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什么是借壳上市?

十年1


一个例子告诉你“借壳上市”是啥

借壳上市,

英文叫做Back Door Listing——后门上市

是不是很直白呢!

借壳上市,是指一家非上市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上市公司(也就是“壳”, 英文叫做 Shell ),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

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

不明白?

老六有家面馆,但是最近经营不善,眼看就要破产了。

小六有一手煮面的绝活,味道也很好,但迟迟没有拿到营业执照。

小六为了面馆能够早日开张,于是找到老六说:“你把你的营业执照(上市许可,壳)给我,我把我的新面馆的份额分20%给你,怎么样?”

老六考虑到自己反正快破产了,营业执照也没什么用了,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小六最后使用老六的营业执照开起了面馆。

由于老六在新面馆只有20%的份额,所以面馆是小六说了算。

怎么样,这样讲能明白啥是“借壳上市”了吧!

关键的来了:

上市为啥要借壳?

可以说,借壳上市主要的动机就是:

“以金钱换时间”。

在我国当前审批制度下,

IPO虽然大幅提速,

但企业排队和等待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

短则两三年,长则四五年。

很多企业出于对市场竞争和自身情况的综合考量,

就会选择更快的那条路。

就拿现在大家关注最多的360来说,在私有化之后,做了IPO和借壳上市两手准备。11月6日媒体说明会上,被问及为何选择“重组上市”而不是直接IPO,周鸿祎的回应也是很有深意:“之所以选择重组,主要还是公司根据资本市场发展和众多股东的意愿,综合各方面考虑而做出的战略选择。”

遥想几大快递业巨头(包括“三通一达”和顺丰)扎堆的借壳上市,核心的动机就是在抢时间:快递业群雄争霸,面临着行业升级和重新洗牌,早一天上市,就可以早一天低成本融资,迅速扩张,抢占市场先机。

怎么借壳?——三种模式

模式一:直接收购

(被比喻为“腾笼换鸟式”)

这是借壳上市的简单模式,也是最容易理解和操作的模式。这种方式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借壳完成后很快进入角色。

模式二:资产或股权置换

(被比喻为“狸猫换太子式”)

一般是把两家公司的资产集中到一家,或以一方的资产来交换另一方的资产。通过这些操作,实现壳公司的清理和重组合并,容易使壳公司的资产、质量和业绩迅速发生变化,很快实现效果。

模式三: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很多借壳上市都会两种方式结合使用。拟上市公司成为控股股东,通过重组后的董事会对壳公司进行内部重组,剥离不良资产或整顿,提高壳公司原有业务状况,改善经营业绩。

360“借壳”方案

哪些公司能借壳上市?

哪些公司适合做“壳”?

“借壳上市”不用排队就能上市融资,

真是太棒了!

不过,

不是谁想借壳都能借的吧?

当然!

2016年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 上市公司的并购对象 应该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规定 :

1、发行人应当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

经国务院批准,有限责任公司在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可以采取募集设立方式公开发行股票。

2、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但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

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3、发行人的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发起人或者股东用作出资的资产的财产权转移手续已办理完毕,发行人的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4、发行人的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5、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6、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借壳”成功的公司很开心,

被“借壳”的公司也很不错啊!

一下子摆脱经营窘境,咸鱼翻身啦!

不过,也不是谁都适合当“壳”吧?

of course!

江湖流传,好“壳”要符合三个标准:

市值小、所在板块好、债权关系简单

监管层对借壳上市的态度?

Back Door Listing,

听起来像“走后门”,

这是官方允许的吗?

英文虽然叫做“后门上市”,

可并不是“走后门”哦!

当前,资产重组是改善上市公司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符合规定的“借壳上市”,是有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资产重组,因此监管部门一直对此持开放态度。

2016年9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目的是为了规范资产重组。注意,是规范不是禁止。2017年8月15日,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并购重组已成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并购新规对于真正需要重组上市的实体企业开了“一扇窗”,这将有利于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好啦,“借壳上市”,你明白了吧?


