脂與蛋白質,以及其它多種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大豆在我國具有廣泛的種植,種植大豆,最怕空莢的出現,大豆植株長起來了,結了莢卻不見籽粒,白白的消耗了營養,增加了成本投入,卻收穫不到相應的報酬,讓汗水白白的付諸東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的發生呢?

1,缺乏微量元素,大豆具有其他非豆科作物的優勢,擁有自己固氮的根瘤菌,氮元素能夠自己解決一部分,近些年隨著我國對磷鉀肥重視,一般情況下,很少有缺乏磷鉀肥的現象發生,微量元素用量雖然少,但卻十分的重要,比如硼元素,就與花器官是否發育正常有直接的關係,如若是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豐富,一般情況下,各種微量元素充足,並不表現在缺硼等微量元素,籽粒就會飽滿,一般不出現空莢的現象。

2,選擇品種不當,種植實踐不恰當,特別是在東北地區比較明顯,東北地區的無霜期短,如果選擇了晚熟品種,再加上種植過晚,天氣變化太突然,冷空氣早早的到來,冷空氣會造成氣溫下降,影響豆莢的正常生長,而大豆生長的後期,也是形成產量的關鍵期,沒有達到成熟的大豆,冷空氣到來就會生長極其緩慢,這種情況下,大豆肯定是出現籽粒不飽滿,空莢多等現象。一般在東北種植的大豆,應選擇高產早熟的品種種植,儘早播種。

3,不當的田間管理,大豆雖然有根瘤菌,但仍然會需要一定的氮元素補充,如果將氮元素補充得過多,就會出現植株徒長的後果,營養生長遠遠超過生殖生長,遲遲不能得到改善,再加上過多的氮素肥料,還會影響到大豆對鉀肥的吸收,最終導致大豆空莢多的現象。

如何能種出優質的大豆?

1,輪作種植,大豆種植的過程當中採用,間隔一年,迎茬種植,要比重茬種植效果好,大豆生長過程中,會偏於消耗自身喜歡的肥料,如果連續重茬種植,同一種元素接連消耗,而得不到補充的話,大豆就會出現缺乏元素而產量變低,與玉米進行輪作,經過秸稈還田,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而且大豆與玉米輪作,能相互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

2,合理更換大豆品種,不同的大豆品種,對氣候要求不同,無霜期比較長的南方可以進行種植成熟比較晚的大豆品種,如果是北方大豆產區種植大豆,不能單純追求大豆的產量而採用晚熟品種進行種植,晚熟品種往往容易導致,沒有等到成熟,過早的冷霜到來,使大豆的產量嚴重損失,應選擇成熟期相對較早,一般選擇生長期115天左右的早熟大豆品種為好。比如,適宜東北種植的大豆品種,黑農38號,黑農35號,吉林21號,吉林39號,吉育58號,合豐46號,墾農18號,黑龍46號等黑農系列品種,積溫較少的地區可選擇黑農65號,黑農64號等。防止大豆種植過密,種植過密的大豆,相互遮擋陽光,

3,合理排灌,大豆掌握在花莢期進行灌溉,但不能出現田間漬害,做到澇能排,旱能灌,是保證大豆高產的有利條件。

4,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大豆開花初期,採用1000倍液多效唑可溼性粉劑進行整株噴灑,可有效降低大豆植株的高度,增強大豆抗倒伏的能力,減少大豆的空莢率。開花前後噴灑0.2%硼砂溶液,提高開花結實率。大豆臌粒期噴灑0.2%磷酸二氫鉀+天達2116+0.2%尿素溶液,促進籽粒飽滿。


木雨聽風


大豆通稱為黃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大豆原產於中國,後來,傳入世界各地,並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下面,我們就聊一聊大豆和大豆的優質、高產栽培方法以及大豆出現空莢的原因。

一、大豆的生物學特性

大豆屬於喜溫的農作物,在溫暖的環境中生長良好。大豆發芽的最低溫度為6℃,最適宜的發芽溫度為10-12℃。

大豆雖然喜溫,但不耐高溫。其生育期的最適宜溫度為15-25攝氏度,如果溫度超過30℃,就會抑制植株的生長。

大豆喜光,但也較耐廕庇。如果光照條件良好,將有助於提高產量。

大豆喜水,其對水的需求量比玉米還多。因此,如果土地過於乾旱,將不利於大豆的生長。如果在結莢期缺水,就會出現空莢的現象。

大豆對養分的需求也比較大。據測定,每生產50公斤大豆籽粒,土壤就需要提供氮素3.6公斤;磷元素0.7公斤;鉀元素1.25公斤。因此,種植大豆必須施足底肥。

大豆不耐重茬,同一地塊種植大豆一般不應超過三年。

二、大豆的優質高產種植方法

(一)品種選擇

種植大豆要想獲得優質高產,必須有優良的大豆品種做保證,否則,就是管理的再好也無任何意義。一般情況下,應選擇那些成熟期適宜、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大豆品種進行種植。

