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年僅18就去世的陳國公主,為何戴著黃金面具與舅舅合葬?

李依舅


帶著黃金做的面具,與舅舅合葬, 這是一個怎樣神秘的故事呢?

我是三少, 我來回答。

一段塵封千年的故事

1986年,在內蒙古奈曼旗,一個蓄水壩的施工現場,發現了陳國公主墓。工作人員驚奇地發現,這是國內發現的第一座、從未被盜的遼代皇族墓!

古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珍品,大小數千件。黃色的金、白色的銀、紅色的琥珀、潔白的玉,琳琅滿目的珍寶佈滿了墓室,是僅次於皇陵的重要考古發現,是契丹文化的奇蹟。

在千年古墓中,人們看到了平臥於棺面的公主與駙馬,頭枕著金花銀枕,身著銀絲網絡葬衣,臉上覆蓋著栩栩如生的黃金面具,腳穿金花銀靴;

尤其是躺在駙馬左側的公主,更為雍容華貴。她頭戴鎏金銀冠,雙耳戴著珍珠、琥珀耳墜,脖子上佩戴珍珠項鍊,手腕戴著兩對金鐲,雙手還套著11枚金戒指。

古墓的壁上 , 巨幅壁畫,濃郁的草原風情, 歷經千年歲月卻不褪色,整個墓室金碧輝煌,珠光寶氣!

這座奢華的王侯級別的墓葬, 究竟塵封一段怎麼樣的往事呢?

一 千年前, 那段盛世的愛情!

原來古墓中的陳國公主, 是蕭太后的親孫女,她的父親耶律隆慶是蕭太后的二兒子,她的祖父就是蕭太后的丈夫,遼朝第五位皇帝遼景宗耶律賢。

有專家說,遼朝的皇族一般為耶律氏、後族為蕭氏,兩大家族為了將政治權力牢牢地握在手中,便盛行這種近親聯姻的方式 (那時並沒有近親結婚的概念)。

這場盛大的契丹貴族聯姻,於千年前在北方草原盛大舉行。那年春天, 草原上風和日麗,16歲的陳國公主和30多歲的駙馬在舉國歡慶中締結良緣。

公主雖然年輕,但在契丹皇族中卻具有很高的地位,獲得過無數封號。她先是被封為太平公主,後來又晉封為越國公主。

在她剛滿16歲時,就按照契丹貴族的婚姻習俗,嫁給了比自己大18歲的舅舅。

這位駙馬同樣身世顯赫,他叫蕭紹矩,出生於名門望族,生前曾任秦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師等職,是軍中的高級將領,深受皇帝的喜愛。

但是,這場令人矚目的婚姻僅僅只持續了兩年!1018年,36歲的駙馬與剛滿18歲的花季公主先後因病過世。

耶律王追封她為陳國公主,以無數的金銀美玉作為陪葬, 並在他們胸前戴著一對美麗的琥珀瓔珞,象徵他們生死相依的愛情, 滄海桑田,生生世世.!

一種獨特的契丹喪葬習俗

陳國公主帶著十八年華的愛情盟約和駙馬沉睡了千年,向我們展現了最完整的契丹貴族厚葬習俗。

契丹,一個馬背上的遊牧民族, 打魚狩獵, 逐水草而居, 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久而久之,人他們對自然產生了敬畏,因此產生了契丹人獨特的喪葬習俗——樹葬。

樹葬,指的是人死後將屍體放在樹上,任自然風化,等屍體風乾後再把屍骨重新撿起來埋葬。

後來, 契丹的鐵蹄踏進中原,中原文化受到契丹人的關注,他們開始將本民族的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喪葬習俗也逐漸融合了中原的元素。

所以, 他們在樹葬之後,還增加了停屍,墓室屍床等喪葬程序。因此在殮葬後,人們還要定期進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於是,美化和裝飾屍體就顯得非常重要!

也正因如此,今天的我們才得以一睹契丹公主的奢華陪葬!

古墓中發現的黃金面具、銀絲網絡等,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為了把屍體籠絡住,讓屍體變得更威嚴,而不會因為停屍時間過長導致屍體腐爛,影響主人生前的形象。

陳國公主墓中出土的黃金面具,與銀絲網絡不僅是最完整,而且等級最高!

一件神秘的黃金面具

在這個奢華至極的千年古墓中, 公主與駙馬臉上覆蓋的黃金面具最為神秘。他們為什麼要臉覆金面具,面具又是用來做什麼的?