懂股帝


看到大家都在说360,那我说说别的吧。

借壳,壳是很重要的,去年赵薇的龙薇传媒与万家文化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三购三败,最后也没成,万家文化作为“壳王”则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因为没成,就不以其为例了。

说说顺丰吧,近年国内最受关注的借壳上市案例中顺丰也是占了一位的。

2016年2月18日,一直声称不上市的顺丰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地走在了上市之路上,他们表明正在接受券商辅导。

按照常规路径,正常起码要三年,因为不说别的,IPO排队时间就太长了,所以他们选择了借壳上市。

那么问题来了,借壳借的谁的呢?

那就是一个停牌一个多月的大兄弟。

鼎泰新材。

交易方案很简单,三步,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然后是募集配套资金。

第一步,重大资产置换,停牌那大兄弟拿全部资产负债(没错,就是有啥都拿了,总共8亿)与顺丰的100%股权置换,但是人顺丰比那大兄弟的体量可大多了,433亿呢,多的那425亿由大兄弟向顺丰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股份用于补偿,于是就有了第二步。

第二步,发行股份购买财产,按照经证监会核准的股价10.76元,那个大兄弟发了39.50亿股的股票。

第三步,募集配套资金,本案中向其他不超过10名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80亿的资金。

经过本次交易,鼎泰有了顺丰100%的股权,顺丰的大股东明德控股(王卫占有其99.9%的股权)最终控股64.58%,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王卫也成了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这个方案在2016年10月12日获得通过,12月王卫任上市公司总经理,鼎泰原管理层辞职,完成置出资产。

最后,2017年的2月24日,对于顺丰来说最重要的一天,他们把鼎泰新材改成了顺丰控股。

这次借壳上市完美落幕。



庚指风云


如果说IPO是鲤鱼跳龙门,那么借壳上市就是咸鱼翻身。但既然可以IPO,那么为啥会冒出个借壳上市呢?

借壳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弯道超车。IPO从申请-过会-发行-认购,没有个2-3年你都不好意思说你走过IPO流程。那么问题来了,夜长肯定梦多,期间万一要是曝出重大负面(听说一家拟上市公司被自媒体要挟500万,否则曝重大负面),或者因意外经营损失造成财务数据不达标,基本算是前功尽弃了。而借壳上市的好处就是一个字:快!不用排队!如此的IPO捷径究竟是啥?

比如小黑家有一个店面,平时早上卖早点,其他时间就空在那里。而小白的辣条生意越做越大,急需拓展市场。那咋办呢?于是就找到了小黑呗!

小白说:你的店面又没啥可卖的,除了早上其他时间都关门,多浪费。不如我把我的货放在你店里卖,然后我每月付一些店租给你怎么样?

小黑也正愁这问题,于是便答应了。没想到小白的辣条大卖,供不应求。小黑看到商机来了,主动找到小白,希望将小白价值10万的辣条买下来拿去卖。但无奈小黑手头只有9万,因此剩下的货款愿意免去小白10个月的店租(假设每月1000)作为补偿。

于是就这样,小黑顺利地买下来10万的辣条,并关闭了早点摊。而小白的辣条,从地摊到店面,就相当于“借壳上市”了。

这就是借壳上市的基本原理,简单说就是拟上市公司A需要找一家壳公司B,然后让壳公司B出钱或增发股票买下自己的资产业务,从而达到上市目的。当然,实际情况中远比这个复杂,小白用“辣条上市”的例子也是为了更方便理解。如果是真借壳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小白的辣条公司做大了,需要上市,价值10亿。而小黑早已是一家早点上市公司,但业务量少,价值1亿。于是乎,小白看中了小黑公司的壳,希望借着小黑的壳上市。

流程是这样的:小黑的公司经营规模小,全部卖了也才1亿,至少要增发10亿股票才能把小白公司收入囊中。

这样一来,小白公司就成了小黑公司的最大股东,因为新成立的壳公司——小灰公司总价值11亿,小白公司就占了10亿,比例90%多。而小黑公司原来的早点业务(假设价值1000万)就要被剥离,因为毕竟辣条好卖啊!