據專家介紹,以下大豆品種具有優質高產及較抗病蟲害的特質,非常適合各地種植。

1.臺75

該大豆品種為菜用型大豆品種,由臺灣地區引進。成熟後,其豆莢呈鮮綠色,以2-3粒莢為主,一般莢長6釐米左右,莢寬1.4釐米左右。畝產可達700公斤以上。具有品質優、口感好的特點。非常適宜加工出口或在市場上銷售。

2.新六青

該大豆品種具有高產穩產的特性。其莢果較大,而且,籽粒飽滿,不易空莢。

3.黑農37

該大豆品種具有節間短,結莢密,抗倒,耐旱,耐輕度鹽鹼,抗蚜蟲為害的特點。

4.黑農41

該大豆品種具有抗倒,抗食心蟲和抗蚜蟲為害的特點,產量較高。

5.墾農18

該大豆品種具有節短莢密,節莢分佈均勻和抗倒伏的特點。

6.合豐40

該大豆品種具有耐密植,節間短,有分枝,莢果稠密的特點。

當然,優質高產的大豆品種非常多,以上僅僅是介紹了一小部分。在種植時,可根據當地的氣候以及土壤條件進行品種選擇。

(二)施肥耕地

一般情況下,種植大豆的地塊可畝施土雜肥4000公斤;尿素30公斤;磷肥15公斤;氯化鉀15公斤。

施肥後進行深耕。一般要求耕深在30釐米以上。耕作完畢後,一定要耙平,並撿淨石塊,打碎坷垃。

(三)播種種植

1.種子包衣

為了增加種子的抗逆性以及提高產量和質量,在種植前一定要對大豆種子做包衣處理。據實驗,大豆種子包衣後每畝平均增產18%;每畝平均節省種子5斤;每畝平均節省人工3個。因此,大豆種子包衣非常重要。

大豆種子包衣的方法為:每公斤大豆種子採用鉬酸銨1-1.5克,並將其配製成1-1.5%的鉬酸銨溶液,然後噴灑在大豆的種子表面並拌勻即可。但需在陰乾後播種。

2.播種

為了保證出好苗,在播種前一定要檢查地溫。一般情況下,應在5釐米土層日平均溫度達到10-12℃時才開始播種,如果土層的溫度較低,應延緩播種期。

依據經驗,對於大部分地區來說,大豆適宜在3月底至4月初時播種,因此,當自己不具備測量土壤溫度的能力時,可選擇在此期間進行播種。

大豆適宜穴播。在播種前,先按行距27-33釐米,穴距17-20釐米進行挖穴,然後逐穴進行澆水,待穴中的水分徹底“洇”完後才開始播種。

一般情況下,每穴應放入4粒種子,放入種子後隨即覆土並略踩實即可。

按照種植技術要求,如果採用的是晚熟大豆品種,每畝應栽植20000株;如果採用的是中熟大豆品種,每畝應栽植25000-32000株;如果採用的是早熟大豆品種,每畝應栽植35000-40000株。

(四)田間管理

1.補苗

如果發現有缺苗斷壟現象,一定要及時補苗。以免對大田產量造成影響。

2.間苗、定苗

當2片單葉平展時應進行間苗。間苗可拔除一株弱苗或病苗,留下三株壯苗。

當第1片複葉全部展開後進行定苗。定苗時可再拔除一株相對較弱的苗子,留下兩株壯苗即可。

3.中耕除草

中耕一般需要兩次。第一次中耕在第1片複葉出現、子葉未落時進行。此次中耕宜淺不宜深,一般要求中耕的深度為5釐米。

第二次中耕在苗高20釐米左右、搭葉未封行時進行。此次中耕宜深不宜淺,一般要求中耕的深度為10釐米,以確保土壤透氣,不板結。

4.追肥

大豆追肥應該採用兩種方式。一是:挖穴追肥;二是:根外追肥。

(1)挖穴追肥

大豆在整個生育期需要追肥兩次。

第一次追肥應在大豆苗期進行,因為此時大豆的“根瘤”尚未形成,大豆根系還不具備“固氮”的能力,因此,需要進行追肥。

一般情況下,此次追肥應以追施尿素為主;以追施磷肥、鉀肥為輔。依照經驗:每畝大豆可追施尿素15公斤;磷肥5公斤;鉀肥3公斤。

在追肥前應在距大豆根部10釐米的地方挖淺穴,穴的深度不應超過10釐米。追肥後,覆土蓋穴。

第二次追肥應在開花結莢期進行。儘管此時大豆的“根瘤”已經形成,具有“固氮”能力,但若是土壤中缺乏養分,大豆的“根瘤”也無法“固氮”,因此,在這一時期一定要進行追肥。此次追肥才能保證大豆高產、穩產,並減少空莢的現象出現。

