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为乡亲拼一把,他是正科级干部,身患癌症,却要回穷困老家当村官

乡村故事\\半禾

他年过半百,义不容辞回乡担任村官;

他做过癌症手术,曾任胡桥办事处副主任,现是正科级干部;

他上任3个月化解了村内多年的难题;

他全票当选村支部书记,82%得票率当选村委会主任;

他说的最多的关键词就是群众,群众是水干部是舟,干部永远离不开群众。

为乡亲拼一把,他是正科级干部,身患癌症,却要回穷困老家当村官

群众都是好样的

2017年腊月二十,寒气逼人,南陈马村民范习海拧开自来水龙头,接水做饭,一滴水都没流出。

可能是水管被冻了,有的群众用火去熏烘,无水,又用热水去浇淋,仍是无水,正无计可施呢,听到街上邻居吵嚷开了:“咱们村的自来水被停了!村里没给水厂交水费!”

部分群众气恼地找村干部理论,满腹怨言:俺家交水费了,为啥也被停了水?

停水持续了两天,全村像炸了锅。

全村400余户,约有300户拖着水费不交,个别户自架起自来水就没缴过水费,还有3户,干脆和上水泥将水表给糊住了。村里欠水厂1.4万元。

一些群众拿着一张张白条,有上世纪90年代村集体欠的运输费、义务工,有最近几年的沼气补贴,等等,人们吵着:“不结账,就不缴水费,不然,抵账也行。”

村干部积极协调,请水厂宽限10天,一定将所欠水费补齐。

内忧外困,怨声载道。一年多来,村里的信访问题一波接一波,乡里、市里、省里,一封封告状信接踵而来,书记辞职,村两委工作几近瘫痪。在此背景下,胡桥办事处正科级干部王政仁,经南陈马村党员群众举荐,受辉县市委组织部、孟庄镇党委委派,回到老家,担任起了支部书记。

这一年,王政仁已做过食道癌手术8年,身体依然孱弱,回家担任支书,面对这样一个乱村、穷村,从内心深处讲,是极不情愿的。

早年,王政仁从中原油田回到辉县市林业局,又先后到王敬屯乡、胡桥办事处担任副主任职务,如今是正科级干部,工作顺风顺水,今天要下去当村官,无利可沾无名可图,遭到了家人以及亲戚朋友的激烈反对:“老王,你何苦呢?俗说话,宁管千军,不管一村,你的身体又不好,经得起这样折腾吗?”

王政仁虽然也不情愿,但目睹全村1600多名群众的困境,看到上级组织的期盼,毅然拖着病体,接任支部书记,用瘦骨嶙峋的躯体担当起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为乡亲拼一把,他是正科级干部,身患癌症,却要回穷困老家当村官

南陈马村位置偏僻,村集体薄弱,收入几近为零,从镇区入村,只见大树参天,旧屋鳞次,和孟庄镇的经济总量有些不太协调。大多第一次来南陈马的人,都会发出感叹:孟庄镇还有这样穷的村子?

就是这么个又穷又乱的村子,2017年腊月二十七,王政仁走马上任。

第一天,年味浓烈,而南陈马群众却一波接一波地拥到村委会,手持白条,将满腔怨气,集中爆发在新上任的村支书王政仁身上:“谁来当这个家,谁就得还我们的血汗钱!”

面对父老乡亲的质疑、诘问、不解,王政仁没有丝毫怨言,更没退缩,而是将群众当成了亲人,心平气和将亲人让进屋,说了村集体存在的困境,新的班子,将会夜以继日地工作,让村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有人怀疑,有人不屑,有人期盼。

王政仁以一颗诚心,打动了群众,获得了谅解和理解,群众纷纷散去,静观新上任书记的新举措。

当天晚上,王政仁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反复强调一个理念:“我们群众都是善良的,党员干部也是群众中的一员,更应率先垂范,不能高高在上。”会上,就水费问题,王政仁让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自己先缴,再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缴,对个别情绪大的群众,王政仁亲自去做工作。

马上要过年,水费还没收齐,为保证群众吃水不受影响,王政仁先行垫资,向自来水公司缴纳了没有收齐的水费。

腊月二十八,住在蒲水社区的40多户南水北调搬迁户心亮了,损坏了几个月的路灯,在王政仁带领下,村干部自费购材料,亲自安装,当天晚上,损坏的路灯全部接通。

春节,鞭炮声声,乡亲们享受着过年的愉悦,王政仁带领的村班子,一刻也不得休息,容不得丝毫懈怠,千头万缕的工作,等着他们去梳理。党员干部纷纷走进群众家门,拜新年,拉家常,谈感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获得了群众的支持。

大部分没有交纳水费的,不等催要,主动缴纳,确保了群众的正常用水。

别把自己当干部

南陈马村委会门前主干道,2011年硬化后,中间有100多米涉及10户房屋宅基迟迟不拆,只有一条小胡同,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这100多米,被乡亲们形象地戏称为“肠梗阻”,是村里最难啃的“硬骨头”,给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王政仁向群众做出承诺,要打通“肠梗阻”!