陳國公主的黃金面具,採用捶揲工藝製作而成,長20.5釐米、寬17.2釐米,和一位成年人的臉龐大小相當。面具耳朵部位的紋路清晰可見,面部圓潤,眼睛雙睜,嘴唇微抿,刻畫了一位契丹民族女性的容貌。

而駙馬的面具, 細看呈半浮雕形, 面頰較消瘦, 兩眼圓睜, 雙唇抿合,顯露出男子特有的剛毅姿態。

有意思的是, 其他地方發現的面具,多是閉著雙眼的, 而這兩個金面具卻是兩眼圓睜, 顯示出契丹文化的特色。

其實,黃金面具,除了陳國公主墓出土之外, 還有九世紀發掘的邁錫尼國王黃金面,和古埃及法老圖特卡蒙的金面具。這些神秘的黃金面具,似乎都隱藏著一段令人難以揣測的往事。

無一例外,這些逝者的家世地位, 都是特別的高貴顯赫。神秘的黃金面具,不僅可以很好的美化屍體, 大概也是他們想長存世間的,一種獨特的方式!


三少yun


一個年僅18歲的美麗公主,一個30歲的神秘男子,兩人合葬在一起,這本來沒什麼好奇怪的,可如果男子是女子的親舅舅呢?

這是不是亂倫?

是的!至少在漢族人看來是的!舅舅娶了外甥女,這不是亂倫是什麼,是要遭雷劈的,居然還堂而皇之地葬在了一起。


這對“亂倫男女”是誰啊?

1986年,內蒙古奈曼旗,一處蓄水壩施工現場,工人在挖掘過程中,突然挖到了一處墓葬。

施工方第一時間上報給了文物局,文物局立即組織專家過來進行搶救性挖掘。

專家來了之後,發現這座大墓保存完整,未發現任何盜掘痕跡,真是意外之喜!

這座墓的主人到底是誰啊?專家根據規格,猜測是契丹皇族,至於是哪位,只有挖到墓碑之後,才能見分曉。

幾天之後,終於挖到了墓碑,只見上面用契丹文寫著“故陳國公主墓誌銘”,專家大喜過望,陳國公主是蕭太后的親孫女,墓葬的陪葬品絕對可觀。


幾個月之後,陳國公主墓終於露出原貌了,果不其然,出土了許多寶貝,金銀珠寶、琥珀瑪瑙,足足有上千件之多。

最令專家驚奇的是墓主人臉上的黃金面罩,男女主人各一個,製作精美,鼻子、嘴唇、眼睛等面部結構栩栩如生,就連耳朵的紋路都清晰可見,令人歎為觀止。

墓主人為何要罩著黃金面具呢?

專家解釋說,契丹族有樹葬的風俗,他們這個民族以遊牧、打獵為生,認為人死之後,應該與大樹合為一體。

所謂樹葬,是指先砍一段大樹,在樹上挖一個槽,再把屍體放入,蓋上蓋子,然後再掛於樹上。

後來,契丹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逐步由樹葬過渡到了土葬,但過渡之中,他們又創造性地先進行樹葬,再實行土葬。

當他們把屍骨從樹上取下來時,要進行美化和裝飾,黃金面具就是這時候戴上去的。



說了這麼多,陳國公主為什麼嫁給舅舅啊?不彆扭嗎?

原來,遼國皇室有個慣例,耶律氏為皇族,蕭氏為後族,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耶律氏只允許與蕭氏通婚,所以陳國公主嫁給舅舅就順理成章了,這叫親上加親。

可是,親是親了,但近期結婚容易帶來一個致命問題—易得血友病,一旦身體破了一點便血流不止,這也是遼國皇族壽命短的主要原因。

陳國公主年紀輕輕就死了,可能得了血友病吧!


一半秋色


遼國金枝玉葉的陳國公主18歲病逝,駙馬為自己的舅舅

遼朝(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陳國公主(公元1001年——公元1018年),當時的皇帝是遼朝最為強盛時期的聖宗耶律隆緒。陳國公主就是聖宗的大弟弟耶律隆慶之女,駙馬蕭紹矩則是聖宗的齊天(追尊仁德)皇后之兄長,官拜檢校太師,享年40歲。陳國公主的父親耶律隆慶,深得契丹國母蕭太后的喜愛,他“長善騎射,捷如風”,在從蕭太后南征的過程中屢立戰功,故拜南京(今北京)留守。但是,在公主結婚當年的冬天,耶律隆慶就不幸病逝,又過了一年,駙馬病逝。悲傷中的公主身染重痾,聖宗雖“親臨顧問”,詔太醫選靈方、服良藥,18歲的公主還是無奈地香消玉殞了。

根據墓中出土的《故陳國公主墓誌銘》記載,這位年紀輕輕的公主數次榮獲封號,初封為太平公主,又進封越國公主,後又追封為“陳國公主”。在16歲的時候,她嫁給了年長自己十餘歲的舅舅蕭紹矩。“他們那時並沒有近親結婚的概念。”據遼史研究專家蓋之庸介紹,為保證家族血統的純正,在契丹皇族中,耶律只能與蕭姓通婚。這場令人矚目的婚姻只持續了兩年。1018年,36歲的駙馬與剛滿18歲的花季公主先後過世。不過,根據墓誌記載,二位的死和宮廷爭鬥沒有關係,兩人均因病而亡。但是18歲的公主為何會突然病逝,究竟是身患何病去世,這些都還是謎團。