此次追肥可畝追尿素20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7公斤,以確保大豆植株對養分的需求。

追肥的方法與第一次追肥的方法相同,只是穴的深度可以提高到15釐米。

(2)根外追肥


為了切實滿足大豆植株對養分的綜合需求,在實行挖穴追肥追肥的同時,還應該對大豆進行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一般在開花期和結莢期進行。可採用微生物菌肥稀釋至300-500倍後進行噴施;也可採用硫酸鉀、鉬酸鈉、磷酸二氫鉀等進行噴施。但不管採用哪種生物製劑和肥料進行噴施,都一定要在開花期和結莢期分別噴施兩次,並且,一定要在晴天的下午四時後進行噴施。

5.澆水

大豆的抗旱能力不是很強,因此,在整個生育期間都需要適時澆水。但在開花前和開花期卻不能澆水,以免導致大豆落花。

當大豆的莢果形成後,一定要增加澆水量,用以滿足大豆莢果結籽的需求。如果在這一時期水分供應不足,就會出現“空莢”現象。

另外,澆水一定要適度,不能使田間的溼度過大,以免導致大豆“漚根”和病蟲害的大量“滋生”。

三、大豆的病蟲害防治

大豆的主要病害有斑枯病、灰斑病、霜黴病、鏽病和斑點病等;大豆的主要蟲害有食心蟲、草地螟、豆莢螟、豆稈蠅等。

(一)大豆斑枯病

大豆一旦發病,可導致葉片變黃脫落。

防治方法:可採用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77%可殺得微粒可溼性粉劑500倍液、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間隔期為10天。

(二)大豆灰斑病

主要為害大豆葉片,可導致大豆葉片光合作用降低。

防治方法:可採用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6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0%多黴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間隔期10天。

(三)大豆霜黴病

主要為害大豆葉片,常常造成葉片脫落。

防治方法:可採用58%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69%烯酰·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間隔期為5天。

(四)大豆鏽病

大豆鏽病主要為害大豆葉片。

防治方法:可採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間隔期為5天。

(五)大豆斑點病

本病一旦發生,大豆葉片初期會呈褪綠小斑點,半透明水浸狀,後轉為黃色至淡褐色。嚴重時,葉片脫落。

防治方法:可採用30%綠得保懸浮液400倍液、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30%綠氧化銅懸浮劑800倍液、30%琥膠肥酸銅懸浮劑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間隔期為5天。

(六)食心蟲

主要為害大豆的嫩芽和莢果。

防治方法:可採用20%殺滅菊脂、2.5%溴氰菊脂、10%氯氰菊脂、20%滅掃利、2.5%功夫或21%滅殺斃2500-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間隔期為7天。

(七)草地螟

主要為害大豆的葉片和莢果。

防治方法:在幼蟲為害期可噴灑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000倍液進行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間隔期為7天。

(八)豆莢螟

主要為害大豆的莢果。

防治方法:可採用90%晶體敵百蟲700-1000倍液、50%倍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4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間隔期為5天。

(九)豆稈蠅

主要為害大豆的稈莖等。

防治方法:可採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保得乳油3000倍液、20%菊馬乳油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間隔期為5天。

四、大豆出現空莢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一)重茬連作

大豆不耐重茬。一般在同一地塊種植三年後就需要輪作。倘若不進行輪作,就會使土壤中適合大豆生長的微量元素減少,從而大豆出現“空莢”的現象。

防治措施:唯一的辦法就是在連續種植大豆三年後進行輪作。

(二)品種問題

再好的大豆品種都會在長期種植的過程中出現“種性”退化。因此,大豆種子不宜長期留種。倘若連續種植同一種種子,就會導致大豆出現“空莢”的現象。

防治措施:大豆種子在連續留種三年後一定要做淘汰處理,然後重新從正規的種子門市部購買新的種子進行種植。

(三)施肥不足

在開花結莢期倘若缺肥,就會導致植株養分不足,從而使一部分莢果因養分供應不上而不結籽,最後形成“空莢”。

防治措施:在開花結莢期一定要追肥一次。具體的追施方法和追施量可根據以上章節的內容進行確定。

(四)水分不足

倘若在結莢期水分供應不足,就會出現“空莢”的現象。

防治措施:在結莢期,一定要保證水分供應。一旦遇到乾旱天氣,一定要及時澆水,以確保土壤中水分充足。

綜上所述,大豆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非常大。一般來說,其種植方法也非常簡單。只要嚴格按照種植要求進行種植,就能夠獲得較高的產量。同時,也不會出現“空莢”現象。