可是小黑想想觉得不做早点挺可惜,毕竟老客户挺多,不能就这样放弃了,继续做,不上市就行了啊!早点业务对于小白来说并没有用,于是希望小黑回购这部分业务,以实现自己全部控股。于是,小白同意小黑在回购早点业务的前提下,另外加上5亿的辣条业务的股权作为补偿。小黑同意了。这样一来,小黑原来的业务还在,只是没上市,却多了5亿的股权,如果变现的话那就是小黑将上市公司身份卖给小白公司的报酬,也就相当于壳价。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小白公司直接给一笔钱给小黑作为报酬。

整个过程,小白公司认购了小黑公司发行的10亿股份,认购完成后控制了这家上市公司,并更名为小灰公司,其实就相当于买下了自己的辣条业务而已,还是熟悉的味道,只是外壳换了。

当然,既然你要插队IPO,那就要付出比别人更高的代价。通常来说借壳的成本是比IPO要高挺多,因为人人都不像小黑那么实诚,公司股份不可能以成本价卖给你,肯定要溢价,比如极端点,以价值10亿卖出,这样的话虽然有了10亿的辣条业务,但小白只换来了50%的股权,为了取得控制权,就需要付更多的钱。

在A股市场,这种股权收购溢价导致某些壳价甚至高达百亿!此外,就算上市了,你也要承担壳公司的债务和损益,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借壳的成本。


小白读财经


借壳上市就是说将已经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等方式来取得已经上市公司的控股权,那么控股上市公司的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的名义,来增发股票,进行融资,从而实现上市来募资的目的。这个“壳”其实就是这个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这个上市资格。

咱们一说到上市公司,往往觉得这个公司就很了不起,很牛。但是其实有很多公司上市以后,由于它后续经营不善等原因,空有一个上市的资格,已经没有能力在证券市场上再继续筹集资金了。

但是这个上市资格又很宝贵,退市的话就很可惜。这个时候就正好有像顺丰这样的大公司,他需要这样一个上市资格,于是双方就合作,通过一些协议和方式,把需要上市公司,比如说顺丰的资产还有和已上市的公司的资格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

为什么说上市资格很宝贵呢?这就要说到我们曾经讲过一期的IPO,IPO就叫首次公开募股,这个也是企业上市的另一种方式。那么借壳和IPO有什么区别呢?

咱们用一个不太成熟的比喻,就是盖新房和买二手房的区别。

IPO就是企业自己盖一间房,直接住进去;借壳呢,就是去买一套二手房,把原房主的东西整理整理,归置归置,把自己的东西搬进去,然后再入住。

那么二者各有什么优劣呢?之前我们讲过这个IPO的过程,也就是“自己盖房”的过程其实非常麻烦,需要大量的法律啊,审计的工作,还有层层的监管部门的审批,往往要排队很久,许多公司在这个IPO的审批过程中,就会失去上市的最佳时机,而相比之下直接去借壳,“买个二手房”,虽然也需要政府相关机构监管和审批的,但是比IPO省事多了,最重要的也是快多了。

但是反过来说,自己建房再麻烦,还是比买个二手房便宜多了。借壳上市虽然省事,但是往往需要至少几个亿的成本,所以一般只有有一定资产规模的大公司上市,才有这个实力通过借壳来上市,大部分公司想要上市还是只能自己辛苦排队去IPO了。

借壳的方式有很多种,它可以直接用现金收购,也可以资产或者股权置换,也可以两者结合,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方式,比如通过司法拍卖拿到壳公司的股权,还有一些国有的壳公司,政府可能直接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把股权划拨给需要借壳的公司。


舵海宏盘


借壳上市是什么意思,成功借壳的方式有哪些?下面汇桔网平台就一条条跟大家捋一下:


什么是壳公司?