陳國公主墓是首次發現的遼代皇族墓

“陳國公主墓”是我國當年首次發現的、未經盜擾的遼代皇族墓,出土了大量的契丹文物珍品,大小將近2000件。黃色的金、白色的銀、紅色的琥珀、潔白的玉,琳琅滿目的珍寶佈滿了墓室,是僅次於皇陵的重要考古發現,被稱為解讀神秘契丹文化的奇蹟。千年古墓裡,有歷經千年歲月卻不褪色的巨幅壁畫,平臥於棺面的公主與駙馬,他們頭枕著金花銀枕,身著銀絲網絡葬衣,臉覆蓋金面具,腳穿金花銀靴;尤其是躺在駙馬左 側的公主更為雍容華貴,她的頭部上方放置高翅鎏金銀冠,雙耳戴著珍珠、琥珀耳墜,脖子上佩戴珍珠項鍊,手腕戴著兩對金鐲,雙手還套著11枚金戒指。“這些充分反映了當時的契丹貴族承襲了唐代厚葬的習俗。”

公主和駙馬的臉上都戴著純金面具。按照死者生前的樣貌打製。

純金面具是使用薄金片,按照死者生前的樣貌打製。陳國公主和駙馬都穿了漁網絲襪一樣的東西。實際上就是銀絲斂衣,有點像漢朝時的金縷玉衣,但是這個是用銀絲編的,現在發現的純銀斂衣只有這一件,其他發現的遼代的斂衣都是銅絲的。

“黃金面具”長20.5釐米,寬17.2釐米,更讓人驚歎的是它的厚度僅0.5毫米,就是放在現在,想要做出如此精細的面具也是很困難的,更何況還是在千年前。

究竟為何陳國公主和駙馬的臉上戴著黃金面具?不僅如此,甚至身上還穿著銀絲網絡?這就要說到北方遊牧民族的一個傳統喪葬方法了。據《遼史》記載,契丹人有一種特殊的喪葬方法叫“樹葬”。即把屍體先放在樹上,任其自然風乾,最後再收集屍體葬於墓中。後來因為吸收了漢族文化,還延伸出了先停屍在墓室屍床上再入葬的習俗。在停屍風乾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屍體不受腐爛,聰明的遼國人想出了一個絕佳的方法。他們在屍體上籠絡上金或銀的網絡,面部位置戴上與臉型差不多大小的黃金面具,以此來保證屍體長期停放。由於“黃金面具”的作用是為了防止屍體腐爛,所以它的製作是完全貼合臉型,每個部位都精雕細琢,從面具造型就可大致窺測出主人的臉型相貌。

“黃金面具”和屍體上的銀絲網絡一起,構成一個系統,保護屍體不被腐蝕。同時“黃金面具”戴在臉上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陳國公主黃金面具”,揭示沉睡千年的秘密,帶我們領略遼國的繁茂經濟和契丹人獨特的喪葬文化。

陳國公主駙馬合葬墓隨葬品共3227件

1985年,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一處修建水庫的工地上,發現了遼代陳國公主和駙馬蕭紹矩的合葬墓,葬於遼開泰七年(公元1018年),距今整整一千年。由於該墓葬未經盜掘,保存完好,因此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隨葬器物3227件,其中僅玉石、瑪瑙、水晶等材料製作的玉器就達三百多件。充分反映了契丹大貴族的豪華奢侈和墓主人的顯赫地位。也從另一個側面則反映出遼代中期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繁榮興盛。陳國公主墓的出土玉器代表了遼國玉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為今天研究遼金玉器提供了珍貴的參照實物。遼代對於玉的使用有嚴格規定,只有在高級官員和皇族墓葬中,才會發現質量很好的玉器。

遼朝所處的歷史時代,是一個多民族、多政權共存並行的歷史時期,從歷史學的角度講,宋、遼、西夏、大理、金都是中國宋代史的一部分。時代的重疊並不意味著文化的重疊,這一時期中國文化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特徵,以漢地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原文化,深深影響著其他政權的文化發展,同時,遼國遊牧民族的文化元素,也在不斷滲透到其他文化當中,比如遼代玉器就對同時期的宋、金玉器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天使飛翔11111


18歲,正是花瓣初開的季節,還未綻開容顏,就被風吹雨打去,這位18歲的陳國公主,香消玉殞後戴著黃金面具,靜靜地躺在土中,旁邊陪著的是他的舅舅,同時也是丈夫,而北宋戰馬蕭鳴,楊家將的鮮血染著這塊同樣的土地!


1、

那年春天,草長鶯飛,野花自由地綻放在草原上,默默祝福他們的公主大婚。曾經被鮮血染紅的大地,讓遼、宋人的眼淚從不曾止住的豔紅,如今披在了公主的嫁衣上。

那一年,公主十六歲,她是新娘!

她的笑臉如同輕綻的朝陽,美麗、甜蜜、幸福,升起在牧民的載歌載舞中,升起在蕭太后欣慰的開懷中,升起在丈夫蕭紹矩的目光中。

那一年,蕭紹矩三十歲,他是新郎!