老胡說三農


現階段仍處於疫情嚴控期,今天一個朋友跟筆者說,從外地回到哈爾濱,要經過差不多6個小時左右的各種檢查和填表才能回到家中,並且還要有14天的隔離期,而且每天都要跟社區報備自身溫度變化及健康情況。我想這樣的事情應該在很多城市都在進行吧,可以說一個冠狀病毒就讓咱們體驗了一次準軍事化管理的感覺。除了人受影響,農產品也是受到疫情嚴控的影響而購銷受到很大打擊,大部分品種貿易者都擔心長期滯銷後,未來行情會走弱,只有一個品種的貿易商對後市信心十足,這個品種就是大豆。筆者近期與各地大豆貿易商交流,不管是東北主產區還是南方銷區都是對疫情過後的大豆市場行情上漲信心十足。有貿易商反饋稱:國家繼續大力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大豆生產者補貼繼續發放,大豆輪作補貼或將開始新一輪支持,國內消費者對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熱情穩步提升,都將是構成2020年大豆行情穩定的基礎,會整體推動大豆上漲。筆者也認同這一說法,下面筆者整理了一下大家看漲大豆後市的原因,與大家交流探討。

首先,供需平衡,大豆市場價格平穩運行沒毛病

下圖是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可以看出國產大豆2019年預測產量為1800萬噸左右,全國食用消費量在1300萬噸左右,種子用量在80萬噸左右,大家都知道國產大豆主要用作食用消費,還有部分生產豆粉、腐竹、豆腐等豆製品。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家雖然每年進口大豆糧非常龐大,但是國產豆有自己的消費渠道,並且基本可以實現供需平衡,每年波動的幅度並不大,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國產大豆價格基本保持平穩了。

其次,疫情嚴防,大豆市場購銷基本停滯仍挺價

下面是筆者瞭解到的一些地區大豆外發價格,以及貿易商對市場的看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黑龍江黑河北安貿易商塔選淨糧大豆外發裝車價2.05元/斤,蛋白41,水13,當地大豆購銷仍未恢復。黑龍江伊春嘉蔭貿易商毛糧出售價格1.78-1.80元/斤,蛋白40,水13,看漲後市。黑龍江齊齊哈爾克山貿易商塔選淨糧大豆外發裝車價2.00-2.02元/斤,蛋白40,水13,運輸不便,有訂單卻無法外發。黑龍江佳木斯樺南貿易商塔選淨糧大豆外發裝車價格2.08元/斤,蛋白41,水13,當地大豆有上漲趨勢,現在多為訂單,車輛較少且監管嚴格。。內蒙古呼倫貝爾莫旗貿易商塔選淨糧大豆外發裝車價2.00元/斤,蛋白40,水13,目前可以鐵路運輸。安徽淮北當地大豆淨糧外發裝車價格2.3元/斤,蛋白42,水13,表示未來有價格繼續上漲的可能性。

從上述信息大家可以看出,貿易商的挺價意願非常強,對後市看漲,讓大豆行情短期有穩價及漲價的基礎,這也使得銷區採購大豆的企業只得提高價格採購。

再次,蔬菜緊缺,大豆市場未來大多製作豆製品

近期全國一致在疫情嚴控中,各地的蔬菜供應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山東還向湖北免費供應了大量蔬菜以解武漢等地的燃眉之急,筆者也為山東蔬菜種植戶點贊。另外,大家都知道一般在春節蔬菜的供應量都會不足,這樣豆製品的需求就會明顯增加,特別是豆腐、豆芽等市場需求會明顯增加,因此每年春節也是大豆價格出現上漲的一個時間段,而今年又疊加疫情防控,可以說2020年的春季大豆價格會上漲是大概率事件,所以貿易商都在等疫情結束,到時候運輸環境轉好,大豆行情也就到來了。

最後,國儲收購,大豆市場還有國儲收購穩需求

春節前,大豆行情就上漲趨勢明顯,部分地區收購價已達1.90元/斤。這對於種植大豆的農家朋友來說是好事。其中金鑼、益海、九三等大型企業根據市場行情調整了收購價格,都有所上漲。下圖是中央儲備糧哈爾濱直屬庫採購國產大豆的公告,也維持高位,並且收購積極性比較高。可以說國儲收購給貿易商挺價的有力支撐,外省採購商給的價格如果不在2.0元/斤以上,基本採購不到貨源。

綜上所述,大家也就知道雖然後期大豆行情不會"飛上天",但是上漲的概率會是所有農產品中最高的,貿易商挺價已經不奇怪了。不過筆者也要提醒大家,疫情的結束時間暫時還不能確定,運輸在短期雖有好轉,但也需要復甦時間,短期外發還是困難。再加上近期會有一波強將水天氣,大豆的儲存一定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被水泡、雪蓋。要不然如果出現發芽、黴變就只能做飼料或者扔掉了。最後希望今年的大豆行情從業者都能賺錢、發財。


精準三農加油站


  • 在大豆種植過程中,有時候會遇到大豆空莢癟粒的現象,對大豆收成帶來一定的影響;大豆空莢癟粒的原因很多,例如種源,光照,種植密度,土質,肥性,溫溼度,旱澇,授粉程度,藥害,草害,病蟲害以及管理程度等因素有關;種植戶需根據大豆種植各個環節和田間大豆長勢,科學的找出大豆空莢癟莢的原因,或者在農業植保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尋找原因,科學分析,採取對症措施,預防和防治大豆空莢癟莢現象。