实际上,所谓壳公司,在中国应泛指已经取得并继续拥有上市资格的股份公司。壳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具有从证券市场进一步融资的权利。


借壳上市是啥意思?

所谓借壳上市,就是一家母公司和一家壳公司的联姻。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通过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的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

简单点可以用以下图片来概括:


怎么借壳?

选好了壳公司,如何实现借壳上市?要实现真正的借壳上市,你需要取得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1. 协议收购

协议收购,指收购方与上市公司的股东以协议方式进行的股权转让行为。协议收购是我国股权分置条件下特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收购方式。

2. 举牌收购

举牌收购即是二级市场竞价收购,指收购方通过证券二级市场(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系统)购买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份的方式。

3. 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

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也就间接控股了上市公司,还可以避免很多法律、政策上的障碍。如样板戏中所唱:山前强攻不是办法,可以探寻一条攻占威武山的“后山小道”。

4. 行政划拨

经典的案例是:北京住总集团借壳琼民源的“借尸还魂”之路。

5. 司法拍卖

司法拍卖,即投资人通过竞买人民法院所依法拍卖之上市公司股权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6. 现破产再置换

经典的案例是:苏宁环球借壳ST吉纸捡了个大便宜。法院对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ST吉纸(000718)先行宣告破产,投资人苏宁环球再将其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空壳之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再以象征性价格出让上市公司控股权。

7. 与母公司“联姻”

经典的案例是:复星集团收购南钢股份(000787)采取的是与上市公司母公司合资成立新公司,投资人复星集团成为新公司控股股东;上市公司母公司,则以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出资。

8. 定向增发加换股吸收合并

换股吸收合并方式,是指A公司收购B公司,但是不是支付现金,而是用股票,也就是B公司的股票根据约定好的比例,转换成A公司的股票,从而完成A对B的整体收购;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是指公司向大股东增发新股,用来换取大股东名下其他的未上市资产,从而达到整体上市的目的,也就是大股东股份增加了,而公司的资产也增加了。二者合起来。



汇桔网wtoip


 借壳上市是指一间私人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间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

  

  

  借壳非常昂贵,所以只有大家非常看好的公司才会借壳上市。所以当借壳的公司忽然间摇身一变为人人追捧的明星公司,股价自然会上涨。

  借壳带来的问题:

  一.借壳上市易滋生内幕交易,由于借壳上市会导致壳公司的股价大幅度飙升,所以一些知道内幕消息的人会在借壳之前购入壳公司股票牟利,构成内幕交易.

  二.高价“壳资源”扰乱估值基础。经营不善的公司可能被借壳,由于借壳升值期望,扭曲了市场对公司的估值,让一些烂公司的市值依然很高。

  三.借壳重组削弱,现有退市制度。由于借壳的原因,让很多经营不善应该退市的公司最后都被借壳并购,导致原先应该淘汰的公司没有被淘汰。


股海寻龙


啥叫借壳上市? 打个比方,我们公司想上市,但是在某些地方并不符合上市的要求,或者即使符合上市要求,但是要通过审核层层关卡,实在太耗时耗力,那有没有捷径可寻,这时你就可以想到借壳上市。

哪些些上市公司愿意被我们借壳呢?就是业绩很差,都披上了ST的帽子,但即使是这样,业绩还是不行,眼看这些股票要退市了,那么这些股票,我们可以巧借它的壳资源,重新成为一只新的股票,这在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借尸还魂。这样拟上市公司就可以跳过审核,绕过IPO排队,拿了别人的上市牌照,快速宣布重新上市了。

