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豆怎樣才能增收增產?

ataman


大豆是一種勞動投入大的作物種類,相對其他作物,它的畝均產量並不高。如果想要通過增加產量提高種植收益,就必須投入相應的勞動量,下面和大家分享幾個大豆增產的小竅門。

一、 打頂摘心

對大豆進行打頂摘心,有效的控制植株的“頂端優勢”,可以很好的抑制旺長造成的養分消耗,促進多發側枝、多結莢,把更多的營養集中供給花、莢、果,讓果莢更多、籽粒更飽滿、單粒更重,達到增產的目的。

操作方法:在大豆盛花期前,選擇晴天時掐去植株主莖頂端2-3釐米的嫩尖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大豆打頂摘心時,要遵循早打不晚打、打稀不打密、打肥不打薄的原則。

二、葉面噴肥

大豆生育期較長,養分消耗量較大,適時為大豆噴施葉面肥補充營養物質,大豆噴施葉面肥,用量小、吸收快、效果好,能夠促進果莢和籽粒的充分發育,進而起到增產的作用。

操作方法:①在大豆花初花期和盛花期時,畝均噴施0.03-0.05%濃度的鉬酸銨,如果已用鉬酸銨拌種可以不噴施;②在大豆苗期、初花期、盛花期、鼓粒期,分別畝均噴施1次300-400克的磷酸二氫鉀或者400-500克的氮肥(兌水50公斤),二者可以搭配使用。

三、及時追肥

大豆花莢期,需消耗肥量最大,此時追肥能夠為花莢的生長髮育提供充足的養分供應,不僅能增加花莢數量、使籽粒更飽滿,而且還可以減少落花落莢的數量,具有十分好的增產效果。

操作方法:在大豆花莢前期,可以在植株根部5-10釐米處,畝均穴追施10公斤的磷肥和5公斤的氮肥。

四、噴施多效唑或矮壯素

大豆噴施多效唑或矮壯素,可以很好的抑制植株旺長,起到和打頂摘心類似的增產效果,還能很好的提高大豆抗倒伏能力。

操作方法:①多效唑:大豆花前時,畝均噴施葉片正反面50-100克的15%的多效唑(兌水50-75公斤);②矮壯素:在大豆四片複葉時,畝均噴施1次0.1%的矮壯素,在大豆初花期再噴施1次0.05%的矮壯素,每畝噴施用水量50公斤。


農技小揹簍


大豆要想高產,除了品種 ,施肥,天氣,土壤等幾項硬指標以外,還要避免陷入管理誤區。



適當控旺

一部分農戶在大豆控旺上有些盲目。表現在縮節過早過重。表面上大豆矮化整齊了,但是由於過早過重抑制了生長點,自然會影響到產量。所以,最好在大豆封行期至初花期根據長勢適當控旺。農民最淺顯易懂的俗語對此解釋非常形象:沒有大個,不長大力!



花期補肥

大豆進入初花期以後,要及時補充葉面微肥,比如,鉬肥,硼肥,鈣肥,和磷酸二氫鉀調節劑等等大豆上需要的中微量元素和肥料的補充,為大豆的生殖發育奠定堅實基礎。這個時期一部分農戶只是加強了蟲害防治,忽視了葉面噴肥的重要性。

後期控旺

相當一部分農戶們在大豆中後期往往疏於管理。他們以為大豆只要不生蟲,不倒伏就行了。豈不知這個階段既要補充足夠的養分,又要避免大豆後期旺長。最好在大豆盛花末期,下部莢果出現“貓耳朵狀”時,噴施超量二氫鉀和控旺劑,儘量少施或不施氮肥。



延長葉功能

大豆進入莢果鼓粒期,可以噴施保護性殺菌劑。防止大豆生病早衰,葉片過快脫落。這和偏施氮肥的貪青晚熟不是一個概念。保葉的目的是讓豆粒催飽滿。增加千粒重。



以上幾點措施,方法得當,對大豆的增產增收是有明顯效果的。

我是今夕月映。堅守一種信念,堅持一份純真。歡迎關注三農話題。


今夕月映


當前,正是東北產區大豆春播的時期。在國家大力推進大豆播種面積增長的形勢下,農民如何播種及做好田間管理,確保大豆增產增收呢?下面綜合分享一下相關經驗:

一、播種前的準備工作要做好

一方面是要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等以上、五低窪易澇的地塊進行種植,前茬作物以玉米或雜糧作物為佳,要儘可能的避免重茬種植。另一方面,選種很關鍵,要選擇那些母大子肥、大小一致、無病粒、淨度99%以上、芽率95%以上的優質豆種;然後,在播種前2-3天提前進行鋪膜勤翻曬種,能夠有效的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長勢;最後就是要拌種或包衣,以便於預防大豆根腐病、霜黴病、螻蛄、蠐螬等蟲病使用

二、播種要科學

大豆播種深度一般在5-7釐米,在地溫穩定在8℃及以上時即可進行播種,可以選用壟上精量點播、等距穴播、三壟栽培等方法。

椐農技專家說,大豆窄行密植可以增產增收,一是深窄密,二是大壟密,兩種密植綜合配套模式非常適合在東北地區推廣。播種時,深松是基礎,以增加土壤的庫容量,改善土壤水分存儲能力;在土壤狀況良好、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可以使用深窄密播發,在低窪地和雨水較多的地區可以使用大壟密播發;播種密度上,現有品種的適宜密度為每畝3-3.3萬株,整地質量高、肥力水平高的地塊要降低播量10%,整地質量差、肥力水平低的地塊要增加播量10%。

三、田間管理要跟上

一是播種時要深施種肥,在氮磷肥充足的情況下要注意增加鉀肥的用量;花期要噴施葉面肥,滿足大豆花期對營養的需求,其中第一次噴施是在盛花期,第二次噴施在開花初期到結莢初期。需要注意的是,大豆根瘤固氮能力弱,應該增施有機農肥,

二是做好化學除草,窄行密植的大豆,要在秋季、播前和播後苗前三個時期用化學除草處理土壤。

三是注意防治病蟲害。真菌病害在整個生育期皆可發生。發病時,新根少或無,莖部縱裂,葉片不規則發黃。蟲害主要有蚜蟲、豆天蛾、食心蟲。

四是當幼苗出土後,應該及時進行查苗補苗,做到全苗間苗宜早。另外,根據大豆苗情生育狀況,進行2-3次中耕。

四、適期收穫

大豆收穫過早的話,籽粒尚未完全成熟,脫粒比較困難,百粒重、脂肪和蛋白含量低,一般手搖植株有響聲即可收穫。


糧小咖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從下面多位答主的內容看,大家均是從農業栽培技術措施著手,像摘心打頂,噴施矮壯素、調節行株間距等,科學興農認為栽培措施得當缺失能夠為農作物起到不小的增產效果,但是我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在我國當前農業栽培技術措施策略基本用到極致的情況下,依舊難以匹敵美國大豆產量?這其中的各種緣由不由得不讓我們反思,如果這個問題都琢磨不明白,那麼我國大豆產業恐怕將永無翻身之日。

首先來看,我國政策對於大豆的支持方面,這個真的沒得說,什麼大豆輪換補貼、大豆生產者補貼,大豆深加工企業補貼等,可是一系列努力措施都施展了之後發現我國的大豆產業依舊處於落後的地步,而據本人瞭解就在前天東北地區紛紛下達了大豆擴種計劃,必須保證東北地區大豆麵積有所增長,並且補貼也不低於200元每畝。

科學興農認為,這些策略可能顯得急功近利,大豆的總產或許能在短期內迅速獲得大幅度的上升,但是這些策略就能夠讓大豆種植效益及單產增加嗎?顯然不能。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科學興農認為,一大問題就在於我國大豆育種業太過落後!曾幾何時,我們的泱泱大國大豆業都可以俯視世界任何國家,說是秒殺它們也不用感到奇怪。要說美國大豆大豆種植業發達我們也就忍受了,畢竟人家國力強大,技術先進。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巴西、阿根廷之流的發展中國家大豆也超越了我國!