大豆空莢癟莢的因素

  • 一,種源;大豆空莢,與種源有一定的關係,例如陳年的種子,或者上一季留取的植株羸弱,背陰,成熟度不高,有病蟲害的豆種,或者在儲存過程中經歷黴變受潮蟲咬鼠嗑受到損傷的種子,就會出現大豆空莢癟粒的現象;另外,大豆空莢還與品種有關,例如早春豆種與秋晚熟豆種就不能顛倒種植,如果種植時間顛倒就會出現空莢現象。

  • 二,種植密度;大豆出現空莢現象與種植密度有關;如果種植密度過大,豆葉疊加擁擠,不僅會造成種植地通風不暢,還會造成植株向上瘋長,只長莖葉不結莢,或者花疏空莢癟莢等現象。

  • 三,種植深度;大豆空莢與大豆種植的深淺存在一定的聯繫,如果大豆種植深度超過10釐米,就會出現不結莢或者空莢癟莢的現象;因為大豆種植的適宜深度在疏鬆土壤3至5釐米,如果種植過深,深土層的含氧量較低,大豆根系吸收養份的能力和呼吸能力下降,會直接導致大豆空莢減產。
  • 四,光照;如果大豆種植在背陰場所,或者大豆生長過程中,陰天多晴天少,大豆光合作用轉化幾率少,均會造成大豆空莢和癟莢現象;另外,如果大豆種植密度過大,豆葉繁密茂盛,也會遮擋一部分光能轉化,造成大豆空莢癟莢。
  • 五,土質;如果種植大豆的土質微量元素缺乏,有機物質含量低,可利用營養物質不均衡;或者酸鹼性不適宜大豆生長,以及土質曾經受到工業汙染或者正在遭受空氣和水源汙染,均可因其大豆不結莢或者空莢癟莢現象。
  • 六,溫溼度;如果大豆種植過程中,溫溼度控制的不合理,例如大豆在苗期曾經受到過凍害;或者在保護地種植的大豆,在大豆揚花期棚溫溼度過大,造成雄花花粉粘連,花粉無法通過有效傳播形成完全授粉過程,均可引起大豆成熟期空莢癟莢。
  • 七,旱澇程度;如果大豆長期遭受乾旱,特別是在大豆膨大期,土壤水分缺乏會造成大豆膨大能力下降,或者直接出現空莢和癟莢造成減產;如果大豆長期受到水澇淹漬等不到及時改善,大豆根系缺乏吸收養份能力和呼吸能力,也會致使大豆空莢和癟莢。
  • 八,土壤肥性;在大豆種植過程中,如果施入的氮肥過量,或者施入的底肥過於豐富;而在生長過程中,忽視磷鉀元素的作用,特別是輕視硼元素的作用,造成土壤肥性失衡,其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植株瘋長不開花,或者有花無莢,或者有花落莢,或者空莢癟莢等現象。
  • 九,授粉程度;大豆屬於雌雄同株自花授粉,但在不利環境下,大豆授粉能力下降形成不完全授粉事實,均可做成大豆空莢現象;例如,大豆揚花期遭受連陰雨或者棚室種植的大豆溼度過大,大豆花粉無法通過各種媒介傳播,或者授粉不完全,均可致使大豆不結莢或者空莢。
  • 十,藥害;大豆在生長過程中,如果在治理病蟲害和治理草患的時候,噴施的生物製劑不對症,或者濃度過大,造成大豆藥害且不能及時緩解,均可致使大豆空莢;另外,在大豆生長期噴施葉面肥或者矮壯素以及膨大素的劑量不合理,也是致使大豆空莢的因素之一。
  • 十一,草患程度;大豆種植中,經常會遭到草患襲擾,例如大豆遭到菟絲子纏繞,菟絲子的鬚根會深入到大豆植株組織中吸收養份並帶來菌害,形成大豆養份供給能力下降,造成大豆空莢或者不結莢現象。
  • 十二,病蟲害;如果大豆遭遇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花葉病等病害,或者大豆受到菟絲子,盲瑃,斑須春,大葉蚜,大青蟲,地蠅,地老虎,毒蛾,食心蟲,卷葉蛾,以及野冥和紅蜘蛛的侵害,都可致使大豆空莢和癟莢。

種植優質高產大豆防止空莢需要採取的措施

  • 一,優選種源;選擇適宜本地環境生長的品種很重要,種植戶需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質情況,種植環境科學評估,選擇適宜的大豆品種;在種植之前,選擇上一季植株健康生長旺盛,向陽,成熟度高的種子,在儲藏過程中無黴變受潮蟲嗑鼠咬的種子作為種源;或者直接到農業種子繁育機構購買經過改良培植的優質種子。