他是名門之後,他是手握兵權的將領,如今他又握著公主的手,帶著她漫步在草原上,接受蒼鷹的祝福,牧民的祈禱,大地的恭賀。

遼國,耶律為皇族,蕭姓為後族。為了血脈的純正,家族的興盛,遼國的團結,蕭、耶律便成了為政治聯姻的兩大氏族,親上加親的方式牢牢把權力永遠掌握在耶律蕭氏手中。

遼國沒有近親的概念,因此公主嫁給了蕭紹矩,也就是她的舅舅,他們得到了族人的祝福,但卻沒有得到上天的恩寵。

兩年後,遼國這位公主去世,走得匆匆,把年華永遠留在了十八歲,笑顏一時如花,蒼翠了青山,泛綠了湖柳。

蕭紹矩,在最美的時刻娶了最美的公主,卻又在最美的時間失去了最好的她,先她而去,那年他36歲。

他們合葬在內蒙古斯布格村西的山南坡上,聽松聲,觀日出日落,看莊周的蝴蝶在世間飛舞。

《陳國公主墓誌銘》記載:“泰寧軍節度使檢校駙馬太師都尉蕭紹矩即皇后之兄也。”


2、

時日悠悠,春去冬來,時間來到1986年。

施工人員在內蒙古奈曼旗青龍山鎮斯布格圖村興修蓄水壩時,其中一鏟子下去就驚醒了這個沉寂了多年的陳國公主的夢,宣告陳國公主墓正式被發現。

遼墓保存完整,無盜墓的痕跡,也許老天也被其青春早逝所感動,所以讓她不受干擾在地下長睡,上面有山花明月相陪。

古墓奇珍異寶遍佈,規格不下於皇陵,黃金白銀,珍珠琥珀,玉器雕飾,顯示著主人的身份,透露著契丹文化的氣息,也傳遞著這個公主被寵愛的程度。

據記載,公主在族中是集萬千寵愛的明珠,生前先封太平公主,再封越國公主,死後被追封為陳國公主。她並非遼國皇帝親女,而是蕭太后的親孫女,這份榮耀足顯遼國對其的重視和喜愛之情。

墓中,陳國公主頭與丈夫枕金花銀枕,面戴黃金面具,身著銀絲紋飾葬衣,腳蹬金花銀靴,在滿是草原特色的壁畫中沉睡。

陳國公主還戴著專屬女兒家的殉品,鎏金高翅銀冠在頭,配有珍珠墜飾耳環和項鍊,腕有金鐲,指頭套戒,一派雍容華貴的公主裝扮。



3、

黃金面具,長20.5釐米,寬17.2釐米,貼合公主臉龐,為睜眼之相,五官栩栩如生,可能仿造公主真實相貌,利用捶擛工藝製作而成。

黃金面具一來是保護公主相貌,在當時認為死後保全面貌,在轉生後能夠擁有同樣的臉龐,是生人對亡者寄予的一種美好願望。

另一個原因跟當時的契丹的喪葬傳統有關。由於遼國同屬遊牧民族,多釆用樹葬方式,讓屍體自然風化,迴歸自然。而貴族會收集屍骨,再進行一次火葬儀式,這是遊牧民族嚮往自由、追求自由的一種理念。

由於屍體枯乾過程中,會遭到蟲鳥野獸的撕咬,所以契丹人就造出了銀絲網衣保護身體,黃金面具護臉的方式,讓死者能夠保持尊嚴,免受其它動物的破壞,當然這是貴族和有錢人釆用的法子。

後來吸收了中原文化,遼國逐漸形成了土葬模式,這種方式顯然更顯得對亡者的尊重之情,也給後人有憑弔拜祭的地方,因此才有了陳國公主墓完全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機會。

在陳國公主墓中,陳國公主和丈夫臉罩黃金面具,身著銀絲的衣服就不足奇怪了,一是身份的象徵;二是保護屍身的完整;三是維持皇家的體面和尊嚴。舅舅也是丈夫,所以合葬在一起也是天經地義的,夫妻同穴,也算是有情有義。


西遊夢紅樓


陳國公主的中“陳國”只是封號,實質上她遼國公主,與她合葬的人名叫蕭紹矩。此人既是公主的舅舅,又是公主的丈夫,蕭紹矩比公主大18歲。

三十多年前發現陳國公主墓

三十三年前,在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的遼國公主墓被發現。該墓是遼國公主與

駙馬蕭紹矩的合葬墓,駙馬的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公主的舅舅。

公主與駙馬合葬墓修建於公元1017年,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墓中出土了包括金銀和珍珠瑪瑙在內的數千件隨葬品,這是一個標準的遼國貴族墓。