举个例子:2017年2月23日,顺丰借壳鼎泰新材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钟,且鼎泰新材将于次日正式更名,证券简称由“鼎泰新材”变更为“顺丰控股”,证券代码不变。这就是很好的顺丰借壳的案例,本来顺丰短期内达不到上市目标,但是借了鼎泰新材这只壳公司,顺丰就能够顺利上市融资了。

借壳上市好处是上市公司能够绕过IPO审核,达到短期快速上市的目的。但缺点也很明显,这使绩差的公司很难退得了市,A股市场没有优胜劣汰的机制。同时,通过借壳上市,那上市公司的质量究如何,却无需经过审核这一关,所以借壳上市公司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更关键的是,借壳上市使A股绩差股很难退得了市,而且越是绩差越会遭到投资者的炒作,人们往往期待这家绩差公司有被别的公司看中,进行借壳上市计划呢。


不执著财经


简而言之,借壳上市就是指想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的等方式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实现其上市的目的。

具体在操作上怎么实现呢?一般来说借壳上市前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业务发展前景,选择一个合适的壳,这个壳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质量,不能具有太多的债务和不良债权,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重组的可塑性,接下来想要上市的公司通过并购取得上市公司相对的控股地位,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一般来说只要达到控股地位就算并购成功,形式上有三种方法:

第一:直接通过现金收购,优势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第二:完全通过资产或股权置换,实现对壳公司的的清理和重组合并,优势是可以使壳公司的资产、质量和业绩迅速发生变化,很快实现效果。

第三:以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事实上,大量借壳上市的公司都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虽然,借壳上市给予很多想要上市的公司很多便利,但是同时也滋生出很多问题

第一:由于借壳上市会导致壳公司股价大幅度飙升,所以一些指导内幕的人会在借壳之前购入壳公司股票牟利,构成内幕交易;

第二:经营不善的公司可能被借壳,由于借壳升值期望,扭曲了市场对公司的估值,让一些烂公司的市值依然很高;

第三:由于借壳的原因,让很多经营不善应该退市的公司最后被借壳并购,导致原先应该淘汰的公司没有被淘汰。


喔是不是滴春暖花开的


与普通的公司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在资金庞大的二级市场上进行大规模的融资,从而更快的扩大企业发展,促进企业的快速增长。但是通过IPO排队上市的话,一则时间比较长;二则通过率比较低。所以说对于一些对融资需求较为旺盛的企业而言,借壳上市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目前很有名的借壳上市的案例也比较多,比如顺丰控股、360、强生集团,以及已经借壳正在准备上市中的恒大集团等等。

那么,究竟什么是借壳上市呢?

一、什么是“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指的是一家未上市企业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将资产注入一家已经上市的企业,得到该公司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的低位,使得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已经上市的企业只是一个“壳资源”,所谓“壳”也就是内里已经不行了,公司本身的资产状况恶化,在二级市场继续长期待下去的后果极可能是退市,所以为了保障利润最大化和亏损最小化,企业控制人或是控股股东决定将企业的上市“壳”卖掉。

通俗点来讲,这就是一个需要上市的公司有一堆优质资产,而另一个已经上市的公司有一堆劣质资产,俩公司一合计,干脆你买了我的优质资产,但是我要你用股权来作为买款。

下面示例图:

一家上市公司有一堆劣质资产(蓝色框),另一个有一堆拟上市的优质资产(红色框)。

然后【上市公司】要向【买家股东】买下这些【拟上市资产】。买的时候没有钱,怎么办?【上市公司】说那我给你增发股票,就当付钱了。

于是,【买家股东】用【拟上市资产】的股份换回了【上市公司】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就会变成下面这样的结构:

注意一点,因为【上市公司】给【买家股东】的股份非常多,交易完成后,【买家股东】会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而【拟上市资产】作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达到了上市目的,并且依然在【买家股东】的控制之中。甚至于很多时候【上市公司】原有的控股股东会采用股权托付或是股权转让的形式将手中持有的剩余的上市公司的股权转移到【买家股东】的手中,从而上市公司完全变成【买家股东】的了,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买家股东】要想【卖家股东】支付高额的“借壳费”。一般情况下,交易最后会把【上市公司】自身原有的业务和资产完全剥离掉,这就是“借壳上市”的名字由来。

二、借壳上市中存在的投机机会

一般借壳上市的企业通常具备着大量的优质资产,比如众所周知的顺丰控股、360等等。重要的是,其所借的壳资源市值通常较小,容易遭到资金的炒作,股价暴涨暴跌的概率比较大,这就决定了当一家优质公司想要借壳一家上市公司实现上市,就会引发市场上资金的大规模炒作,比如之前万达商业被传言借壳上市的时候,绵石投资就因此大涨,股价甚至翻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上市的“壳资源”和未上市的优质资产的估值产生了很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当然了,一般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在传出借壳传闻的时候,通常会有好多家上市“壳资源”被认为是可能被借壳的一方,这个时候想要找准优质公司到底想要借壳哪一家说句实在话很难,特别是对于散户而言,消息的不对称和不完整性为我们准确捕捉被借壳公司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所以个人认为没必要一定要在借壳停牌前买入,我们完全可以在公司借壳复牌之后进行持有,反正一般这类型公司都具有很大的长期持股价值。

以上就是我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个人观点不代表君银投顾官方观点,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议,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关注我的头条号进行交流。


民众投顾


(一)

1、上市公司:甲,主营业务,金银首饰。(衣着光鲜,高端大气上档次),老板是A(甲公司股东,卖银的)

甲:我是高大上的上市公司,卖银的,我老板是A

2、欲上市公司:乙,主营业务,煤。(黑不溜秋,土鳖老),老板是B(乙公司股东,倒煤的)



乙:我是暴发户,倒煤的,我的老板是B

(二)

背景:甲公司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只剩下一个上市公司牌坊值钱。


甲:生意凋敝,就剩这块牌子值钱,一般人申请不到这个资格。

乙公司煤运兴旺连年发财,资产万贯,除了有煤就是有钱。

乙:切,除了钱还是钱,就是没个牌坊。

于是煤老板B也想上市,(我暴发户总比没落贵族有钱吧,凭啥甲能上市而我不能),于是向证监会挂号IPO,证监会百般刁难(列出N条标准,你个高耗能高污染的黑家伙也想上市?乖乖排队去)。

煤老板B等不耐烦了,于是瞅上了穷的叮当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没落贵族甲公司,甲公司老板A也想把这个上市公司名头卖了套现。 (三) 具体操作:

煤老板B找到银老板A说:我花钱把你的上市公司甲的股权买下来,你再花少部分钱把上市公司甲原来的烂资产银买走,然后你滚蛋,我来接管上市公司甲。

B同意并照做。 煤老板买了个上市公司壳子,然后注资上市公司,用所注的钱买下自己原来的煤公司乙,

或者: 用上市公司甲增发股票给自己,煤老板把自己的乙公司卖给甲公司, (正所谓定向增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就成了买壳上市,不是所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都是买壳上市)

(四) 结果: 上市公司原股东A带着上司公司原来的业务滚蛋了,回老家卖银去了,留下个牌坊(上市公司甲的壳)

煤老板B带着自己的煤(乙公司)进入了上市公司甲,上市公司的业务由银变成了煤,上市公司老板由卖银A的变成倒煤的B

(五) 结果示意:

原来: A持有上市公司甲的股权,上市公司甲持有银

B持有乙公司股权,乙公司持有煤

买壳上市后变成:

A持有银走了

B持有上市公司甲的股权,上市公司甲持有乙公司股权,乙公司持有煤。

最终结果就是乙公司带着他的煤借着甲的名义上市了,是所谓买壳上市。
倒煤的煤老板,变身高大上的上市能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