  • 二,合理密植;大豆種植需要根據土質,品種,季節,氣候條件和以往經驗合理佈局種植密度,一般情況下,大豆種植以行距40釐米,株距25釐米為宜,畝均12000株,如果是需要密植的大豆品類可以根據說明合理密植。

  • 三,播種深度適中;一般情況下,大豆播種的深度為3釐米至5釐米左右,不能過深或過淺;過淺紮根不實容易倒伏且不耐乾旱;如果播種密度過深,會造成植株空株和空莢癟粒現象。
  • 四,光照合理;大豆生長過程中,光合作用能力的大小決定了大豆的產量收成;在種植過程中,保持合理的光照很重要,種植戶應儘量避免在遮陰環境下種植大豆;另外合理控制種植密度,根據生長需要疏葉,保持種植地通風順暢,避免葉片過密遮擋光照,影響葉片光合作用,避免形成空莢癟莢現象。
  • 五,深翻整地施入有機肥;在種植大豆的時候,需要對種植地深翻,保持土壤疏鬆和透氣性;在整地過程中,每畝施入熟腐農家肥2000公斤,並配施磷鉀肥和硼肥或者大豆專用複合肥;以此增加土壤有機含量,均衡土壤微量元素,可避免大豆空莢現象。
  • 六,控制溫溼度;在大豆種植過程中,要及時關注天氣變化,如果遇到降溫或者霜凍天氣,要及早做好預防措施,防止形成凍害造成豆莢後期空莢;如果是保護地種植的大豆,需要保持合適的溫溼度,特別是在大豆揚花期的時候,溼度不能過大,否則造成花粉粘連無法飄散傳播授粉,最終造成空莢減產現象。
  • 七,合理澆水及排澇;大豆喜歡潮溼土壤,合理澆水更能提升大豆品質和產量;大豆不耐乾旱,如果大豆長期缺水,會造成植株發育不良形成空莢現象;大豆喜歡潮溼土質但不耐澇漬;如果大豆遭受連陰雨,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避免漚根造成大豆空莢和癟莢現象。
  • 八,正確施肥;在大豆生長過程中,保持合適的肥力對大豆產量有直接關係;施肥的時候,要適度使用氮肥,避免氮肥過量形成植株瘋長旺長以及落花落果現象;另外,還要重視磷鉀肥的使用量,不要輕視微肥特別是硼肥的作用,它可以改善豆類空莢癟莢現象。
  • 九,提升授粉幾率;在大豆揚花期,如果大豆授粉環境受限,可通過人工授粉的方式增加授粉幾率;如人在豆叢中穿行,或者使用木棍抖動大豆植株;可以在豆叢中放置蜜源,吸引蜜蜂傳播授粉;保護地種植的大豆可以控制棚室溫溼度,疏葉加強通風,必要時候噴施大豆專用授粉劑。
  • 十,杜絕藥害;在大豆種植中,藥害也是影響空莢和產量的因素之一;例如,大豆噴施葉面肥,矮壯素,膨大劑等生物製劑的時候,如果噴施的濃度過高,或者選擇的藥物品種有誤,以及施藥的時間,部位不正確,都會造成大豆空莢癟莢現象。種植戶需根據實際情況,或者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安全用藥。
  • 十一,中耕除草;在大豆生長初期,要及時給大豆疏鬆土壤,保持根系土壤的透氣性;及時清除豆地間的雜草,特別是菟絲子,避免雜草為患,影響大豆開花成莢和膨大果實。
  • 十二,控制病蟲害;大豆種植中,要及時觀察和發現病蟲害,特別是大豆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花葉病;以及大豆盲瑃,斑須春,大葉蚜,大青蟲,地蠅,地老虎,毒蛾,食心蟲,卷葉蛾,野冥和紅蜘蛛等;如果大豆遭受上述病蟲害,可使用一種廣譜經濟安全的新型農藥鉀維鹽按照說明劑量噴施;這種農藥對病蟲害通用,即可治病又可滅蟲,效果比普通農藥明顯,且農殘低至忽略不計,食品安全性能也高。

總結

  • 綜上所述,大豆空莢的原因主要有:種源,種植密度,播種深度,光合作用,溫溼度,旱澇程度,土質,肥效,授粉程度,藥害,草患和病蟲害等因素;種植戶可根據大豆長勢和實際情況,分析出大豆空莢的原因,找出適宜應對措施;種植戶還可以在農業植保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科學種植,科學管理,減少和杜絕空莢癟莢現象。


鄉音鄉情


種大豆為何出現空莢?如何才能種出高產優質的大豆?

  • 大豆又叫(黃豆),是我國大宗油料作物之一,在全國南北各地均有種植,大豆有早熟中熟晚熟品種,早熟生育期在60天到70天,中熟品種80到100天左右,晚熟110天到120天之間。我國南北方氣候土質差異較大,南方大豆品種不適合北方種植,北方品種也不適合南方種植。

種大豆為何會出現空莢?