從出土的墓誌銘可確定,這是遼代陳國公主夫婦合葬墓。棺中兩人頭枕金花銀枕,身穿銀絲葬衣,臉覆黃金面具,腳穿金花銀靴,公主的配飾更多。

除此之外,陳國公主還配有鎏金銀冠,戴著琥珀耳墜、珍珠項鍊,以及兩對金鐲和十一枚金戒指。這個墓葬在當時非常豪華,反映契丹貴族的奢華。

這次考古發掘並沒有給出陳國公主及駙馬的死因,唯一能確定的是陳國公主是在16歲時嫁給34歲的舅舅蕭紹矩,他們的婚姻僅僅維持了兩年的時間。

雖然沒有得出確切的死因,但專家推斷兩人的死與遼代宮廷鬥爭沒有關係,最大的可能就是病死。由於當時技術手段還不成熟,沒有做成病理分析。

陳國公主有著怎樣的身世?

陳國公主是遼景宗耶律賢的孫女,耶律賢是遼的國第五位皇帝。公主的父親耶律隆慶是遼景宗的次子,母親是正妃蕭氏,還有五位兄弟和兩位姐姐。

遼國第六位皇帝耶律隆緒(遼聖宗)是耶律隆慶的哥哥,作為遼國皇子,耶律隆慶八歲就被父皇封為恆王,後又被哥哥進封為梁王,成為南京留守。

耶律隆慶善於統兵,多次大敗宋軍。三十九時被封為秦晉國王,拜大元帥。陳國公主就是在這樣的顯赫之家長大的,她奶奶就是大名鼎鼎的蕭太后。

由於父親能征善戰,再加上家世顯赫,這位公主生前數次獲封,最初被封為太平公主,之後又晉封為越國公主,陳國公主是她去世後被追封的名號。

公主十六歲時,父親耶律隆慶為她已選好了駙馬。駙馬是遼國泰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師都尉蕭紹矩,他是遼聖宗皇后蕭氏的哥哥,輩分是公主的舅舅。

駙馬蕭紹矩是當時絕對的皇親國戚,他的叔祖父蕭思溫是遼國重臣,娶了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兒燕國公主,蕭思溫三個女兒嫁給了穆宗之弟和景宗。

耶律隆慶為女兒舉辦了隆重的婚禮,但這場貴族聯姻只持續了兩年。公元1018年,36歲的蕭紹矩與18歲的公主先後過世。給後世留下了無盡的遐想。

陳國公主為何要嫁給舅舅?

在遼代的婚姻形式中,外甥嫁給舅舅被稱為兩性互嫁婚姻。遼國皇族耶律氏和後族蕭氏是契丹族中的最強大的貴族,雙方通過通婚來防止政權旁落。

遼國的律法規定“番法,王族唯與後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這一通婚形式已經成為遼國制度。遼朝九位皇帝中,除穆宗皇后外,其他均為蕭氏。

遼代還有一種異輩婚的特殊婚姻形式,異輩婚流行於遼國貴族階層。遼國的異輩婚中最常見的形式是甥舅婚,類似於陳國公主的甥舅婚形式有很多。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的女兒質古,嫁給了述律平皇后的弟弟室魯。室魯與質古的女兒又嫁給遼太宗耶律德光,這些都是甥舅婚的形式。

異輩婚和甥舅婚都是原始婚姻的殘存,主要存在於北方少數民族。中原地區也有這種異輩婚現象,但非常稀少,契丹人通過這種甥舅婚來鞏固政權。

以上便是陳國公主的身世,以及她嫁給舅舅的原因。至於她與駙馬為何先後去世,還有待專家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野史也是史


這簡直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陳國公主是遼景宗耶律賢的孫女,秦晉國王耶律隆慶的女兒,她的確在18歲那年突然病逝,死後也的確帶著黃金面具,也的確是和舅舅合葬在一起,唯一的問題在於,她的舅舅蕭紹矩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她的丈夫。女子死後與丈夫合葬,這就沒什麼問題了吧?

根據《陳國公主墓誌銘》的記載,“泰寧軍節度使檢校駙馬太師都尉蕭紹矩即皇后之兄也”,陳國公主死於開泰七年(1018年),當時的遼國皇帝是遼聖宗耶律隆緒,而皇后則是聖宗齊天皇后蕭菩薩哥,而蕭紹矩便是蕭菩薩哥的兄長。

遼聖宗耶律隆慶是遼景宗耶律賢的長子,秦晉國王耶律隆慶則是耶律賢的次子,兩人乃是親兄弟。也就是說,聖宗齊天皇后蕭菩薩哥是耶律隆慶的嫂子,陳國公主應該稱蕭菩薩哥為伯母,蕭紹矩作為蕭菩薩哥兄長,陳國公主自然應該將其稱作舅舅,不過並沒有什麼直接血緣關係罷了。

遼國為了保證家族血統的純正,在當時的契丹皇族中,耶律只能與蕭姓通婚。而根據《故陳國公主墓誌銘》的記載,陳國公主在16歲的時候,便被嫁給了年長自己十多歲的舅舅蕭紹矩。