對比來看,我們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共同點,這些國家的大豆均為轉基因大豆,倒不見得說轉基因大豆多麼優質,但是轉基因大豆優勢的地方就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業種植成本,農民從中確實獲益了!對於沒有務農、耕種、瞭解農業種植生產的朋友來說可能不覺得轉基因大豆在增收方面有什麼效果,但是種植農田的朋友卻比較清楚,大豆田除草、除蟲方面的難題,為此需要投入多少農藥。相比因為農殘所引發的問題也不少吧。

不過,可以明確的一點是,轉基因大豆確實在這些方面降低了農民的投入,使得農民得以增收。同時由於病蟲害及雜草的減少,轉基因大豆的收成也相對好很多。

因此,科學興農認為我國的大豆種植業如果要實現快速發展甚至實現彎道超車,發展大豆傳統育種及高科技育種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國家也有必要加大大豆育種方面的投入經費,我國乃至世界為何玉米產業如此發達興旺?很大的一點就源於不斷的科研資金投入玉米育種研發之中。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之處。


科學興農


搞有機大豆種植基地或合作社,種植有機大豆,價格當然也會比普通大豆高很多。據瞭解有機黃豆有“豆中之王”之稱,被人們叫做“植物肉”、“綠色的乳牛”,營養價值最豐富。幹黑龍江有機黃豆中含高品質的蛋白質約40%,為其他糧食之冠。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一斤黃豆相當於二斤多瘦豬肉,或三斤雞蛋,或十二斤牛奶的蛋白質含量。脂肪含量也在豆類中佔首位,出油率達20%;此外,還含有維生素A、B、D、E及鈣、磷、鐵等礦物質。一斤黃豆中含鐵質55毫克,且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對缺鐵性貧血十分有利;一斤黃豆中含磷2855毫克,對大腦神經十分有利。有機黃豆加工後的各種豆製品,不但蛋白質含量高,並含有多種人體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氨基酸,膽固醇含量中豆腐的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5%,為理想的補益食療之品。所以有機食品種植是未來趨勢。以上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祝你早日成功!


濤哥青年創業匯


俗話說“一年兩頭春,黃豆貴如金”。近年來,種植大豆正在呈現一個迅速上升的趨勢。那麼怎樣能提高大豆的高產效益,使農民增產、增收呢?小編詳細的總結了幾點:

·大豆窄行密植能增產增收。

窄行密植種植分兩部分:一是深窄密,二是大壟密,兩種密植綜合配套模式非常適合在東北地區推廣。大豆窄行密植技術有利於充分利用光能的群體結構,窄行密植植株分佈均勻,大豆封壟早,葉面積指數和光能利用率提高,充分利用地力,由於縮小行距,株距相對擴大,使植株群體根系分佈均勻,改善了營養條件,增加了吸肥能力和範圍,因而增加產量。

·選擇稈強、抗倒伏的矮稈或半矮稈品種。

·深松為基礎。

深松可以增加土壤的庫容量,改善土壤水分存儲能力,滿足大豆對水分的需求。

·深施種肥、噴施葉面肥。

·播法選擇。

在土壤狀況良好、生產水平較高餓地區,可採用“深窄密”播法,在低窪地和雨水較多地區可採用“大壟密”播法,“深窄密”採取平播,行距30-35釐米。

·播種密度。

現有品種的適宜密度為每畝3-3.3萬 株,整地質量高、肥力水平高的地塊,要降低播量10%,整地質量差、肥力水平低的地塊,要增加播量10%。

大豆適應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土壤。需肥較多,需氮量比同產量水平的禾穀類多4-5倍。

翻耕整地時,每畝施啟富種植菌液堆肥 50 公斤(入土 20 公分左右)。或用 500 倍 種植菌液稀釋液均勻噴灑一遍土面。

育苗期,用 200 倍 種植菌液稀釋液將種籽浸泡後播下,出苗後,用 500 倍 種植菌液稀釋液噴灑一次。移栽的種苗,以 500 倍種植菌液稀釋液泡根 5 分鐘後定植,或用 1000 倍種植菌液稀釋液澆根一次(泡根後的稀釋液可用於澆根)。

生長期,視作物長勢,噴灑 500 倍種植菌液稀釋液,一茬作物應不少於 2 - 3 次,次數越多,效果越好,最好每週 1 次。亦可用種植菌液糞水稀釋液澆根追肥,效果更好。

結痂期,噴施葉面肥。每次噴施一般應間隔7-10天以上.出土後及時勻稠補稀,從開花到鼓粒是高蛋白大豆吸水最快、耗水最多的時期,應及時澆水,注意開溝排澇,防止漬害。


農產品期貨網


1、選擇品種,

2、高標準播種,用進口,馬克,格蘭,之類的播種機,精確

3、確保株數

4、底肥,可有可無,實踐過

5、儘量趟兩次,提高地溫

5、除草,和營養好都得跟上營養藥最少3次放尿素

6、收穫用國產車,凱斯清選太乾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