如果引種不當,南種北種,北種南引,就會出現空莢。我地是沿江江南,2015年夏我地農民李大奎從北方某供種單位引種了生育期120天的品種,在北方種植畝產可達800斤,而他在5月中旬種植了10畝,收穫時空莢,畝產不到100斤。原來這種生育期長的晚熟大豆,不適合在江南地區種植,如果在江南地區種植生育期80到90天的大豆品種就會成功。

如何種植高產優質大豆?

好種出好苗,好苗產量高。你種植大豆,要選擇適合自己區域種植的國審省審品種。整地施肥畝施複合肥50斤,撒播畝用種10斤,打穴點播畝用種5斤,做好病蟲草害防治工作,在開花期雨前畝施用追肥尿素20到30斤,後期結莢時,噴施葉面肥磷酸二氫鉀、黃腐酸或蕓薹素合劑,每七到十天一次,噴二到三次,大豆籽粒飽滿,就沒有空莢現象。

上述是我的經驗,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大豆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在我國各地都有廣泛的種植,現我國大豆每年總產量在1600萬噸左右,特別是華北和黃淮地區大豆產量佔全國大豆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多。然而近年來,由於氣候、病蟲害等原因, 在大豆生產上“莢而不實”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近兩年,這種現象越發嚴重,不少地區會連片出現青棵不結實現象。具體表現是在進入成熟期的大豆整株貪青不熟,莢果不能正常形成,進而出現空莢、癟莢。我們稱這種現 象為“症青”。在嚴重發生區域會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這給我國農業生產和農民都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通過幾年的實地調查、研究,現總結出大豆莢而不實(症青)的發病原因及解決辦法。

上圖:大豆整株貪青不熟,莢而不實“症青”現象

上圖:出現“症青”的大豆莢

上圖:出現“症青”大豆莢剝出的大豆粒

一、形成大豆“莢而不實”現象的原因

形成大豆莢而不實原因很多,既有病蟲危害、氣候條件、栽培管理等方面因素,也有品種自身抗性等方面的原因。

上圖:大豆結莢期點蜂緣椿橡,危害豆莢的形成

  1. 病蟲危害造成的影響。遭受刺吸式昆蟲,如:點蜂緣蝽蟓、斑須蝽等危害,甚至白粉蝨、食心蟲大面積發生的地塊都可造成症青。如在開花初期遭遇點蜂緣蝽蟓、斑須蝽等危害,而沒有得到及時控制,可造成大豆落花脫莢,從而形不成豆莢或形成 極小的乾癟豆莢。在開花成莢期,豆莢遭遇害蟲吸食,也可以造成莢而不實現象,分析原因是,豆莢遭破壞,光合作用營養物質不再流入庫,營養被分散到莖、葉上,造成大豆貪青生長。

  2. 不良環境、氣候條件的影響。研究發現,同一時間、同一品種,不同的土質環境,造成症青的程度不一樣;同一品種、同一地塊,不同的年份,造成症青莢而不實的程度也不一樣;同樣的條件,播種期不一致,造成的程度也不一樣。大豆適宜在有機質含 量高、質地優良的土壤環境中生長,土壤鹽鹼澇漬、酸鹼度超標易造成大豆莢而不實;適宜溼潤、光照充足的生長環境,花期遇雨低溫,也容易造成大豆莢而不實現象。此原因是由於大豆遭遇不適宜生長的土壤環境和氣候條 件時,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增強,製造的幹物質被呼吸作用大部分消耗,進而影響大豆豆莢籽粒的形成,造成乾癟空粒。


  3. 管理措施不當造成的影響。如苗期管理不當,造成植株過密,造成大豆生長環境鬱閉,通風透光行不好,會影響大豆的光合作用,也會增加病蟲害的發生於發展,造成大豆的莢而不實。

  4. 品種自身原因造成的影響。目前用於生產的大豆品種繁雜多亂,農戶選擇時也很盲從。不同品種之間表現出的莢而不實現象也有很大差異,加上農戶自身對品種選擇上不分品種適宜區域而盲目求新求奇,大豆不適應環境也可造成莢而不實。一般來說, 當地品種比外地品種發病輕,抗逆性好的品種比抗逆性差的品種輕,耐陰品種比不耐陰品種輕。

上圖:點蜂緣椿象危害的大豆籽粒

上圖:沒有害蟲危害的植株也會出現莢而不實。環境因素:光照、水分、營養、溫度包括不同類型的品種等因素都可導致出現莢而不實

二、解決大豆莢而不實的技術措施

上圖:抗逆性好的品種是豐產的保證

上圖:加強大豆生長期的田間管理

  1. 選擇抗逆性好的大豆品種。選擇抗逆性好的大豆品種種植。在生產上不要追求大豆品種的新、奇,不偏信廣告宣傳,引種一些所謂的高產品種。新品種的利用上要先進行試種,如果抗逆性較好,高產穩產,可嘗試與其他品種搭配種植。宜選擇中早熟品種及抗重茬耐旱性較好的品種;選擇大公司經過當地審定具有一定推廣面積的品種。