王政仁给党员干部开会说:“我们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依靠群众,当干部就是为群众干事的,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啥事儿都干不成。”

为乡亲拼一把,他是正科级干部,身患癌症,却要回穷困老家当村官

春寒料峭,王政仁逐户走访,听取心声,表明态度,以群众之心和群众交流,站在群众立场替群众想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一遍遍地走访,一次次地谈心,终于以诚心一点点融化了群众心头儿的坚冰。

一户群众松动了,又一户群众理解了,再一户群众支持了。

但仍然困境重重。村集体没有一分钱,对拆迁户无钱包赔,土地指标控制严格,又批划不了新的宅基地,拆迁户的利益如何保障,成了王政仁考虑的重要问题。

经调研,村里有群众已入住到蒲水社区,老宅基地应该交回村委会,但中间有些矛盾没有处理到位,个别群众的老宅基地并未交付。王政仁就去做这些群众的工作,又和本次需要拆迁的群众对接,让拆迁户自行选择,尽量让他们满意,置换到合适的宅基地。

这10多户群众中,有一个叫狄雷的,是村里最难缠的主儿。他曾经鼓动策划群众上访,告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拆迁过程中,他起初极不配合,对村干部充满了不满,在他的眼中,干部们只会耍威风,替百姓干不了实事。

任凭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王政仁都以一颗爱民之心,去开展工作。调解好一户,他就率领干部拆迁一户,现场指挥,亲历亲为,和党员干部一道,干得热火朝天。观望的群众感动了,一个个地加入施工队伍。

狄雷看在眼里,对抗心理慢慢松动。王政仁的举动,彻底改变了狄雷的“三观”:原来,还有这样实干的好干部,南陈马村有希望了。

狄雷,曾经对村两委意见最大,态度陡然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主动向王政仁提出:“王书记,我支持拆迁修路,我家的房子,需要拆多少就拆多少。”

狄雷不仅主动拆迁,还带动其他群众,和党员干部一道,亲自参与到拆迁修路。看着带病工作的好支书,狄雷伸出了大拇指。

这条断头路,4月上旬启动拆迁,4月15日拆迁完毕。4月17日至21日,仅用4天时间,这100多米的民心路硬化完毕。

为乡亲拼一把,他是正科级干部,身患癌症,却要回穷困老家当村官

修路没有钱,水泥、砂石、劳工,又样样离不开钱。王政仁制定了规矩:哪怕干部遭多大的难,不让群众摊一分钱,不欠群众一分钱。

王政仁四处求人,争取资金和物资,又发动村干部,发扬奉献精神。村里有群众参与修路,照发工资。群众运来了砖,砌文化墙,又是一万多元,面对一穷二白的村委会,王政仁果断地自行垫资,支付给了群众钱。他说:宁可自己吃亏添憨受累,也不能让百姓对干部失去信任。干部要相信群众,更得让群众信任干部。

在他带领下,村干部都在默默垫资,助推村里重点工作顺利实施。

我们就是名干部

王政仁给村两委班子一再强调:“我们和群众打交道,不要把自己当干部;面对工作和责任,我们必须把自己当成干部。”

王政仁任职不到三个月,党员群众精神面貌整体向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大年三十,一幅浅显易懂,朴实无华的春联贴在村委会大门两侧,“为群众服务是第一要务,让群众满意是永恒追求”,这既是王政仁的初心,也温暖了全村群众的心。

全村“爱心网”微信群建立,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正气,村里谁家有困难了,可在群里言一声,党员群众将积极捐资帮困;在群里,党员群众可以为村两委建言献策,积极参与村规划建设,集大家智慧,谋全局发展。

一个月时间,在村里打了8眼机井,地埋管、地埋线等配套设备一应俱全;浇地难问题解决了。

硬化绿化美化村东南1800米田间道路;

打通断头路,硬化面积1300平米,全村期盼已久的村中心路打通了,硬化了,休闲健身广场建成了,全村百姓喜笑颜开,每天晚上,当看到全村男女老少在广场翩翩起舞,尽情娱乐时,王政仁默默的流下了眼泪,泪水里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沉思······村里第一个休闲健身广场初步成形了;

为乡亲拼一把,他是正科级干部,身患癌症,却要回穷困老家当村官

村内村外见缝插绿,四处种树,栽种杂果树、景观树4500余株;

启动了教育奖学金行动,凡本村上小学、初中的孩子,班级考试前三名者,考上一中者,考上大学者,村里都要进行奖励。村里有了人才,啥都有了;

开展移风易俗,崇尚节约,厉行节俭,请村内德高望重的村贤制定村规民约,监督执行。一户群众家有白事,按照新规执行,就剩下了8000多元。全村形成了人人比挣钱,户户比富裕的文明新风尚。

南陈马群众说,俺村来了个好带头人,俺村的好日子来了。能得到群众认可,是王政仁为首的村班子最大的欣慰。这就是一个党员、一个支部书记的担当。时下,正值两委换届,王政仁经常告诫两委干部,选票不是靠关系、靠金钱拉出来的,而是靠我们实实在在的工作干出来的。

谈起村庄未来,王政仁胸有成竹,他说:“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村有20余亩大的闲置厂房,要实现腾笼换鸟,发展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方便群众就业;年内实现天然气入户,修一座入村牌坊,建一处广场;发展南水北调河沿线林果种植,实施休闲观光农业。孟庄镇被确定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我们南陈马村,将借此机遇,插上腾飞的翅膀,乘势奋起,早日让全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