遼國開泰七年(1018年),36歲的駙馬蕭紹矩和18歲的陳國公主先後過世,兩人最終被合葬在一起,墓地位於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東北10公里斯布格圖村西的山南坡上。1986年6月8日,內蒙自治區考古研究所對該墓進行發掘,從中發掘出了大量珍惜文物。


香茗史館


1986年內蒙古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座宋代古墓,這座古墓的規格非常大,陪葬品數量也十分的豪華,顯然是一位王公貴族的墓葬。因為這座墓葬的保存比較完整,考古人員從文物和墓誌銘中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根據墓主人墓誌銘的介紹,這座古墓屬於一位被封為陳國公主的遼國貴族,“陳國公主”是公主的封號等級,並不是指的陳國的公主。陳國公主是遼國皇帝的孫女,因為出身比較的高貴,公主在幼年時期就獲得了太平公主的封號,成年後又被加封為越國公主。

陳國公主是公主去世後,遼國皇室贈給她的追封,一般來說追封的爵位級別都要高於死者生前的爵位,因此墓主人的墓誌銘才會以陳國公主命名。陳國公主的墓葬並不是單人墓葬,而是夫妻合葬墓,在陳國公主的屍體旁邊,還有一具男性屍體,這具男性屍體就是陳國公主的丈夫蕭紹矩。因為陳國公主的身份更高貴,蕭紹矩的壽衣和陪葬品規格明顯不如陳國公主。

由於蕭紹矩在歷史上沒有太大的建樹,史書並沒有關於蕭紹矩的記載。幸運的是陳國公主的墓誌銘中記載了蕭紹矩的部分生平,按照墓誌銘中的記載,蕭紹矩的姐妹分別嫁給了遼國皇帝和陳國公主的父親,也就是說蕭紹矩很可能是陳國公主的舅舅。遼國最大的兩個家族就是耶律家和蕭家,遼國王公大臣的正室妻子肯定是蕭家的女人,遼國皇室的公主肯定嫁給蕭家的男人,因此陳國公主的婚姻,是一場典型的貴族聯姻。

蕭紹矩除了是陳國公主的舅舅外,他的年齡也比陳國公主年長十多歲。可能在蕭紹矩迎娶陳國公主前,蕭紹矩已經有過一任妻子,但是由於他的前妻地位不高,所以沒能獲得合葬的資格。舅舅和外甥女結婚,在我國古代就是有違倫理的事情,呂后曾經讓漢惠帝的外甥女做了漢惠帝的皇后,結果漢惠帝根本不認可這門婚事,一直到漢惠帝皇后去世的時候,人們發現漢惠帝皇后竟然還是處女之身。

雖然舅舅和外甥女結婚不符合倫理,但是遼國本身就是遊牧民族政權,綱常倫理意識十分的薄弱。再加上遼國的主要統治階級就是蕭氏家族和耶律家族,兩大家族為了防止大權旁落,根本不跟外族人聯姻。這樣的聯姻模式,必然會出現近親結婚的情況,畢竟耶律家族和蕭氏家族的人數有限,兩大家族經過幾番聯姻之後,舅舅迎娶外甥女,姑媽嫁給侄子的情況肯定難以避免。

實際上遼國時期外甥女和舅舅結婚的情況不止一例,陳國公主的父親也娶了自己的外甥女,遼國的其他王公貴族的妻子和丈夫,也多多少少都跟自己有點血緣關係。至於陳國公主的金面具,主要是因為遼國時期崇尚厚葬,貴族下葬的陪葬品多為黃金製品,數量都十分的龐大。因為遼國墓葬比較豪華,大部分遼國墓葬都遭到盜掘,陳國公主的墓葬能夠保存下來,確實是比較的幸運。


歷史總探長


1986年,考古隊員在內蒙古的一座墓穴中進行清理發掘的時候,發現了墓主是一對很奇特的年輕夫妻,之所以說他們很奇特,是因為這對小夫妻都帶著黃金面具,再看他們身上穿的衣服以及佩戴的首飾,全部都是金銀、玉器、瑪瑙、珍珠和琥珀等等,打眼一看就是貴族出身。

而出土的墓誌銘揭開了這對夫妻的身份,原來他們是遼朝的陳國公主和駙馬蕭紹矩。這樣一說出來,可能很多人感覺比較陌生,畢竟遼朝歷史上出名的人物不多。所以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身份。

陳國公主是秦晉國王耶律隆慶的女兒,而耶律隆慶就是遼景宗和蕭太后的次子,耶律隆慶娶了親外甥女蕭氏為妃,蕭氏是耶律隆慶大姐耶律觀音女與蕭繼先的女兒,當初蕭思溫沒有兒子,只有幾個女兒,所以蕭思溫的第三女也就是蕭太后讓蕭繼先做了蕭思溫的養子來承嗣。然後蕭繼先又娶了蕭太后的長女觀音女為妻,生下了蕭氏。