  2. 種子包衣,適時早播。播種前對大豆種子進行包衣,可用60%甲拌磷、40%甲基異柳磷、50%辛硫磷、20%甲基異柳磷乳油。用3公斤左右的水溶解藥劑,之後均勻噴灑到種子上拌勻,晾至半乾後播種。按種子重量的0.01%-0.1%拌種。

  3. 根據當地土壤墒情,適時早播,避免後期連陰雨水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

  4. 科學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加強田間的生產管理,及時除草,科學施用肥料。注意要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一般在花期每畝追施三元複合肥15kg,花莢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和硼肥。從大豆苗期注重害蟲危害,特別是三葉期和開花結莢期,注意大豆霜黴病和灰斑病及點蜂緣蝽蟓、斑須蝽、薊馬、大豆食心蟲、豆莢螟等害蟲的預防與防治。

總結,造成大豆出現空莢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去了解和判斷,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才能取得優質與高產。謝謝閱讀,我是三農參謀。


三農參謀


【大別山鷹】答疑:大豆又叫黃豆或毛豆,是一種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很高的農作物,食用青豆粒或老熟種子,也可用種子發漲後打漿製成豆腐。

大豆喜溫暖溼潤的氣候,屬於短日照作物,種子發芽適溫15一20℃,生長適溫20一25℃,如果高於35℃,低於14℃則易落花落莢,不利生長髮育。遲熟品種往往只能在較短的日照條件下才能開花結莢,大豆對土地要求不嚴,但以土質疏鬆溼潤的土性土壤中生長最好,如果缺肥缺水,植株生長不良;肥水過旺也會引起瘋長,都會引起大量的落花落莢。

大豆在植株未封行前,需要中耕除草2一3次,並因生長期根瘤未形成,要施用速效的氮肥,特別是早熟品種施肥要多,增施磷肥和鉀肥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大豆耐旱怕水澇,土溫低,不利於發顆,要做好開溝排水工作,及時中耕,疏鬆土壤。中晚熟品熟品種花莢期易乾旱,引起落花落莢,要酌情灌水,尤其是果莢膨大期,乾旱易造成果莢空殼現象,因此,千萬不能缺水受旱。

以上是@大別山鷹的觀點,關注@大別山鷹,關注#頭條三農#,每天為你分享不一樣的三農觀點。


大別山鷹


大豆在我國是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有著很大的種植面積。大豆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不過大豆的種植技術雖然簡單,產量也比較高。但是在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空莢的現象,嚴重影響其產量。那麼導致大豆空莢的原因的是什麼呢?

1、品種原因

在種植大豆時,品種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品種選擇不當的話,那麼是非常容易出現空莢現象的。例如一些結莢率高且粒多的品種,其空莢率是會比較高的。而且品種的不同,對生長環境及氣候要求都會有所差異。因此如果品種不適應當地環境的話,則容易出現大量秕粒。尤其是對於一些較為晚熟的品種來說,在鼓粒的時候如果溫度較低的話,那麼會導致其鼓粒速度下降,從而造成空莢。

2、氣候影響

氣候環境對大豆的生長影響是非常大的。大豆在生育期的時候,如果遇到旱災或者是澇害的話,是會提高其空莢率的。在大豆花莢期的時候,澇害造成的影響遠比旱災要大,不僅會出現空莢現象,還會導致其倒伏。除此之外,在播種的時候,如果因為乾旱而導致播種過晚的話,那麼會縮短大豆的生育期,造成空莢。在生長後期如果溫度過低的話,會一直大豆灌漿,同樣也會造成空莢。高溫則會導致大豆出現花而不實的現象。

3、後期缺乏營養

大豆在進入到開花期之後,對營養的需求量是會大大增加的。會消耗大量的營養,因此在大豆生長後期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做好施肥工作,提高施肥量。很多人在套種大豆的時候,如果沒有施基肥且不追肥的話,在大豆盛花期的時候極易營養不良。葉片也會因為營養不足而出現黃葉、株矮等各種不良現象。導致晚莢或者是在同節的花簇出現弱莢不實,一般在土壤肥力差及花莢量大的品種中較為常見。

4、營養比例失衡

大豆在生長過程中對是需要很多營養元素的。很多人都會忽略一些微量元素的補充,例如硼、鉬等,這兩種元素的缺乏也是導致大豆空莢的主要原因。硼鉬也是大豆生長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與大豆的結莢有著直接聯繫。如果土壤中硼鉬元素少且有沒有做好追肥工作的話,那麼是肯定會導致大豆空莢率提高的。尤其是在重茬地塊的大豆,空莢率會每年比每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