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四大AMC在不良資產管理領域是如何獲利的?

曾維浪


自我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以來, 四大資管公司不斷髮展,形成了壟斷優勢。在多年收購不良資產的實踐中,四大AMC逐漸形成了金控集團,旗下包含了銀行、保險、證券、信託、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中國不良資產管理與逐步從政策性剝離走向市場化運作階段,這顯著地體現在不良資產的獲得、參與機構、處置方法等各個方面。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和探索,中國四大AMC的經營處置方式或者說獲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1)傳統收購處置。傳統收購處置是四大AMC最為傳統的業務模式。在估值核價的基礎上,向金融機構收購大型不良資產包或者對應投資標的的小資產包,按照資產的實際情況進行拆包分解後,採用二次出售、自行處置、委託清收等模式,獲得處置收益。(2)困境企業重整。在詳細的盡職調查的基礎上,選取有階段性還款困難但尚有核心資產的困境企業,提取出有較大升值空間的生產要素,採用資產重整或債務重整等綜合手段,獲得增值運作收益。(3)違約債務重組。在經濟下行階段,挖掘存在流動性困難但仍有發展價值的企業,通過債務更新、債務合併、以股抵債等方式將信用風險化解的關口前移,幫助企業恢復正常經營,有些資產還可併購重組裝入上市公司。這類業務模式運用範圍比較廣,與資本市場運作的結合度相對更高。(4)不良資產投資模式新探索。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多重因素促使不良資產規模攀升,相關部門開啟了新一輪市場化債轉股和不良資產證券化。不良資產證券化採用SPV實現破產隔離,信貸資產通過結構化債券面向金融市場上的債券投資人,每年的試點規模約為500億元。雖然規模尚小,但這可能成為將來主流不良資產處置方式之一。市場化債轉股落地雖面臨一系列困難,但隨著有關規定的進一步明確,未來很可能發展成為一個新的處置方式。

總的來看,不良資產管理圍繞著“逆週期”投資這一核心邏輯,以時間換空間,採用綜合多樣的方法,化解風險、獲取收益。


大貓財經


以基本投資理念和中美等主要市場的行業數據看,不良資產管理具有較為顯著的“逆週期”特點。因此,各類不良資產管理機構大多是圍繞著“逆週期”這一投資邏輯,判斷市場發展週期和規律,把握投資、經營、處置機會。


自1999年成立四家AMC以來,中國不良資產管理逐步從政策性剝離走向市場化運作階段,這顯著地體現在不良資產的獲得、參與機構、處置方法等各個方面。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和探索,中國四大AMC的經營處置方式或者說獲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一 傳統收購處置

傳統收購處置是四大AMC最為傳統的業務模式。其投資策略為:在估值核價的基礎上,向金融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收購大型不良資產包或者對應投資標的的小資產包,按照資產的實際情況進行拆包分解後,採用二次出售、自行處置、委託清收等模式,獲得處置收益。這種業務模式較為傳統,流程較為標準化,人力成本相對較高。

二 困境企業重整

困境企業重整是傳統業務中的另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模式。其投資策略為:在詳細的盡職調查的基礎上,選取有階段性還款困難但尚有核心資產的困境企業,提取出有較大升值空間的生產要素,採用資產重整或債務重整等綜合手段,獲得增值運作收益。這種業務模式處置週期較長,方案較為個性化,時間和協調成本相對較高。例如,某AMC的S廣場債權重整案例。2011年,某AMC收購了4家金融機構及4家非金融機構持有的J公司S廣場項目的相關債權資產,通過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圍繞債權整合和資產整合,提升資產價值,形成了多方共贏的局面,將S廣場從一個爛尾樓轉變為Z市的標誌性建築。

三 違約債務重組

違約債務重組是開展較多的一種非傳統處置模式。其投資策略為:在經濟下行階段,挖掘存在流動性困難但仍有發展價值的企業,通過債務更新、債務合併、以股抵債等方式將信用風險化解的關口前移,幫助企業恢復正常經營,有些資產還可併購重組裝入上市公司。這類業務模式運用範圍比較廣,與資本市場運作的結合度相對更高。例如,某AMC的某企業信用債違約救助案例。當時,企業信用債出現實質性違約,經營情況惡化,出現連續三年虧損,牽涉到近60億的債務問題。倘若破產清算,大部分的債權清償率僅為3.95%,AMC採用了“破產重整+資產重組”的交易結構,尋找重整方借殼上市,大幅提升了債權清償率,實現了多方共贏。

四不良資產投資模式新探索

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多重因素促使不良資產規模攀升,相關部門開啟了新一輪市場化債轉股和不良資產證券化。不良資產證券化採用SPV實現破產隔離,信貸資產通過結構化債券面向金融市場上的債券投資人,每年的試點規模約為500億元。雖然規模尚小,但這可能成為將來主流不良資產處置方式之一。市場化債轉股落地雖面臨一系列困難,但隨著有關規定的進一步明確,未來很可能發展成為一個新的處置方式。

總的來看,不良資產管理圍繞著“逆週期”投資這一核心邏輯,以時間換空間,採用綜合多樣的方法,化解風險、獲取收益。

展望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中國不良資產管理行業將呈現出以下趨勢:

一是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進一步提升防控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二是結合當前的經濟發展週期和趨勢,未來兩三年將會有更多的機構和投資人參與到不良資產市場中來,挖掘投資機遇。

三是伴隨市場充分競爭,業務模式將會向更為標準化、市場化、法制化、多元化等方向發展。


巴曙松


資深私募基金客戶經理為您解答,如果覺得回答的還可以,請關注,點贊,需要了解固定收益類私募基金產品請私信。

2017-2018被稱為不良資產的騰飛之年,不得不說,不良資產隨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信貸業務的突飛猛進,隨之而來的就是不良資產的產生和如何消化,除去4大(東方、華融、信達、長城)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的省級的資產管理公司就是希望藉助各自的力量為不良資產甚至與之相關的優良資產找到一個更好的合理的去處。

我公司目前發行就有不良資產項目,其實資產其實部分良與不良,貫穿資產本身只有質量好與壞,也就是資產本身是否能夠掙錢而已,所謂不良是站在資產的信貸方銀行方面,銀行將自己的資金變為貸款發放出去,成為了銀行的資產,但貸款或者其他借貸形式出了問題,成為不良貸款,需要處置,但是其實回頭看看,抵押的,面臨的很多底層資產其實都是有效的,盈利的客戶資產(否則銀行也不會受理),因此,資產公司只需要將其找到合適的接收人,或者利用自己的能力或者市場影響力,讓其產生盈利或者持續的現金流,能夠讓有權利或者有能力的機構評估出這個現金流或者盈利在一定週期內獲得的盈利能力,它就可以將不良資產轉化為證券化、產品化的出路,包裝後,成為融資的一份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只要沒有質量問題,資產都會隨著時間變得值錢(稀缺性和唯一性,以及社會資金成本增值)。所以,資產公司只要通過,整合、整理、處理、自持、轉讓等步驟,就可以將資產隨著時間的變化成為精品~

個人意見,希望廣提意見,也希望探討,歡迎批評指正。


張小帥說理財


根據我的瞭解,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獲利模式,也是經歷了長時間的摸索以後逐步形成的多元化盈利模式。

成立初期,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主要盈利來自於不良資產的處置,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間可以相互轉讓資產包。由於規模很大,因此,處置方式也很多,包括出售給國外機構、私人等。

隨著處置業務的逐步減少,特別是盈利能力的減弱,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還通過債轉股等方式,將債權轉化成股權,有的還獲得了不菲的收益。

近年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又先後開展了證券業餘、評級業務、信託業務、投資業務等,業務範圍越來越廣,盈利空間也越來越大,有的已經在申請上市。

也就是說,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已經基本轉型到位,已不是簡單的不良資產處置公司。


譚浩俊


隨著國內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率開始逐步提升,不良資產管理也開始變得逐漸重要了起來,目前國內的不良資產管理主要還是由四大AMC來處理,處置的方式也主要為傳統的收購處置為主,也就是通過處置抵押物實現退出。但事實上,創造增量價值,比如通過債轉股把企業救活,實現資源的跨界整合,才是既賺錢又能發揮社會效應的方式。但這些模式目前國內也是在處於摸索階段,比如之前做的風風火火的債轉股,雖然也會導致諸多殭屍企業“僵而不死”,但無疑也是新形勢下的一種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