蕭氏嫁給舅舅耶律隆慶然後生下了陳國公主,等陳國公主及笄後就嫁給了蕭紹矩。而蕭紹矩是蕭太后族弟的兒子,也是遼聖宗第二任皇后蕭菩薩哥的哥哥。所以蕭紹矩算是陳國公主的舅舅,雖然不是親舅舅,但是一直以來,耶律皇族向來和蕭氏家族聯姻,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都是比較近的,無論是從母親那一邊還是從父親那一邊都能扯上親戚關係。

陳國公主出生於1001年,當時正是陳國公主祖母蕭太后攝政時期,雖然遼聖宗已經三十歲,但因為蕭太后的眾望所歸,所以遼聖宗並未親政,直到八年後蕭太后歸政於遼聖宗,然後兩個多月後蕭太后去世。

遼聖宗雖然親政了,但是其政治手腕遠不如蕭太后,甚至連自己的弟弟耶律隆慶也不能完全控制,三年後被封為秦晉國王,而耶律隆慶的女兒陳國公主也從太平公主改封為越國公主,陳國公主這個封號是死後追封的。等到陳國公主及笄後,就嫁給了舅舅蕭紹矩,當時的蕭紹矩應該比陳國公主大個十歲八歲的。

兩人婚後的感情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兩人的婚姻應該沒有持續多久,要知道陳國公主是1018年去世的,去世的時候年僅18歲,而蕭紹矩死在陳國公主前面,所以兩人的婚姻頂多只有兩三年。

死後,兩人合葬在陳國公主墓中,位於現在的內蒙古青龍山鎮,這一帶應該是有不少遼朝皇族的墓葬。1986年,青龍山鎮有一個地方準備修建一座水庫,然後就發現了這座公主墓,內蒙古的文物考古人員迅速介入,對其進行考古發掘,驚喜的發現該墓穴並沒有被盜過。

之所以說驚喜,是因為遼朝的很多皇陵在遼朝滅亡之後就開始遭到盜掘,金朝攻滅遼朝後就進行了大規模的盜墓,金朝之後,遼皇陵被盜的情況也依舊猖獗,就說陳國公主的祖父和祖母的遼乾陵,就曾數次被盜。

遼乾陵中埋葬的可是遼景宗和蕭太后,經過數次被盜後,如今到遼寧去看,只能看到一片荒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遼乾陵中的一些文物逐漸現世,其中有一件是蕭太后身上的黃金壽衣,其價值更在金縷玉衣之上。

只可惜遼乾陵已經數次被盜,地宮早已經被洗劫一空,什麼寶貝都找不到了,不僅僅是遼乾陵,大部分遼帝陵都已經被破壞殆盡。好在1986年發現陳國公主墓並沒有被盜,考古人員進入之後,發現裡面的陪葬品相當的精美華貴。各種精美的金銀玉器、珍珠瑪瑙、琥珀水晶、陶瓷木器等等多達三千多件,應有盡有。

陳國公主和蕭紹矩依偎這躺在那裡,兩人的枕頭是銀製的,衣服是銀製的,靴子也是銀製的,兩人都帶著黃金面具,其他的各種佩飾都是皇家專有的佩飾,總之,呈現出既富又貴的景象。墓穴中的壁畫也是很珍貴的文物。

不可否認,陳國公主墓的出土時相當重要的,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不過讓人奇怪的就是,為什麼他們死後會戴著黃金面具呢?雖然沒有別的皇陵發掘來做參考,但大致可以判斷出這是遼朝喪葬的一個習俗,黃金面具以及身上穿的銀製網格都是量身定製的,既可以保有原有的身材樣貌不變樣,也能最大程度防止屍體腐爛。

不過我們也能看出,這樣的喪葬習俗大約只有貴族尤其是皇族才有資格和實力來實現,畢竟這是需要花很多很多錢的,遼朝的百姓是不可能負擔得起的,他們就是進行一般的樹葬,先將屍體放在樹上自然晾乾,然後再放進墓穴中。


尚宮女史


陳國公主是遼代史上有名的蕭太后的親孫女。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就是關於遼蕭太后的,這裡就不多贅述,那這個正值花季的少女死後怎麼帶著黃金面具跟舅舅合葬了?

01

1986年在內蒙古當地蓄水壩的施工現場,因為幾塊不同的青磚,發現一座遼代的古墓,經考古人員勘察,這是一座王侯價格的古墓,且是一座從未被盜過的遼代皇族古墓,這樣的考古價值是前所未有的。

古墓裡的貴重陪葬品不計其數,最關鍵的就是墓室主人,兩具帶著黃金面具的屍體,這兩具有著神秘氣氛的屍體到底是誰了?幸好墓裡發現了墓誌銘,據墓誌銘的記載,女性墓主人是遼景宗和蕭太后的親孫女,死後被追封的陳國公主。她旁邊的男性是她的丈夫蕭紹矩,夫妻合葬是很正常的事,這位蕭紹矩既是她的丈夫同時也是她的舅舅,《陳國公主墓誌銘》記載“泰寧軍節度使檢校駙馬太師都尉蕭紹矩即皇后之兄也”,陳國公主死於開泰七年,當時的皇后為遼聖宗齊天皇后,則駙馬蕭紹矩當為齊天皇后之兄。

當時的遼代以耶律氏和蕭氏兩大家族為主,為了權利不落旁姓,家族血統純正,耶律氏只能與蕭氏通婚。那時是不懂近親聯姻的危害的。於是時年16歲的公主就嫁給了大自己18歲的舅舅。誰知這段婚姻只持續了2年,夫妻雙雙先後因病去世。

02

陳國公主墓夫妻兩頭枕金花銀枕,身著銀絲網絡葬衣,臉覆蓋黃金面具,腳穿金花銀靴,尤其是躺在駙馬左側的公主更為雍容華貴,她的頭部上方放置高翅鎏金銀冠,雙耳戴著珍珠、琥珀耳墜,脖子上佩戴珍珠項鍊,手腕戴著兩對金鐲,雙手還套著11枚金戒指。

據說用銀絲網絡包裹身體,是為了怕日後屍身腐爛變形,影響主人生前的美好形象。陳國公主墓中出土的銀絲網絡衣不僅是最完整的,也是等級最高的。

夫妻兩面帶的黃金面具跟身上的銀絲網絡衣一樣,都是起到防止屍體腐爛變形和美化的作用,只是契丹名族喪葬文化的一種。

契丹名族是馬背上的遊牧名族,祖先靠狩獵為生,他們的衣食住行都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久而久之,就形成 了契丹人樹葬的風俗,人死了之後放到樹上先風乾,然後再收斂入葬,入葬要進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這個屍體的外在的修飾美化的處理就顯的很重要了,這就形成了契丹的喪葬文化。黃金面具銀絲網絡衣都是起到這樣的作用。陳國公主這種厚葬的形式也是受了中原文化的影響。

結語

18歲公主突然病逝原因至今成謎。她覆上金面具,倚在金花枕,契丹公主帶著十八年華的愛情盟約沉睡千年,留給後人無盡遐想。

我是【史料未及爾】,歡迎留言,討論,一起探討歷史人物,事件。

史料未及爾


地處遼西山地北緣的淺山丘陵地帶的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山脈綿延,樹木茂盛,這裡有個清澈的山泉,和旭的微風,有誰知道在離鎮東北10公里的一個叫斯布格圖小村的山坡上,竟埋葬著遼朝最顯貴的公主和附馬。

1986年,內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為配合青龍山鎮水庫建設,對沉睡地下千年的合葬古墓進行清理發掘,沒想到這一清理竟有了驚人的收穫。

這次發現了一處合葬墓,墓中的主人是一對夫妻,即使已過去千年,他們依然相偎在一起。經考證,這是遼陳國公主與附馬的合葬墓。

陳國公主是遼景宗皇帝的孫女,她的父親是秦晉國王遼聖宗皇太弟耶律隆慶,陳國公主還是吳國公主的妹妹,死的時侯只有十八歲。附馬名為蕭紹矩,是聖宗齊天皇后的哥哥。

陳國公主是大名鼎鼎的蕭太后的親孫女,而蕭紹矩是蕭太后的侄子,公主與附馬實際上差了一輩,公主是嫁給了自己的舅舅。

但遼國那時的權利被耶律與蕭氏兩大家族把控,兩個家族之間的聯姻時有發生,這也是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和權利的把握。

附馬比公主大十八歲,陳國公主當時深受恩寵,可二人成婚後不到兩年時間,便相繼去世,死因不為今人所知,想必是隻有這短短的夫妻緣份。

遼國盛行厚葬,兩個家世顯赫的人去世,其墓葬規格自然是異於常人。後來的盜墓賊都知道遼朝的墓葬裡面有很多寶貝,所以遼朝的陵墓幾乎都被盜空了,達到了十墓九空的地步。

當時發現陳國公主墓的時侯,專家們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沒想到當陵墓被打開以後,竟是一個完整的從沒被盜過的墓地,這對於研究遼國的歷史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陳國公主與附馬蕭紹矩兩手相扣,墓內極盡奢華,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對黃金面具。面具是採用捶擛工藝製成,和人臉差不多大小。最重要的是面具上五官的紋路都很清晰,栩栩如生,彷彿活的一般。

陳國公主面具上的眼睛是睜開的,世人猜測這可能是希望下一世可以再次與親人相聚,能更容易認出來,當然這一切都是猜測。

這些應該和遼國的墓葬習俗有關,必竟那時的古人大多有著一些對來世的美好願望,不管這些願望是否能實現,世人總希望用人為的方法彰顯出來。

墓中出土了許多寶物,這些寶物都是極品,對研究遼國曆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墓中實景圖)

(銀絲斂衣)

(兩組四件雙魚玉佩)

(金銙蹀躞帶)

(鎏金銀靴)


分享到:


相關文章: